梅州蘇區人民「一個不少」!34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

2020-12-11 梅州網

  ●本報記者 劉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

  梅州有省定相對貧困村349個,約佔全省的15.3%;相對貧困人口53180戶145032人,約佔全省的9.1%,是廣東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為全面打贏這場硬仗,梅州在廣州和省直、中直駐粵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強化精準施策,創新幫扶舉措,用決心和毅力,繪就了一幅幅脫貧奔康的壯麗畫卷。截至2020年6月16日,梅州34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標準。脫貧奔康的大道上,梅州蘇區人民「一個不少」。

  創建示範村

  補齊人居環境短板

  漫步五華縣龍村鎮先河村,看眼前潺潺流動的先水河,賞遠處碧綠青翠的鵝公嶂,聽村民安居樂業的歡聲笑語,絲毫不見以前的髒亂和破舊。

五華縣先河村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繪就了一幅脫貧奔康的美麗畫卷。(林翔 攝)

  「我們通過三清三拆三整治、修補道路、亮化工程等,首先保障村民出行和生活安全,隨後改造新建一批設施,提升醫療衛生和公共服務水平,完善農耕系統和教育環境。」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管局駐先河村第一書記童春建介紹道,如今先河村還被納入龍村鎮一河兩岸鄉村振興「四村聯動」精品示範村落,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中。

  2016年以來,梅州全力推進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工作,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目前,省定相對貧困村標準垃圾屋覆蓋率、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率、20戶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率均達100%;34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建成美麗宜居村297個、精品特色村38個。

  梅江區西陽鎮新聯村的彩色貨櫃、梅縣區梅南鎮水美村的紅色蘇區行、大埔縣西河鎮漳北村的民宿鄉村遊……在提升環境的基礎上,梅州各省定相對貧困村發揮所長,以綠色、紅色為底蘊,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網紅村」,吸引著更多人前來「打卡」梅州貧困村落的美麗蝶變。

  抓產業扶貧

  夯實脫貧攻堅基礎

  初冬時節的興寧龍田,依然生機盎然、滿目蔥鬱,暖陽為一排排光伏板披上了「銀裝」,板下數以萬計的肉鴿「咕咕」叫著,讓不少貧困戶心裡頭熱乎乎的。以龍田鎮羊嶺村村民賴茂坤為例,除了每月在鴿棚打工的3500元工資和500元「以獎代補」,靠著種鴿代養及入股分紅,一家今年還能分得5000元左右,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據了解,針對貧困村難以形成規模產業的困境,廣州市天河區駐興寧市扶貧工作組引導1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入股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村村聯動助推扶貧企業發展壯大,至今年底預計分紅可達319.6萬元,惠及貧困群眾1024戶3431人。鴿棚上的光伏發電項目,明年還將為3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再添收益,送上穩定增收的「陽光存摺」。

  興於產業,不困於窮。脫貧攻堅戰場上,梅州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全市共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8.9萬個。為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基礎,梅州創新開展村村聯動、農光互補、農旅結合、「粵菜師傅」工程「四模式」,產業園區、龍頭企業、致富能人「三帶動」,技術鏈、利益鏈、銷售鏈「三打通」,推動實現產業發展、企業增效、群眾增收。

  建長效機制

  系牢脫貧「安全帶」

  扶上馬,再送一程。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後,梅州嚴格落實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四個不摘」。同時,健全防止返貧監測機制,探索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繼續為貧困群眾的增收致富保駕護航。

  「返貧保險真是幫了大忙,不然怕是又得回到苦日子了。」日前,豐順縣埔寨鎮埔南村脫貧戶張煥君的魚塘在暴雨中斷電,導致5600斤草魚缺氧死亡,好在返貧保險及時賠付2.84萬元,減輕了自負損失,將一家人從返貧的邊緣拉了回來。

  張煥君的幸運,源於梅州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分公司共同制定的《梅州市防返貧救助責任保險方案》。截至11月20日,梅州共為358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返貧保險,涵蓋全部有勞動力貧困戶和部分無勞動力貧困戶,保障金額累計約2億元,內容包括醫療、教育、住房、傳染病救助、意外殘疾或身故等防返貧純風險保障,以及返貧救助、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防返貧救助保障。

  教育扶貧救助,意外死亡、農業生產賠付……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分公司已為134戶因病、因教、因意外等導致貧困的受益人賠付了125.93萬元,切實系牢脫貧「安全帶」。

相關焦點

  • 大嶺山幫扶的10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
    在大嶺山對口幫扶的惠來縣10個貧困村有很多貧困戶像詹錫河一樣,家裡條件得到不斷改善。目前,大嶺山幫扶的10個省定貧困村和526戶貧困戶2452人全部實現脫貧。2019,大嶺山挑選了12名幹部外派至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溪西鎮共10個省定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積極實施扶貧項目、政策保障、就業幫扶、消費扶貧等系列措施。
  • 汕頭9.3萬多人摘「窮帽」,37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
    在汕頭市的省定貧困村橋陳村,村支書陳瑞雄度過了一個憂心的春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無疑為脫貧工作增添一場預料不及的考驗。 疫情就是命令,戰「疫」也要戰貧。
  • 共話梅州蘇區振興發展
    15日至16日,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在興寧先後會見了前來參加2020第二屆梅州網際網路大會的華為、小米、中興、阿里雲、神州海泰克科技的企業代表,共商梅州網際網路發展之計,共話梅州蘇區振興發展。張愛軍分別與華為中國區政企業務副總裁楊萍、小米集團副總裁曾學忠、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繼軍、阿里雲創新中心華南大區總監王芳、神州海泰克科技董事長趙軍等進行座談交流,對各位企業家來梅參加2020第二屆梅州網際網路大會表示熱烈歡迎,對廣大企業家關注支持梅州網際網路產業發展表示衷心感謝。
  • 因為這事,外國駐華大使上央視為梅州點讚!
    100%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全市34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100%達到退出標準,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01 梅江區共有10個省定貧困村,均分布在西陽鎮,這些年通過依託各扶貧單位優勢,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以及扶貧幹部和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不僅摘掉了「窮帽子」,還建立起了「紅色北聯」「田園雙黃」「水韻直坑」「藝術新聯」和「桃源筀竹」等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不僅改變了農村面貌,還由此拿到了「開門迎客」的金鑰匙,吸引了不少外來遊客的步伐
  • 偉大抗疫精神的梅州實踐特別報導——戰疫梅花別樣紅!
    梅州指定兩間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建設1間後備醫院;落實首診負責制,對疑似病例做到「三個當天(當天收治、當天核酸檢測和CT檢查、當天明確診斷)」,儘量把病例控制在輕症;組建涵蓋9個專業22名專家的臨床專家組,執行三線值守制度,採取中醫辨證施治和對症治療。  科學調配醫療力量,全力支援湖北。為響應國家和省的工作部署,梅州緊急集結醫護人員參與組建廣東省第二批醫療隊。
  • 【時政】省考核組來梅開展2020年度扶貧開發成效考核工作
    廣州市副市長黎明匯報廣州對口梅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情況,梅州市委書記、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陳敏匯報梅州市脫貧攻堅工作,梅州市市長、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張愛軍主持交流會。下一步,梅州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以及中央、省關於扶貧工作的要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據了解,梅州市有省定相對貧困村349個,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
  • 【抗疫】偉大抗疫精神的梅州實踐特別報導——戰疫梅花別樣紅
    梅州指定兩間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建設1間後備醫院;落實首診負責制,對疑似病例做到「三個當天(當天收治、當天核酸檢測和CT檢查、當天明確診斷)」,儘量把病例控制在輕症;組建涵蓋9個專業22名專家的臨床專家組,執行三線值守制度,採取中醫辨證施治和對症治療。 科學調配醫療力量,全力支援湖北。為響應國家和省的工作部署,梅州緊急集結醫護人員參與組建廣東省第二批醫療隊。
  • 羅田縣三年攻堅貧困村全部出列
    新春伊始,羅田縣曬出3年脫貧攻堅成績單:貧困發生率由23.4%下降為0.1%,10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縣共建設安置點323個,安置貧困戶7583戶、13112人,同步全面加強安置點配套建設、後續產業扶持和服務管理工作,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基本實現農村無居住危房,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構建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完整的教育扶貧補助體系,貧困學生實現應扶盡扶,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
  • 寧夏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12月15日自治區召開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新聞通氣會介紹了寧夏脫貧攻堅情況我們一起去看寧夏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自2015年我區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
  • 一個「小鴿」銜來的大產業
    記者實地走訪梅州了解到,廣州正繼續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圍繞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統籌」,重點引導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協助梅州市落實「六保」等穩增長工作,全力以赴攻克最後堡壘,上半年確保未退出的9個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未脫貧的19戶92人全部脫貧,建立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激活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發展內生動力,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就業持續增收
  • 大埔縣:弘揚蘇區精神 邁開鏗鏘步伐
    2019年,大埔縣堅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全省推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精神,強化落實市委「123456」和縣委「456」工作思路和舉措,在大事難事上凝聚力量,在搶抓機遇中謀求發展,在真抓實幹中攻堅奮進,全縣改革發展實現新進步,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效。
  • 紅土譜華章:脫貧攻堅鑄就「梅州樣板」
    梅州是廣東重點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也是廣東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自2016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以良好生態和客家文化著稱的梅州盡銳出戰,發揚革命老區奮鬥精神,打造了「脫貧攻堅」的「梅州樣板」,書寫奮進向上的嶺南詩篇。「直播電商」開啟「加速度」如何將偏遠山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 山東莒南縣167個省定貧困村有了標準化幼兒園
    幼兒園的負責人袁慧珍從事幼兒教育已經16年了,她介紹說,園裡按年齡分三個班,4個老師帶著62個孩子。這些孩子來自附近的東袁家山、西袁家山、李家山、孫家山四個村,「四山」幼兒園的名字由此而來。這所標準化幼兒園是2017年建成的,園內有獨立食堂,按照兩菜一湯一主食的標準供應午飯,上午、下午還要各加一次餐點,包括小餅乾和時令水果,一共收費6元。
  • 用心用情用功推動蘇區振興發展
    豐順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及關於老區蘇區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好省委李希書記來梅調研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積極主動融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搶抓全省進一步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
  • 「草莓書記」變身「鮮花書記」省定貧困村「摘帽」走上「芳香...
    「仲都草莓」是濟寧泗水縣聖水峪鎮南仲都村的一張「名片」,也是這個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快速「摘帽」的「利器」,打造這把「利器」的村黨支部書記姚洪遠被讚譽為「草莓書記」。「摘帽」後,姚洪遠又相繼打出「民宿旅遊」和「花卉經濟」兩張牌,帶領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跨步前行一路芬芳。如今,南仲都村人均收入接近兩萬元。
  • 李希到梅州市調研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區蘇區工作重要...
    他說,梅州全域屬於原中央蘇區縣範圍,無數優秀梅州兒女投身革命,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我們要繼承革命先輩遺志,堅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紅色文化資源,讓蘇區精神成為新時代推動梅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調研期間,李希主持召開座談會。
  • 臺東村:一個省定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看著臺東村的嶄新面貌,無法想像這裡曾是省定貧困村,道路泥濘、房屋破舊、雜草叢生。臺東村共892戶5708人,下轄10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村裡年輕力壯的村民基本上外出務工,留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耕種,經濟發展總量小,收入單一,集體經濟薄弱。
  • 昔日省定貧困村,今年本科一批9人上榜!
    激勵廣大學生奮發努力,刻苦成才小編了解到這些接受表彰的優秀學生裡面有9名是來自黑麋峰村在現場,不少村民一說起這個話題>是2020年高考文科考生在本次高考中斬獲579分被湖南農業大學錄取早年,黑麋峰村作為湖南省定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