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考研即將落幕,我在微博朋友圈讀到了很多贏家走過風雨後的感言。坦白地說,我也曾很多次想像塵埃落定之後自己會寫些什麼,或是成功後的喜不自勝,或是失敗了的再接再厲,獨獨沒有想到,我會被命運帶到一個從未設想過的處境。
首先介紹自己基本情況:筆者本科西北政法,績點中等偏上,過法考六級,一戰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碩,總分352分,英語一76分,政治68分,法學綜合109分,比較法學與民法學99分,調劑至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法本法碩。如果說由於專業課過低與法大失之交臂是我的不幸,以不算高的分數由雙非調入985,則是不幸中的萬幸。徘徊幸與不幸之間,峰迴路轉,感慨良多。下文將按時間順序簡敘一年來我所做的幾個重大抉擇,希望讀者不要嫌棄這是一篇loser的自白。
一、 擇校
選擇學校、專業對於考研最終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考得好不如報得好」,每年都有大量的350、360無學可上,也有很多330、340能讀到非常不錯的學校。我在擇校上失之草率,對於本科一般、兼顧法考的我,中國政法並不是一個足夠理智的選擇。一戰考生,普遍的問題就是心高氣傲,往往盲目衝高,實際上二戰的代價並非每個人都能夠承擔。
很多人都懷揣有名校情結,公平地說,在第一檔法學院中,中國政法是相對最好考的。法大招生人數多,分數線較為穩定,題型比起清北人較為基礎,評分公道。但北京的壓分力度和全國範圍內數一數二的分數線擺在那裡,加之法大的題目也僅僅是在清北人面前顯得略簡單,綜合來看,法大的難度仍然相當可觀。挑戰法大,並非跟同樣報考法大的考生競爭,而是在跟校線競爭,今年比較法招生16人,僅7人達到了360的校線,法大並不會因為上線人數不足而放低標準。
關於專業的選擇,私以為,到法大這個層次的話,興趣為上。每個專業都很難,選自己更中意的可能還考得高些。我為求穩妥選擇了比較法,結果反而專業課得分最低。此外,選擇冷門專業,意味著資料遠遠少於民商經濟等大熱門,主要依靠自己整理。低五分、短一年的法碩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真的會有很多人卡在這一區間。
具體到我本人,自視甚高而高考又不如意,頗有依靠考研一雪前恥之意。因此,事實上我並沒有認真地考慮過西政、中南財以及其他985211的難度和認可度,逕行選擇了法大。直至調劑,我才發現有很多學校在其影響力所及的範圍內,無論學術、就業還是校友資源都非常優秀,難度上則遠遠小於法大。對於本科與我相近的同學,我建議,報考學校不要一味衝高,而是應當根據準備就業的地域做出決定。選擇法大,需要做二戰的心理準備,先行徵詢家長、師兄師姐的意見,做好風險評估。
二、 是否法考
法考和考研是否兼顧是每個法學生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在19年法考改革延期到10月底後,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峻。
就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本科同學中,考上中政、武大、吉大、西政等校的多數放棄了法考,法考通過者考研結果多不如意,一些同學直接選擇了本校;中政、華政等名校出身的朋友則很少放棄法考,考研結果喜憂參半。我本人於3月中旬開始準備考研,7月7日開始準備法考,法考備考時間在西北政法同窗中已算極短,到10月20號完成主觀題考試,約有4個月時間不曾關注考研。我投入考研的總時間並不短,但備考前後期時間價值不同,前期缺乏經驗,複習安排較為鬆弛,主要著力於英語,做了很多無用功,專業課複習集中於法考之後,明顯感覺到時間倉促。法考對於考研,無論是在理解、體系的建立還是查漏補缺上都確有非常大的幫助,但不及暑期四個月黃金時間的消耗影響大。同樣,我身邊也有很多沒有準備法考、仍然考不上研的同學。
總之,個人以為,對於同一個人,放棄法考專心考研的成績應該會比選擇兼顧高一些,但即使是專心考研,考上法大的難度係數也很高。在考不上的情況下,通過法考,無論是在調劑中,還是在二戰或就業時,無疑是更有優勢的。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抉擇,請慎重、慎重、再慎重。
三、調劑
在今年暴增50萬人的考研形勢下,北大人大法大武大上海交大分數線均漲至360分以上,存在大量跟我同分數段的落榜生,調劑的難度亦為無可辯駁的歷年之最。
往年調劑在分數超過國家線的基礎上,最為注重出身,其次是總分高低和通過法考與否。往年985畢業生即使分數不高,也可能通過優質生源計劃調劑至還不錯的學校,雙非出身則步履維艱。我本科西北政法大學,忝居五院四系之末,但早已被其他八所遠遠拉開。四系本身就是985,五院其他四院的調劑生也都可稱具備堪比985的好出身,而我校,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本校法學教育質量仍屬過硬,在西安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因此,我調劑的第一目標放在了本校。
首先,我全力聯繫了能聯繫到的所有本校老師,大概有20多位,並非每位老師都會回復。即便本校,能有三分之一的老師肯伸出援手都應該感恩戴德。老師們最初的回覆比較樂觀,但2月下旬開學後,發現西法大2019研招局勢迥異於往年,法碩招生400人,報考3000人,總共招生1000人,上線1900,民刑等學碩專業分數線均升至350分以上,法碩也絕無缺額可能。往年我校有優秀生源計劃,不受招生名額限制,但要求調劑生出身雙一流或為本校本科成績前10%,我的成績約在20%左右,不符合條件。於是,老師們非常及時地提醒我不要寄希望於本校,儘快嘗試外校調劑。本校希望破滅。
準備本校之餘,我也一直關注著外校調劑,填報了許多預調劑系統,如山東大學、蘭州大學、江南大學、上海社科院、南京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院校,但都石沉大海。我還了解到,往年我校有成功調劑到大連海事大學、福州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的先例,因此著手聯繫了這幾所學校。華南師範和大連海事一志願均爆滿,被否決。隨後我聯繫到了本校調劑到福州大學和華中師大的學長學姐,他們說這兩所學校往年調劑要求五院四系,分數340+。於是,我將目標學校鎖定為這兩所學校,暫停聯繫調劑,開始背誦文運法碩600題,雖然盲目,也算是為複試稍做準備。
3月15日,國家線和法大校線發布,我確定一志願落敗,此時同學告知我調劑政策發生改變,各校都將取消優秀生源調劑計劃、按照分數高低調劑。我感到壓力倍增,本科稍差的考生基數太大,條件優於我的可能多如牛毛。
萬萬沒想到,在擔心被驗證之前,我竟然先成為了這一政策的受益者。此前我填報過山東大學的預調劑系統,為穩妥起見,填報了威海校區的法碩。3月16號下午,我收到了山大威海打來的通知複試的電話!隨後我了解到,山大威海今年的調劑要求是,一志願學科評估A以上,總分350+,英語單科70+,我剛剛達到這個條件,在複試名單中位列倒數第二名。
3月20日,我在調劑系統中填寫了天津大學和福州大學學碩,餘一空位等待華中師範大學,隨即參加了山大威海法碩複試筆試,相較法大初試題,山大筆試題目可以說相當簡單,直接取材於法碩分析,相對較寬泛,對於準備不充分的調劑生,更依靠臨場發揮和評卷老師的主觀判斷,也即,玄學。複試通知共發給了26名考生,其中一部分應當已經被一志願錄取,因此只有18名同學出考,我的初試成績在其中排第18名。
次日的面試更加玄學,由於面試沒有範圍,我只得裸面。大多數同場考試的同學,也是裸面。面試包括簡單的英語問答和與一志願報考科目相關的提問。我的初試科目是比較法學,老師可能不太熟悉,要求我比較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毫不熟悉經濟法的我編造了二者的定義,胡亂說了一兩點區別。隨後,我提出,經濟法不是我初試的複習範圍,比較法的內容接近外國法制史,希望能提問這一方面。於是老師提問我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區別。面試結束後,感覺涼涼,但當晚山大威海就打來了複試通過的電話,我初試第18名、複試第8名,總計第10名,僥倖上岸。兩位放棄,三位被刷,擴招一人,最終18進13,非常仁義。
我個人感覺,山大威海複試非常公平,初試、複試佔比1:1,面試當場給分,當天出結果。我本人沒有任何背景,出身也一般,最終錄取了包括我在內的多名雙非,刷掉了一位初試364的同學,以及一位初試355、本科中政、法考通過的同學。所以,走上調劑之路,就不要懼怕別人分高本科好,只要你去爭取,就有可能逆襲。
再回首恍然如夢。調劑之旅是一條具有巨大運氣成分的道路,比起初試,你會更加不明白自己贏在哪裡、輸在哪裡。某種程度上,只能說是命運的決定。雖然,說起來我的確完成了雙非報考211調劑985的奇蹟,但這樣的經驗實在不可複製。希望讀者在一志願擇校時千萬慎重,寧肯400分上了普通211吃虧,不要370上不了人大追悔,切勿寄希望於調劑。
再追加一些我上岸後了解到的調劑信息:山大威海學碩調劑最低收到366分。天大的學碩調劑,要求可能接近370。中政今年雖然開放校外調劑,但目前來看貌似只接受了校內一志願調劑。南京師範大學招收的調劑生均來自五院四系其他八所,分數至少在360+。福州大學學碩要求360左右,法碩複試通知最低給到352。我有一位報考人大、同為352分未過法考的同學,填報華中師範大學法碩遭拒,但隨後收到了西南大學民商法學碩的複試通知。本科同學358分,調劑福州大學學碩成功。華北電力大學(保定),給了我一位336的學姐複試通知。有340分的同學,參加了東北財經的複試。綜合來看,考到350分,如果肯接受理工類大學,應當可以調劑A區211法碩。要求學碩、要求京滬、要求文科或綜合類211、要求985,則需要更好的成績。
四、 二戰
調劑成功的畢竟是少數,調劑本身也已經是委屈求全。大多數一戰失利的考生最終會走向二戰。基於法學生的特殊情況,法考及考研往往需要兩年時間,二戰並不是一個不可接受的選項。選擇認命調劑,抑或是再搏一把,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做出決定。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你本人做出抉擇,即使它的確殘酷到自己不忍心做。
我在調劑過程中遇到了許多二戰的學長學姐,多數分數有較大提升,但具體到中政一校,二戰不中的考生很多,總體而言,對於文科生,二戰提分、乃至提二三十分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我個人以為,如果法考已經通過、英語不錯、一戰未盡全力、調劑的學校差於本科,應當考慮二戰,且二戰應當低報求穩,至少應當避開旱區頂尖名校。一年其實只是一眨眼,讀明顯屈就的學校,很可能會後悔。如果未參加法考、一戰已經竭盡所能,除非深思熟慮可以接受二戰仍然考不上的後果,否則不建議二戰。即使二戰,也應當報考十拿九穩的學校。二戰成功的概率,雖然會比一戰高,但仍非常小。明年考研人數很可能奔著350萬去,再考不上,就真的要拿本科學歷走天下了。
接受待錄取通知後,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一年來一直杵在心裡的一股子希望沒有了。我從未覺得自己對法大有什麼執念,只是在第一檔的法學名校裡,選擇了我唯一可能考上的那個。時至今日,卻發現它真的是dream school,是我未曾多想就頭鐵撞上去的那個,是我空耗一年仍然不十分後悔的那個。
「冷暖那可休,回頭多少個秋,尋遍了卻偏失去,未盼卻在手。我得到沒有,沒法解釋得失錯漏,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不知哪裡追究。」大概就是這樣吧,我的2018,一年所求。
新一輪實習生再次開啟招募!誠摯邀請有才華的你加入超律志!
點擊下面圖片,突破法律英語詞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