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法大落榜生的雙非調劑985之路

2021-02-28 超律志

19年考研即將落幕,我在微博朋友圈讀到了很多贏家走過風雨後的感言。坦白地說,我也曾很多次想像塵埃落定之後自己會寫些什麼,或是成功後的喜不自勝,或是失敗了的再接再厲,獨獨沒有想到,我會被命運帶到一個從未設想過的處境。

 

首先介紹自己基本情況:筆者本科西北政法,績點中等偏上,過法考六級,一戰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碩,總分352分,英語一76分,政治68分,法學綜合109分,比較法學與民法學99分,調劑至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法本法碩。如果說由於專業課過低與法大失之交臂是我的不幸,以不算高的分數由雙非調入985,則是不幸中的萬幸。徘徊幸與不幸之間,峰迴路轉,感慨良多。下文將按時間順序簡敘一年來我所做的幾個重大抉擇,希望讀者不要嫌棄這是一篇loser的自白。

 

一、 擇校

選擇學校、專業對於考研最終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考得好不如報得好」,每年都有大量的350、360無學可上,也有很多330、340能讀到非常不錯的學校。我在擇校上失之草率,對於本科一般、兼顧法考的我,中國政法並不是一個足夠理智的選擇。一戰考生,普遍的問題就是心高氣傲,往往盲目衝高,實際上二戰的代價並非每個人都能夠承擔。

很多人都懷揣有名校情結,公平地說,在第一檔法學院中,中國政法是相對最好考的。法大招生人數多,分數線較為穩定,題型比起清北人較為基礎,評分公道。但北京的壓分力度和全國範圍內數一數二的分數線擺在那裡,加之法大的題目也僅僅是在清北人面前顯得略簡單,綜合來看,法大的難度仍然相當可觀。挑戰法大,並非跟同樣報考法大的考生競爭,而是在跟校線競爭,今年比較法招生16人,僅7人達到了360的校線,法大並不會因為上線人數不足而放低標準。

關於專業的選擇,私以為,到法大這個層次的話,興趣為上。每個專業都很難,選自己更中意的可能還考得高些。我為求穩妥選擇了比較法,結果反而專業課得分最低。此外,選擇冷門專業,意味著資料遠遠少於民商經濟等大熱門,主要依靠自己整理。低五分、短一年的法碩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真的會有很多人卡在這一區間。

具體到我本人,自視甚高而高考又不如意,頗有依靠考研一雪前恥之意。因此,事實上我並沒有認真地考慮過西政、中南財以及其他985211的難度和認可度,逕行選擇了法大。直至調劑,我才發現有很多學校在其影響力所及的範圍內,無論學術、就業還是校友資源都非常優秀,難度上則遠遠小於法大。對於本科與我相近的同學,我建議,報考學校不要一味衝高,而是應當根據準備就業的地域做出決定。選擇法大,需要做二戰的心理準備,先行徵詢家長、師兄師姐的意見,做好風險評估。

二、 是否法考

法考和考研是否兼顧是每個法學生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在19年法考改革延期到10月底後,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峻。

就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本科同學中,考上中政、武大、吉大、西政等校的多數放棄了法考,法考通過者考研結果多不如意,一些同學直接選擇了本校;中政、華政等名校出身的朋友則很少放棄法考,考研結果喜憂參半。我本人於3月中旬開始準備考研,7月7日開始準備法考,法考備考時間在西北政法同窗中已算極短,到10月20號完成主觀題考試,約有4個月時間不曾關注考研。我投入考研的總時間並不短,但備考前後期時間價值不同,前期缺乏經驗,複習安排較為鬆弛,主要著力於英語,做了很多無用功,專業課複習集中於法考之後,明顯感覺到時間倉促。法考對於考研,無論是在理解、體系的建立還是查漏補缺上都確有非常大的幫助,但不及暑期四個月黃金時間的消耗影響大。同樣,我身邊也有很多沒有準備法考、仍然考不上研的同學。

總之,個人以為,對於同一個人,放棄法考專心考研的成績應該會比選擇兼顧高一些,但即使是專心考研,考上法大的難度係數也很高。在考不上的情況下,通過法考,無論是在調劑中,還是在二戰或就業時,無疑是更有優勢的。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抉擇,請慎重、慎重、再慎重。

 

三、調劑

在今年暴增50萬人的考研形勢下,北大人大法大武大上海交大分數線均漲至360分以上,存在大量跟我同分數段的落榜生,調劑的難度亦為無可辯駁的歷年之最。

往年調劑在分數超過國家線的基礎上,最為注重出身,其次是總分高低和通過法考與否。往年985畢業生即使分數不高,也可能通過優質生源計劃調劑至還不錯的學校,雙非出身則步履維艱。我本科西北政法大學,忝居五院四系之末,但早已被其他八所遠遠拉開。四系本身就是985,五院其他四院的調劑生也都可稱具備堪比985的好出身,而我校,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本校法學教育質量仍屬過硬,在西安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因此,我調劑的第一目標放在了本校。

首先,我全力聯繫了能聯繫到的所有本校老師,大概有20多位,並非每位老師都會回復。即便本校,能有三分之一的老師肯伸出援手都應該感恩戴德。老師們最初的回覆比較樂觀,但2月下旬開學後,發現西法大2019研招局勢迥異於往年,法碩招生400人,報考3000人,總共招生1000人,上線1900,民刑等學碩專業分數線均升至350分以上,法碩也絕無缺額可能。往年我校有優秀生源計劃,不受招生名額限制,但要求調劑生出身雙一流或為本校本科成績前10%,我的成績約在20%左右,不符合條件。於是,老師們非常及時地提醒我不要寄希望於本校,儘快嘗試外校調劑。本校希望破滅。

準備本校之餘,我也一直關注著外校調劑,填報了許多預調劑系統,如山東大學、蘭州大學、江南大學、上海社科院、南京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院校,但都石沉大海。我還了解到,往年我校有成功調劑到大連海事大學、福州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的先例,因此著手聯繫了這幾所學校。華南師範和大連海事一志願均爆滿,被否決。隨後我聯繫到了本校調劑到福州大學和華中師大的學長學姐,他們說這兩所學校往年調劑要求五院四系,分數340+。於是,我將目標學校鎖定為這兩所學校,暫停聯繫調劑,開始背誦文運法碩600題,雖然盲目,也算是為複試稍做準備。

3月15日,國家線和法大校線發布,我確定一志願落敗,此時同學告知我調劑政策發生改變,各校都將取消優秀生源調劑計劃、按照分數高低調劑。我感到壓力倍增,本科稍差的考生基數太大,條件優於我的可能多如牛毛。

萬萬沒想到,在擔心被驗證之前,我竟然先成為了這一政策的受益者。此前我填報過山東大學的預調劑系統,為穩妥起見,填報了威海校區的法碩。3月16號下午,我收到了山大威海打來的通知複試的電話!隨後我了解到,山大威海今年的調劑要求是,一志願學科評估A以上,總分350+,英語單科70+,我剛剛達到這個條件,在複試名單中位列倒數第二名。

3月20日,我在調劑系統中填寫了天津大學和福州大學學碩,餘一空位等待華中師範大學,隨即參加了山大威海法碩複試筆試,相較法大初試題,山大筆試題目可以說相當簡單,直接取材於法碩分析,相對較寬泛,對於準備不充分的調劑生,更依靠臨場發揮和評卷老師的主觀判斷,也即,玄學。複試通知共發給了26名考生,其中一部分應當已經被一志願錄取,因此只有18名同學出考,我的初試成績在其中排第18名。

次日的面試更加玄學,由於面試沒有範圍,我只得裸面。大多數同場考試的同學,也是裸面。面試包括簡單的英語問答和與一志願報考科目相關的提問。我的初試科目是比較法學,老師可能不太熟悉,要求我比較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毫不熟悉經濟法的我編造了二者的定義,胡亂說了一兩點區別。隨後,我提出,經濟法不是我初試的複習範圍,比較法的內容接近外國法制史,希望能提問這一方面。於是老師提問我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區別。面試結束後,感覺涼涼,但當晚山大威海就打來了複試通過的電話,我初試第18名、複試第8名,總計第10名,僥倖上岸。兩位放棄,三位被刷,擴招一人,最終18進13,非常仁義。

我個人感覺,山大威海複試非常公平,初試、複試佔比1:1,面試當場給分,當天出結果。我本人沒有任何背景,出身也一般,最終錄取了包括我在內的多名雙非,刷掉了一位初試364的同學,以及一位初試355、本科中政、法考通過的同學。所以,走上調劑之路,就不要懼怕別人分高本科好,只要你去爭取,就有可能逆襲。

再回首恍然如夢。調劑之旅是一條具有巨大運氣成分的道路,比起初試,你會更加不明白自己贏在哪裡、輸在哪裡。某種程度上,只能說是命運的決定。雖然,說起來我的確完成了雙非報考211調劑985的奇蹟,但這樣的經驗實在不可複製。希望讀者在一志願擇校時千萬慎重,寧肯400分上了普通211吃虧,不要370上不了人大追悔,切勿寄希望於調劑。

再追加一些我上岸後了解到的調劑信息:山大威海學碩調劑最低收到366分。天大的學碩調劑,要求可能接近370。中政今年雖然開放校外調劑,但目前來看貌似只接受了校內一志願調劑。南京師範大學招收的調劑生均來自五院四系其他八所,分數至少在360+。福州大學學碩要求360左右,法碩複試通知最低給到352。我有一位報考人大、同為352分未過法考的同學,填報華中師範大學法碩遭拒,但隨後收到了西南大學民商法學碩的複試通知。本科同學358分,調劑福州大學學碩成功。華北電力大學(保定),給了我一位336的學姐複試通知。有340分的同學,參加了東北財經的複試。綜合來看,考到350分,如果肯接受理工類大學,應當可以調劑A區211法碩。要求學碩、要求京滬、要求文科或綜合類211、要求985,則需要更好的成績。


四、 二戰

調劑成功的畢竟是少數,調劑本身也已經是委屈求全。大多數一戰失利的考生最終會走向二戰。基於法學生的特殊情況,法考及考研往往需要兩年時間,二戰並不是一個不可接受的選項。選擇認命調劑,抑或是再搏一把,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做出決定。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你本人做出抉擇,即使它的確殘酷到自己不忍心做。

我在調劑過程中遇到了許多二戰的學長學姐,多數分數有較大提升,但具體到中政一校,二戰不中的考生很多,總體而言,對於文科生,二戰提分、乃至提二三十分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我個人以為,如果法考已經通過、英語不錯、一戰未盡全力、調劑的學校差於本科,應當考慮二戰,且二戰應當低報求穩,至少應當避開旱區頂尖名校。一年其實只是一眨眼,讀明顯屈就的學校,很可能會後悔。如果未參加法考、一戰已經竭盡所能,除非深思熟慮可以接受二戰仍然考不上的後果,否則不建議二戰。即使二戰,也應當報考十拿九穩的學校。二戰成功的概率,雖然會比一戰高,但仍非常小。明年考研人數很可能奔著350萬去,再考不上,就真的要拿本科學歷走天下了。

接受待錄取通知後,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一年來一直杵在心裡的一股子希望沒有了。我從未覺得自己對法大有什麼執念,只是在第一檔的法學名校裡,選擇了我唯一可能考上的那個。時至今日,卻發現它真的是dream school,是我未曾多想就頭鐵撞上去的那個,是我空耗一年仍然不十分後悔的那個。

「冷暖那可休,回頭多少個秋,尋遍了卻偏失去,未盼卻在手。我得到沒有,沒法解釋得失錯漏,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不知哪裡追究。」大概就是這樣吧,我的2018,一年所求。

新一輪實習生再次開啟招募!誠摯邀請有才華的你加入超律志!

點擊下面圖片,突破法律英語詞彙學習

相關焦點

  • 985本科考研調劑到雙非學校,網友:這研究生還有必要讀嗎?
    面對這樣尷尬的結局,這名同學陷入了迷茫:985本科調劑到雙非讀研,值不值得?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生物醫學工程,不了解的網友可能會認為是與生物相關的專業。其實不然,生物醫學工程屬於電子信息學科,和生物關係不大,生物醫學工程有三個方向,分別為生信、醫電、生化。這名同學被調劑的專業是醫電方向,主要研究圖像處理,傳感電路相關,也算與本科專業有一定的關聯。
  • 985畢業的大學生,考研被調劑到「雙非」院校,還有必要讀嗎
    不過,再就業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就決定要提升自己,想要讓自己有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所以,在親戚朋友的鼓勵下,我的表弟就選擇了考研,不過,可能是因為畢業了的關係,他的考研成績並不是很理想,所以就被調劑到了一所「雙非」的學校。因為他本身是一個985的本科生,結果考研卻考到了雙非的學校,所以他覺得很丟臉,就覺得不知道有沒有必要去就讀了?
  • 本科雙非調劑211是種什麼感覺?
    由於沒有達到一志願分數線,無奈被迫選擇調劑,不曾想調劑到211,那怎麼是一個爽字了得。考研大軍裡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是本科雙非,所以,不要怕,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當時成績出來看到排名我就知道我需要調劑了,然後就搜經驗貼開始著手準備。 2.調劑過程  前期我搜集了往年會接受調劑的學校,然後分了三個階段去挑選,比如,理工類211/985大學,名氣好一點的雙非大學,最後是家鄉普通的雙非大學。
  • 我本科985高校,考研調劑到非211院校,值得去讀嗎?網友們不支持
    本科985高校,考研一般都選擇更牛的985高校或者是頂級的211院校,而普通的本科高校也是都想靠985高校和其他牛校,這個錄取名額少,考的人多,你說最後誰會被錄取?顯然一大群靠985的985考生成功了,但是總有少數人不幸失敗了。失敗怎麼辦?兩條路:調劑或者明年再戰。調劑能調劑到哪些高校?最好的是能調劑到本校。比如考清華大學,考計算機沒被錄取,調劑到軟體,也算爽歪歪了。
  • 最容易考研上岸的985院校
    考研已是現如今最熱的話題之一,尤其是本科雙非學校的同學,都想利用考研來提高自己的學歷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業競爭力。2015年到2019年期間,考研報名人數從165萬人激增到290萬人,而研究生錄取人數僅從57萬遞增至70萬,報錄比每年都在不斷增加。在2020年時,考研報名人數甚至首次突破了300萬。
  • 考研「調劑生」不能申請獎學金?問題出在哪?導師:有的是機會
    調劑生研二可申請獎學金現在學校非常注重志願的保護,尤其是第一志願選擇報考本校的一些同學更是有著非常多的一個優惠政策,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優惠政策就是頒發獎學金,而獎學金的名額相對來說是比較有限的,既然已經許諾出了這麼多的獎學金名額,對於調劑來這些院校的研究生來說就沒有申請獎學金的一個名額和資格了,很多學校都有明確規定
  • 他考研掛了,卻調劑到985院校?全憑高考651分!
    文| 陳小兵歡迎關注:說教育某本科為同濟大學的學生談自己的調劑情況,該生雖然報考第一志願失敗,卻調劑到了甘肅第一名校——蘭州大學。蘭州大學是985早期最著名的大學之一,最近今年因為地域的原因而吃了不少啞巴虧。同濟大學在高考錄取的時候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南開大學是齊名的,統稱為3大直轄市的「航開濟」。同濟大學在高考錄取的時候也算是「高大上」的一批名校了。
  • 雙非的學校很一般嗎?應該怎樣擇校
    有些同學收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些同學初試落榜選擇工作或者二戰,還有一些同學無奈止步於一志願選擇了調劑。最近有很多同學諮詢,因為本科學校一般,調劑去了雙非學校,這樣的研究生值得讀嗎?我要不要二戰再拼一把?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雙非院校的話題。
  • 本科211,調劑雙非,放棄三個offer,到底值不值?
    突然想起自己半年前經歷的考研調劑之路。當時的自己絕望恐怖不知所措,但是半年之後再重新看待這件事,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最終我還是選擇了考研,是因為我想要一個更好的平臺,想要專注於自己專業的某個細分以及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我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但我想繼續上學總歸不會出錯!
  • 考研/調劑:這些「雙非」高校實力不輸985/211,你都知道嗎?
    近期,很多小夥伴私聊小白,詢問考研調劑院校和21考研擇校的問題,很多小夥伴覺得985/211太難考,想求穩,所以小方把一些雙非中的戰鬥機高校進行一個匯總!這些院校絕對是考研性價比非常高的院校!
  • 難道真的考一個雙非院校的研究生沒什麼用?
    考研族可以說是都有一個名校夢,但是名校夢並不是那麼容易圓的。別說考研上岸985、211難度很大,就是想要在考研大軍中衝破包圍成功上岸也不是一件易事,你不僅需要跟自己同層次的競爭還要跟高層次競爭。這不,一位本科211的同學,在考研一志願衝刺985,結果以失敗告終,無奈只能調劑到「雙非」,擬錄取之後,掙扎許久,打算放棄深造,直接去工作。你覺得他這樣的做法可取嗎?是否值得?
  • 考研:985調劑到了211,最終成功上岸南師大!
    自走上調劑之路,收到五份複試通知,半個多月複試了四個學校,調劑之路精疲力盡,好在結果圓滿,付出還算值得。我是kinni,本科是一所中部985院校,專業是小語種(但初試硬著頭皮考了英語),沒有基礎沒有實習經歷。一志願報考的是本校的新聞與傳播專碩,初試380+。
  • 考研考生注意了,這些高校不歧視雙非,其中還有多所985
    在很多論壇上,小編看到許多的考生憂慮一個問題:雙非考研,自己會不會被目標學校歧視?以至於很多考生關心那些不歧視雙非的高校。基於這種情況,小編整理和搜集了一些不歧視雙非學校,保護一志願的院校信息。更重要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不要校外調劑,複試時間早,這就方便了被刷了的考生有時間調劑其他學校。中央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雙非的態度,至少在金融院、經濟院、統數院等熱門學院來說:複試對待學生是一視同仁的,只要你不掛科,成績不差或者有項目有經歷,雙非背景是不會成為你的短板。
  • 本科985北理工,讀研到雙非西安理工,可以嗎?網友:很不划算!
    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對於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好一點的企業都是碩士起點,所以近幾年考研人數飆升,讀研成了大多數本科生的第一選擇,很多本科在985院校的考生,由於考研準備不足,只好接受調劑,甚至有的從名校調劑到雙非院校的也大有人在,對此,網友覺得不划算,真的如此嗎?
  • 考研調劑時,為何不建議雙非應屆生選211大學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考研調劑時,為何不建議雙非應屆生選擇211大學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前小水寫過調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讀研的文章,但是這位考生的情況又有不同,需要特別對待。如果本科出身較高,211或985的本科生,肯定不會考慮非全日制研究生,哪怕是985大學的。今年調劑的情況不容樂觀,調劑讀研確實很難,雙非的211大學可以讀,但大部分的人都不願選。
  • 調劑到一所「雙非」院校還是選擇「二戰」?學長有話要說
    高層次大學報考人數逐年增長,調劑名額越來越少,調劑到一個自己如意的學校越來越難。在這種情況下,是應該調劑到一所普通高校還是選擇二戰?雙非院校與名校的平臺不同高校之間不存在優劣之分,但是定位不同,不同學校的平臺確實存在很大的差距。
  • 省內「末流211」和省外「雙非」,中等生該如何選擇?
    高考報志願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每年都會有很多考生成績很高,但是報志願去了一個自己不了解的學校或者選擇了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還有不少成績中等的考生,為了讀「熱門專業」,放棄了省內的「211」學校,最終選擇了省外的普通一本大學,等到進入大學時, 發現完全不是自己想像的那種情況而非常後悔。那麼對於本省「211」學校和省外「雙非」,我們該如何抉擇呢?接下來學姐將從這三個方面闡述這兩類學校的優缺點。
  • 調劑錄取細則,不知道難怪你沒調劑成功
    今年雖然有擴招政策,但實際上還是有非常多的考生需要調劑,但是由於學校調劑名額非常少,調劑名額就變得僧多肉少起來。這時候如果你沒有提前確定好名額,很容易就成為炮灰。02提前聯繫學校確定名額很多同學看了學校的官方通知,說調劑不需要聯繫導師,只要填寫名額就可以了。
  • 考研時,為啥985、211畢業生考不過「雙非」學生?並非是不夠努力
    然而在考研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問題,那些來自985、211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在考研的時候卻考不過「普本」學生,按照常理,名校畢業生,各方面都要優於普本,難道是不夠努力嗎?考研時,為啥985、211畢業生考不過「普本」學生?
  • 這些「良心」大學不歧視「雙非」,保護一志願
    03 中央財經大學@一桶彤▶ 保護第一志願,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調劑。▶ 不歧視雙非/外校考生,本校生沒考好照樣被刷。▶ 不會以奇怪的「踩雷」方式為由刷雙非。▶ 一志願保護東華比較適合第一志願報,今年我考的學院是不接受外校調劑,保護第一志願。說是優先校內調劑,校內不滿再校外。而且在今年19年人人高分的情況下,不是擴大複試比例,而是增加了錄取名額。還保持一般專業1.2,熱門專業1.5的比例。並且聽說,在複試結束後又多增加了個名額。對於雙非的態度,是正常的,因為考的也大多是雙非學生,一般也不去收外校調劑,所以沒有什麼好歧視不歧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