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都是父母養的,長大後多半沒本事,及時糾正很關鍵

2020-09-20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玻璃心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因為他們遇到困難就害怕,遇到挫折就想逃避。

之前當老師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很玻璃心的女孩,整天戰戰兢兢的,就怕別人不喜歡她。有天,我看到她一個人在教室裡哭,哭得很傷心。我就問她:怎麼了?遇到什麼事情了嗎?她說:「誰誰不和我玩了,我喊她她都不理我。」把她安撫好,讓她不要哭之後,我就去找了她說的那個女孩,想調解一下他們的矛盾。

結果這女孩說,她們沒有吵架,也沒有發生矛盾。今天她在玩的時候,聽到有人喊她,結果一回頭人就沒了。當時也沒在意,只顧著自己玩了。了解完事實之後發現,是這女孩太過於玻璃心,人家沒聽到,她還以為是別人嫌棄、不跟她玩了。之後我就注意起這女孩,發現這女孩格外敏感。

別人回答她的時候,稍有不熱情,就會讓她很惶恐。老師在課堂上不指名道姓的說一個學生怎樣怎樣的,她也能聯繫到自己身上。所以各科老師對她犯錯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要說,也會很委婉,就怕這女孩太玻璃心,想不開。

而她的這種玻璃心,不僅讓自己整日惶恐,就連身邊的人都很累,怕說出什麼話讓她想不開。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沒有人天生就是玻璃心,多半還是後天環境,也就是父母影響出來的。玻璃心的孩子沒有未來,長大後也多半沒出息,當父母的要及時糾正,把玻璃心變成不鏽鋼心。

玻璃心的孩子有這些特徵

▶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一般來說,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我們都是一種左耳聽、右耳出的態度。聽到不好的評價,也會很難過,但基本就影響一會兒,很快就恢復如常。但玻璃心的孩子,就是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乎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很容易沉浸在這種心情中,無法自拔。

更關鍵的是,他們會經常用很消極、負面的方式來解讀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跟有些自虐似的。

▶抗壓能力弱,遇到一點小事就如臨大敵。

很多人都怕麻煩,這點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有些孩子,遇到一點麻煩就覺得天塌下來了。之前看過一個很讓人難過的新聞,女孩剛考上大學。在沒開學前,將近一萬元的學費被人騙走。她們家條件很困難,所以很自責,自責到呼吸驟停,突然離世。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我也能理解這一萬塊錢意味著父母一年的種地收入。但事情既然已經發生,扛過去才是主要的。只要人好好的,錢早晚能賺回來。可這姑娘抗壓能力太弱了,邁不過這道坎。所以家長要糾正玻璃心的孩子,不讓他們遇到一點困難就如臨大敵。

玻璃心的孩子是被父母怎樣養出來的

▶答應孩子的一切要求。

現在的父母都很疼愛孩子,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統統都答應。但家長不知道,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是害了他,讓他不知道被拒絕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情。進入社會之後,就不能坦然面對他人的拒絕。父母這樣做,就容易讓孩子養成玻璃心。

▶一味地讚美。

某些家長很喜歡誇獎孩子,無論什麼事,做的好不好,都會說孩子很棒。時間長了,孩子覺得自己隨意糊弄就可以得到誇獎。對待學習或他人也是如此,可他人不會像父母一樣順著他。在家裡隨便做就可以得到誇獎,在外卻得不到誇獎,形成的落差就是玻璃心了。

父母該如何糾正孩子玻璃心的行為

▶面對困難,平常心看待。

很喜歡一句話:打不死你的,都會讓你變得更強。面對困難、挫折不要害怕,要強硬起來,把他們變成墊腳石。此外,家長也要告訴孩子,不管以後遇到什麼困難,都別想不開。天塌下來,有爸媽頂著。

▶正確誇獎,並給予孩子安全感。

誇獎孩子,一定要用對方法。事情做得漂亮可以誇獎,但若沒那麼好,還是不要誇獎了。該誇就誇,該罵就罵。此外,就是要給予孩子安全感,讓他明白,父母一直會在身後,他不用怕,大膽往前走。

玻璃心的孩子多半是父母養出來的,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養育孩子的方式,可不能把孩子給「養歪」。

【話題討論:如何看待孩子的玻璃心?】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若不及時糾正,多半要吃虧
    導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若不及時糾正,多半要吃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若不及時糾正,多半要吃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個「壞習慣」,家長早糾正
    ,長大以後也很難糾正了。或者說孩子還小,長大以後就好了之類的。但是自從吃過飯後,很多家長的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跟這個小孩子玩耍,避免孩子也學到了這種不好的習慣。一個人有多大的本事,決定的因素很多,而很多時候也是這些小小的因素會影響一個人最終能否獲得成功。
  • 這3種孩子長大後沒出息,都是「偽聰明」,父母要及時糾正
    文/晚會兒育兒經(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尤其聽見別人誇自己家孩子聰明,那真是打心眼裡高興,可是孩子的聰明也分真假,有些孩子的「假聰明」父母不以為然,覺得孩子精神頭特別足,其實不然,孩子的這些「假聰明」會害了孩子,長大後不但不會有出息,還會為自己的虛偽的聰明付出慘痛代價。
  • 有這3種「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不孝,希望你家娃沒有
    有這3種「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不孝,希望你家娃沒有1)從小蠻橫任性凡是被父母溺愛長大的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再加上需求總是被無條件的滿足,因而也就習慣了毫無節制的索取他們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對父母的付出和關愛視為理所應當。長大後容易不孝順不說,還有可能成為「啃老族」。
  • 有以下不良行為的孩子,小時被嫌棄長大沒本事,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從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確實能窺探出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就像有些孩子小時候比較自私,不懂得和家人分享,那在長大之後,多半也是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考慮的。與之相反的是另一類孩子,他們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分享,會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分享給家人。之前看過的一個小視頻,一個小男孩把油條塞進口袋裡。老師問為什麼藏起來,他說要回家給爺爺。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其實一個人的餐桌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說,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習慣,否則長大了,想改掉都難。看到這個情況後,有人說:孩子餓了吧?看著那麼著急。聽到有人說這話,孩子家長笑著說:孩子一直就這樣,比較護食!
  • 越沒本事的爸爸,越喜歡做「衝動事」,孩子長大後,多半不會原諒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稱職」的父親呢?未必如此。對於一些沒本事的爸爸來說,他們總喜歡做「衝動事」,既傷害了妻子和孩子,也破壞了家庭的和睦。有這樣的父親,孩子長大後,多半不會原諒。01沒本事的爸爸,喜歡做的「衝動事」之一:愛發脾氣有些爸爸越沒本事,就越愛衝家人發脾氣,但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
  • 長大不管父母的孩子,小時候便有這3個「暗示」,父母要及時糾正
    如果說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那麼照顧父母就是孩子長大後的責任。不過,在現實生活裡卻經常在發生孩子不管父母,把父母趕出家門的事情,每次看到這種新聞的時候,就十分的心寒,畢竟小的時候由父母一手帶大,可是當自己成家後,迫於生活的壓力對父母不管不問,甚至還把父母趕出家中。
  • 以下類型的孩子情商太低,不糾正長大多半沒出息,爹媽也跟著操心
    下面提到的這幾種類型的孩子,可以說情商不是不高,而是還很低,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糾正,那娃長大也多半是沒出息的,而父母也只能跟著孩子操心一輩子。卻不知,無形中,小男孩已經憑藉自己的「小聰明」把整個小區的孩子都快給得罪完了。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小男孩的父母也不作為,真的不敢想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把「小聰明」當「大智慧」,各種自以為是的孩子,其實遇到這類孩子,如果父母悉心教導,孩子也夠聰明,提高他們的情商也不會很難。
  •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改正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孩子在餐桌上表現的行為,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家長給慣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加的自私,這就是不招人喜歡,長大以後也沒有出息的表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改正01 餐桌上的佔有欲家長不要覺得這個不是什麼毛病,孩子在小時候養成的習慣,長大以後會繼續沿襲的,如果不能在小時候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那麼以後長大了,也很難改。
  • 孩子的這三種行為是偽節儉,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發現後快糾正
    我們民族一直有著勤儉節約的傳統,這也是被廣大家長用來教育孩子的一項準則,號召勤儉節約,避免鋪張浪費,一直是我們所堅持的,也是希望孩子能夠做到的。但如果說到有一些節儉行為並不是真的好,你認可嗎?有一部分家長由於自身的原因,對於「節儉」這一概念沒有完全理解透徹,甚至是「走偏」的,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自然也就出現了錯誤的節儉行為。
  • 這3類孩子小時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都會有的想法,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天生聰明。不聰明可以靠教育解決,因此很多父母都會主動教育孩子,讓孩子比同齡人學到更多的東西,因此這部分孩子會得到很多大人的誇獎。
  • 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你家娃在其中嗎?
    父母都是圍繞著孩子轉的,而在父母們的聊天當中,永遠少不了這樣一個話題,那就是「誰家孩子更聰明」,因為,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家孩子智商高的,當聽到別人家孩子沒有自己家孩子聰明的時候都暗暗的竊喜。,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但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急著高興。」
  • 吃飯時有「3種舉動」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本事,希望你家娃沒有
    母子坐下後,媽媽點了兩碗牛肉麵,而這位媽媽去取面的時候,將所有的牛肉都夾到同一個碗中,之後把這份"加倍"牛肉的那一碗麵條端到了兒子面前,自己則是吃著那個只有幾根青菜的麵條。男孩在吃麵時挑挑揀揀,將麵條翻了個底朝天,揀著牛肉吃,面倒是沒吃幾根,湯汁也是撒了大半在桌上。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說中的及時糾正還不晚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說中的及時糾正還不晚李玫瑾教授身為一個優秀的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小編有個朋友,他的孩子很乖,爸爸經常帶著她一起看書。對待事情時,爸爸也是教會了她如何面對。因此她相較於其他孩子顯得更加成熟和穩重。但恰恰其他孩子更有天性,因此當她被其他孩子欺負的時候,她總是感覺到很委屈。但她一直相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是那些孩子的問題。長大後她因為自己溫文爾雅的氣質成為了一個音樂老師。
  • 小時候讓父母頭疼的幾類孩子,長大後多半很能幹,是就偷著樂吧
    小時候讓人頭疼的孩子,長大後也能大變樣,你家孩子是這樣嗎?有句老話講:3歲看小,7歲看老。意思就說,孩子長大後的變化,是從小時候就能看出來的。小時候是什麼樣子,長大之後差不多也是如此。所以有一些孩子在小時候,就讓父母很頭疼。頭疼什麼呢?就是頭疼他們長大之後該怎麼辦?還是這樣怎麼辦?沒出息怎麼辦?就像朋友家的孩子,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很差,也比較木訥。
  • 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們對照看看
    ,長大後多半沒出息①「家裡橫,外面慫」的孩子有的孩子,在家裡的時候,他們就是老大,「說一不二」。毫不誇張地說,這樣的孩子在家裡就是皇帝,是公主。各種命令父母和家裡其他長輩。可帶外面的時候,就慫了,就是被欺負他們也不敢反抗,有時候在外受了氣也是強忍著,回家後對家人再發威。這樣的孩子,也就是我們說的「家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注意,儘早地去糾正,孩子長大後多半就沒什麼出息。
  • 李玫瑾:孩子小時有4種「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家長及時糾正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又情商高,對孩子情商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李玫瑾老師也說:人的心理表現往往具有滯後性,成年後的情商高低,其實與早年的心理撫養密切相關,而孩子的心理成長具有幾個關鍵期,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 孩子將來難有作為,父母及時糾正避免孩子長大沒出息
    看上去真的一點兒都不高,可現實總是會和希望背道而馳,有些家長不禁要問,「我辛辛苦苦養你,可為什麼你一點長進都沒有。」而孩子的話更讓家長打臉,「你養我,跟我有沒有長進有什麼關係。」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這樣的母親更是大有人在,父母所有的付出換來的也許是惡語傷人,也許是冷酷無情,這種結果根本不需要等到孩子成年之後才會顯現。
  • 喜歡「轉筆」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人生贏家,父母別杞人憂天
    一到孩子寫作業或上課時,就聽見「啪,啪,啪」筆落在書本上,課桌上或地上的聲音,父母和老師對此是深惡痛絕,一經發現就會將孩子批評一遍,老師更嚴格還會直接沒收。轉筆有傳染性,班級裡但凡有一個孩子轉筆,不出半個月,整個班級裡就有一多半學生都陸陸續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