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豪也是畫家,200件雨果創作在滬呈現 「天才的內心」

2020-12-11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獲悉,8月13日起,上海明珠美術館將帶來一場大展「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200件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將是迄今國內最全雨果大觀。展品涵蓋《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經典插畫;鮮為人知的雨果繪畫、裝飾藝術作品,以及雨果的中國情結等,全方位立體展現天才人生。展覽海報

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一代文豪,都無以概括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他同時是畫家、裝飾藝術家、社會活動家。詩人波德萊爾說:「(雨果)一位超越國境的天才。」

作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與代表、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維克多·雨果(1802—1885)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十九世紀,文學生涯長達六十餘年,創作力經久不衰,影響力遍及全球。他的文學創作有詩歌、小說、戲劇、政論、散文隨筆及文學評論,著述卷帙浩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海上勞工》《悲慘世界》《九三年》等,作品宏大雄奇、激情澎湃。

奧古斯特·羅丹(1840—1917) 維克多·雨果半身像,1908年 銅像, ©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雨果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他是氣象萬千的詩神,是長存不朽的小說家,是開闢了一個時代的戲劇大師,是婦孺皆知的超級文豪。文藝評論家洛德·魯瓦形容雨果「像高峰,像森林,像龍捲風,或者像這些可以和自然奇觀一比高低的人間奇觀」。這位公認的天才,不僅是「語言大師」,更是「普天之下人類感情的大師」,兼有柔軟的心腸、冷冽的頭腦、浪漫主義的情懷以及對全世界、全人類的愛與關懷。

澎湃新聞獲悉,8月13日起,上海明珠美術館將帶來一場大展「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這將是迄今國內最全雨果大觀,全方位立體展現天才人生。

據展覽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將首次集中呈現雨果繪畫原作,以及文學外的豐富圖像,包括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珍貴館藏,多件作品是首次在巴黎外展出。

維克多·雨果(1802—1885) 「聖-桑普森」(或《凝視著風暴的漁夫之妻》),1864年 牛皮紙墨畫,8.9 x 14.3 cm ©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展覽分五大展區,呈現逾200件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包括《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經典插畫;鮮為人知的雨果繪畫、裝飾藝術作品;雨果的中國情結等。展品類型涵蓋繪畫、雕塑、攝影、書籍、書信手稿、室內裝飾、日常用品,這些展品將描摹不為人知的雨果側面與十九世紀人文風貌。

班傑明·魯博(1811—1847)《維克多·雨果,嘈雜的先賢祠》《嘈雜聲》雜誌第345期,木刻版畫,38.6 x 24.4 cm ©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路易·馬爾濟斯(1862—1928) 卡佩拉尼電影作品《悲慘世界》海報,1912年 印刷品,88.7 x 103.2 cm ©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萊昂內爾·羅耶爾(1852—1926) 《愛斯梅拉達》,1889—1902 木板油畫,60 x 38.7 cm ©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明珠美術館執行館長、雨果展聯合策展人李丹丹對澎湃新聞表示,「明珠美術館舉辦此次雨果主題展,不僅是讓中國觀眾重新認識一個更立體生動的世界文學巨匠,也不僅是讓人們重新燃起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興趣,同時也是在探討文學與藝術的跨界、藝術與生活的融合,希冀引發閱讀與思考。」

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館長、雨果展聯合策展人熱拉爾·奧迪內(Gérard Audinet)說:「我深知中國人民對雨果懷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希望能夠在中國組織一場關於雨果的展覽,向中國觀眾展現雨果的多樣人生。」

多面天才,迄今國內最全雨果大觀

雨果何以成長為天才?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十九世紀,有人說雨果一生寫下的最精彩的小說,就是他自己的一生,跟隨他的足跡即是在讀一部多彩的十九世紀史。展覽中,逾200多件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展示,正是從雨果的人生歷程出發,以影響他至深的重大事件與重要作品為時間線,帶領大家看著這位天才從巴黎走向大海,從成年走向成熟,從文壇走向更廣闊舞臺。

展覽重點聚焦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三部雨果傑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分別作為雨果處於不同時期、不同情境下的代表作,展出形式上卻不循常規,以同時代藝術家的著名插畫為主要視覺呈現,不僅觀感上更為立體豐滿,也體現了雨果對其他藝術家、對整個時代的深刻影響。更出人意料的是雨果在文學之外,作為畫家、裝飾藝術家的作品集中展示,首次讓中國讀者直面雨果在不同領域的多樣才華與生動側面,真正走進天才的內心,深入了解雨果其人,感受最為全面的十九世紀雨果大觀。

裡歐·博納(1833—1922)《維克多·雨果畫像》,1879年 布面油畫,©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雨果代表了他的世紀,要描摹他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並非易事。此次展覽匯聚了眾多難得一見的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從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搬來不少珍貴館藏,比如首先在展覽序幕中揭開的《維克多·雨果畫像》,白髮白須的思考者雨果,出自畫家裡歐·博納之手,也是大眾最為熟知的雨果形象。作家于勒·勒納爾曾說:「雨果有天才;天才是崇高的,但並非十全十美。」本次展覽正是要讓中國觀眾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雨果。

畫家雨果,首次呈現雨果繪畫原作《路易·康迪德·布朗熱》維克多·雨果,約1833年 布面油畫,©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雨果不僅是詩人,還是畫家,而且是布朗熱、洛克普朗和於埃可以視為同道的畫家。」法國作家、評論家戈蒂耶早在1838年就做了如此評價,他是有預見性的。雨果從1834年夏季旅行途中開始他的繪畫生涯,用畫筆記錄下沿途風景,並在之後逐漸融入想像的成分,進入精神世界的探討。儘管在雨果自己看來,繪畫僅僅是個人消遣,「在寫兩節詩的中間,得以輕鬆一下」,他留下的畫作卻已超過3000幅。他隨心所欲地信筆塗鴉,記錄所見所思,在負有責任的文字之外用圖像放飛思緒。雨果繪畫中水墨畫佔了很大比例,他在給詩人波德萊爾的信中寫道:「我只是在這些畫裡混合用上點鉛筆、木炭、烏賊墨、煤粉、炭黑,以及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混合物,才能大體上表現出我眼中,尤其是我心中的景象。」

《平原上的城市》,維克多·雨果 年代不詳 墨水、水彩、水粉畫,©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雨果的隨手畫常常被他作為「名片」或「賀卡」贈給親朋好友,或是加上自己精心修飾過的畫框作為家中的裝飾。雖然雨果鮮少將繪畫與文學創作直接聯繫起來,卻是他藝術天才彼此相通的兩個側面,並且得到許多現代藝術大師的讚賞。此次展覽特設雨果繪畫專區,精選他極具代表性的重要畫作,從1834年開啟的旅行畫、帶有籤名的標誌性風景畫,到難得一見的為自己小說《海上勞工》所作插畫等,皆可直面觀摩原作,並有更多畫作以電子影像形式呈現,首次為中國觀眾集中展現雨果繪畫的獨特魅力。

《風浪》(又名《我的命運》),維克多·雨果,1857年 墨水、水粉,©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東方向往,雨果與中國的緊密聯結《東方景觀》,1837年,維克多·雨果 牛皮紙墨畫,©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雨果身處十九世紀的法國,卻一直關注東方文化,尤其對中國情有獨鍾。他早期的繪畫創作中就有一組「東方幻想畫」,描繪他想像中的東方景觀、中國建築和人物,甚至有些建築上的銘文都在模仿中國漢字。雨果對中國文化欣賞而讚美,他知道自己的中文名字,曾寫過一首小詩《中國花瓶》。雨果收藏中國瓷器和藝術品,以此裝飾根西島住所「高城居」和情人朱麗葉·德魯埃所住「高城仙境」。這兩處居所由雨果親自裝飾設計,他從中式竹質屏風、瓷器和家具中汲取繪製人物、花卉的靈感,為「高城仙境」創作了一組「中國題材畫」,以此圖案製作木刻彩繪漆板裝飾室內。這兩處空間成為雨果借鑑中國藝術,在裝飾藝術領域探索的代表作。

《持團扇的中國女子》,維克多·雨果(1802—1885) 1863—1864年 彩繪木刻,34.8 x 68 cm © Françoise Cochennec/Maisons de Victor Hugo/Roger-Violle飾有鴨子圖案的青花瓷盤,匿名,年代不詳陶瓷,39.5(直徑) x 5.7 cm © Julien Vidal/Maisons de Victor Hugo/Roger-Violletog

《鳥鏡》,1870年 維克多·雨果(1802—1885)© Maisons de Victor Hugo / Roger-Viollet

據悉,此次展覽恰逢中法建交五十五周年,並將作為今年上海書展重磅活動之一,在8月14日至8月20日期間開展「雨果七天上海行」系列活動。活動將邀請國內外多位知名學者、雨果研究專家,從雨果與中國、雨果與近代法國史、雨果與繪畫、雨果文學與法語翻譯等多種角度,多重剖析、深入淺出,讓喜愛讀、好奇雨果的觀眾,追隨雨果的人生軌跡,在文學、藝術、歷史等不同領域認識雨果的不同側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文豪雨果還畫過「水墨畫」?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展品下月抵滬
    圖說:雨果墨水水粉作品《風浪或我的命運》 官方圖了解維克多·雨果,看過他寫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卻不知道,他也是詩人、畫家、裝飾藝術家,他畫的「水墨畫」,甚至有中國畫的影子。「熟悉的陌生人」維克多·雨果的這一切才華,將在上海明珠美術館與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上首次向中國觀眾展示。據明珠美術館館長李丹丹透露,展覽中的多件展品是首次從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牆上取下,走出法國國門出展。
  • 上海明珠美術館8月盛大揭幕「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
    共展出逾200件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包含繪畫、雕塑、攝影、書籍、書信手稿、室內裝飾、日常用品等,按時間與重要作品的脈絡梳理,分五大展區,聚焦《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經典插畫,首次集中呈現雨果繪畫原作與其中國風裝飾藝術創作,特設雨果與中國專題區。源自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珍貴館藏,其中多件作品第一次在巴黎外展出。
  • 新民晚報數字報-「水墨畫」坦露雨果內心
    「熟悉的陌生人」維克多·雨果的這一切才華,將在上海明珠美術館與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上首次向中國觀眾展示。  據明珠美術館館長李丹丹透露,展覽中的多件展品是首次從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牆上取下,走出法國國門展出。
  • 現場|雨果大展上海揭幕:文學與繪畫,都「包含著他的一生」
    「雨果不僅是詩人,還是畫家。」法國作家、評論家戈蒂耶早在1838年便預見性地作出評價。8月12日下午,展覽「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在上海明珠美術館揭幕。澎湃新聞獲悉,這也是迄今國內最全雨果大觀,呈現出法國大文豪雨果有血有肉的一生。
  • 雨果們用文筆直描世界 也用畫筆復摹世界
    近日亮相上海明珠美術館的「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特展,讓人們驚嘆於隱藏在一代文豪光環背後鮮為人知的生動側面與蓬勃創作,比如,雨果同樣是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  ◆雨果  那些充滿奇趣的繪畫,豐盈他的內心,也裝點別人的生活  1838年,維克多·雨果的一幅名為《利埃爾鐘樓》的作品出版,引得評論家戈蒂耶評價道:「雨果先生不僅是詩人,還是畫家。」此時,萬千民眾也隨之大呼:這個寫出《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的著名大文豪原來還有如此驚世的繪畫才能。
  • 作家雨果的畫展:詩歌是激情 戲劇是理想 繪畫是陰影
    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 2019/08/13-2019/12/01 明珠美術館(上海)
  • 技法是展現油畫創作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畫家內心深處思想的表達
    盧西安·弗洛伊德是位個性鮮明英國畫家,也是直接畫法的代表人物,採用厚塗的方法,對油畫顏料進行平鋪。其被稱作「20世紀畢卡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其作品有濃厚的感染力,因而被人們看成是「皮肉之下的靈魂,透過醜陋外表的刻畫,使人們看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 瘋子們的天才藝術創作:十幅世界名畫的背後
    《割掉耳朵後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1889在藝術創作領域,精神疾病並不奇怪或可鄙,它是人類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一段積極有益的人生經歷。現代藝術甚至鼓勵將精神上的痛苦看做是一次創造性的冒險。這種精神領域的現代主義始於梵谷的「精神失常」,而今精神病人的藝術創作已經成了一項新的藝術形式。
  • 一周觀展|颱風之後,再讀雨果畫作、謝稚柳文獻與秦代簡牘
    這些天,颱風影響了江浙滬不少藝術場館的開放,上海博物館等昨天臨時閉館,颱風之後再看展覽,或許更見精彩: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其實也是一位畫家,上海明珠美術館近日呈現的展覽將呈現雨果創作及畫作,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分別展現了愛因斯坦與達爾文紀念展。
  • 一周觀展指南|霍克尼激起「大水花」,大都會呈現中國神明
    暑期接近尾聲,上海博物館的大展「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即將閉幕,與此同時,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展陸續呈現,在上海,如當代藝術博物館「消失的技法——讓·鮑德裡亞的攝影」, 上海明珠美術館「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在北京,如故宮博物院「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木木藝術社區「大衛·霍克尼:大水花
  • 國家畫院|博士後山水畫家常欣創作感言
    國家畫院|博士後山水畫家常欣創作感言常欣 記住鄉愁 國畫 200cm×200cm 2020年創作感言(節選) 我認為,村口的大青樹記錄著鄉村發展的變化與故事,正是美麗鄉村建設的見證者,是召喚等盼村民回鄉的守望者,也是承載著家家戶戶鄉村故事、留住鄉愁之根的精神承載者。它年年歲歲的枯榮生長,正是雲南大理人民記得住鄉愁的第一個坐標。
  • 與書店一體的這家美術館,應該最有資格呈現「書與風景」
    在以安藤忠雄建築作品展拉開帷幕後,明珠美術館策劃舉辦的展覽或多或少帶著書卷氣,比如「讀書行路:《路易威登遊記》藝術展」「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或小型的「陳丹燕在路上」。作為開幕兩周年特展,1月18日起向公眾開放的「風景與書」將更直接地面對「書店中的美術館」這一精神內涵。
  • 對於雨果小說創作有很大影響
    而所謂城市書寫,則可以理解成為是作家以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按照個人的城市體驗,對他所生活的環境予以記錄,對城市的歷史和文明加以闡釋的創作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對巴黎的書寫,就可以看作是雨果本人對巴黎特有的體驗與感悟,書寫巴黎的意義,主要探討的就是從雨果筆下的巴黎形象來看《悲慘世界》中雨果的創作方法的獨特性。
  • 天才總是孤獨的,奇幻星空下藏著畫家梵谷,無處安放的靈魂
    與其他畫家相比,梵谷的自畫像作品最多的,一生創作了四十多幅自畫像。他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世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僅在1886年就畫有十來幅。畫中他眼神憂傷迷離、絕望無助的令人戰慄。
  • 他是早慧天才,是書畫全能的畫家,亦是海上畫派後期的重要人物
    他是早慧天才,是書畫全能的畫家,亦是海上畫派後期的重要人物文/秋香黃山壽(1855-1919),原名曜,字勗初,號旭遲老人、麗生、鶴溪漁隱、裁煙閣主,祖籍位於今江蘇常州。而他也是海上畫派的畫家中,為數不多的那一部分畫家,不僅是一位早慧的天才,更是書畫全能的大師級人物。無論是仕女、人物,還是山水、花卉、走獸,沒有他不能畫的。在十九世紀的各位名家之中,光是就題材而論的話,也只有任熊、任預父子, 吳有如、陸恢這四人能夠與之一較高下。
  • 事實證明,不想當畫家的作家不是好詩人
    雨果·克勞斯其實,雨果·克勞斯也是出色的畫家和詩人。」雨果·克勞斯詩作《尾章》節選雨果·克勞斯之外,另一個家喻戶曉的「雨果」(不是一個「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的作者維克多·雨果,同樣也是傑出的畫家和詩人。
  • 沒有社交網絡的年代,文豪們這樣爭番位
    雨果全身心投入到浪漫主義文學的創作之中,1830年雨果的《哀那尼》引起強烈反響並獲得巨大成功,而聖勃夫的詩集《約瑟夫·德洛姆的生活、詩歌和思想》和《安慰集》並未得到預期的認可。他心懷苦楚,蜷縮進撰寫文學評論的工作當中,卻發現圍繞在雨果周圍的小圈子正在不斷擴大。這讓聖勃夫非常氣憤。他認為年輕一代如戈蒂埃和內瓦爾等正在侵佔他的地盤,在雨果周圍形成新的小圈子。他們熱烈的崇拜讓聖勃夫昔日的友誼黯然失色。
  • 沒有社交網絡的年代文豪們這樣爭番位《法國文人相輕史》歷數文...
    有人從一開始擠破頭要打入這個小圈子,到後來對雨果反戈一擊,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現代文學的支持者,比如亨利·德·拉圖什和雅南,還有普朗什。除他們之外,有一個背叛者非常出名,此人便是繆塞。天才詩人繆塞很早就在雨果的圈子佔有一席之地,但他很快發現和雨果交往並不是件輕鬆的事。在雨果的威嚴下,所有圈中人士都要遵守他訂立的規矩。
  • 世界公認的天才畫家,15歲賺100萬,她被稱為來自天堂的神童
    說起畫畫這不禁讓小編想起了一為世界公認的天才畫家,她確實贏在了起泡線上,整個人生就像是開掛一樣。在這之前,小編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她,還請各位看官稍安勿躁。這位世界公認的天才畫家,名字叫做阿琪雅納,她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足的家庭。她的出生充滿了神話色彩,小編知道每一個大人物或者是天才的誕生,總會伴有令人難以想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