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本來的名字為West Minister Palace,即威斯敏斯特宮。位於西敏橋旁泰晤士河西岸,現為英國國會的所在地。國會大廈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築,成為英國整個浪漫主義時期建築的標誌,並在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834年10月16日,一個爐子點燃了上院的鑲板,從而引發了不可逆轉的火災。這場無情的大火蔓延整個大廈,幾乎將它完全燒毀。
今日輝煌的宮殿於18世紀30年代開始由建築師查爾斯巴裡爵士(Sir Charles Barry)和他的助手AW普金(Augustus Welby Pugin)設計完成,整體造型和諧融洽,他們大膽創新了新哥德式建築風格,並將火災後倖存下來的建築完美融入其中。新國會大廈在經歷了漫長的30多年之後全面完成於1870年竣工。
英國議會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在威斯敏斯特大廳有兩條通道分別通往各自的辦公和會議場所。整個國會大廈佔地3萬平方米,走廊長度共計3公裡,共有1100個房間、有100多處樓梯、11個內院。
這裡有下議院議員開會的地方,有莊嚴肅目的氣氛,佔地二千平方公尺,裡頭放置一千多個紅色坐椅供議員出席,於大廳天花板上可見到威尼斯馬賽克的美麗壁畫,牆壁上則有英國女王和英國政治家的塑像,於下議院畫廊左側有邱吉爾塑像,於西敏大廳外頭則有古色古香的大本鐘塔,聞名於世,是國會大廈的標誌,每當鐘聲響起,倫敦的大街小巷皆能夠聽見鐘聲,由於國會是英國重要的政治單位,因此被受注目。
但是遺憾的是,由於這裡是英國議會的辦公用地,這裡禁止以遊覽為由進入參觀,只可以以旁聽審議的形式進去,但要等旁聽席空閒才可,在旅遊旺季要等到空席位非常費時間。而且,對於隨身物品的檢查也非常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