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附中校長吳堅:面對快速變革的時代,中學準備好了嗎?

2020-12-08 騰訊網

編者按

人類的知識正進入指數級增長的時代,科學發明數量的增長速度也類似,老師不再成為知識的絕對掌控者,一個人受教育的年限不斷延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 「各自為政」的中學和大學教育都將面臨同樣的問題:面向未來,我們該如何培養人才?在知識快速更新的當下,我們的大學和中學該如何改變,才能跟上時代?日前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友論壇上,大學校長和中學校長共同探討未來的教育,並且針對未來的教育發表他們各自的看法——

自本世紀初以來,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已成為教育界共同的命題。高中承接基礎教育,面向高等教育,究竟該如何面向未來培養人才?我們的中學教師是否能跟上當下的變化?我們的課程體系準備好了嗎?

面向未來的教育其實核心就一點:學校究竟如何認知面向未來的人才的基本技能與核心素養。

什麼是核心素養?學習成績固然是一個指標,但並非本質。所謂核心素養,包括科學素養、信息與通信技術素養、財經素養、文化和公民素養等,同時也包含了我們所需要的關鍵能力。關鍵能力因素是在學科學習過程中呈現和培養的,學生也通過這樣的培養獲得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造能力、溝通與協作等關鍵能力。這些能力並非某一門學科可以涵蓋的,恰恰需要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在我們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慢慢習得而貫穿始終。

面向未來的學生,需要的是好奇心、主動與堅持、適應多元環境、領導責任、社會及文化意識等基於各領域、各行業、各種不同類型工作的需求的能力和素養。這是當下中學教育應該高度關注,並且在教育中予以呈現和保障的。

在高中階段,從學校而言,老師們的共識是希望學生能夠對自己有一個基本的定義,而且學生所學的知識,呈現出來的形式不是「死」的,並通過給予學生更豐富的學習經歷,讓學生從中獲得一種經驗的積累,在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中,在探尋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學習獲得知識的方法,從而獲得真正的能力。

但是,中學階段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得很多人更在乎短期成果的呈現,往往忽略更長遠的可能,我們關注的這些要素也可能會因此受到幹擾或屏蔽。

從某種意義來說,傳統的學校教育並非不具備關鍵能力培養的過程,而是沒有主動關注,並真正有意識地進行教育的延伸。要做到這一點不僅對高水平的學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高水平的教師擁有更高的素質能力。

學校是教育單位,而老師是教育的主動者、私語者。學校不應該簡單呈現知識,而是必須在呈現知識、提升學習經驗的過程中增加教育不同維度上的複雜性,體現出知識、情感、價值觀與教育的融合。

當今時代,老師也許會面對很多可預料,但也未必能完全預料的教育機遇,該如何控制和把握?老師專業技能的深度和廣度需要提升,而且這個深度和廣度對學生的影響就呈現為學生知識的寬度和厚度。

如今並非經過師範教育就能成為合格的教師,也並非經歷教育者所必需的所有程序和環節後,就能成為優秀教師。我們所處的時代變化太快,我們的老師也時刻感覺到,知識本身已經不能夠滿足發展需求。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很有經驗的一些方式方法,在很短時間內都會變得很低效,甚至無效。這是我們所處時代的特點,也是學生和教師都會面臨的挑戰。

因此,教師必須擁有發展的眼光,不斷探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創造。教師也需要有強大的內在動力參與實踐,投入到教育教學中。

好學校應該營造這樣一種教育環境: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成為教學相長的核心主體。在這樣的互動學習中所呈現的豐富性是無法簡單用某一個指標或者單一分數來衡量的。

我們把現代教育看作我們的追求,在多樣化的呈現方式中,教師個性化的發展,創造性的勞動也將會體現更加特殊的意義。正是基於這樣的前提,理想的教育環境必須體現教育者的文化和精神內涵——有自由的環境,有嚴謹的規劃,而且給每一位學生深刻的體驗。

我們需要這樣的理想教育,讓我們的每一個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勝任者,成為一個完全的人,符合未來國家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未來將會非常多元,我們也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但不確定並不意味著我們的不可為。今天我們面對因新冠疫情而帶來的線上、線下教學的無縫對接,看上去是被動的接受、被動的選擇,但恰恰也可以理解為在主動探求中,為我們的教育增加了更多的可能,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平臺,為學生的學習拓寬了深度和廣度。

高中是基礎教育的最後一站,也是基礎教育集大成的階段。教學相長成就未來,是高中追求的目標,也是中學教育發展的未來可能。新時代教育者的使命,要有家國情懷,有自己的追求,目光需放長遠,不要急功近利,一步一個腳印,不要急,不要停。

作者:吳堅(作者為復旦附中校長)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丨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名校長訪談|復旦附中:不要每天當學霸學神,人生價值最重要
    新年伊始,澎湃新聞推出《名校長訪談》系列報導,與校長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最生動的師生故事,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在上海,有這樣一所中學,校長建議每個同學在校期間每年都要完成一個「馬拉松」。這所學校就是上海市首批「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被譽為上海素質教育名片的復旦附中。
  • 以復旦大學老校長命名 這所上海「最像大學的中學」創設四大學院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昨天在主題大會上指出,附中作為上海的龍頭高中,辦一流高中,育一流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上海率先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復旦力量。
  • 復旦附中70周年:學生11國語言送祝福,一家三代校友現身
    2020年9月26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迎來70周年校慶。薪火相傳,七秩華章。1950至2020,七十載春華秋實,復旦附中培養了一大批活躍在各領域各行業的傑出人才。復旦附中國際部同學用11國語言共同唱響《We are the world》,為附中70周年獻禮並祝願世界人民平安快樂。
  • 【365行動】傳承、修煉、接力,復旦附中三代人這樣做!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教師一支部和退休支部聯合開展「秉承復旦精神,傳承附中文化」主題黨日活動,邀請附中原校長謝應平、退休支部書記徐錦明、國際部原主任常強華、數學組退休教師黃亦民和政治組退休教師陳家文五位老師,與支部全體黨員共話教育使命和黨員初心
  • 復旦附中70周年校慶,今晚和明天下午有直播!雲上見!
    復旦附中70周年校慶,今晚和明天下午有直播!雲上見!節目單開篇丨每一個日子都精彩1.吳堅校長致辭2.70周年校慶主題曲《與你同行》作詞:陳申傑(2021屆)
  • 復旦上交同濟副校長聚首同一所中學,他們都是這所學校的校友
    復旦附中校長吳堅表示,因新冠疫情而帶來的線上線下教學之間的過渡,在主動探索之中為教育增加了更多的可能,「復旦附中有自由的環境,有嚴謹的規劃,給每一位師生以深刻的體驗,我們需要這樣的理想教育,來培養符合未來時代發展的人才。」徐雷是復旦附中1980屆校友,張巍是復旦附中1996屆校友。
  • 上海復旦附屬中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復旦附中)創辦於1950年,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復旦大學雙重領導的寄宿制高級中學。01新學年,校長寄語在新學年開始之際,吳堅校長致辭:希望每一位同學以「健康
  • 高中名校攻略之四校系列——復旦附中,通往復旦,這裡最近!
    而她就是來自上海大名鼎鼎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復旦附中作為上海四大名校之一,有著「北上海第一名校」的美譽,周邊又有復旦、同濟、上財坐鎮,擁有全國一流高材生營造的學習氛圍,江湖地位直逼上中!今天我們來重點介紹一下楊浦區的復旦附中!
  • 這所「最像大學的中學」迎來70歲生日
    從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到復旦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從上海市勞動中學,到復旦大學預科部,再到確立並延續至今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這所在70年間培養了三萬餘名畢業生的基礎教育學校,如何堅守「腳踏實地、艱苦奮鬥、五育兼修、為國增光」的育人初心?
  • 復旦附中原校長謝應平答應出山,為什麼去一所民辦雙語學校?
    在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上中、交大附中、復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無人不知。「四大」之一的復旦附中又跟它的「爹」復旦大學氣質很像,灑脫不羈,熱愛培養「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復旦附中這股獨特的氣質,跟在復旦附中任教近30年、任校長近8年的一位名校長——謝應平很有關係。
  • 一起來看看: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舉行校園開放日
    3月24日,上海中學、華東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分別舉行校園開放日活動。本市普通高中提前招生錄取自主選拔工作由此拉開序幕。激發創新潛能、體驗特色課程、挖掘育人元素、關注學生成長、注重互動參與,各校對校園開放日活動高度重視,秉承堅持素質教育導向,精心設計活動內容,整體規範有序。
  • 上海復旦附中分校正式擴建!復旦系17所學校完美布局,開一所火一所!
    我們的教育缺乏靈魂的東西,中國教育技術層面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了。——復旦附中校長吳堅復附師資也是一流,在職教職工232名,其中教師190名,高級教師61名,正高級教師4名,先後有23名教師被授予上海市特級教師的榮譽稱號。作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復旦附中注重科創培育,成立了一支由校內教師組成的科技導師團。
  • 圖文及視頻專題|浦東復旦附中分校:「文如其人」張大文老師從教60...
    2020年10月29日下午,由上海市浦東復旦附中分校主辦的"文如其人"——張大文老師從教60周年教學研討會暨浦東新區語文教學研討活動在上海市浦東復旦附中分校順利舉行,圓滿結束。 蒞臨本次研討會的領導和專家有:語文特級教師步根海老師,復旦附中老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過傳忠老師,上海市語文教研員、語文特級教師曹剛老師,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員陳祳老師,《語文學習》執行主編易英華老師,《上海課程教學研究》記者焦婧茹女士,浦東新區語文教研員餘錫寶老師、沈燕老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兼浦東復旦附中分校校長吳堅老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郭娟老師,蘭生復旦中學副校長李海靜老師
  • 上海「四校」知名高中校長的初中開學寄語,哪句最打動你?
    每一年新學期,讓同學們燃爆的還有校長開學寄語。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交大附中、華師大二附中被稱為上海高中階段的四大名校、不過近期七寶中學、……今年這些名校校長在開學典禮上都講了哪些金句?在開學之際今天與你分享校長講話節選,看看哪句最讓你滌蕩心靈,為了將來的高考而努力。
  • 「復旦系」覆蓋全魔都,「親子弟」復旦中學即將躋身一流市重點!對標復旦附中!
    雙方將在未來開展密切合作,攜手努力把復旦中學建設成為一所:對標復旦附中的一流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可以說,和金字塔頂端的復旦附中相比,復旦中學確實望塵莫及,但是在長寧區,復旦中學是一所不可多得的好學校,是長寧二強之一。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復旦附中或復附)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復旦大學雙重領導的寄宿制高級中學。
  • 復旦附中享譽上海,「復旦系」初中,你又了解多少?
    該校坐落於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與復旦附中毗鄰。校長由復旦附中副校長兼任。歷來被視為復旦大學的嫡系。 作為復旦系學校,師資力量可謂雄厚。 點擊查看大圖 蘭生復旦的校長,曾任復旦附中教導主任; 三位副校長也是復旦附中、復旦二附中的幹部。
  • 剛剛,浦東復旦附中分校教育集團成立!10所成員校全名單來了
    揭牌儀式上,浦東新區副區長李國華,復旦附中校長吳堅,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朱尚明,浦東復旦附中分校教育集團理事長、浦東復旦附中分校書記、副校長虞曉貞共同為集團揭牌。由集團師生共同設計完成的集團LOGO首次亮相。
  • 復旦附中明年試水文理學院 學生可自由選課拿學分
    復旦附中將於明年起試點文理學院,首批招收四個班級120名學生,進入試點的學生將三年不分文理科,高中文理學院還將打破固定的課堂教學,學生課表中一半課程可自主選擇,並獲得學分和績點。  據介紹,復旦附中試水在高校中流行的文理學院教學模式,以解決文理科分割、不同學生接受「一刀切」教育的問題。
  • 復旦附中規劃和試點走班教學 學生選課數量大幅升至110門
    自從去年在新高一實施文理學院分層走班以來,復旦附中第一批文理學院的120名學生有了118張不同的課表。而300名平行班學生的選課數量,也大幅度提升到110門,每周可選擇的課程課時數佔總課時量的30%。這些試點措施為高考新政實施後將推行的全面走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要讓更多優秀人才,因為復旦基礎教育慕名而來!
    為進一步提高復旦大學附屬學校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8月12日下午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周亞明主持召開復旦大學基礎教育工作暑期研討會。基礎教育集團黃金輝、黃琪,復旦附中吳堅、郭娟,二附校李鴻娟、瞿麗紅、陳金輝、彭松,閔行實驗學校姚偉等負責同志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