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爸爸媽媽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的行為和教育方式直接決定了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昨晚,和友人聊到很晚才睡。
朋友是一位特別有邏輯條理能力且表達能力也非常彪悍的新時代女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諸多優點,像照顧別人情緒、穿著得體、工作打理井井有條,家庭生活和諧溫馨,尤其是讓我佩服的是,她把自己的兒子,一個活脫脫的中國小男孩,培養成了「雙語小天才」。
我先給大家分享一下,她家7歲的兒子是什麼狀態吧。
①如果有外國人正好在路上,跟他們問路,她兒子會直接英語跟對方交流;
②在北京三裡屯有時候會有外國小男孩,她兒子會直接跟他們說英語交流,回頭跟自己小夥伴交流又改為中文交流;全程無縫連接……
③大家去海洋館看動物,她家兒子去海洋館除了看動物就是看中英文的景點小講解,而且會依次指著英文單詞挨個念出來,雖然有的單詞他不認識,但是能拼讀出來;而且海洋館裡的小動物,只要看到的,就會用英文來指著說一遍。
中國孩子學習英語,就是死記硬背,她們家孩子是用「英語語境」來學習。你以為只有英語這麼好?她家兒子的邏輯思路能力也超強。小小年紀,就開始畫思維導圖,並且拿著思維導圖在班會的時候,給小朋友們去講。
講了一次不過癮,還給班主任申請了第二次,第三次。
下面這張圖,是小朋友給班級同學們做故事演講的《三國演義》中小故事的思維導圖。全部是自己畫的。
看到這孩子的能力之後,我自己都覺得很愧疚。捫心自問,我都沒有達到這種條理和表達的,以及主動請求老師讓自己主持班會的能力。我相信不止我,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們也都有這種感受吧?
那麼,她是怎麼把兒子培養得這麼好的呢?
1、在英語方面,在孩子會說話之後,可以放英文兒歌,讓孩子跟著學習唱歌跳舞,培養英語語感。大約從孩子5歲左右,她陪伴孩子聽英語故事《西遊記》,先粗聽2遍;然後,一句一句地播放聽1遍;接著再細聽,然後默寫下來這句英文句子;最後,再從頭到尾聽一遍。這個過程,大約花費30分左右。堅持2個月,孩子對英語的語感和語境就完全跟之前不一樣了。
2、在閱讀方面,每天陪著孩子讀書。小時候是給孩子讀書聽,待孩子大一點,慢慢指讀故事給孩子聽。
3、在邏輯條理方面,她會跟孩子進行多角度的溝通。比如說,當孩子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向她請教的時候,她會引導孩子,如果這樣做,結果會怎樣?如果選擇另外一種方式,那麼結果又會怎樣?引導孩子自行思考。
而且還會跟孩子一起來做思維導圖。她會引導孩子,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應該是時間、地點、人物,結果,還有中間過程……於是孩子就學會了用這幾個角度去整理故事脈絡。
當友人給我分享完畢這些方法,不得不大大地寫個「佩服」。因為在我看來,這位友人每天都在不斷地出差,工作,在家的時間屈指可數,但,只要有時間,她都會培養孩子這些良好的習慣。
孩子也非常認真的做,並且從這些的學習中獲得了自己的驕傲感和成就感。據友人表示,小朋友在班級裡特別受歡迎,同學們對他的評價是:好像全世界的事情,他都知道。
這就是家長教育的力量,孩子小時候,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關注我@Tina育兒,每天分享有趣好玩的育兒教育故事。
查閱更多近期熱文:
孩子是否優秀和家長素質成正比,如此高素質家長寶寶將來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