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兩岸關係即將進入關鍵十字路口,我們要保持憂患意識和...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朱衛東在第二屆「兩岸一家親」學術研討會開幕致辭時說,當前臺海局勢可能因未來兩場臺灣和美國的重要選舉而出現一些值得警惕的、重大的、苗頭性的動向,包括明年「二合一」選舉對臺灣未來發展的深層次影響、民進黨當局執政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帶來的風險挑戰、中美戰略博弈升級背景下美臺關係失控帶來的風險。朱衛東表示,這些風險挑戰目前來看都是可控的,只能構成短期的局部的不確定性,不會形成整體的大方向的不確定性。

朱衛東表示,當前,臺灣政局跟兩岸關係的發展即將進入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刻,舉辦第二屆「兩岸一家親」學術論壇,共同探討臺灣局勢、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1.2」講話,別具意義。

他指出,中國大陸一直保持著顯著的戰略優勢和日益強大的塑造力,並主導著兩岸關係的前進方向。但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當前臺海局勢可能因未來兩場臺灣和美國的重要選舉而出現一些值得警惕的、重大的、苗頭性的動向,需要我們保持一種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高度的去重視,嚴加防範,積極應對臺海局勢中出現的各種「灰犀牛事件」「黑天鵝事件」,全力化解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大的風險,把握正確的方向,鞏固有利於兩岸統一的態勢。我們要高度重視防範未來一個時期兩岸關係的風險挑戰,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要高度重視明年「二合一」選舉對臺灣未來發展的深層次影響。

朱衛東表示,明年初臺灣的選舉絕對不是像民進黨現在所宣傳的那樣,是一個「抗中保臺」、所謂「顧主權」之戰。對臺灣民眾而言,這場選舉其實是一個「討厭蔡英文」還是「信任韓國瑜」之戰。

其中所透露出的實質意義在於,這次「二合一」選戰對臺灣老百姓來說是一場重要抉擇,這個抉擇關乎臺灣民眾是繼續忍受蔡英文四年無能的執政還是支持韓國瑜開創一個全新的未來,是繼續支持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搞對抗、自取其辱還是兩岸關係要重新攜手、合作雙贏,是繼續保蔡英文的少數權貴集團還是顧廣大的臺灣市井市民、苦民所苦。

從更長遠的意義來看,這次選戰也是有關於兩岸「和與戰」的抉擇。蔡英文這樣任性地蠻幹,繼續搞「臺獨」,遲早會引發兩岸的戰爭。分析這次選舉競選主軸的實質意涵,是想告訴大家,在歷史的關頭,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相信臺灣民眾一定會為了自己、為了子孫、為了未來,作出一個正確的抉擇。

第二,積極應對蔡英文民進黨當局執政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帶來的風險挑戰。

朱衛東說,現在離選舉還有不到四個月,選前要高度警惕蔡英文為了保飯碗,保她自己的「臺獨」政權,不擇手段地利用執政資源打三張「牌」。無論蔡英文是否能選上,這三張「牌」都會對臺灣的局勢和島內的社情民意帶來影響。

第一張「牌」是通過攻擊大陸,詆毀「一國兩制」去煽動島內的民粹,塑造「反中、抗中、仇中」的氛圍,期望把蔡英文的競選主軸鎖定在所謂的「抗中保臺」上,轉移她執政無能的焦點。

第二張「牌」是「親美保臺」的「依美牌」。

第三張「牌」是「綠色專政」的「恐嚇牌」,這點非常值得警惕,特別是來自臺灣的朋友可能已經感受到絲絲的寒意。蔡英文方面現在所搞的所謂反「一國兩制」的「防護網」,實際是對兩岸關係「拆橋修牆」的舉動。從歷史經驗來看,這不會有任何結果。蔡英文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可做什麼,有一個巨大的落差,因為在今天的臺灣社會,臺灣民意的覺醒程度遠遠超過了蔡英文的想像。一旦蔡英文繼續連任,對臺灣老百姓來說還是要繼續忍受四年無能的執政,兩岸關係也一定是動蕩不安的,所以,必須要充分認清蔡英文連任對兩岸關係,對島內社會帶來的危害與危險。

第三,高度警惕中美戰略國際升級背景下,美臺關係失控帶來的風險。

朱衛東說,現在蔡英文也好、川普也好,都面臨連任的巨大壓力。為了拼聯任,臺美勾結的力度比以前有所增大。在這種情況下,要高度警惕美方誤判形勢,踩踏紅線,導致美臺關係失控,對兩岸關係帶來的風險。

第四,對大陸來說,當前兩岸關系所面臨的風險挑戰是可以控制的。

朱衛東指出,我們所面臨的風險挑戰,無論是「灰犀牛」也好,「黑天鵝」也好,無論是內部的變化也好,還是外部因素的變化也好,所有的變化對於視臺灣為核心利益的日益強大的大陸來說,這些風險挑戰都是可控的,只能構成短期的局部的不確定性,不會形成整體的大方向的不確定性。其實,最近中國與所羅門建交再次雄辯的證明外交部發言人不斷的強調的十二個字,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勢不可擋」,這十二個字,需要我們好好的體會。

來源:香港中評社

相關焦點

  • 學者:兩岸即將進入關鍵十字路口,我們要保持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
    朱衛東表示,當前,臺灣政局跟兩岸關係的發展即將進入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刻,舉辦第二屆「兩岸一家親」學術論壇,共同探討臺灣局勢、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1.2」講話,別具意義。 他指出,中國大陸一直保持著顯著的戰略優勢和日益強大的塑造力,並主導著兩岸關係的前進方向。
  • 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兩岸關係將進入關鍵十字路口
    朱衛東表示,信仰、責任和智慧這三個關鍵詞,是「三臺會」辦了28屆的定位所在和努力方向。他強調,現在的兩岸關係發展也即將進入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2020年臺灣「二合一」選舉的結果有可能成為影響兩岸關係未來5到10年的重要分水嶺,臺灣的未來也將會因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前景。
  • 朱衛東:兩岸關係和臺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
    朱衛東指出,當前臺海局勢複雜嚴峻,兩岸關係發展也即將進入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兩岸關係的未來和臺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因為信仰、信念決定著人們的行動和方向。  朱衛東指出,與會專家有一個共識,就是當前臺海局勢複雜嚴峻。
  • 兩岸關係關鍵時期,兩會將釋放哪些重大信號?
    兩岸關係關鍵時期,兩會將釋放哪些重大信號?(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臺海形勢越發複雜嚴峻,兩岸關係中不確定因素持續增加。尤其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島內一些勢力乘機製造事端,配合西方反華勢力加劇兩岸對立,以疫謀「獨」,遭到輿論撻伐。  兩岸關係已經走到了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
  • 兩岸走到險峻十字路口,臺當局已吃下秤砣鐵了心?
    大陸軍機連續兩天以相同路徑繞臺,並多次跨越所謂「海峽中線」,熟悉兩岸關係與軍事戰略人士嗅出極不尋常的氛圍。臺海上空雖然還未惡化到戰雲密布地步,但若是再不認真思考與處理兩岸關係,坐視雙方走向相互衝突的不歸路,絕非國際社會與國人所樂見。
  • 大陸學者縱論兩岸形勢:我們有戰略自信
    (中國臺灣網記者 趙靜 攝)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北京消息(記者 趙靜)5月23日下午,由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與中國評論通訊社聯合主辦的第七期清華兩岸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軍事科學院、全國臺灣研究會等機構的十餘位大陸涉臺研究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當前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形勢」的主題展開了分析與討論。
  • 兩岸學者齊聚上海共憶臺灣光復苦難與輝煌
    全國臺灣研究會前副會長王在希在剛剛結束的「臺灣光復70周年的歷史與現實」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儘管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念已成為臺灣社會主流民意,但仍有少數「臺獨」分子企圖幹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想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他指出,對此,兩岸同胞特別是學者專家要保持警惕,避免兩岸關係再次陷入陳水扁時代那種緊張動蕩的局面。
  • 大陸學者:未來兩岸形勢嚴峻複雜 應繼續開展民間交流
    2017年兩岸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大陸方面要繼續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和戰略耐心,堅持既定原則,發出清晰信號,要堅持兩岸和平發展,堅持兩岸持續擴大民間交流,更要融合發展,讓臺灣同胞能夠分享大陸發展的成果。
  • 臺灣學者:迴避兩岸同屬一中,兩岸關係前景堪憂
    新華社臺北5月20日電(記者 陳鍵興 章利新 李來房)針對臺灣地區新任領導人20日就職演說中涉及兩岸關係的表態,臺灣學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表態仍缺乏真正的善意,仍在玩文字遊戲,對兩岸關係的性質仍採取迴避、模糊策略,兩岸關係的前景堪憂。
  • 如何處理兩岸關係?蔡英文的麻煩才要開始
    「太陽花」學運及「九合一」選舉後,很多人認為兩岸關係走到了十字路口,面臨是否生變的關鍵時刻。從1月底舉行的今年中共中央對臺工作會議透露出來的訊息顯示,在國家發展總戰略下,對臺工作仍舊會按部就班推動,兩岸關係的起伏波折並不會動搖大陸對臺工作的總目標。
  • 大陸對臺政策進入「施壓階段」
    同時北京方面還規定,大陸學者因公務行程去臺灣,按規定不應與綠營人士接觸,不能到綠營「執政」的縣市參觀考察。報導稱,近期兩岸公職人員交流受阻,或可被視作北京強硬出手,兩岸關係已經提前進入「施壓」階段。      報導引述權威渠道指出,北京方面所以設定兩岸公職人員交流底線,是因為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不願說出「九二共識」這幾個字。
  • 兩岸學者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應對
    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11月26日,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昆明舉辦。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李亞飛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大陸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原則方針和主要措施,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和對臺工作開展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如果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兩岸關係發展,大的趨勢是清晰的,總的前途是篤定的。」
  • 公開與大陸學者互動 蔡英文兩岸政策「動起來」
    繼謝長廷、蘇貞昌之後,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在兩岸政策方面也開始「動起來」。  本周五(7月12日),由蔡英文自任董事長的「小英教育基金會」,將邀請大陸知名學者、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徵就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發表專題演講。據悉,蔡英文當天將會全程參與,並與大陸學者「面對面」談論相關議題。
  • 「十字路口」英語怎麼說?
    ①XING 十字路口PED XING 人行道XING是crossing的縮略語,意思就是道路的交叉路口。在英語中,X多表示縮寫,ING指代crossing中的ing。人行道就是pedestrian XING,常常縮寫成PED XING。
  • 學者關注兩岸關係新形勢新問題 議發展建良策
    對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少與會學者認為,民進黨執政之後,兩岸綜合實力差距進一步擴大,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於大陸。臺灣新當局兩岸政策還沒有過關,民進黨不要存有僥倖心理,其未放棄「臺獨」黨綱的分離主義意識型態是影響兩岸和平關係的重要隱患。
  • 國民黨也要走「獨派」路線?選舉失敗後,國民黨在十字路口徘徊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國民黨在2020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敗,之所以這麼說並不僅僅是蔡英文連任的關係。在這種全面失敗的情況,國民黨的執政路線自然會遭到質疑,而這次選舉失敗後,國民黨內青壯派貌似也想走「獨派」路線,一時之間,國民黨在十字路口徘徊。「九二共識」成為被攻擊的靶子「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礎,國民黨多年來也一直都是「九二共識」的擁護者。
  • 逾百位學者探討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機遇與挑戰
    原標題:逾百位學者探討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機遇與挑戰  中新社青島7月25日電 (記者 楊程晨)以「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25日在青島舉行。  本次研討會為期一天半,來自兩岸及港澳的百餘位臺灣問題專家、學者共提交論文82篇,圍繞世界格局演變中的涉臺國際環境、臺灣政局走向及民意變化等議題進行交流。
  • 臺勞動黨主席:蔡英文談選舉 其實兩岸關係是最現實的課題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評社7月18日報導,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接受採訪認為,民進黨在臺灣發展30年曆程,是臺灣人所扶植壯大的本地政黨,更應好好思索如何帶領臺灣走出徘徊的「十字路口」。吳榮元說,大陸改革發展的機遇與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崛起,勢必帶給當前臺灣社會最嚴肅的課題。臺灣若堅持跟大陸對抗是好是壞,必須要去深思。民進黨這兩年執政,臺灣民意已經歸納出「綠營無法穩健有效地處理兩岸關係」印象,一旦兩岸關係陷入不穩定狀態臺灣就沒有好的發展與出路。
  • (原創)企業要增強憂患意識
    企業孜孜不倦前進的動力,是身後有人要吃掉他。」(《工人日報》2003年4月13日第一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早已成為人們不爭的共識。我們建築施工企業更需要增強憂患意識,因為,我們的憂患不只一個,起碼有以下五個方面:一、建築市場僧多粥少。
  • 港媒:柯文哲走出新路 蔡英文還在十字路口徘徊
    這趟上海行柯文哲身份不同,感觸感受也有不同,比如參訪中共一大會址時,柯文哲想到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在上海檔案館了解上海的發展史、以及參訪市政建設之後,柯文哲說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回去要更努力」。此趟上海行對柯文哲而言是「開新路」或「跳陷阱」,答案已明擺著,這從臺灣藍綠陣營多所肯定、少有雜音的反應即可看出。很多人又從柯文哲的上海行聯繫到民進黨、想到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