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有出息,需要教會娃承受這5種苦,將來他會感激你

2020-10-03 媽媽深呼吸

導讀:

我什麼都不用你管,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 多少父母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好吃好喝地伺候你,你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將來給我成龍成鳳。

結果呢?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時,當希望像肥皂泡一樣破滅,往往很難接受,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別說達成夙願了,就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一件事兒就能分分鐘氣到你心梗住院、懷疑人生。

世間萬物皆是相對,苦與樂也是如此,沒有嘗過人間疾苦,自然感受不到生活的甘甜

我們拼盡全力保護的孩子,很可能會讓他成長為一個不懂感恩、不知幸福為幾何的人,踏上社會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1次吃苦教育勝過100次說教

泰國有很多公益短片,直擊人的靈魂,感人至深,媽媽們對子女的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值得我們學習。

一個5歲的男孩,早起後拒絕去上學,父母勸說無效後,媽媽幫孩子請了一天假,幹嘛去了呢?她帶著兒子去撿垃圾。

本來孩子因為不用上學很是開心,可是慢慢他就高興不起來了,媽媽帶著兒子走了幾公裡,邊走邊撿垃圾,孩子精疲力竭之際想回家,他們用撿來的瓶子換了2泰銖,兒子想坐公交車,可是2泰銖卻不夠乘車錢。

孩子又累又渴又餓,路過餐廳和冷飲店,孩子一次次躑躅徘徊,卻不得不前行。

最後孩子吵著喊道:媽媽,實在太熱了,我太累了,我要回家,我想上學

媽媽只用了一個行動,孩子之後再也不會不想上學,這一天對孩子的意義勝過千言萬語。

如果真的愛孩子,不應該給他養在溫室裡,而是帶領孩子經歷風風雨雨,讓他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萬全的準備。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品嘗這5種苦

一、讀書之苦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寧可承受生活之苦,也不願意吃讀書學習的苦。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學生時代那刷不完的題,背不完的單詞,做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哪個不需要起早貪黑、不舍晝夜?

讀書從來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公平、最寬闊的「捷徑」。

比起將來生活的重擔,學習所承受的苦算作什麼呢?有格局的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你的才華支撐不了自己的夢想,請從認真讀書開始。

那些年努力奮鬥留下的汗水,終將成為你通往光明大道的階梯。

二、勞動之苦

我們常說,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因為社會物質富足,孩子衣食無憂,沒有承受過什麼苦難。

可是現在的孩子也不易,因為總是被父母逼著學習,我們小時候父母忙於生計,學習全靠自覺,而現在輔導作業成為父母的專利,好容易休個節假日,也要輾轉於各個輔導班,父母如此積極,孩子卻興趣寥寥。

原因在於孩子沒有目標,生活恬靜美好,只負責學習的孩子,哪兒來的學習動力?

一個人只有深刻的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才會懂得珍惜幸福的人生。

就像那個泰國的孩子一樣,媽媽讓他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他才加倍珍惜學習的機會。

常去理髮的店鋪,是一個姐姐開的,她的手藝特別精湛,所有客戶都是口口相傳,不提前預約,空降肯定排不上。因為很投緣,每次去都會聊天,姐姐經常會去外地學習,學習筆記有厚厚的三個本子,凡是流行的前沿的髮式技藝,她都會學習。

說起自己招聘助理的經歷卻是一臉無奈,前前後後換了不下十個,都是年輕人,來了後從最基礎的助手做起,可是他們不是嫌工資低,就是嫌累,沒有技術含量,做不幾天就走了。

很多人成年後生活的艱辛,源於前半生的荒廢,一是浪費了光陰,二是沒有形成正確的觀念,這一生是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完全取決於當下的選擇。

三、批評之苦

朋友是個溫婉的性子,兒子已經6歲了,她從未呵斥過孩子一次,養育孩子主要是以說服教育為主,我們十分羨慕她們母子的相處方式。

可是孩子上了一年級,朋友卻生出了煩惱,原因是老師比較嚴厲,稍微批評孩子幾句,她兒子就紅了眼眶,委屈得不得了。

這種情況跟孩子的性格或許會有關係,但是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也不應該被忽視。

有一些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高高在上,父母捨不得批評半句,甚至孩子闖了禍,也以年齡小不懂事為由,不去計較,這種縱容會害了孩子。

社會上經常會有熊孩子被外人「教訓」的新聞,有句話說得好:你不捨得教育孩子,總有人會替你教育。

當然批評孩子不能是發洩自己的情緒,而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目的是改正缺點,使其健康成長。

四、獨立之苦

當父母包辦孩子一切的時候,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培養巨嬰。

小到給孩子餵飯、穿衣,大到替孩子做決定,為他們安排好成長路上的每一步,對孩子都是一種束縛。

據統計,城裡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現象,有30%的人部分甚至完全依靠老人維持開銷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啃老」的現象?因為從小父母沒有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

從小被包辦的孩子,長大後絕不會突然學會獨立,自己洗衣做飯、收拾內務、照顧好自己,更做不到兢兢業業工作,合理規劃安排人生。

沒有哪個孩子會一夜之間長大,如果不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父母替孩子走過的路,日後可能成為孩子爬不出的坑。

五、失敗之苦

我們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有上進心想贏是好事,但是「輸得起」才是人生贏家,人生路漫漫,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和失敗在所難免,前進途中,趕超你的人會有很多,笑到終點的才是贏家。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

2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高度發展,他們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期待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讚賞,一不如意就會有消極情緒。

引導孩子「去自我化」,在性格成形之前,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孩子才會在遇到挫折時,厚積薄發,實現絕地反擊。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相關焦點

  • 不想養個白眼狼,要讓孩子學會承受這5種苦,將來他會感激你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品嘗這5種苦>一、讀書之苦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寧可承受生活之苦,也不願意吃讀書學習的苦。——顏真卿/勸學詩學生時代那刷不完的題,背不完的單詞,做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哪個不需要起早貪黑、不舍晝夜?讀書從來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公平、最寬闊的「捷徑」。比起將來生活的重擔,學習所承受的苦算作什麼呢?有格局的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你的才華支撐不了自己的夢想,請從認真讀書開始。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人活一輩子,現在不吃苦,將來必受苦;現在吃苦一時,將來受用一世。在此,希望所有家長明白: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沒幾天,一起來的同學有好幾個就灰溜溜地跑回去了,他當時想著爭一口氣,覺得自己還能堅持。一個月後,要發工資了,工廠卻跟他們說,要壓一個月再發,他瞬間崩潰了。適時,父母再次說起讓他復讀,他就回去了,可復讀並不容易,但再苦也沒有當時打工苦。他說:「讀書是苦,但是是有尊嚴的苦,打工的時候,常常覺得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幹活的機器。」
  • 白巖松育兒觀走紅: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他認為,正確的教育觀就是兩個字&34;,要讓孩子學會吃各個方面的苦,這樣才可以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以及他們的綜合能力。不能吃苦的孩子,日後到了社會上也會被淘汰。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讓孩子吃過缺錢的苦,才能學會正確的使用和管理金錢;讓孩子從小吃過失敗的苦,才能有強大的內心;讓孩子學會吃讀書的苦,才能有好的未來。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學會讓孩子吃苦,給孩子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 家有女兒,家長要捨得讓孩子吃5種苦,孩子將來才會更有出息
    所以說,家中有女兒的家長,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才行。,家長要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孩子將來才會更有出息:1.如果我們沒有重視這方面的培養,將來孩子長大以後必然會因為無知而吃虧。所以說,在教育女兒的時候,家長必須要捨得讓孩子吃學習之苦,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孩子的氣質和文化修養,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人活一輩子,現在不吃苦,將來必受苦;現在吃苦一時,將來受用一世。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一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想要做番茄炒蛋招待自己的同學。然而他既不知道怎麼打雞蛋,也不會切番茄,更不知道炒菜是先放雞蛋還是番茄。於是他發語音向國內的媽媽求助,媽媽趕忙發了語音指導,但是男生還是不明白。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如果不能,不如放手,教會孩子獨立,讓他有能力、有勇氣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在孩子想偷懶的時候,逼他一把,在他想放棄的時候,鼓勵他一下,總有一天,他會感謝今天為讀書吃的苦。
  • 爸爸若有這4個特質,養育的娃會很有出息,孩子長大後也會感激你
    平時雖然看上去沒有媽媽面面俱到,但只要需要,爸爸肯定衝在最前面,為孩子遮風擋雨,披荊斬棘。有研究表明,在孩子出生後的成長期,父親的作用是母親不能取代的。特別是孩子早期發展中,如果有爸爸時常陪伴,孩子發育得更聰明。因為爸爸是遊戲玩伴,這對孩子心理、認知、行為和社交等各方面能力發展都起著關鍵性作用。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
    頭腦再愚笨的莘莘學子,只要用心苦讀,用知識武裝自己,就能擁有智慧。不讀書的孩子,上學時很輕鬆,別人聽課他走神,別人學習他玩耍。可長大後,一無所知的他一事無成,只能幹最累的活,過最難的生活。前半生偷的懶,後半生拼命還。讀書雖然苦,但不讀書的人生更苦。北宋詩人林逋說:「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比安逸。」讀書的苦一定要從小吃、不怕吃、主動吃,吃的越多,未來就越廣闊。
  • 優秀家長注意:教會孩子4件事,他將來一定會感激你
    孩子未來的人生到底會是什麼樣?其實很大程度決定在父母的身上,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下面這四件事,孩子將來一定會感激你。孩子孤獨的時候,書籍來陪伴他;孩子困惑的時候,書籍來引導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父母來說,無論教會孩子多少知識,多少生活技能,都不如教會他自主學習的本領。這是他可以享用終生的隱形財富,也是你最富裕的資產。就如畢淑敏所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 智慧父母教會孩子3種能力,未來他會更有出息,很重要
    教育的基礎是家庭,父母的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父母來說,責任重大無比,我們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為這是關於孩子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智慧父母教會孩子3種能力,未來他會更有出息,很重要!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適時父母再次說起讓他復讀,他就回去了,可復讀並不容易,但再苦也沒有當時打工苦。他說:「讀書是苦,但是是有尊嚴的苦,打工的時候,常常覺得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幹活的機器。」這一年,他每天早5點半就起床,晚上12點半睡,整整堅持了365天,做完的試卷有一米高。
  • 父母要讓孩子在童年時承受這4種苦,他未來走的更遠
    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比如下面這四種苦,要懂得讓孩子去承受。現實的生活會誠實地告訴他們,不讀書的人生會更苦。孩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必須努力出人頭地,才能有資格享受果實!因為成長的道路必須自己走,沒有人能代替你長大。父母只能努力地催促你上進,望你快點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把他放在蜜罐裡。讓他適當地吃苦,孩子才能經歷住漫漫人生的風雨。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五種苦。有位媽媽的做法非常好,她每次離開時都會和孩子來一個鄭重的告別儀式,與孩子擁抱並親吻他的額頭,告訴他:「我放學後就會過來接你,媽媽不在的時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你照顧你,你有什麼想法就告訴老師,如果你還是想媽媽,沒關係,媽媽的圍巾給你,想媽媽的時候就看著圍巾,就像媽媽在你身邊一樣,我相信你會做的很棒!」
  • 李玫瑾教授:家有男孩,堅持這5原則,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個原則,這樣孩子才能夠平穩度過叛逆期,將來才會更有出息。家有男孩,堅持這5原則,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相信你的兒子將來會更有出息,想掌控情緒並沒有那麼容易,從孩子三歲有自己意識開始,家長就要不斷的去引導去培養,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34;,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說父母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不走彎路,小時候的教育就至關重要了。
  • 如果這5種苦孩子沒吃過,將來怕是會吃大虧,血的教訓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一輩子。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狠下心讓孩子經歷以下這五種苦!1. 讓孩子經歷獨立生活的苦在孩子的成長中,不是只有學習,還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再愛孩子,也終有要離開孩子的那一天。
  • 現在不讓孩子經歷這5種苦,將來孩子要苦一輩子,字字扎心
    導讀:現在不讓孩子經歷這5種苦,將來孩子要苦一輩子,字字扎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現在不讓孩子經歷這5種苦,將來孩子要苦一輩子,字字扎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新理念:孩子能承受這3種苦,父母別心疼,孩子將來很優秀
    可是你若是連孩子吃這點苦都無法承受,孩子將來很可能會因為你如此小心翼翼的保護,而多吃更多的苦走很多彎路。本期話題:教育新理念:孩子能承受這3種苦,父母別心疼,孩子將來很優秀!父母不要有讓孩子吃苦,就心疼孩子,就覺得對孩子不好的這種觀念。小時候讓孩子吃點苦,受些挫折才真真正正地對孩子好。才能讓孩子將來面對風雨和磨難時,擁有足夠的抵抗能力。特別是下面這3種平時生活中,常常容易被家長忽略的事情?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開始給他報各種早教班,希望孩子上學後成績能領先,將來有出息。 但培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並非易事。
  • 有幾種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主要看母親
    ,而自身便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關鍵輔助,為了讓娃不輸在起跑線上,多數家長不得不開啟「搶跑模式」,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真正有出息的娃,多半都有一個合格的父母。而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教育方式是孩子健康發展的前提,是必備條件,到底是什麼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呢?1、夫妻關係和睦的父母如果父母恩愛,家庭氛圍好,孩子的性格好、情商高,待人接物、學習生活都是得心應手,將來更容易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