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2021-02-11 修爸爸講故事

每晚,給孩子講故事的修爸爸

上班是教師,下班是奶爸,周末是全職奶爸

作者:Alva 來源:洞見(ID:DJ00123987)

回復繪本聽故事,回復學習進課堂,回復買書進微店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把他放在蜜罐裡。

讓他適當地吃苦,孩子才能經歷住漫漫人生的風雨。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五種苦。

分離的苦

孩子的成長的路上,總是點綴著各種各樣的分離,小到與朋友家人分別, 大到寵物死亡,親朋好友離世。

這種分離是成長必經的過程,面對分離,可以讓孩子學會自立,學會珍惜,學會成長。

幼兒園,是孩子面臨的第一場重大分離。

每逢九月份開學季,幼兒園門口是最熱鬧的,你可以看到,孩子哭著喊著不願意去幼兒園,拽著父母的衣服不撒手。

父母前腳剛走,孩子後腳就跟過來,跟父母上演「生離死別」的戲碼。

孩子產生了分離焦慮,父母也跟著焦慮了起來,不忍心看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在幼兒園門口和孩子依依不捨,半小時過去了還沒送進去,這樣只會導致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更加適應不了集體生活。

情緒是會感染的,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

有位媽媽的做法非常好,她每次離開時都會和孩子來一個鄭重的告別儀式,與孩子擁抱並親吻他的額頭,告訴他:「我放學後就會過來接你,媽媽不在的時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你照顧你,你有什麼想法就告訴老師,如果你還是想媽媽,沒關係,媽媽的圍巾給你,想媽媽的時候就看著圍巾,就像媽媽在你身邊一樣,我相信你會做的很棒!」

然後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師手上,讓孩子看著她離開,徑直走出去,頭也不回。

這位媽媽的做法著實讓人佩服,她在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時又讓他承受著分離的苦楚,態度堅決不拖沓,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正確對待分離。

所以她的孩子在入園第二周的時候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開啟了瘋玩模式。

當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向你揮手告別,微笑地說出「媽媽,再見」時,你就知道,孩子實現了他自己人生的一次飛躍。

就像《李宮俊的詩》裡所說的那樣:所有的分離,都會留下一個人的背影,總有人會願意成為目送背影的那個人。」

而「那個人」裡一定有父母。


讀書的苦

在這個社會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愈發覺得讀書的重要性,因為它決定了你的見識高度,決定了你周圍的社交圈子,決定了你將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父母總是勸誡孩子多用功讀書,但很多孩子不理解,覺得讀書的日子真是太苦了。

但是讀書很苦,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還記得「白卷考生」徐孟南嗎?當年高考任性交白卷,在考卷上寫滿了自己的「教育宣言」,在當時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人們對於事物的新鮮度保持不了多久,最終這個事件和這個人都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而他呢,因為沒有考上大學,早早地娶妻生子,成為了一名打工族,輾轉於各個工廠,工作環境惡劣且辛苦。

徐孟南說:「在工廠裡,每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想換好一些的工作,但是都需要比較高的學歷,而我只是高中畢業。」

如今,十年過去了,2018年,他表示將再戰高考,邊打工邊學習。

十年前的衝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如果當時他沒有交白卷,肯定就是另外一番境遇,但人生哪有那麼多的如果呢,只有現在和未來。

告訴你的孩子,當才華撐不起野心、決心拗不過現實時,先好好讀書。

世間唯有讀書不會辜負你的辛苦。


批評的苦

人活著就會犯錯,孩子也是如此。

在孩子是非道德觀念還未完全形成之前,少不更事,總會惹事犯錯。

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家長有時候不忍心批評或選擇無視,這樣只會讓孩子肆無忌憚地重複之前的錯誤,不辨是非。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

剛上四年級的小陳,晚上放學後回家,在3樓下電梯前,將樓層上所有按鍵全都按了一遍,一個叔叔看到後,很不爽,狠狠地批評了他,孩子回家時眼圈紅紅的。

陳爸爸問他怎麼回事,他不願意說,隨後,小區保安找上門來,說有業主投訴小陳坐電梯時,把所有樓層的按鈕按了個遍。

陳爸爸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嚴肅批評了孩子,並告訴小陳:「你這樣做不僅耽誤了別人時間,給別人帶來不方便,而且還會給電梯造成危險,你這樣做,爸爸也有責任,我們一起寫檢討。」

於是陳爸爸和孩子各寫一份檢討書貼在電梯裡,這一舉動,引發網友的無數點讚。

陳爸爸的做法,完全踐行了言傳身教這幾個字,也是批評的正確打開方式。

批評可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的過程。

而且作為孩子,接受批評也是一件特酷的事兒。

雖然批評,會讓你傷心羞愧,但它會讓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柴靜說:「批評你不可怕,對你失望才可怕」 那就勇於接受批評,對得起老師的教誨,對得起父母的期待。


失敗的苦

成長的路上,風波不停,失敗不斷。減肥失敗、告白失敗、考試失敗、創業失敗

你會發現,失敗是人生常態,而且失敗總在成功之前發生。

但是,身處象牙塔裡面的孩子,偶爾失敗一次,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敗,就會身受打擊,其實吃得起失敗的苦,才能嘗得到成功的甜。

《當幸福來敲門》這個電影裡,男主工作不順,窮困潦倒,妻子受不了壓力離開了他,他和五歲兒子相依為命。

因為房租拖欠太久被房東趕了出去,無處可去,只能躲在地鐵站的公共廁所裡過夜,甚至靠賣血為生。

這種痛苦,外人難以想像,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探索自己的未來,不能倒下也不敢倒下,電影的最後,落魄老爸終於應聘成功,這一刻,幸福終於來臨。

而且這個電影取材於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當今美國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

電影裡有句臺詞讓人記憶深刻:「當你認為最困難的時候,其實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時候。」

失敗過後,你需要關心的,不是你是不是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是否甘心。

不甘心那就爬起來繼續奔跑,將失敗的苦澀拋之腦後,繼續咬牙堅持夢想。


教養的苦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標籤。

但是小孩子也要懂得自由和規則,沒有規則,那自由也沒有意義。

這個需要父母以身作則,並且需要不斷的提醒和引導才行。

例如:

公共場合要克制自己不要大聲喧譁,懂得尊重別人;

到別人家做客,不亂翻別人的東西,如果想玩,需要徵得別人的同意;

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滑滑梯,你也想玩,那在別人玩好之前請耐心等待。

前幾天的一個新聞,一個七八歲男童在地鐵上搶奪陌生乘客的蛋卷。

「你給我,我要吃」孩子一邊重複這句話,一邊搶奪塑膠袋。

他的父母不但沒有制止,還對孩子說「吃完了再要」。

網友將視頻發到了網上,引來無數跟帖,發現這個小男孩經常在地鐵站裡問陌生人索要東西甚至多次出現了爭搶的行為。

我們難以想像男孩的父母到底秉持著什麼樣的教育心態,才會讓孩子這麼肆無忌憚的搶別人東西,不顧他人的想法就隨心所欲,實在是一件讓人寒心和氣憤的事情。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對於孩子來說,窮養、富養都比不過教養。

與孩子一起共勉。

*洞見(ID: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修爸猜你還喜歡: 👇點擊藍字直接閱讀

083.孩子在飯碗裡撒尿。這才是毀掉下一代的真相!

082.男孩來自汪星,女孩來自喵星

081.意淫,這樣教育孩子的媽媽都是在意淫

080.90%的父母都不知道:為什麼越教訓孩子,越不聽話?

079.她因女兒打人被叫到學校,一番話後卻讓所有人震驚羞愧

078.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077.這6種文具被測有毒,或致白血病!千萬別再讓孩子用了

076.煎餅攤大媽: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

075.你有過幾百次「離婚」的念頭?


你需要的資源:(進入公眾號,回復相應的關鍵詞)

聽故事|書單|早教方案|磨耳朵|兒童百科|輔食|微課|如何說|不發火|九型人格|作文

相關焦點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在此,希望所有家長明白: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01-獨立的苦還記得去年朋友圈的刷屏故事「番茄炒蛋」嗎?一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想要做番茄炒蛋招待自己的同學。沒幾天,一起來的同學有好幾個就灰溜溜地跑回去了,他當時想著爭一口氣,覺得自己還能堅持。一個月後,要發工資了,工廠卻跟他們說,要壓一個月再發,他瞬間崩潰了。適時,父母再次說起讓他復讀,他就回去了,可復讀並不容易,但再苦也沒有當時打工苦。他說:「讀書是苦,但是是有尊嚴的苦,打工的時候,常常覺得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幹活的機器。」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
    頭腦再愚笨的莘莘學子,只要用心苦讀,用知識武裝自己,就能擁有智慧。不讀書的孩子,上學時很輕鬆,別人聽課他走神,別人學習他玩耍。可長大後,一無所知的他一事無成,只能幹最累的活,過最難的生活。前半生偷的懶,後半生拼命還。讀書雖然苦,但不讀書的人生更苦。北宋詩人林逋說:「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比安逸。」讀書的苦一定要從小吃、不怕吃、主動吃,吃的越多,未來就越廣闊。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一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想要做番茄炒蛋招待自己的同學。然而他既不知道怎麼打雞蛋,也不會切番茄,更不知道炒菜是先放雞蛋還是番茄。於是他發語音向國內的媽媽求助,媽媽趕忙發了語音指導,但是男生還是不明白。沒有辦法,媽媽只好自己親身示範一次,錄成視頻發給了兒子。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沒幾天,一起來的同學有好幾個就灰溜溜地跑回去了,他當時想著爭一口氣,覺得自己還能堅持。一個月後,要發工資了,工廠卻跟他們說,要壓一個月再發,他瞬間崩潰了。適時父母再次說起讓他復讀,他就回去了,可復讀並不容易,但再苦也沒有當時打工苦。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一個月後,要發工資了,工廠卻跟他們說,要壓一個月再發,他瞬間崩潰了。你捨得讓孩子承受教養的苦,孩子今後的路才能順暢,他才更容易被別人,被這個社會接納。
  • 再愛孩子,也要狠心讓他承受這5種苦
    中國的父母是全世界最無私與偉大的,他們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嚴實地呵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在親手剪掉孩子未來的各種可能。在一個物質條件無比富足的現代社會,讓孩子受的苦,更多的指的是精神上的、意識形態上的。讓孩子體悟到世界的美好,也要讓他體會傷害、別離與失敗。邂逅過這些,才會有燦爛無比的光芒。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是「熊家長」。
  • 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
    不要再抱怨孩子的不懂事,作為父母,應該慢慢收起我們過於保護的羽翼,讓孩子慢慢去感知人間疾苦。所以要想孩子健康成長,首先必須經歷這五種苦!要讓孩子知道,堅持可以讓感官上的不可能變成現實。孩子成長所必須承受的苦,作為父母需正確的引導,而不應全權代勞。
  • 【陽光欣賞】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
    再疼孩子,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他才有扛起未來的力量。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績,奮鬥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潛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純。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爭、不諂、不豔、不俗。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無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戀,奈你何傷。痛苦緣於比較,煩惱緣於心。淡定,故不傷;淡然,故不惱。
  •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愛要有原則和分寸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每一個父母內心都有柔軟的部分,那就是擔心孩子吃苦,這也是父母的本能。然而,有的苦是孩子必須要承受的,如果孩子不能吃苦,將來可能會吃更多的苦。所以,父母即使再愛自己的孩子,該吃的苦也得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郭芳的兒子今年22歲,初到美國留學時,同學之間聚會要求每人做一道菜。由於之前從沒做過飯,兒子就連基本的番茄炒雞蛋也不會。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5種苦
    走路沒五分鐘,喊累,要媽媽抱抱;太陽出來了,嫌曬,要爸爸打傘;口喝了喚奶奶遞水,一路上無數次吵著要回去,一家人輪番哄。在孩子眼裡,這哪裡是長輩,活脫脫的一群奴僕......我委婉地告訴朋友她養育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朋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妥:太溺愛孩子,捨不得讓她吃一點苦。
  • 不想養個白眼狼,要讓孩子學會承受這5種苦,將來他會感激你
    媽媽只用了一個行動,孩子之後再也不會不想上學,這一天對孩子的意義勝過千言萬語。如果真的愛孩子,不應該給他養在溫室裡,而是帶領孩子經歷風風雨雨,讓他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萬全的準備。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品嘗這5種苦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3種苦
    許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人世間變化無常,父母無法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沒有辦法一直為孩子遮風擋雨。真正的愛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吃苦,這樣他才能獨自面對未來的風霜雨露。
  • 父母要讓孩子在童年時承受這4種苦,他未來走的更遠
    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比如下面這四種苦,要懂得讓孩子去承受。人生充滿變數,三毛曾說:「沒有根基的人,將來走任何一條路,都比那些基礎深厚的人要辛苦和單薄。」為人父母,我知道學習有多苦,但我更知道不學習的人生有多苦。所以,即使再愛孩子,我還是會選擇讓他承受學習的苦。
  • 要想孩子有出息,需要教會娃承受這5種苦,將來他會感激你
    媽媽只用了一個行動,孩子之後再也不會不想上學,這一天對孩子的意義勝過千言萬語。如果真的愛孩子,不應該給他養在溫室裡,而是帶領孩子經歷風風雨雨,讓他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萬全的準備。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品嘗這5種苦
  • 提醒家長:孩子6歲前,家長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
    孩子才會更獨立、更幸福,成為更優秀。為什麼說要讓孩子在6歲前吃這些苦呢?那麼想要讓孩子擁有好習慣,好性格、更好的思維習慣,那麼這5種苦家長就應該讓孩子承受。5、禮儀的苦要孩子保持自己的天性這很好教會孩子基本的禮儀,讓孩子遵守必要的準則,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這是孩子最應該要吃的一個苦。
  • 孩子的成長,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五種苦
    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1.讀書的苦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於父母「好好讀書」的囑咐大多厭煩,覺得讀書太苦了。他說這次一定不會交白卷了。人生有很多後知後覺,「沒好好讀書」便是其中之一。年少無知時,以為學習是天下最熬人的差事,後來才明白: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讀書的苦,在他想放棄時推他一把,在他想偷懶時,告訴他不要半途而廢。
  • 不想養逆子,就一定要讓他承受這六種苦
    正如茨威格所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知乎上曾有個提問:先苦後甜和先甜後苦的人生,你選哪個?看似白痴的提問,卻引發了不少人的討論。孩子,你現在吃的苦都是在給未來鋪路。時間最終會證明,所有吃過的苦都不白費,更不後悔。好父母是那個授之以漁的人,而不是將孩子保護地嚴絲合縫,不斷給他魚的人,因為總有一天會無魚可給。
  • 我們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都當做「小祖宗」一樣的供著。不捨得讓孩子幹一點點家務活,只要好好讀書就好了。你可以給孩子創造最優越的物質條件,給他一座密不透風的「愛的城堡」,讓他遠離人間的疾苦,但當你不在了,他會怎樣?男孩也好,女孩也罷,生活對於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
  • 河北40名大學生被退學: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要讓他吃這3種苦!
    小培老師說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從小讓孩子吃這3種苦,才有能力贏得人生的幸福!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轉給家長! 如果我們不捨得讓孩子吃苦,那這個世界就會讓他更苦。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懂得對孩子「狠心」,讓孩子承受這三種苦。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3種苦,心軟只會害了孩子
    家長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要讓孩子自己經受各種磨難和苦楚。只有經歷了這些,孩子才能從心理上成熟,真正長成一個大孩子。每個人每天做不同的家務,包括孩子在內,父母從小就會給孩子分配他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果孩子想在某一天休息的話,就需要提前和父母商量,讓父母一方幫助自己做了那天的家務活,但是之後一定要再幫父母多做一份家務活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