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3種苦

2020-09-05 DOKOOL



有句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許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人世間變化無常,父母無法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沒有辦法一直為孩子遮風擋雨。


真正的愛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吃苦,這樣他才能獨自面對未來的風霜雨露。


1 獨立的苦


還記得之前朋友圈的刷屏故事「番茄炒蛋」嗎?


一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想要做番茄炒蛋招待自己的同學。


然而他既不知道怎麼打雞蛋,也不會切番茄,更不知道炒菜是先放雞蛋還是番茄。


於是他發語音向國內的媽媽求助,媽媽趕忙發了語音指導,但是男生還是不明白。


沒有辦法,媽媽只好自己親身示範一次,錄成視頻發給了兒子。


在母親詳細的指導下,男生終於完成了那道最普通最基本的中國傳統美食,並且得到了同學們的稱讚。


直到視頻最後,男生才意識到媽媽是凌晨4點鐘起床給他示範了如何做番茄炒蛋。


很多人被視頻感動,稱讚道: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但更多人看到的是男生的不獨立,都是可以結婚生子的年齡了,遇到這麼點小事,首先想到的竟然「找媽媽」,妥妥的媽寶。


現在上小學的小朋友都知道,有啥不懂可以問百度,在國外可以問google,怎麼就非得弄到大半夜讓媽媽起床親自示範了。


有人心疼視頻中的媽媽,不可否認她的一片愛子之心,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造成如今局面的也是他們。


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沒有教會孩子獨立,等到孩子走遠了,就不得不吃「不獨立」的苦。


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說:


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世界。


但父母往往愛子心切,常常說:你只管學習就好了,其他的不用擔心。


於是事事替孩子做,事事替孩子著想,這並不能說錯,但父母能養孩子一輩子嗎?


如果不能,不如放手,教會孩子獨立,讓他有能力、有勇氣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這樣即使有天失去了父母這樣強有力的後盾,孩子也可以沿著原本的生活軌道,繼續前行。


2 堅持的苦


「三分鐘熱度」是大人常有的一個狀態,孩子亦是如此。


不管我們做任何事,都有一個激情褪去的過程。


當興趣漸淡時,只有靠毅力才能堅持下去。


熬過了堅持的苦,才能收穫成功的甜,堅持的「苦」,一定要讓孩子吃。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個真人秀節目,覺得很好,叫《妻子的浪漫旅行》。

很喜歡裡面的吉娜,她是郎朗的妻子,同時她也是一名鋼琴家。

節目中播放了一段小女孩彈鋼琴的視頻,這個視頻中的女孩正是吉娜

據吉娜自己說,她在四歲的時候就開始練琴了。 吉娜的父母對吉娜要求很嚴格,所以在七歲的時候,父母便要求吉娜每天必須堅持練琴3個小時。

7歲的吉娜也是個孩子,對外面的世界也有好奇心,也很想出去玩。但是吉娜知道,只要不堅持練琴,就會退步,她不想退步。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吉娜的父母沒有要求吉娜堅持練琴,那麼在樂壇上就會少一位出色的鋼琴師。

在每次與惰性抗爭後,變得更加自律,這就是堅持的意義。


讓孩子吃堅持的「苦」,並不是為了讓他飽受磨難,而是讓他感受自己與成功賽跑的過程。



3 讀書的苦


端午回程遇到一個老鄉,聊了幾句,知道他剛剛結束高考。


問他,感覺考得怎麼樣?他說,比去年好太多了。


去年也是這個時候,他結束了高考,但分數隻夠去個職業技術學院,父母說讓他去復讀,他不肯。


反而跟著一幫同學去打工,本來心裡也沒多大期望,只想著能在9月份開學前,掙個學費。


但沒想到會那麼少,他們每天辛苦做工,一個月才能掙1000元,雖然包食宿,但住宿環境很糟糕,總是有一股若有若無的尿味。


沒幾天,一起來的同學有好幾個就灰溜溜地跑回去了,他當時想著爭一口氣,覺得自己還能堅持。


一個月後,要發工資了,工廠卻跟他們說,要壓一個月再發,他瞬間崩潰了。


適時父母再次說起讓他復讀,他就回去了,可復讀並不容易,但再苦也沒有當時打工苦。


他說: 「讀書是苦,但是是有尊嚴的苦,打工的時候,常常覺得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幹活的機器。」


這一年,他每天早5點半就起床,晚上12點半睡,整整堅持了365天,做完的試卷有一米高。


年少輕狂,總覺得讀書是這個世界上最苦的事情,慢慢走過那個年齡段才意識到,讀書是世上最好走的路。


前幾天看北大、清華的招生宣傳片,內心觸動很深。


如果時光能倒流,我也好想告訴當年那個覺得讀書苦的自己:再努力一把,考個更好的學校,這真得不一樣。


孩子無知,但父母是過來人。


在孩子想偷懶的時候,逼他一把,在他想放棄的時候,鼓勵他一下,總有一天,他會感謝今天為讀書吃的苦。


北宋詩人林逋說過:
「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比安逸。」


在該吃苦的時候吃夠了苦,以後的日子才會獲得甘甜。


如果現在不讓孩子吃苦,那麼現實會讓孩子吃更多的苦。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世間也沒有白吃的苦,每一口都有用。


做一個聰明的父母,狠心一點,明智一點,才能讓孩子過上更有韌勁的人生!


為了孩子的未來,就放手讓他去成長吧!

愛,一定要懂得分寸,有原則。


相關焦點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
    老鷹為了讓雛鷹學會飛翔,將他帶到懸崖之上,然後放手,讓年幼的雛鷹墜入深淵。雛鷹為了求生,只能拼命地扇動翅膀,終於在墜落崖底的前一秒振翅高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只知道寵愛孩子,不知道教他飛翔,等孩子長大後,卻不知如何在風吹雨打中求生。再疼孩子,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他才有扛起未來的力量。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在此,希望所有家長明白: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01-獨立的苦還記得去年朋友圈的刷屏故事「番茄炒蛋」嗎?一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想要做番茄炒蛋招待自己的同學。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沒有教會孩子獨立,等到孩子走遠了,就不得不吃「不獨立」的苦。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說: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世界。但父母往往愛子心切,常常說:你只管學習就好了,其他的不用擔心。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5種苦
    走路沒五分鐘,喊累,要媽媽抱抱;太陽出來了,嫌曬,要爸爸打傘;口喝了喚奶奶遞水,一路上無數次吵著要回去,一家人輪番哄。在孩子眼裡,這哪裡是長輩,活脫脫的一群奴僕......我委婉地告訴朋友她養育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朋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妥:太溺愛孩子,捨不得讓她吃一點苦。
  • 我們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都當做「小祖宗」一樣的供著。不捨得讓孩子幹一點點家務活,只要好好讀書就好了。你可以給孩子創造最優越的物質條件,給他一座密不透風的「愛的城堡」,讓他遠離人間的疾苦,但當你不在了,他會怎樣?男孩也好,女孩也罷,生活對於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
  • 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
    不要再抱怨孩子的不懂事,作為父母,應該慢慢收起我們過於保護的羽翼,讓孩子慢慢去感知人間疾苦。所以要想孩子健康成長,首先必須經歷這五種苦!要讓孩子知道,堅持可以讓感官上的不可能變成現實。,那就讓孩子正確的面對生活中的苦,從而能夠從容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把他放在蜜罐裡。讓他適當地吃苦,孩子才能經歷住漫漫人生的風雨。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五種苦。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家長有時候不忍心批評或選擇無視,這樣只會讓孩子肆無忌憚地重複之前的錯誤,不辨是非。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剛上四年級的小陳,晚上放學後回家,在3樓下電梯前,將樓層上所有按鍵全都按了一遍,一個叔叔看到後,很不爽,狠狠地批評了他,孩子回家時眼圈紅紅的。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一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想要做番茄炒蛋招待自己的同學。然而他既不知道怎麼打雞蛋,也不會切番茄,更不知道炒菜是先放雞蛋還是番茄。於是他發語音向國內的媽媽求助,媽媽趕忙發了語音指導,但是男生還是不明白。沒有辦法,媽媽只好自己親身示範一次,錄成視頻發給了兒子。
  •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愛要有原則和分寸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每一個父母內心都有柔軟的部分,那就是擔心孩子吃苦,這也是父母的本能。然而,有的苦是孩子必須要承受的,如果孩子不能吃苦,將來可能會吃更多的苦。所以,父母即使再愛自己的孩子,該吃的苦也得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郭芳的兒子今年22歲,初到美國留學時,同學之間聚會要求每人做一道菜。由於之前從沒做過飯,兒子就連基本的番茄炒雞蛋也不會。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沒幾天,一起來的同學有好幾個就灰溜溜地跑回去了,他當時想著爭一口氣,覺得自己還能堅持。一個月後,要發工資了,工廠卻跟他們說,要壓一個月再發,他瞬間崩潰了。適時父母再次說起讓他復讀,他就回去了,可復讀並不容易,但再苦也沒有當時打工苦。
  • 曾國藩家訓: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3種苦,別心軟
    1、讓孩子多吃勞動的苦勞動其實是最光榮的一件事,勞動的人民也都是最可愛的人。沒有勞動的人,就不會有我們如今的高樓大廈、便捷的交通、送到手上的餐飲等等。每個人每天做不同的家務,包括孩子在內,父母從小就會給孩子分配他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果孩子想在某一天休息的話,就需要提前和父母商量,讓父母一方幫助自己做了那天的家務活,但是之後一定要再幫父母多做一份家務活才可以。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在孩子想偷懶的時候,逼他一把,在他想放棄的時候,鼓勵他一下,總有一天,他會感謝今天為讀書吃的苦。勤勞獨立這種品質,永遠不會過時,也是孩子必須要吃的苦。
  • 河北40名大學生被退學: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要讓他吃這3種苦!
    小培老師說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從小讓孩子吃這3種苦,才有能力贏得人生的幸福!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轉給家長! 如果我們不捨得讓孩子吃苦,那這個世界就會讓他更苦。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懂得對孩子「狠心」,讓孩子承受這三種苦。
  • 要想孩子有作為,這3種苦必須讓他吃
    聽到這句話後,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而事實也確實如此。車開出一段路以後,突然聞到一股酸臭味,我問劉阿姨車子是不是哪裡不乾淨?劉阿姨解釋說:「哦!沒事,應該是兒子拿回家洗的衣服發臭了,我開窗通通風就好了。」頓時,我驚到了,我問:「為什麼不讓他在學校自己搞定?」
  • 孩子的成長,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五種苦
    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1.讀書的苦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於父母「好好讀書」的囑咐大多厭煩,覺得讀書太苦了。他說這次一定不會交白卷了。人生有很多後知後覺,「沒好好讀書」便是其中之一。年少無知時,以為學習是天下最熬人的差事,後來才明白: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讀書的苦,在他想放棄時推他一把,在他想偷懶時,告訴他不要半途而廢。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3種苦,心軟只會害了孩子
    每個人每天做不同的家務,包括孩子在內,父母從小就會給孩子分配他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果孩子想在某一天休息的話,就需要提前和父母商量,讓父母一方幫助自己做了那天的家務活,但是之後一定要再幫父母多做一份家務活才可以。
  • 【陽光欣賞】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
    再疼孩子,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他才有扛起未來的力量。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績,奮鬥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潛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純。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爭、不諂、不豔、不俗。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無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戀,奈你何傷。痛苦緣於比較,煩惱緣於心。淡定,故不傷;淡然,故不惱。
  • 提醒家長:孩子6歲前,家長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
    孩子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那麼有一些苦是很定要吃的。家長可以保護孩子,但是不能過度保護孩子,將孩子圍在一個密不透風的環境當中,孩子沒見過風浪,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抵禦。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成長無益,家長也會更操心。
  • 再愛孩子,也要狠心讓他承受這5種苦
    中國的父母是全世界最無私與偉大的,他們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嚴實地呵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在親手剪掉孩子未來的各種可能。在一個物質條件無比富足的現代社會,讓孩子受的苦,更多的指的是精神上的、意識形態上的。讓孩子體悟到世界的美好,也要讓他體會傷害、別離與失敗。邂逅過這些,才會有燦爛無比的光芒。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是「熊家長」。
  • 為人父母,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再愛孩子,也要讓孩子吃這三種苦:1、生活的苦----讓他們學會擔當,明白事理,懂得感恩;2、學習的苦----人生沒有白走的路,腳踏實地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3、教養的苦----無規矩不成方圓,懂得尊重別人,才能真正尊重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越是寶越要教會他們人生道理和為人處事之道!
  • 白巖松培養出學霸兒子,他的育兒觀很簡單:請讓孩子吃這3種苦
    那就是讓孩子吃這3種苦,值得家長們借鑑借鑑。,一個孩子想要在學習上取得成就,除了要付出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堅持,一個孩子如果能吃得了讀書的苦,耐得住讀書的枯燥乏味,那麼將來他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董卿出自於書香世家,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才有了如今出口成章知識含量,溫柔而雅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