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九龍坡區石坪橋正街片區、梅子堡片區、灘子口地塊、西子路片區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實現100%籤約。
居民給徵創公司送來錦旗。
西子路片區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籤約現場。
居民搬家前和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籤了,籤了,終於全籤了!」7月15日晚,重慶九龍坡區楊家坪西子路區塊徵收組臨時辦公點傳來喜訊。隨著與最後一戶居民的成功籤約,重慶徵創住房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徵創公司」)實現了上半年工作「四連清」,為我區下一步拓展楊家坪商圈、升級九龍美術半島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打下了堅實的土地儲備基礎。
「四連清」,指徵創公司在水務機械、五石路、石坪橋正街片區(五石路部分)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梅子堡片區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灘子口地塊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和西子路片區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4個項目中,與居民順利實現100%籤約。
這4個項目,徵收總面積近41150平方米,涉及居民986戶。在徵收過程中,公司建立有效機制,工作人員駐場宣傳政策,入戶傾聽百姓訴求,不分晝夜提供真情服務……最終,不僅圓滿完成了目標任務,更讓老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家鄉——九龍坡區未來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那份力量。
聚焦「五五」部署,升級勢在必行
2003年,楊家坪核心商業區作為我區城市化戰略龍頭項目,打造建成楊家坪步行街。作為主城區的第3條步行商業區,它佔地18.9公頃,步行商業區外分別與5條道路相連,形成「一環五縱」商業格局。
不過,近年隨著龍湖西城天街、萬象城、力揚西西MALL等新興商業綜合體在此開門迎客,曾經風光無比的楊家坪商圈,品質提升迫在眉睫。
通過「拆、改、建」,2019年下半年,楊家坪商圈完成了一場全新蛻變。一眼望去,商圈整潔有序,視線開闊許多,街頭遍布鮮花綠植,商圈中心新建成的「九龍門」也成為重慶輕軌線上的又一獨特景觀。
然而,在老商圈中間和四周殘留分布的老舊城區,給商圈下一步擴容提質造成了「阻礙」。這些老舊樓棟,均修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對其的普遍評價是「髒、亂、差、擠、堵、舊」。梅子堡片區居民吳梅芳說:「公共基礎設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房屋年久失修,環境衛生差,同時安全隱患較大,所以我們作為居民,近年來要求徵收改造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存在類似問題的還有九龍美術半島。半島的開發可以與楊家坪商圈產生聯動效應,提高九龍坡核心城區的資源聚集和對外輻射能力,同時提升重慶主城長江沿線城市品質,推動重慶文創產業發展。
在緊鄰半島的灘子口片區,年代久遠的老舊宅院與周圍拔地而起的高大樓宇格格不入。「我在這個地方住了將近20年,這邊的房子又破又舊,經常修修補補,租都租不出去。居民們都非常希望徵收改造。」居民武德勝說。「面對新的變化、新的使命、新的機遇,九龍坡必須有新的擔當、新的作為、新的突破。」
2019年6月19日,區委十二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區委書記周勇代表區委常委會發言闡釋了「五五」部署出臺的背景。
其中,九龍美術文化半島國際版、楊家坪商圈智慧版同為「五個升級工程」。因此,徵收老舊城區勢在必行。作為「五個平臺」之一的徵創公司於2020年3月復工復產後,開足馬力,對標九龍坡區徵收考核任務,追趕進度,全力推進全區「百億」土地出讓目標。
「四連清」,由此拉開帷幕。創新工作機制,攻堅穩中有進
房屋徵收是一項複雜艱巨的民生工程。4大區域,涉及986戶居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一個細節處理不好,就會造成深層次矛盾,甚至導致項目停擺。據徵創公司總經理陳琳介紹,自2019年4月公司成立以來,遵循「依法、惠民、陽光、公正」的工作方針;堅持「徵高峰 創佳績」的品牌精神,引導全體幹部職工盡職履責、攻堅克難;牢固樹立全區「一盤棋」思想,聯動相關部門鎮街,強化分工協作,建立了規範徵收過程管理「一個系統」。
「針對本次徵收工作,我區建立完善了專項工作組運行機制。」陳琳說,成立了以區領導為顧問和組長,30個區級部門單位為成員的專項工作組,下設辦公室、土地事務部、徵收拆遷部、政策保障部、資金保障部、信訪維穩部、督查考核部「一辦六部」,完善土地儲備供應工作領導小組周調度、專項工作組日調度等運行機制,組織機構高效運轉。
為了讓住戶們搬得安心,搬得放心,形成先搬得利、依法徵收的良性循環,2019年底,區土地儲備供應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善德,提議設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住宅部分)集體搬遷獎」,即一個徵收項目在動遷期內所有住戶籤訂正式徵收補償協議並交房的(交房時間按協議約定為準),給予項目集體搬遷獎3萬元/戶。
「居民群眾支持城市建設,理應得到獎勵,這個獎項就是鼓勵大家共同享受區域發展帶來的成果。」劉善德說,2020年4月,該獎項在我區正式確立,獎項確立後,梅子堡片區作為該機制的第一塊「試驗田」,呈現出了良好的成效。
居民王偲越告訴記者,原本自己的房子又小又破,評估出的賠付款已經超過了她的預期,而在動遷期內籤約,政府還要給予獎勵,內心感到格外驚喜,「徵收的價格比我賣二手房價格高,加上獎勵金,我們真的一點都沒虧,而且還支持了家鄉建設,真的是雙贏!」
新政策很快傳遍了梅子堡片區,又傳遍了西子路片區,兩地的居民紛紛支持徵收,最終,兩個項目分別於6月24日、7月15日達到100%籤約,並均在30天動遷期內完成。
「本次徵收,公司還採取工作人員信息公開化機制,方便居民群眾監督和投訴。」徵創公司副總經理張勝說,公司成立雖然只有1年多,但是徵收工作頻出佳績,2020年以來,全市共掛網項目27個,而我區掛網的評估項目就達17個,比第二名多出13個,主城其他區總共掛網的評估項目10個,我區徵收工作面積和搬遷率都在全市領先。
「我們還會不斷創新服務舉措,推進徵收專業化、科學化、智能化發展,精準服務居民群眾,為城市提升騰挪空間,為『三高九龍坡 三宜山水城』建設作出貢獻。」徵創公司住宅徵收二部負責人張湛林說。
全員無休服務,只為徵得民心
回顧這段歷程,項目現場負責人張榮彬用「艱難曲折又堅定有力」來形容。2019年11月,徵收組得到了梅子堡地塊10%支持率的意見徵求結果,這意味著反對率高達90%,徵收組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一塊「硬骨頭」。而後,工作進展被疫情擱淺,期間,徵收工作者們手機裡撥得最多的就是被徵收群眾的電話,也從未漏接過被徵收戶的電話,一邊了解不同居民的困難和需求,為他們答疑解惑,一邊為他們爭取最大的政策支持。
2020年3月22日,再次對梅子堡項目徵求居民群眾的意見時,結果顯示,對徵收方案無意見的被徵收人戶數為234戶,未籤徵求意見表12戶,有意見的被徵收人戶數為26戶,支持率提高到了86%。「疫情來襲,國家全力醫治每一位群眾,現在國家需要建設,我們能出一點力是一點力。」這是被徵收戶的心聲。
「城市建設我很支持,但搬走後,我住哪裡呢?」70歲的陳婆婆向徵收工作者向穎發出疑問,以「把被徵收戶當做自己的家人對待」作為秘訣的向穎,因為我區安置房源緊張,便果斷化身「房屋中介」白天找房源,晚上等陳婆婆子女下班後一起看房源。在充分尊重陳婆婆對戶型、朝向、樓層要求的前提下,連續四個晚上的陪看、挑選,陳婆婆收穫了心儀的家。「戶型方正、陽臺上能看江、小區環境好……太滿意了,數不完的好。」陳婆婆告訴記者,喬遷當天,還特意邀請徵收工作人員去吃魚,但被婉拒了。
被徵收戶對切身利益的在意,是徵收工作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癥結。不同被徵收戶都有其不同的複雜情況,有的混雜了遺產分配、產權糾紛等問題,有的還涉及了殘疾、失業等困難群體,尤其是梅子堡片區居民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鄉土情結很深。有14年徵收工作經驗的徵收幹部張榮彬總結了三個關鍵詞:政策、耐心、傾聽。張榮彬對政策的熟悉程度,稱得上52條徵收條例的活字典,「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耐心將政策講透,然後傾聽他們不同的訴求。」張榮彬說,為此,全體徵收工作人員期間沒有休息過一天,要贏得徵收,就要先贏得群眾的心。
幹群齊心搬遷,錦旗吐露感謝
徵收幹部們不斷深入每個被徵收戶家裡,了解他們的困難和心聲,在摸清楚情況和理明白問題之後,向上級反映,爭取明確相應的政策支持,保障各方利益主合法權益。「被拒之門外是家常便飯,但徵收幹部們仍堅持上門和講政策、問訴求、聊家常,為我們的利益服務,為城市的發展服務。」楊家坪正街45巷3棟的被徵收居民周天貴如是說:「他們的孜孜不倦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這塊地雖說養育了我大半輩子,但上世紀90年代修的房子不僅已經破爛不堪,而且無物業、無路燈、蚊蟲多、老鼠多……」周天貴恍然大悟:還是搬了好啊!
「換去居住環境更好的地方吧!把家鄉交給國家建設!」周天貴從當初的「刺兒頭」變成了「排頭兵」,主動和左鄰右舍做起了工作。眼見籤約終止期就快到了,梅子堡項目的4個困難家庭成了此次搬遷的「困難戶」,面對此狀,有鄰居提出建議:為困難鄰居發起愛心捐款,幫助鄰居開開心心地搬遷吧。
提議很快得到響應,你500元,我500元……鄰裡的熱心,無不打動著搬遷「困難戶」。6月23日,梅子堡項目籤約期的最後一天,徵收幹部們、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居民群眾在楊家坪正街45巷38號堅守到了晚上11點,一起為最後一戶居民順利搬遷。
凌晨零點,梅子堡項目全部清零,徵收幹部們溼了眼,居民群眾熱淚盈眶,30天的徵收路,他們從對立到一條心,到感受久違的鄰裡情,這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也是梅子堡片區另一個開始。
回憶動遷期,居民們都有講不完的故事。讓新華六村的居民印象深刻的是,搬離六村15年的居民陳自蘋,在聽說原鄰居程世超兩兄弟成為六村唯一不願搬離的人後,主動回到六村和鄰居們一起給兩兄弟做思想工作,多次往來於徵收工作者和程世超之間傳達訴求和政策,最終在動遷期倒數第二天,誕生了一張少有的搬家合照,程世超家門口有近50名居民自發一起為他搬家,照片上大家眉開眼笑。「這是屬於我們六村的獨家記憶。」六村居民劉林軍說。
「陽光徵收 服務百姓」「勤政廉潔 心繫百姓」「政策陽光 惠民百姓」……從籤約期開始,十餘面鮮紅的錦旗送到徵創公司,「前期的苦和累是值的。」29名駐場的徵收工作者紛紛感嘆。
屆時,水務機械、五石路、石坪橋正街片區(五石路部分)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梅子堡片區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灘子口地塊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西子路片區舊城改建房屋徵收項目,均在計劃時間內連續實現「清零」,沒有任何滯遷戶。
此外,徵創公司還在涉及全區重大交通設施的五臺山立交至雙山隧道改造項目恆勝集團、軌道18號線奧體站、軌道18號線電廠站和博瑞倉儲完成徵收協議籤訂;黃桷坪站住宅滯遷戶全部清零,郵電器材廠、新華書店集團等大型企業成功完成徵收協議籤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