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考試出於公平性原則,通常須要求考生在特定環境下集體作答,因此這場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對欲參加國際英語水平考試的考生們造成了史無前例的衝擊。由於無法參加考試,學生們無法提交申請所必須的英語證明。同樣,疫情也讓境外各高校在應對錄取工作時手足無措。由於語言證明的缺位,因此招錄新生數量明顯下滑。為應對疫情,國際英語水平考試機構紛紛出臺應急措施,但是這些方案對考生和境外高校而言真能應急嗎?
赴境外求學的中國學生往往須提供英語水平證明,而較受青睞的英語考試是美國教育考試中心所開發的託福考試(TOEFL iBT)以及澳洲教育國際開發署、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等開發的雅思考試(IELTS)。兩項考試在中國大陸地區的考生數年均超過300萬人次。在疫情下,託福考試推出「在家考」版本(Special Home Edition)本來作為應急方案。但考試管理者設置了諸多硬性條件。比如,考生須安裝專業的瀏覽器和電子監考員系統(ProctorU),所使用的攝像頭應可360度轉動,供監考人員對考生環境進行無死角的全方位監控,考生也不得在紙張上做筆記。但可惜的是,出於種種原因,託福的「在家考」版考試雖在世界各地推行,但兩國卻例外——中國和伊朗。直到5月31日,託福考試才推出了專門針對中國考生的版本(TOEFL ITP for China)。無獨有偶,雅思考試也開發了在線版本(IELTS Indicator),須安裝特定的瀏覽器(Safe Exam Browser),並以視頻通訊的形式來檢測考生的口語能力。但同樣,中國的考生被拒之門外。
考試機構在這場疫情中能推出應急方案固然是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但分析境外高校的反應,這些應急方案是否解燃眉之急了呢?以2020-2021年QS大學排名前100的高校為例,為數不少的高校在其官方網頁上非但對疫情下考試機構的特殊方案隻字未提,有些高校更是增加了英語證明的替代方案。比如,排名較為靠前的哈佛和耶魯大學和等網頁上,增添了新的英語考試——多鄰國(Duolinguo),而這一考試在疫情爆發前鮮為國人所知。也有一些高校增加了地區性的英語水平考試,如加拿大學術英語考試(Canadian Academic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以及密西根英語水平檢測(the Michigan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Battery)等。此外,英國的伯明罕大學則在入學語言證明上認可我國的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並針對不同院系劃分最低分數。我國香港地區的部分高校也認可兩年內的六級考試成績。並且,部分高校還解釋道,推出新的語言證明一方面是應對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提升自身的國際化程度。在此尚且不評判這些替代語言考試與經久不衰的託福和雅思考試之間的可比性,但相較從疫情中考試機構積極研發居家版本,境外高校在非常時期的需求並未得到妥善解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考生被夾在了考試機構與境外高校之間。
究其原因,最主要是疫情特殊時期所推出的居家版本考試存在公平性方面的某些缺陷。這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居家考試作為一種替代方式,中國大陸的考生卻在一段時期內被拒之門外,從語言測試的公平性原則而言,這是一種考生群體差別化待遇的做法。即使推出了應急的考試方案,但從境外高校的反應而言仍有部分高校明確不認可這些特殊版本。無論其中的理由如何,最為考試成績的使用者,考試開發者與境外高校之間,考試開發者與其在中國的施考組織之間均應尋求最大公約數,將考生的合理利益放在首位。再者,居家考試的種種設限一定程度上已經偏離了原先考試的真實性。比如,託福考試在聽力、口語和寫作環節均需要考生做筆記,但居家版本明確表示不得在普通紙張上做筆記(可在可擦記號筆的白板上做筆記),試想考生需要在電腦屏幕與白板上切換,造成一定的幹擾,這與原本該考試所設想營造的學術考試真實性背道而馳。此外,考生均需要安裝360度的攝像頭,這些也一定程度上對考生隱私、額外負擔等方面帶來影響和困擾。
當然,這場疫情也給我國自主開發的英語考試帶來很多啟示。境外高校在這場疫情下已經開始逐步接受大學英語考試。可能有人認為這是境外大學為了招生規模的壓力而退而求其次的做法,但這至少說明我國本土考試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也是大學英語考試在我國深耕近四十年的重要成果。2018年我國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委員會聯合推出了《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託福和雅思等國際英語水平考試也公布了各自成績與這一量表的對應關係,這不僅給這些考試本身的含金量添加了新的砝碼,也給我國的這一量表在應用層面提供了新的廣闊空間。因此,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英語水平考試也應乘勢而上,完成並對外公布各自分數與我國量表的關係,包括與國際公認的語言能力量表——《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框架》的對接結果。這樣,我國考試也可與國際英語考試間接對接,協商互認機制,取得一定的話語權,並在疫情爆發等特殊時期發揮重要作用。最後,這樣疫情也啟示我們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國自主開發的大型英語考試應逐步向計算機化考試發展。在保障考試安全性的前提下,這一考試模式不僅可提升考試本身的信度和效度,也可以更為真實、多元地反映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媒介。(本文作者潘鳴威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