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教育40載|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走出「深圳路徑」

2020-08-27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讀特

學前教育,是尚未啟蒙的孩子們走向知識殿堂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過40年,深圳學前教育規模迅猛發展,如今在園兒童已達54.5萬人,在園兒童人數位列全國第二。隨著兩期「學前教育發展行動計劃」推進,深圳努力構建廣覆蓋、保基本、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深圳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和整體辦學水平踏上新臺階。

近年來,深圳學前教育持續發力,公辦幼兒園發展全面駛入快車道,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佔比由原來不足4%提高到38%,今年底將達到50%。全市已建成市一級幼兒園745所,省一級幼兒園134所,省級園數量全省第一。

近年來,深圳學前教育持續發力,推進學前教育質量品牌建設。 讀特記者 邱海彬 攝

施展「組合拳」

基本實現普惠發展格局

深圳建市之初,全市僅90所幼兒園,在園幼兒4587人。經濟特區建立以來,因為市場經濟發育早,市場機制更完善,伴隨著城市人口的急劇擴張,深圳開始探索並形成了以社會力量辦學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格局。面對民辦幼兒園佔比高的市情,深圳教育部門立足實際,從2012年起,啟動普惠性幼兒園建設試點,跳出公民辦的簡單二元劃分,以政策規範和財政投入為槓桿,在國內率先探索政府主導、財政支持的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模式,被教育部列入教育綜合改革重點項目。

幼兒園成為普惠園之後,市、區財政對普惠性幼兒園以班級數為單位給予每班每年4萬元的補助,規定補貼必須用於提高教師待遇和幼兒園設施建設等方面。同年秋季學期開始,深圳對在依法設立的幼兒園就讀的深圳戶籍和符合深圳市人口管理政策的3-6歲在園兒童,發放每生每年1500元的健康成長補貼,用於抵減家長繳納的保教費、在園兒童免費體檢、購置兒童讀物和玩具等。2013年起,深圳民辦幼兒園從教滿3年以上的保教人員,每月可領取300-1000元不等的幼兒園保教人員長期從教津貼,且在2017年起增加至450-1500元。實施三項惠民政策後,50多萬名在園兒童享受到每人每年1500元的兒童健康成長補貼,3.7萬名保教人員享受到長期從教津貼,普惠園每班每年得到不少於4萬元的獎勵性補助,累計投入達52億元,在分擔學前教育成本、調控民辦園收費、提高保教人員待遇等方面成效顯著。

如果說深圳早期鼓勵舉辦民辦幼兒園為解決「入園難」問題做出了貢獻,那麼大力發展普惠園則較好地解決了「入園貴」的問題。在普惠園政策出臺前,每到開學季,家長們都會擔心幼兒園漲價。然而,在深圳,成為普惠園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3年內不得漲價,使得不少家長不再為保教費的上漲而煩心。通過這些組合拳的施展,深圳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深圳路徑」進一步鞏固,基本實現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格局。

深圳努力構建廣覆蓋、保基本、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深圳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和整體辦學水平踏上新臺階。(受訪者提供)

吹響「集結號」

公辦幼兒園建設步入快車道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2019年4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調整辦園結構、提高普惠性學前教育質量成為當前和未來幾年學前教育改革的重點任務,深圳以調整優化辦園結構為重點任務,以創新發展公辦園、優化提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要舉措,努力實現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陳秋明介紹,這個由市教育局牽頭,市政府相關部門及各區參與,從起草到出檯曆經兩年的《意見》,全面摸底調研,梳理出深圳學前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發展方針政策的「深圳路徑」,文件的出臺又一次拉開了深圳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新戰略新裡程的帷幕。

去年以來,深圳公辦幼兒園建設步入快車道,公辦園佔比迅速增加。深圳各區通過新建幼兒園、回收政府產權幼兒園、依法依規清理回收回購政府和其他國有資產幼兒園、租賃改造閒置物業、鼓勵村集體或者國有企業產權的民辦園轉型等多種舉措舉辦公辦園,提高公辦園在園兒童佔比。去年9月,寶安區先行先試,在全市率先回收7所到期政府產權配套幼兒園,納入寶安幼教集團,辦成集團分園。自此之後,深圳幼兒園公辦園建設工作全面提速。龍華區將政府產權園列入回收主攻目標,妥善制定到期政府產權園回收程序,設置「三個月」過渡期穩妥安置教職工,「一對一」派駐公辦幼兒園管理轉型民辦園,順利完成2019年到期政府產權園回收工作。光明區系統出臺公辦園建設及管理政策制度,龍崗區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工作機制,羅湖區則通過探索集團化管理模式,實現公辦園平穩運行。

近兩年來,深圳學前教育不斷加大投入籌碼,公共投入大幅度增長,全市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從2018年初的20.79億元,增長至2020年初的72.14億元,年均增長率達86.28%。市委市政府發布的《關於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提高公辦幼兒園、普惠園比例,到2020年,每個有條件的社區原則上至少有1-2所公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80%,其中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50%。

牽住「牛鼻子」

學前教育整體水平踏上新臺階

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善育,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對深圳學前教育寄予的重要期望,是深圳年輕家長對優質學前教育的熱切期盼。近年來,深圳市通過創建優質特色示範園、啟動學前教育高素質人才「苗圃工程」、優質園辦分園、百園扶百園等多項措施,推進學前教育質量品牌建設。在優質特色示範園建設方面,深圳全市已推出100所在綜合管理、課程實踐和保育保健等方面各有專長的優質特色示範園。學前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還需要一個與之相應的監督管理體系。深圳市在全省率先實施幼兒園規範化建設與督導評估,強力推進幼兒園規範管理,目前全市規範化幼兒園比率達到98%。現有市一級幼兒園達745所,省一級達134所,省級園數量全省最多。

深圳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建設方面打出「組合拳」,提前聘任園長,做好資格培訓;加強本地高校培養培訓能力建設,建立若干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基地;健全綜合激勵與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學前教育教師職稱評審辦法,暢通專業晉升與發展通道。「我們鼓勵市內高校開設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水發介紹說,深圳還引導各區採取委託培養、定向就業等方式,與國內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加強聯動,大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學前教師隊伍。此外,為推動更多幼兒園提升科學保教水平,在市教育局牽頭下,教研部門、高校、優質園所聯合構建「三位一體」的合作研究模式,指導幼兒園在管理精細化、課程遊戲化、環境生活化、保障制度化等方面深耕,以教育科研帶動全市幼兒園進行課程改革,推動保教質量提升。

編輯 李怡天

(作者:讀特首席記者 姚卓文)

相關焦點

  • 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走出「深圳路徑」
    深圳特區報記者邱海彬攝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走出「深圳路徑」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姚卓文)學前教育,是尚未啟蒙的孩子們走向知識殿堂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過40年,深圳學前教育規模迅猛發展,如今在園兒童已達54.5萬人,在園兒童人數位列全國第二。
  • 深圳特區四十年|這,就是深圳學前教育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從小漁村到大都市、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40年,深圳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40年,是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大踏步前進的40年,深圳教育的最大特徵就是體量大、質量優、後勁足。
  • 深圳特區四十年 | 這,就是深圳學前教育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40年,是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大踏步前進的40年,深圳教育的最大特徵就是體量大、質量優、後勁足。 深圳學前教育發展的40年深圳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發展的40年,同樣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 打造普惠優質學前教育發展「龍華樣板」
    教育是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的千秋基業。而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善育,關係著億萬兒童健康成長和社會和諧穩定。2020年9月7日,教育部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標誌著學前教育步入「依法治教」新階段,對學前教育提出高質量發展更高要求。
  • 深圳龍華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龍華區委常委馬裡表示,百所幼兒園轉型為公辦園後,將會更進一步促進園所環境優化升級、師資隊伍不斷提升、園所管理逐步規範、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優質學前教育學位,推動龍華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啟動儀式上,沙畫表演《百園誦》展示了龍華區攻堅克難建設公辦幼兒園的過程。龍華區聚焦「建、轉、租」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穩步推動百所民辦幼兒園轉型為公辦幼兒園。
  • 普惠優質,學前教育怎樣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
  • 學前教育的「安化樣本」——安化構建覆蓋城鄉普及普惠的公共學前教育發展路徑探微
    所,佔比94.03%;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20294人,佔比88.68%……數據均提前實現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到2020年普惠性資源覆蓋率達到80%的普惠目標和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原則上達到50%的結構性目標」,安化公辦園佔比居湖南第一。
  • 發展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 點讚市北學前教育(組圖)
    近年來,市北區以打造優質的區域學前教育為目標,不斷加大政府投入,積極推進公辦園建設,扶持優質普惠民辦園發展,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得以不斷擴大,區域學前教育質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區劃調整五年來,全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不斷擴大,共新開辦幼兒園30處,增加學位約7600餘個。
  • 特區40年,教育助力深圳全面發展!接下來還將有這些大計劃
    學前教育規模迅猛發展40年來,深圳教育完成了從農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現代化教育的歷史跨越。40年教育的一個縮影,經濟特區建立之初,全市僅有中小學共250所,在校生6萬餘人;截至2019年底,全市基礎教育階段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593所,在校生209.2萬人,教職工20.72萬人,深圳始終堅持基礎教育為教育發展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
  • 發展普惠優質學前教育 讓冰城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學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開端,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石。發展普惠優質的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百姓關注的重大民生工程。由市政協和哈爾濱日報社共同打造的陳政協熱線,連日來向廣大市民徵集「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的意見建議,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9月22日,市政協將圍繞「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召開常委會進行專題協商,為加快我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全市學前教育水平,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深圳教育先行示範 如何實現「幼有善育 學有優教」目標
    ,對教育改革與發展路徑提出了新要求。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既要立足當前,又需著眼未來,要有大局意識、創新意識,不斷嘗試新方法來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深圳教育要先行示範,必須大膽開拓、換道超車,採取超常規舉措,在智能化社會條件下辦教育,推動教育規模和質量的「雙提升」,形成「深圳模式」。公辦園建設駛入「快車道」 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走出「深圳路徑」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全方位放送大禮包,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標杆」
    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在教育領域完成了從農村教育走向國際化現代城市教育的歷史跨越,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跑出了令人驚嘆的經濟特區「加速度」。
  • 泉州鯉城: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
    [新聞頁-臺海網] 中新網福建新聞10月16日電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泉州市鯉城區委、區政府深度推進學前教育優化提升,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近日,泉州市實驗幼兒園舉行總園崇文、崇美樓翻建、分園江南園區揭牌儀式。
  • 瀋北新區聚力四個推進 加快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
    瀋北新區著力構建以普惠資源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讓適齡兒童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聚力四個推進,加快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一、推進公辦園挖潛擴容瀋北新區教育局通過新建、改建、擴班、提質、挖潛等多種措施,積極解決公辦學位供需矛盾。
  • 立法保障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專家談《學前教育法...
    基於這一總體定位,《草案》明確提出「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權利,促進學前教育事業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規範學前教育實施,提高全民素質」,這既是對立法目的的概括,也是對立法宗旨的集中表述。要實現這一點,《學前教育法》立法和實施中必須堅持一些重要原則。
  • 特區風華⑬|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看基礎教育40年發展巨變
    深圳中學的變遷也在一定程度上透視出40年特區及特區教育發展巨變。深圳建市和創辦特區後,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人流像潮水般湧進來,學位供給不足問題凸顯。據葉文梓介紹,從深圳建市到1992年,深圳在原寶安縣的基礎上,適應市場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特區」發展,逐步建立現代教育體系;1993年到2004年,深圳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積極創建教育強市,全面推進教育城市化發展;2005年到2012年,深圳加快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大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市,邁進教育科學發展階段;2013年之後,深圳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率先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發展新路徑
  • 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的濟南速度!
    近年來,濟南教育不忘初心,擔當作為,堅持學前教育普惠性的發展方向,擴資源、強支持、補短板、促發展,全面構建了「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與民辦協調發展」的教育格局。隨著濟南市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濟南學前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幼兒園普惠程度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受到濟南學前教育的溫度和力度。
  • 開州區「四穩」舉措助推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近年來,開州區始終堅持「公辦民辦並舉、普惠優質並重」原則,通過狠抓責任落實、優化布局結構、強化隊伍建設、擴大資源供給等途徑,著力提升保育保教質量,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一是抓穩「主線條」,壓緊壓實工作責任。
  • 全區126公辦園,深圳龍華超額完成公辦園和普惠園建設任務
    原標題:全區126公辦園,深圳龍華超額完成公辦園和普惠園建設任務 12月10日,龍華教育發布消息,龍華區現有公辦園126所,在園兒童佔比為53.3%;公辦園和民辦普惠園共計200所,普惠園在園兒童數66588人,佔比達85.2%,超額完成「5080」建設任務目標。
  •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安徽答卷」
    這些實惠的背後,離不開《蜀山區促進學前教育發展以獎代補獎勵辦法》的出臺,辦法積極扶持獎勵符合教育規律可持續發展的民辦幼兒園,增加對普惠性民辦園生均獎補力度,通過以獎代補形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同時,蜀山區還引導A類幼兒看護點逐步提升辦園條件,將其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進一步增加普惠性民辦園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