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中信銀行:虛擬信用卡 清晰未來

2020-12-23 驅動中國
  • 來源: 中國企業家 文:caokui   2014-04-10/10:25
  • 虛擬信用卡雖被暫停,但仍是網際網路顛覆金融的新起點。支付寶相關人士曾透露,想和支付寶合作的銀行有很多,但中信最早提出想法,動作也最快

    誰是下一個被BAT顛覆的人?你可能會第一個想到傳統金融行業。於是BAT的任何金融創新都被視為下一個「引爆點」。虛擬信用卡也因此趕在2014年兩會結束前上演了一出黑色幽默。

    鬧劇總是始於偶然。3月10日有媒體透露微信正在研發虛擬信用卡,第二天籌備產品已久的支付寶就搶先宣布即將推出虛擬信用卡,3小時後,微信也迅速跟進,兩大巨頭都在爭搶「頭彩」。虛擬信用卡一時甚囂塵上。

    然而,兩天後央行發出一紙禁令,緊急叫停了虛擬信用卡以及二維碼等產品。就當人們以為這些新生事物就要夭折,央行又變換了措辭,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借新華社對外解釋,「央行的態度是『暫停』,不是『叫停』」。

    虛擬信用卡到底命運如何?

    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的通知文件裡寫道:「虛擬信用卡突破了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為維護支付體系穩定、保障客戶合法權益,總行有關部門將對該類業務的合規性、安全性進行總體評估。」

    由此不難看出,央行最擔心的是風險控制環節,其中他們最介意的是虛擬信用卡節省掉了「面籤」環節。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常務副會長蔡洪波3月18日在中國支付體系發展高層論壇上說:「銀行發卡是需要面籤的,這不是中國的特例,而是全世界總結出來鐵的規律,面籤是最安全的。而虛擬信用卡,在網上帳戶還沒有完全實名的情況下,從合規性和風險要求上,應該說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周金黃對外解釋暫停原因時,強調的也是風險。與傳統業務相比,包括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在內的創新業務,涉及到不少新的技術、新的流程和新的識別技術,一些方面目前的既有規則並未涵蓋,存在一定風險隱患。他說:「央行需要對此有進一步研究。」

    這也就是說,如果解決了風險控制問題,虛擬信用卡極有可能再度開閘。

    實際上,和支付寶、微信聯合推出虛擬信用卡的中信銀行對風險控制問題考慮的最多。有消息人士透露,中信銀行已經為此向銀監會報備過。

    根據《中國企業家》獨家獲得了中信銀行就虛擬信用卡向相關監管部門的匯報材料,中信銀行一方認為,銀行在網絡發卡方面有成熟的經驗,功能、流程和傳統銀行卡基本一致,而在身份核實、線上線下權益共享等方面實現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

    首先,虛擬信用卡使用了當下最流行的大數據,對開卡人實現了目標客戶限定和銀行獨立審批的雙重身份驗證。虛擬信用卡只針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實名驗證客戶,並結合用戶交易行為、開戶時間、帳戶登錄環節、帳戶安全性等進行綜合判斷。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公司只是數據的提供方,具體到個人的信用卡審批還是由銀行獨立控制的。中信銀行會根據合作方傳輸的客戶資料數據,結合人行、公安等徵信查詢結果,依據授信政策等進行審批。徵信數據的查詢及模型的應用規則也都是由銀行獨立控制。換句話說,虛擬信用卡的風險控制環節還是掌握在銀行手裡。

    其次,銀行卡的關聯驗證也是又一項網際網路金融創新。中信銀行使用的是「他行卡驗證+在線核實身份」的方式。通過驗證他行已經面籤認證的銀行卡預留手機號,以及卡中心在線身份認證模型,對客戶進行在線核實。通過客戶在線完成申請表填寫、手機動態簡訊驗證碼、支付密碼核實等完成客戶實名制核實。

    這也正是央行最為顧慮的。以往信用卡都是在線下面對面辦理,卡片申請者往往還需要遞交收入證明、工作證明等作為輔助材料,虛擬信用卡則省略了「面對面」的環節,可能會帶來金融風險。但一位接近支付寶的人士對此有不同意見,「支付寶積累了大量交易數據,這些數據比收入、工作證明更為可靠。

    不過,中信銀行並沒有省略掉所有的面籤流程。無論和支付寶還是微信合作,虛擬信用卡的額度都控制在50-5000元。如果超過這一額度,開卡人就需要到銀行網點進行面籤。而且兩種信用卡的發卡量都被控制在100萬以內。

    由「三馬」聯手成立的眾安保險也在其中發揮了作用。中信銀行特意提到的一項創新是「引入賠付機制」,由眾安保險對所有偽冒申請、逾期1-2個月貸款全額賠付。

    人們好奇的另一個問題是,無論將在虛擬信用卡上橫刀立馬的是騰訊還是阿里巴巴,為什麼另一個主角都是中信銀行?

    和餘額寶的合作方天弘基金類似,在銀行界,無論從資金規模還是經營能力上,中信銀行都是「小弟」。但越是小弟,越有前進的動力。憑藉餘額寶,天弘基金的運營規模一下上了一級臺階,這樣的例子也在激勵中信銀行。支付寶相關人士曾透露,想和支付寶合作的銀行有很多,但中信最早提出想法,動作也最快。「中信和支付寶合作的虛擬信用卡項目已經推進了一年多的時間。」上述人士說。後來方案成熟後,中信又去找了騰訊,和微信一拍即合。虛擬信用卡的合作是不排他的,中信可以和BAT合作,支付寶同樣可以和其它銀行合作。

    現在,騰訊和阿里巴巴推出虛擬信用卡都被暫時叫停,但對兩家企業的影響並不相同。

    上面曾提到,虛擬信用卡需要實名。支付寶起步早,以支付起家,上面本來就積累了3億多實名用戶。但微信以社交起家,用戶的實名比例並不高,發展虛擬信用卡可以大幅度增加實名比例。

    與虛擬信用卡相關的還有另外一件不得不說的事情。2013年年初,支付寶計劃在當年6月推出個人信用支付,後來卻沒能如期推出,不知是否和虛擬信用卡項目有關。阿里巴巴即將正式成立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其中的一個使命就是「讓信用變得有價值」,所以很早就開始著手建立個人徵信體系。虛擬信用卡和信用支付使用的數據都來自於此,其實,這次中信虛擬信用卡需要的數據,比支付寶原計劃推出的個人信用支付所需要的數據量要小得多。

    相關焦點

    • 中信銀行信用卡領跑網際網路金融
      中信銀行信用卡上半年業績報告中顯示業績喜人,累計發卡數量增加,同比增長率提高,交易量提升。近年來,中信銀行信用卡秉承總行前瞻性的戰略思維,不斷穩中求進,引領市場趨勢。中信銀行信用卡打造極致客戶體驗,深入挖掘客戶需求 ,領跑網際網路金融,為更多客戶帶來極致體驗。
    • 中信銀行信用卡不斷優化信用卡客群結構調整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信銀行信用卡在發展道路上始終堅持自我革新,轉型突破,加快常態化場景拓展與場景融合創新,加速構建跨行業多元合作體系。 聯合攜程、國航、Visa等國內外重量級合作夥伴,為客戶提供涵蓋機票、酒店、籤證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打造商旅出行場景中信「無界生態」閉環; 聯合泛娛樂品牌閱文集團探索粉絲圈營銷模式,依託閱文作者影響力發展粉絲經濟,擴大文娛場景中信品牌影響力; 持續深化與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企業的經營合作,
    • 中信銀行聯合支付寶微信齊發虛擬信用卡
      商報圖形 徐僑唯 制商報記者 梁齡 實習生 高維微重慶商報訊 傳統的實體信用卡正在遭遇網際網路巨頭和銀行聯合發行虛擬信用卡的挑戰。昨日,商報記者從阿里巴巴小微金融處獲悉,支付寶錢包將於下周推出100萬張網絡信用卡。同日,騰訊也宣布將與中信銀行聯合推出首張微信信用卡,首批將發放100萬張。網絡信用卡將亮相支付寶錢包與銀行傳統發行信用卡的審核、發放模式不同,消費者在支付寶錢包內通過中信銀行公眾號在線即時申請、即時獲準,並支持消費者擺脫實體卡的束縛。
    •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全新發布動卡空間6.0版本
      其中,銀行卡手續費比上年增加 102.84 億元,增長 41.95%, 主要由於中信銀行信用卡手續費增長所致。 業績指標概覽 卡量情況: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 8,332.50萬張,較上年末增長24.26%; 透支情況: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5142.5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33%; 消費情況:報告期內,中信銀行信用卡交易量為25,613.95
    • 中信銀行信用卡深化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豐富網絡產品體系
      業績指標概覽卡量情況: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 8,332. 50 萬張,較上年末增長24.26%;透支情況: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5142. 53 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33%;消費情況:報告期內,中信銀行信用卡交易量為25,613. 95 億元,較上年增長23.05%;收入情況:實現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
    • 中信銀行推首張「吃貨」信用卡
      近期,中信銀行聯合大眾點評首推「吃貨」專屬信用卡,該卡權益主要聚焦在餐飲方面,旨在深入挖掘年輕網際網路群體的消費需求,實現持卡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全場景覆蓋。 據悉,該「吃貨」專屬信用卡特權十分誘人:新晉「吃貨」開卡45天內首刷即可獲得188元大眾點評美食券,資深「吃貨」每月消費達標即可獲贈大眾點評支付100減50權益,更有機會搶「大霸王免單特權」,最高獲得1000元美食金;達人「吃貨」月消費達標更可獲得中信信用卡的9分享兌、9元享看、精彩365等優惠活動權益。此外,新用戶核卡30天內首刷或取現免首年年費,首年再刷卡或取現5次免次年年費。
    • 中信銀行信用卡2019上半年發卡規模和交易量穩步增長
      2019年上半年,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重視消費場景生態建設,運用跨界合作場景為用戶提供多維產品解決方案;堅持以金融科技引領創新,不斷夯實自有平臺建設,以優質的服務打造客戶極致體驗。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積極探索布局「金融+文娛」領域,攜手閱文集團首發閱文起點聯名卡;深化與騰訊合作,發行「騰訊視頻聯名卡」,聚焦海量視頻會員的經營;完善「金融+商旅」布局,豐富與阿里的合作模式,發行「飛豬聯名卡」;完善「金融+商超」布局,挖掘聯盟夥伴線下場景等,進一步鞏固中信信用卡在商旅、商超市場的領先優勢。
    • 央行急速叫停虛擬信用卡是怎麼回事?
      【PConline 品科技】(原文標題:央行叫停虛擬信用卡是怎麼回事?)據報導,3月13日,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文件,緊急「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還有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 中信銀行信用卡2019年上半年發卡規模和交易量穩步增長
      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環境下,中信銀行信用卡上半年重視消費場景生態建設,深化跨界聯盟合作,持續豐富「金融+」體系,覆蓋生活、娛樂、文化、商旅等全消費場景。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積極探索布局「金融+文娛」領域,攜手閱文集團首發閱文起點聯名卡;深化與騰訊合作,發行「騰訊視頻聯名卡」,聚焦海量視頻會員的經營;完善「金融+商旅」布局,豐富與阿里的合作模式,發行「飛豬聯名卡」;完善「金融+商超」布局,挖掘聯盟夥伴線下場景等,進一步鞏固中信信用卡在商旅、商超市場的領先優勢。
    • 虛擬信用卡的三生三世
      在信用卡與行動支付業務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虛擬信用卡的概念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曾於被「打入冷宮」的虛擬信用卡,歷經沉浮後融入了更多的市場參與主體。什麼是虛擬信用卡?未來又會如何發展?這篇文章,麻袋研究院將就此開展簡析。什麼是虛擬信用卡?
    • 中信銀行信用卡數位化轉型:科技制勝,信守溫度
      9月2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核心優勢,共同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這是中信銀行信用卡加速推進金融科技賦能與數位化轉型的最新舉措。  此前在8月6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百行徵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信貸生命周期數據產品、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及圖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隨著中國信用卡市場的焦點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競爭,跑馬圈地漸成過去時,行業正在朝著精細化、智能化、生態化的方向發展,而唯有依託金融科技快速推進數位化轉型,才能在未來佔據一席之地。
    • 中信銀行推出首張大眾點評「吃貨」信用卡
      12月13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美團點評宣布,正式推出大眾點評首張名副其實的「吃貨」專屬信用卡 —— 中信銀行大眾點評聯名信用卡。
    • 中信銀行發布信用卡積分新規 航空消費積分已「貶值」
      2020年4月15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自2020年6月1日起,將全面實行信用卡積分新規,對於網絡支付、線下刷卡商戶範圍均作出優化調整。首先,用戶通過銀聯雲閃付App、財付通、支付寶、美團支付、京東支付、小米支付、翼支付以及中信銀行「動卡空間」App等網絡渠道刷卡的積分累積將不設上限;其次,中信銀行新增了43個線下刷卡交易記積分的商戶類別。
    • 夾縫中的虛擬信用卡
      儘管網際網路系消費金融已逐漸深入各消費場景,但銀行信用卡依然在其中佔據著一席之地,其中以虛擬信用卡為核心的信用卡江湖爭奪戰硝煙再起。目前,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都陸續推出了虛擬信用卡。其中,部分虛擬信用卡屬於主卡型虛擬卡,用於獨立完整的主帳戶,不依賴於實體信用卡。
    • 多家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 虛擬帳號即可支付
      記者也在通過採訪時發現,已經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虛擬信用卡,信用卡步入了無卡消費時代。有了虛擬信用卡,用戶即可在沒有實體卡的情況登錄手機掌上銀行,進行各類的手機支付,可實現在線上線下各類商戶實現刷手機消費。可以說,實體信用卡的所有功能,虛擬信用卡同樣具備。實際上,早在2014年,就已有第三方支付機構聯合商業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但基於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因素,很快被央行叫停。
    • 香港金管局:發放首批3張虛擬銀行牌照
      根據已獲發牌照銀行的業務計劃,它們的服務預期可於6至9個月內正式推出。金管局仍在處理餘下5份的牌照申請,進展良好。  【相關報導】  集齊騰訊阿里小米 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的含金量有多大?  首批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的申請和批覆已經有了答案——騰訊、阿里、小米、眾安在線悉數在獲批名單之中。
    • 中信銀行2019年報披露:信用卡加速數位化轉型 多個指標可圈可點
      解密信用卡行業高質量發展樣本來源:輕金融 作者:李靜瑕銀行業曾流傳著一句話,「不做零售銀行,銀行業就沒有未來」;而如果不做好信用卡,零售銀行轉型也沒有未來。擁有典型逆周期、高收益率特徵的信用卡業務,不僅是各家銀行發力零售業務的必爭之地,也是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 關於虛擬信用卡的那些事
      曾於被「打入冷宮」的虛擬信用卡,歷經沉浮後融入了更多的市場參與主體。什麼是虛擬信用卡?未來又會如何發展?這篇文章,麻袋研究院將就此開展簡析。什麼是虛擬信用卡?在「信任寶」遭遇滑鐵盧後的2014年3月,中信銀行與支付寶,以及眾安保險與騰訊,分別推出了淘寶異度支付信用卡和微信信用卡,但不久後亦宣告夭折。這一階段的主要參與方有傳統銀行、網際網路巨頭等,由於監管原因後被叫停。究其根源主要存在如下因素:1.法律法規不完善作為金融創新浪潮中的產物之一,虛擬信用卡在法律法規上難以溯源。
    • 中信銀行力爭設立首家信用卡子公司
      中信銀行有望成為完成信用卡子公司化改制的首家商業銀行。8月19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呂天貴在該行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信銀行的信用卡子公司化改制已獲得董事會批准,目前正等待監管部門批覆。 作為首家提出信用卡業務子公司化改革申請的商業銀行,中信銀行如果順利獲得監管批准,將成為銀監會鼓勵商業銀行對成熟的業務模塊進行公司化改制的第一個成功案例。 在今年1月份全國銀行業監管管理工作會議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態稱,條件成熟的銀行,可以對信用卡、理財、私人銀行等業務板塊,進行子公司改革試點,實現法人獨立經營。
    •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榮獲 「2017創新信用卡」獎項
      8月24日,「2017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暨第五屆銀行綜合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憑藉跨界融合經營策略取得的創新成果,榮獲2017年度「創新信用卡」獎項,成為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