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阿Q與吳媽激情戲就是人性回歸?

2020-12-20 搜狐網

  魯迅小說中阿Q向吳媽表達愛情的方式無非是撲通一聲跪下去,「我要和你睏覺」,或許是覺得這種點到為止的手法太不過癮,在新近在北京人藝上演的話劇《圈》(說是根據《阿Q正傳》改編,又糅合了《藥》的主要細節)中,阿Q與吳媽之間突然有了激情戲,實打實地「困」了三回覺。不僅如此,小尼姑不僅成了阿Q的暗戀對象,還和縣太爺有著曖昧關係,阿Q的人血饅頭是她用來給縣太爺壯陽的。

  如此離奇的改編加之如此新潮的表演,且登上了北京人藝這樣的大雅之堂,可惜我沒有親見。不過從新聞報導來看,有幸親見的觀眾似乎並未買帳。按報導中的原文,「有1/5的觀眾都按捺不住提前退場」,這種態度對熱心的改編者無疑是一種沉重打擊。用句俗話說,改編者的熱臉貼上了觀眾的冷屁股。古時候有個賣藝的琴師常為沒人捧場懊惱,但某天竟有一條漢子到天黑都守著不走,琴師感激涕零地奉為知音,殊不知人家只是等著要回凳子——我不知道《圈》的改編者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當然,不能因為改編作品受冷遇就對不讓改編者說話。按改編者自己的說法,如此加工渲染是「把吳媽和阿Q從原著的冷漠和麻木中拎出來,注入了情與愛、性和欲,使他們的人性得以回歸,這是從不同的視角看待魯迅作品」。乍一聽,這種說法似乎不無道理。但稍一思量,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就出來了:你能說魯迅原著中的阿Q、吳媽、小尼姑、縣太爺之類的人物就沒有表達人性嗎?

  應該承認改編是個「我注六經」的過程,因而改編者可以憑著自己的「手術刀」大膽對原著美容。但改編者同時也應該明白,改編者和受眾都受過原著的影響。在原著與受眾業已結成的聯盟中,改編者在某些時候其實非常近似婚姻生活中的第三者。當然,這種「第三者」並不承擔道德責任,但改編者也應該對受眾與原著之間的聯盟持有起碼的估量。否則,一種貿然的自作聰明的進攻完全可能名利雙失,自討沒趣。

  我們注意到,即便那些因阿Q與吳媽上演「激情戲」對而中途退場的觀眾,也都沒有否定改編者的權利。他們憤慨的是改編者的「離譜」。應該感謝當下相對寬容的文化語境和受眾日趨理性的胸懷。要是時光倒退三十年,把魯迅的經典作品糟蹋成個樣子,即便不被收監,至少飯碗會被摔碎,檢討書不會少寫。不過換個角度說,改編者如此對待魯迅作品,肯定持有一種討好受眾的僥倖心理。或許改編者認為魯迅作品太過陳舊了,來點「情色」喚醒其「人性」,是不是可以大賺一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改編者都有著迎合當下潮流的動機。在我們這個時代,「情色」的市場份額正呈飆升之勢,改編者為取悅觀眾添「色」加「情」似乎不難理解,但可惜的是,把《圈》中的阿Q吳媽換成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其實也沒什麼兩樣,魯迅原著中的「魂」丟失殆盡。改編者自以為是的表達人性,不過是把人性降格到了純生理的層面。改編者顯然沒有注意到觀眾對崇高的嚮往依然根植於心靈,魯迅原著對國民劣根性的深刻剖析已經成為國人的一種情結。

  當改編成為媚俗的時候,受眾給了有力的反擊和捍衛,這無疑是值得欣慰的。《圈》的遭遇充分表明,改編者既缺乏對魯迅經典作品的深入理解,也缺少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深刻解讀。這種虛妄的顛覆不過是一場鬧劇。經典不僅是一種高度,還因與受眾的長期結盟而具有不可小視的硬度。這種「硬」無疑向改編者的見識、智慧和素質提出了挑戰。沒有金剛鑽,還是別攬瓷器活兒吧。(稿源:國際在線)(作者:朱勝國)(編輯:閔君)

相關焦點

  • 國際在線:阿Q與吳媽激情戲就是人性回歸?
  • 《圈》重新演繹阿Q、吳媽的性與愛
    《圈》的編劇毛世傑以一個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阿Q正傳》,把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和吳媽從麻木、冷漠中拎了出來,注入了情與愛、性與欲使他們的人性得以回歸。把阿Q和吳媽的性慾表現的淋漓盡致。吳媽向阿Q一番悽厲狂放的懺悔,並以身相委以作訣別。當吳媽向阿Q揭示出人性,在自由天地的原始狀態的那一刻,阿Q竟然望而卻步了:「吳媽,我,我不靈了」。
  • 阿Q吳媽演"三級" 魯迅名篇被改編遭觀眾質疑
    演出到下半場當吳媽到幕後隔著紗簾脫下衣服要和阿Q上床時,有五分之一的觀眾按捺不住提前退場。該劇之前在上海演出過,據該團團長高顯安和導演崔智慧說:「反響不錯,還沒有聽過糟改魯迅這種說法。」為此,記者分別採訪了魯迅專家、主創和觀眾三方。
  • 這部人性本色的影片改編自被禁的小說 裴勇俊全度妍的激情戲拍了17...
    這部人性本色的影片改編自被禁的小說 裴勇俊全度妍的激情戲拍了17個小時!時間:2016-02-07 20:2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這部人性本色的影片改編自被禁的小說 裴勇俊全度妍的激情戲拍了17個小時!
  • 1921年到1981年,阿Q在小說與電影中的不同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有差異,小說裡面阿Q周圍幾乎沒有好人,而阿Q也是個十足的壞蛋,整個社會都是骯髒而又不堪入目,社會的的黑暗從四面八方擠壓著阿Q的生存空間,而阿Q在被刁難後不忘再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群體,因此成為一種惡性循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現狀;在電影中卻有著溫情人物,吳媽會給阿Q點油燈,與阿Q說會心裡話,誇阿Q比那些老爺要強,看土谷祠的老頭子在阿Q去賭錢時會叫阿
  • 滑稽泰鬥綠楊病逝 曾在《阿Q正傳》中飾吳媽(圖)
    滑稽泰鬥綠楊病逝 曾在《阿Q正傳》中飾吳媽(圖) 2014-05-26 10:47:55記者 施晨露  「看過這麼多吳媽,綠楊最打動我」  綠楊,原名楊金鳳,是滑稽泰鬥楊華生的胞妹,上海灘知名的「女滑稽」。綠楊戲路寬廣,別具一格的人物塑造方式入木三分。她在《老糊塗》中演一個滿腦子封建意識的農村老太,演來神態畢肖。
  • 再讀《阿Q正傳》,小說中的人物吳媽與小時候感覺很是不同
    時隔多年,再讀小說《阿Q正傳》,對書中人物吳媽的感覺卻很是不同了。電影《阿Q正傳》中的吳媽的飾演者是中國著名演員王蘇婭,她曾在另一部經典國產老電影《五朵金花》中飾演煉鋼廠金花,女神級別的明星。她在《阿Q正傳》中飾演的吳媽和嚴順開飾演的阿Q,同樣經典,得到了觀眾的肯定。當時王蘇婭飾演吳媽時剛剛四十出頭。
  • 《阿Q正傳》:什麼是阿Q精神?讀者:像阿Q一樣沒什麼不好!
    可能對於魯迅的部分小說,我們也是不陌生的,比如孔以及阿q正傳、藥、故鄉等作品,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文學佳作。當然魯迅的阿q正傳算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許多讀者在初讀阿q正傳時,覺得主人公阿q是一個無賴,作為社會底層的一員,阿q為了生存只能去欺負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為了達到心理的某種平衡。
  • 如果阿Q懂得戀愛技巧,吳媽會愛上他嗎?
    讓我們看看阿Q是怎麼做的:「吳媽在長凳上坐下了,而且和阿Q談閒天,也就是說,吳媽其實是不討厭阿Q的,主動與他聊天,說明還頗有好感。而且吳媽與阿Q談的居然還是男女關係的事。「太太兩天沒有吃飯哩,因為老爺要買一個小的……」。阿Q倘若情商高一點,耐心足一點,完全可以順著吳媽的話茬,講講孤男寡女,寂寞難熬。或者有錢的男人靠不住,像他這樣的勞動階級才值得信賴。總之,男女之事,切不可操之太急。
  • 這個世界終究有很多東西是阿Q所想不到的(上)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位能夠穿越時空的大師,我也天真地認為,因為讀過他的書,我再看電影的時候就不會感到痛苦了。只能說我太無知了,阿Q的真實故事,不管它是什麼樣的存在形式,它帶給世界的是各種撕心裂肺的痛苦、覺醒、理解、遺憾、遺憾、悲傷、恐懼、憤怒、遺憾!我相信看電影的人很清楚地愛恨對方,但我不知道在看阿q的真實故事時該如何對待阿q。
  • 阿Q從中興到末路,吳媽作為故事的女主角,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阿Q的中興與趙太爺府裡女傭人吳媽有著直接的關係。阿Q因為將到「而立」之年,有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煩惱之後,於是在某一天夜深人靜的時候,大著膽子調戲了吳媽。吳媽不出意外的又哭又鬧,趙府的人轟動了,先是趙秀打罵了阿Q,然後趙太爺決定要給阿Q一個教訓,於是阿Q被迫「籤訂」不平等條約,賠償各方損失後,阿Q已然傾家蕩產。
  • 《阿Q正傳》:阿Q最大的悲劇,在於他的無知
    1981年初登銀幕,由著名演員嚴順開扮演阿Q,他憑藉這部電影獲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2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阿Q這一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意義,魯迅抱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精準地刻畫出了當時國人的靈魂。雖然阿Q的悲慘命運主要取決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具有歷史性。但是從個人層面來說,有很大的原因在於他的無知。
  • 吳媽面對阿Q求歡,為何不直接拒絕,而是去告狀?魯迅:一箭雙鵰
    今天主要說書中的一場夜間戲:阿Q向吳媽求歡。吳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吳媽基本上和阿Q一樣,同樣是窮苦下層出身,是趙太爺家裡的女僕,而且是阿Q嘴裡的「小孤孀」,和小尼姑一樣,吳媽是阿Q敢於鼓起勇氣去調戲的對象。在未莊所有人都是劃分等級的,阿Q和吳媽也是。
  • 王蒙來寧趣談文學 阿Q"泡"吳媽:吃了沒文化虧
    王蒙來寧趣談文學 阿Q"泡"吳媽:吃了沒文化虧 2008年04月14日 17:19 來源:揚子晚報   徐志摩可以幫阿Q「泡」吳媽  談到與文學具有相互創造關係的愛情,王蒙也是「專家」:「我曾經在浙大談文學,有一名理工科學生提問,我對文學就是沒有興趣,怎麼辦?
  • 看《阿Q正傳》電影,解讀人性
    在和吳媽的表白過程中,他就用一句「我想和你睡覺」,雖然多說少說都是差不多一個意思。(這個也不能怪阿貴,他既沒有頭腦,只會那麼直白。這種沒有長時間接觸了解情況表白,不是「高富帥」的前提,我想現在社會大多不會成功。)最後阿貴不明不白的就被槍決了。這裡我覺得這個跟阿貴自身有很大的關係。
  • 《解放·終局營救》:讓戰爭回歸戰爭,讓人性回歸人性
    傳統戰爭片總體投資大拍攝難度高,且受題材限制也對觀眾群體在歷史和軍事知識上有一定要求,另一個關鍵點就是一眾好萊塢的傳統戰爭片都成了「票房毒藥」,觀眾也大都對史詩戰爭片並不買帳。 1998年,史匹柏執導的《拯救大兵瑞恩》橫空出世,該片以諾曼第登陸為背景,展現的是8人小分隊作戰過程,最終成功體現了回歸人性的美式主旋律。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口碑和票房取得雙贏。此後HBO迷你劇《兄弟連》,《黑鷹墜落》,《十二勇士》,《孤獨的倖存者》都屬於此類,也證明了大歷史小人物,小部隊,小場景為主線的戰爭電影日益獲得市場和口碑青睞。
  • 關於「吳媽」的2190個日夜堅守
    原標題:關於「吳媽」的2190個日夜堅守 「吳媽,緊急求助!」 「這個登記材料是否一致?幫忙看看吧吳媽!」 寧波市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大廳,總有一個身影,在辦證各個窗口響起「吳媽」的叫聲後迅速移動,解決著各種突發難題。 這個「吳媽」,全名吳彬,是中心一名普通的窗口工作人員,一位34歲的小夥子。
  • 她曾被曾志偉騙演激情戲,「假戲真做」後退出娛樂圈,今現狀如何?
    她就是曾經在TVB熱播劇《火玫瑰》中大放異彩的女演員餘倩雯。餘倩雯,要論其當年的顏值與氣質,可是絲毫不輸張曼玉、關之琳等當紅女星,甚至連其短髮幹練的造型都可以與當年以"帥氣的中性風"著稱的袁潔瑩不分高低。餘倩雯可謂是兼具少女感與少年感於一體,既嬌憨又靈俏,還有一股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真是個天生的美人胚子。
  • 「吳媽」的禮物:一份浸滿愛心的「私人定製」
    老師是個領路人,被學生信任就是讓我最自豪的事。我職業生涯最得意的莫過於學員們的肯定,莫過於孩子們喊的那一聲『吳媽』。」這是「吳媽」定下的「鐵律」——每堂課前學員輪流發言,針對個人座右銘開展5分鐘小演講——不談高數,只談做人。在旁人看來,教高數的「吳媽」幹這件事「很無用」。但「吳媽」特別重視這一環節。她常說:學習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花」是文化知識,「錦」是為人品德。
  • 《我家那閨女》吳昕放飛自我 吳爸吳媽瘋狂"吐槽"
    不過該期吳爸吳媽突然回家,快遞盒亂扔、鞋子亂擺的家中場景讓吳爸吳媽大吃一驚,並一直「吐槽」吳昕不愛收拾。  吳爸吳媽突然造訪家中太亂吳昕慘被嫌棄  在本期節目中,吳爸吳媽對吳昕來了個「突然造訪」,讓正在家中客廳吃外賣的她十分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