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終局營救》:讓戰爭回歸戰爭,讓人性回歸人性

2020-12-20 騰訊網

12月27日,電影《解放·終局營救》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該片由韓三平總策劃、曾經執導《橘子紅了》、《大明宮詞》、《紅樓夢》的李少紅作為總監製兼總導演、常曉陽導演,以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作為歷史背景來展開。

大歷史中的小人物

作為一名女性,李少紅導演在電影中並沒有去全景展現解放天津的宏大過程,而是選取了兩個父親的獨特視角,這一下就讓電影主線與傳統戰爭片大不相同,這也符合近年來的戰爭電影發展潮流。

電影《解放·終局營救》的視線並不是全局展現平津戰役,而是講述了戰爭中兩個父親的故事。

傳統戰爭片總體投資大拍攝難度高,且受題材限制也對觀眾群體在歷史和軍事知識上有一定要求,另一個關鍵點就是一眾好萊塢的傳統戰爭片都成了「票房毒藥」,觀眾也大都對史詩戰爭片並不買帳。前不久才上映的《決戰中途島》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為了尋求金主支持,輾轉各方最後都找到了中國,靠著電影中「杜立特空襲東京,B-25迫降中國」這段還原歷史的劇情最後拿到了中國金主的投資。此後,即便《決戰中途島》在中美同步首映,但口碑也依然是褒貶不一。

電影《決戰中途島》在軍迷圈子裡評價不算差,但依然褒貶不一,市場反響也一般。

1998年,史匹柏執導的《拯救大兵瑞恩》橫空出世,該片以諾曼第登陸為背景,展現的是8人小分隊作戰過程,最終成功體現了回歸人性的美式主旋律。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口碑和票房取得雙贏。此後HBO迷你劇《兄弟連》,《黑鷹墜落》,《十二勇士》,《孤獨的倖存者》都屬於此類,也證明了大歷史小人物,小部隊,小場景為主線的戰爭電影日益獲得市場和口碑青睞。中國戰爭電影也同樣如此,2007年一部《集結號》幾乎是一下和過去以《大決戰》為代表的一眾國產史詩戰爭電影劃出了一道分界線,主角也不再完全「偉光正」。此後整體製作精良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一波一波刷新了國產戰爭電影的票房。

2018年春節期間,電影《紅海行動》迅速打響了名號,8人小分隊的海外徵程吸引了大量國人的關注。

不過女性的特質,以及新類型導演的加入,讓新時期的戰爭電影又有了一些新的精神內核,這些電影在關注戰爭的同時,又關注更多戰爭以外的人性元素。如2009年導演羅斯·卡茲的長片處女作《護送錢斯》,2016年大導演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而最為知名的莫過於2008年凱薩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這名女導演憑藉該片一舉拿下了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奧斯卡最佳女導演。

電影《拆彈部隊》以接近紀錄片的紀實風格,讓人感受到了戰場上的緊張和殘酷。

無疑同為女性,以臺詞和構圖見長的李少紅導演也將戰爭中的人性回歸作為了電影最重要的主線。片中解放軍軍官蔡興福用槍押送國民黨軍官姚哲時,和國民黨軍官女兒小蘭的一段對話,幾秒內就融化了影院所有觀眾。蔡興福:「你能不能別看著我」,小蘭:「除非你把槍放下,不對著我爸爸。」像這樣的場景和對話在影片中的片幅並不少。

相比起刺激的戰鬥場面,也許這種大戰外的親情才能打動觀眾的心靈深處。

槍械服裝中規中矩

值得一提的是,慣常以構圖和場景見長的李少紅導演,這次在戰爭道具和服裝方面也是中規中矩,大部分道具和服裝都符合當時三大戰役時的背景,沒有出現《集結號》中解放軍佩戴美式防風鏡,大量出現的美式M1903春田步槍這樣的跳躍。不過整場電影下來,國共雙方都存在美英式槍械過多之嫌——大量的M1湯普森衝鋒鎗和M1卡賓槍,M3衝鋒鎗以及英國的司登衝鋒鎗。至少當時即便是東北野戰軍,步槍也主要以國產的漢陽造,中正式為主,同時還混合了不少日系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以及繳獲的英美系槍械。另外衝鋒鎗也有小問題,二戰後期美國主要是生產著名的黃油槍M3衝鋒鎗,來取代價格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所以作為美援武器在解放戰爭時國軍中裝備的衝鋒鎗也大多是M3衝鋒鎗,相反M1衝鋒鎗的裝備量並不高。當然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在解放軍中也有不少繳獲的衝鋒鎗。

對錦州城垣發起進攻的東北野戰軍。解放戰爭時期,日械才是大量裝備國共軍隊的外軍武器裝備。

電影中大量出現M1湯姆森衝鋒鎗的鏡頭。

電影中也有解放軍手持M3衝鋒鎗和司登衝鋒鎗的戰鬥場景。這才是解放戰爭中佔主角地位的兩型衝鋒鎗。

另一個方面就是至今為止大部分國產影視劇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國軍美式翻領軍服。至少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基本不存在這樣的軍服,國軍出現小翻領打西裝的軍服是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之後出現的。嚴格的說是在1959年3月24日公布了修訂後的《陸軍服制條例》,規定將陸軍軍服的領子由原來的封領改為翻領,並配以領帶。這已經是解放戰爭結束近10年後,而且需要說的是即便是小翻領配領帶,軍銜的展示樣式也和電影中不一樣——中將的兩顆金星和中校的兩顆梅花,不再是解放戰爭中那種與肩膀垂直的排列,上將和上校的三顆金星和三顆梅花,也不再是呈三角形排列,而全部變成沿肩袢順向一字排列。

解放戰爭時期著標準軍常服的國軍將領土木系靈魂人物陳誠,請注意其肩章與領子。其實國軍當時的軍服正式名稱為46式軍服。

國軍將領桂系代表白崇禧不同時期的照片,左為解放戰爭時期,後一張是臺灣時期,可以看出軍服領子以及作為軍銜標誌的金星綴釘方式的不同。

結語

信仰和親情孰輕孰重,《解放·終局營救》以人性為線給出了它的回答,這一點已是難能可貴。

相關焦點

  • 一頓飯引起的殺戮,戰爭對人性的思考,《第一滴血》影評
    當然整部劇看下來除了有拳拳到肉的動作打戲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爭對於人性的思考 劇中警長作為引領劇情走動的關鍵人物,也是矛盾的激化者,當然這一切其實是和大環境也是在著關係的
  •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1942年,河南災難,到處都是飢腸轆轆的人物。這部電影正在展開它的故事,就像生化危機中的病毒一樣,飢餓可以使人變成行屍走肉並且具有攻擊性。但與殭屍不同,飢餓的人們充滿了無助的、禮貌的、幽默的對話。
  • 《沃倫》:對於戰爭中人性的深度挖掘
    要說戰爭中最無辜的無非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就像在二戰當中,不論是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黨對於猶太民族的種族滅絕行為還是日軍侵華戰爭期間造成超過30萬中國同胞遇難的「南京大屠殺」,都是對二戰非正義一方罪行最直接的證明,也是我們不可遺忘的民族記憶。
  • 戰爭,疾病,災難,貧窮,教育,人性:多麼痛的領悟!
    #人性它們分別是:戰爭,疾病,災難,貧窮,教育,人性。01戰爭人類自從建立政治以來,為了鞏固各自的統治,各個國家之間以所謂的和平與正義為名,四處發動戰爭,大地生靈塗炭,百姓民不聊生06人性人類歷史發展至今,大多數的人都敗在了人性的手裡……這紛繁複雜而又異常醜陋的人性,把很多人搞得暈頭轉向,以至於遍體鱗傷
  • 滿屏都是權力、欲望、人性,這部飆車英劇回歸了!
    2017年有一部尺度開上天的英劇橫空出現,講的都是失足女性為了謀生的事情,故事卻參雜著權力、欲望、人性。它就是《名姝》。故事發生在18世紀,倫敦紅燈區。這裡生活著大批失足女,她們光明正大用身體賺錢,從不畏懼周圍人異樣的眼光。
  • 人性的美好與淪喪——電影《白色嚴冬》
    戰爭的性質到底是什麼,我們一目了然。統治者的利益衝突,才是戰爭的淵藪,而社會中最廣大的普通人,僅僅是戰爭時的兵士、和平時期的順民而已。雙方的衝突逐漸平息,最後一次的衝突與和解的過渡是英國人拿槍逼迫德國人把房子的立柱拆掉而取暖。戲劇性的情節是槍在誰的手裡,誰就成為統治者。
  • 北京人藝版「娜拉」回歸人性
    這一版演出中,一直作為女性覺醒代表的娜拉,將更多回歸到人性層面。  《玩偶之家》是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創作於1879年的一部社會問題劇,通過女主人公娜拉意識到丈夫海爾茂的自私後出走的故事,展現了女性的覺醒以及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中國話劇的誕生產生了巨大影響。  此次排演的版本由北京人藝院長任鳴任藝術指導,韓清、叢林聯合導演,孫茜、李洪濤領銜主演。
  • 《歷史永遠銘記》朱宏嘉被戰爭中人性光芒閃耀到
    被戰爭中人性光芒閃耀到 《歷史永遠銘記》以真實為原則,不單局限於謀略鬥爭和戰略鬥爭,把人的世界做了一個新的體現。而電視劇播出完,他更加堅定的認為「我是被戰爭中人性的光芒閃耀到了」。
  • 日系空軍回歸 《戰爭雷霆》五系空軍齊聚
    騰訊旗下載具射擊網遊《戰爭雷霆》即將在12月19日開啟「王牌測試」。此次「王牌測試」當中,日系空軍的回歸,則無疑是最令老玩家感到「欣慰」的更新內容一。日系空軍回歸,也使得《戰爭雷霆》五系空軍終於在國服齊聚,蘇、德、美、英、日,五國空軍,終於將在國服的天空中一決勝負!
  • 推薦幾部2020年戰爭題材電影
    在穿越中國廣袤土地的壯麗徵程中,她從緊張的訓練和戰爭中存活下來,發現自己內心的戰士,並且最終從外族侵略者手中救回了皇帝和她的祖國。劉亦菲飾演花木蘭,Yoson An飾演花木蘭戀人,李連杰飾演皇帝,鞏俐飾演反派女巫,越南華裔女Xana Tang飾演花木蘭的姐妹,甄子丹飾演花木蘭的導師tung。
  • 《解放終局營救》:隔窗相望,竟無語凝噎,這是楊冪最美的一次!
    《解放·終局營救》是一部非常有質感的解放戰爭題材電影,這部電影與普通的主旋律電影完全不一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周一圍在這部電影中呈現出了與以往區別很大的表演狀態。將心比心,大家也就能真切體會到戰爭年代的殘酷。鍾楚曦在電影中造型跨度非常大,從一個美輪美奐的歌女瞬間變成了灰頭土臉的逃難者,再到最後非常靚麗的解放軍造型,整個造型非常多樣化。鍾楚曦這次是遭老罪了,能看得出來拍的不容易。楊冪戲份不多,卻很精彩,也最漂亮。
  • 關於二戰納粹的好看電影推薦,人性與戰爭
    看完本片,感覺男主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主要講男主逃脫納粹黨的殺戮,電影表達出人性與戰爭的關係,波蘭斯基保證了這電影的真。每處都如此。三《辛德勒的名單》豆瓣評分9.5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或聽說過這部電影,之所以再次提起,希望沒看過的人最好找時間看一看。
  • 2019國考申論範文:培植科技生命 回歸人性之美
    2019國考申論範文:培植科技生命 回歸人性之美 2018-07-20 14:15:21|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在當下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呼喚真正人性的回歸
    特別是在當下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呼喚真正人性的回歸。而這個真正的人性,不是世俗、不是隨波逐流,而是「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在影片中,陳楚生扮演的吳嶺瀾,在清華求學時一度迷失了自我。卻被祖峰飾演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忙碌的生活,給人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真實」的話語點醒。
  • 《我們的父輩》德國反戰片,揭露了戰爭時期人性的惡、善、厭、偽
    該部影片分為三季,第一季講述了德國人進攻蘇聯,第二季講述了德國人在戰爭中撤退,第三季講述了德國柏林淪陷的過程。本部影片有五位主角在戰爭中在不同時期演繹不同角色,從五位主角中揭露出來當時戰爭時期人性的惡、善、厭、偽。
  • 《解放·終局營救》重新定檔12·29,《辛德勒的名單》製片人去世
    (這同框也太沙雕了,有種天線寶寶裡太陽是真人扮演的既視感) - 《解放·終局營救》重新定檔12月29日並曝光預告 該片最初宣布國慶檔上映,後改至10月25日,現延至年底。
  • 日俄戰爭——贏的是日本,卻使東北回歸中國
    1904年至1905年發生的日俄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恥辱。因為日俄戰爭雖然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但戰場卻是在中國發生的。況且,我們學過的魯迅關於「棄醫從文」的緣由也是因為日俄戰爭中國人對同胞被日本處決莫不關心反而引以為樂的愚昧狀態。
  • 2020,知乎的終局戰爭
    當浮躁、喧囂、碎片化等現象襲來,重長內容、內容沉澱、內容價值的知乎該如何應對注意力之爭,面對終局之戰呢?題圖來自網絡全文共 4941 字,閱讀需要 10 分鐘—————— BEGIN ——————這是知乎慣用的提問方式。任何的事件/新聞,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取巧提問。
  • 美國南北戰爭到底為何而戰?
    在美劇《紙牌屋》中有這麼一個橋段,主人公弗蘭克去參觀一個南北戰爭古戰場,因為這裡既是他祖先陣亡的地方,又是當地的旅遊景點,對此他非常政治正確說了一句,「更不要為奴隸制這樣愚蠢的原因開戰」。這句話其實也符合人們的刻板的印象,美國為了解放黑人發起一場南北戰爭,這一事件也成為了美國的閃光點,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客觀的說,美國人解放黑奴是真的,南北戰爭也是真的,但是解放黑奴只是結果,而不是目的。林肯曾經在給朋友的信中對南北戰爭如此描述,「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存奴隸制度,亦非摧毀奴隸制度。
  • 《打,打個大西瓜》:戰爭的背後是對人性的詰問與「真我」的追求
    視聽語言:多重鏡頭語言與戰爭中特有的聲音的恰到好處的運用,展現出畫面的宏偉與戰爭的殘酷象徵意義:紙牌、紅十字頭盔、蜘蛛網等物象都極具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層次思考電影主題:戰爭的背後,是對人性的詰問與探討,反思戰爭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