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電影《解放·終局營救》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該片由韓三平總策劃、曾經執導《橘子紅了》、《大明宮詞》、《紅樓夢》的李少紅作為總監製兼總導演、常曉陽導演,以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作為歷史背景來展開。
大歷史中的小人物
作為一名女性,李少紅導演在電影中並沒有去全景展現解放天津的宏大過程,而是選取了兩個父親的獨特視角,這一下就讓電影主線與傳統戰爭片大不相同,這也符合近年來的戰爭電影發展潮流。
電影《解放·終局營救》的視線並不是全局展現平津戰役,而是講述了戰爭中兩個父親的故事。
傳統戰爭片總體投資大拍攝難度高,且受題材限制也對觀眾群體在歷史和軍事知識上有一定要求,另一個關鍵點就是一眾好萊塢的傳統戰爭片都成了「票房毒藥」,觀眾也大都對史詩戰爭片並不買帳。前不久才上映的《決戰中途島》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為了尋求金主支持,輾轉各方最後都找到了中國,靠著電影中「杜立特空襲東京,B-25迫降中國」這段還原歷史的劇情最後拿到了中國金主的投資。此後,即便《決戰中途島》在中美同步首映,但口碑也依然是褒貶不一。
電影《決戰中途島》在軍迷圈子裡評價不算差,但依然褒貶不一,市場反響也一般。
1998年,史匹柏執導的《拯救大兵瑞恩》橫空出世,該片以諾曼第登陸為背景,展現的是8人小分隊作戰過程,最終成功體現了回歸人性的美式主旋律。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口碑和票房取得雙贏。此後HBO迷你劇《兄弟連》,《黑鷹墜落》,《十二勇士》,《孤獨的倖存者》都屬於此類,也證明了大歷史小人物,小部隊,小場景為主線的戰爭電影日益獲得市場和口碑青睞。中國戰爭電影也同樣如此,2007年一部《集結號》幾乎是一下和過去以《大決戰》為代表的一眾國產史詩戰爭電影劃出了一道分界線,主角也不再完全「偉光正」。此後整體製作精良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一波一波刷新了國產戰爭電影的票房。
2018年春節期間,電影《紅海行動》迅速打響了名號,8人小分隊的海外徵程吸引了大量國人的關注。
不過女性的特質,以及新類型導演的加入,讓新時期的戰爭電影又有了一些新的精神內核,這些電影在關注戰爭的同時,又關注更多戰爭以外的人性元素。如2009年導演羅斯·卡茲的長片處女作《護送錢斯》,2016年大導演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而最為知名的莫過於2008年凱薩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這名女導演憑藉該片一舉拿下了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奧斯卡最佳女導演。
電影《拆彈部隊》以接近紀錄片的紀實風格,讓人感受到了戰場上的緊張和殘酷。
無疑同為女性,以臺詞和構圖見長的李少紅導演也將戰爭中的人性回歸作為了電影最重要的主線。片中解放軍軍官蔡興福用槍押送國民黨軍官姚哲時,和國民黨軍官女兒小蘭的一段對話,幾秒內就融化了影院所有觀眾。蔡興福:「你能不能別看著我」,小蘭:「除非你把槍放下,不對著我爸爸。」像這樣的場景和對話在影片中的片幅並不少。
相比起刺激的戰鬥場面,也許這種大戰外的親情才能打動觀眾的心靈深處。
槍械服裝中規中矩
值得一提的是,慣常以構圖和場景見長的李少紅導演,這次在戰爭道具和服裝方面也是中規中矩,大部分道具和服裝都符合當時三大戰役時的背景,沒有出現《集結號》中解放軍佩戴美式防風鏡,大量出現的美式M1903春田步槍這樣的跳躍。不過整場電影下來,國共雙方都存在美英式槍械過多之嫌——大量的M1湯普森衝鋒鎗和M1卡賓槍,M3衝鋒鎗以及英國的司登衝鋒鎗。至少當時即便是東北野戰軍,步槍也主要以國產的漢陽造,中正式為主,同時還混合了不少日系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以及繳獲的英美系槍械。另外衝鋒鎗也有小問題,二戰後期美國主要是生產著名的黃油槍M3衝鋒鎗,來取代價格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所以作為美援武器在解放戰爭時國軍中裝備的衝鋒鎗也大多是M3衝鋒鎗,相反M1衝鋒鎗的裝備量並不高。當然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在解放軍中也有不少繳獲的衝鋒鎗。
對錦州城垣發起進攻的東北野戰軍。解放戰爭時期,日械才是大量裝備國共軍隊的外軍武器裝備。
電影中大量出現M1湯姆森衝鋒鎗的鏡頭。
電影中也有解放軍手持M3衝鋒鎗和司登衝鋒鎗的戰鬥場景。這才是解放戰爭中佔主角地位的兩型衝鋒鎗。
另一個方面就是至今為止大部分國產影視劇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國軍美式翻領軍服。至少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基本不存在這樣的軍服,國軍出現小翻領打西裝的軍服是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之後出現的。嚴格的說是在1959年3月24日公布了修訂後的《陸軍服制條例》,規定將陸軍軍服的領子由原來的封領改為翻領,並配以領帶。這已經是解放戰爭結束近10年後,而且需要說的是即便是小翻領配領帶,軍銜的展示樣式也和電影中不一樣——中將的兩顆金星和中校的兩顆梅花,不再是解放戰爭中那種與肩膀垂直的排列,上將和上校的三顆金星和三顆梅花,也不再是呈三角形排列,而全部變成沿肩袢順向一字排列。
解放戰爭時期著標準軍常服的國軍將領土木系靈魂人物陳誠,請注意其肩章與領子。其實國軍當時的軍服正式名稱為46式軍服。
國軍將領桂系代表白崇禧不同時期的照片,左為解放戰爭時期,後一張是臺灣時期,可以看出軍服領子以及作為軍銜標誌的金星綴釘方式的不同。
結語
信仰和親情孰輕孰重,《解放·終局營救》以人性為線給出了它的回答,這一點已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