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對於戰爭中人性的深度挖掘

2020-12-23 High電影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想必對於每個曾經參與其中的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國家和地區最廣、軍民傷亡數量最多的一次戰爭,二戰的殘酷和慘烈無需多言。

要說戰爭中最無辜的無非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就像在二戰當中,不論是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黨對於猶太民族的種族滅絕行為還是日軍侵華戰爭期間造成超過30萬中國同胞遇難的「南京大屠殺」,都是對二戰非正義一方罪行最直接的證明,也是我們不可遺忘的民族記憶。

《沃倫》劇照

然而鮮有人知的是,在二戰期間除去以上兩次大規模屠殺行為以外,還有一次慘無人道的屠殺行動,那就是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和烏克蘭起義軍對沃倫地區波蘭人實施的大規模種族滅絕性大屠殺,史稱「沃倫大屠殺」。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的波蘭電影——《沃倫》

《沃倫》於2016年在波蘭上映,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實在太過大膽,其中對於戰爭血腥場面的還原度極高,讓人觸目驚心。作為一部受眾不是很廣的電影作品,該片能夠在國內豆瓣獲得8.3分的評分並且排在「2017年度冷門佳片」第4名的位置實屬不易。

《沃倫》劇照

在二戰以前,沃倫地區隸屬于波蘭第二共和國,曾經是烏克蘭人、猶太人、波蘭人以及俄羅斯人等多民族混居地帶,《沃倫》以波蘭女孩佐西亞作為第一人稱視角,目睹了二戰期間該地區三次政權變更以及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影片以一場充滿民族情趣、熱鬧歡快的婚禮開始,這場婚禮屬於佐西亞的姐姐,同時也透露出佐西亞正和一個烏克蘭小夥子處於熱戀當中。然而婚禮過後,父親為了土地和金錢將佐西亞嫁給了一個富有的波蘭鰥夫,接下來佐西亞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1939~1941年,布爾什維克紅色政權席捲沃倫地區;1941~1943年,德軍佔領全波蘭,沃倫地區的猶太人遭受到洗劫式屠殺,而原本反納粹、反蘇聯的烏克蘭起義軍為了對抗蘇聯淪為德國納粹的幫兇,在殘害大批猶太人的同時也殺害了不少波蘭人;1943~1944年,德國軍隊撤離,烏克蘭起義軍和極端民族主義者開始了針對波蘭人的種族滅絕性大屠殺。

《沃倫》劇照

關於這部電影的劇情小麥就不在此贅述了,基本上圍繞著上述主人公經歷的三個時期而展開,那麼接下來小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值得反思和令人動容的地方吧~

首先是戰爭中人性的陰暗面和不同種族之間的矛盾。

在寫《冒牌上尉》影評的時候小麥已經提到過,我始終相信人性是有著善、惡兩面的,作為一個在大環境下謀求發展的個體,每個人都會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幸好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建立了社會、國家和約束行為的制度。但好的制度能夠引導人們向善,壞的制度則會讓人們如同脫韁的野馬,尤其是在涉及種族問題的時候。

《沃倫》劇照

不論是德國納粹屠殺猶太民族、南京大屠殺還是沃倫大屠殺,其根本原因都在於「種族」兩個字上,沒錯,種族之間的確有著太多的微妙之處,語言不同、膚色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習慣不同、性格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作為人來說的善、惡兩面,一旦人們心底裡邪惡的一面展露出來,一旦以「種族」兩字作為發洩的藉口,那麼悲劇也就隨之而來,而戰爭便是最直接的導火索。

在戰爭當中,非正義一方的人們心底裡黑暗的一面被無限放大,不論是軍人還是平民百姓,在錯誤制度的帶領下為了生存和排除異己都會做出違背人性善良一面的事情,就比如說當年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舉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種瘋狂的狀態,即便納粹黨倒臺以後絕大多數民眾都悔不當初,覺得自己被戲耍、被洗腦,但不容辯解的是,一種錯誤的制度如果沒有群眾的響應和支持是很難建立起來的,在那段時間裡他們內心的陰暗面都被無限放大,成為了德國納粹正常運轉的一顆螺絲釘。

《沃倫》劇照

同理,沃倫大屠殺的製造者不僅僅是烏克蘭起義軍,更有受極端民族主義影響的烏克蘭民眾,一個民族融合地區由於戰爭、政治、民族主義的影響展開了針對另一民族的無差別大屠殺,這一點在這部電影裡也展露無疑。試想一下,曾經一起在田地裡勞作、嬉笑耍鬧、聊天談心的鄰居們突然因為政治宣傳集合起來,提著農具大肆殘殺自己熟悉的人,宛如惡魔附體一般,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三個年齡相仿、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以他們的年齡原本什麼都不懂,但是在成年人的影響下,烏克蘭小孩和波蘭小孩偶爾會欺負猶太小孩,直到猶太小孩被德軍射殺。然而突然有一天烏克蘭小孩找到波蘭小孩並對他說:你是波蘭人我不跟你玩了。可見在成年人的影響下民族主義的概念也滲透進了孩子的思想裡,即便他甚至根本就不明白民族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

《沃倫》劇照

其次,導演對於反戰、倡導和平的理念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戰爭題材電影之所以始終受人關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戰爭當中,最無辜的無非是百姓,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佐西亞一樣,親身經歷了三個動蕩時期,長達三年的逃亡之路,從與心愛之人熱戀到成為金錢交易的犧牲品,再從被肆意蹂躪到最終徹底倒下,她又代表了多少處於戰爭時期無辜百姓的命運呢?

最重要的是佐西亞不到三歲的孩子,他還沒有體會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就隨著母親一起離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實在讓人痛徹心扉。

《沃倫》劇照

總而言之,在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們也要堅持一顆和平的心,反對戰爭、倡導和平,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本文由小麥撩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

相關焦點

  • 《冒牌上尉》:對於人性和權力的深度挖掘
    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劇情電影——《冒牌上尉》。《冒牌上尉》劇照關於這部電影的劇情方面小麥就不在此過多敘述了,和上文提到的真實事件基本一致,只是在某些細節方面有所不同,那麼接下來小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帶來的一些問題吧~首先是權力對於人性黑暗面的放大
  • 以開闊視野講述抗戰歷史 題材廣度深度有深入挖掘
    抗戰題材並非已經寫夠、寫完,而是遠遠沒有得到充分開掘,抗戰題材的廣度、深度都有待藝術家去深入挖掘,以開闊的視野講述中國抗戰歷史   最近,一部抗戰題材電視劇的離奇情節又引發了人們對「抗日神劇」的吐槽。
  • 《解放·終局營救》:讓戰爭回歸戰爭,讓人性回歸人性
    大歷史中的小人物 作為一名女性,李少紅導演在電影中並沒有去全景展現解放天津的宏大過程,而是選取了兩個父親的獨特視角,這一下就讓電影主線與傳統戰爭片大不相同,這也符合近年來的戰爭電影發展潮流。
  • 科普、撒糖之餘,《端腦》更是一部挖掘人性的科幻片新秀
    當然,在種種美好外衣的包裹之下,這部挖掘人性的科幻片新秀獨具魅力。「阿加莎」的由來是世界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的阿加莎克裡斯蒂,對於推理迷來說,她的存在獨具意義,更像是一種致敬。而阿加莎晚宴這一關卡中的精彩推理也有阿加莎名作《無人生還》的影子,對於「小白」劇粉了解阿加莎克裡斯蒂也是知識維度的擴充。在漲姿勢和「賣」情懷之餘,《端腦》同時開啟撒糖模式,甜蜜指數「瘋狂高甜」。
  • 《歷史永遠銘記》朱宏嘉被戰爭中人性光芒閃耀到
    被戰爭中人性光芒閃耀到 《歷史永遠銘記》以真實為原則,不單局限於謀略鬥爭和戰略鬥爭,把人的世界做了一個新的體現。而電視劇播出完,他更加堅定的認為「我是被戰爭中人性的光芒閃耀到了」。
  • 《美麗人生》:戰爭無法摧毀偉大的人性,荊棘密布的人生依然美麗
    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架構、視聽語言、電影主題」這三個方面,從多個角度對這部經典老片進行深度解讀:敘事架構:採用線性敘事線索,融入黑色喜劇元素,對沉重的戰爭話題進行另類詮釋視聽語言:精準的視聽元素相得益彰,畫面與聲音交織融合
  • 要不要挖掘人性當中的陰暗面?榮格的這本書,教你了解自己
    人性當中有陽剛一面,就必然有陰柔一面;有兇狠一面,就會有細膩一面。榮格的心理能量理論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尋求靈魂的現代人》裡數次提到,人性當中光明與陰暗共存。而人性的陰暗面正是引致大部分心理問題的緣由。由此引出一個問題:對於人性中的陰暗面,我們該如何對待?我們要不要挖掘人性當中的陰暗面?
  • 戰爭,疾病,災難,貧窮,教育,人性:多麼痛的領悟!
    它們分別是:戰爭,疾病,災難,貧窮,教育,人性。01戰爭人類自從建立政治以來,為了鞏固各自的統治,各個國家之間以所謂的和平與正義為名,四處發動戰爭,大地生靈塗炭,百姓民不聊生06人性人類歷史發展至今,大多數的人都敗在了人性的手裡……這紛繁複雜而又異常醜陋的人性,把很多人搞得暈頭轉向,以至於遍體鱗傷
  • 世界上最著名靈異博物館:《招魂》系列中真實的「沃倫夫婦」
    看過《招魂》系列的朋友,應該非常熟悉「沃倫夫婦」,因為是根據「真實靈異」事件改編。電影《招魂》中飾演「沃倫夫婦」的美國演員,派屈克·威爾森(Patrick Wilson)與維拉·法梅加(Vera Farmiga)。
  • 十部經典二戰戰爭題材電影,你看過幾部?
    第一部《冰雪勇士》近年來少有的戰爭加入人性、道德水準的戰爭片,看過《兄弟連》這樣的HBO劇之後,這樣的二戰片肯定會有興趣,5個盟軍,5個有自己秘密的男人,故事緊湊,非常值得休閒時一看。第六部《沃倫》切辮切頭,火束活人,牆頭草奪權,伏特加換命,偷雞割臂,桶中斷頭,鄰裡兄弟相殘屠殺,讀過你的詩歌亦五馬分屍。波蘭姑娘在非常時期的三個情人,無解的極端民族矛盾,太恐怖……導演Wojciech Smarzowski最高傑作。
  • 一頓飯引起的殺戮,戰爭對人性的思考,《第一滴血》影評
    《第一滴血》是史泰龍自導自演的一部片子,也是最早引進中國大陸地區的美式動作片,並且史泰龍在2003年以《第一滴血》「蘭博」當選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評出的「影視作品中的十大鐵血猛男形象
  • 世界上最著名靈異調查員:沃倫夫婦抓鬼50年
    在1978年,布利特爾徵得沃倫夫婦同意,跟訪並查閱當時知名案件中,沃倫夫婦存下的錄音帶和影像資料,並計劃將其整理出書時,布利特爾讓沃倫夫婦定下了合約,不再向他人提供其他的競爭性版本。言外之意,書中內容完全忠實並遵從了,沃倫夫婦當年的訪談記錄和超自然案件調查過程中的錄音磁帶。於是,審判的關鍵變成了:什麼才是真的?羅琳·沃倫得證明,到底哪一個版本的鬼故事才是真的。
  • 《人性的弱點》從這三個原則中挖掘通信原理
    這本書從現實意義上講,沒有給人們日常生活指南,從人際交往、思想宣傳、對待婚姻、創造幸福等方面分析了人性的理想訴求。我將分析《人性的弱點》中為基礎的內容,我們將迎來更好的生活。不管是人類還是萬物,我們第一天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所有行動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的需要,因此哈雷·奧費斯託教授在他的一本書中說:行動是由人類的基本欲望……產生的,對於那些想說服別人的人來說,最好的建議是激發一些在商業、家庭、學校和其他人心中的迫切需要,如果我們能做到成功,整個世界就屬於他了,他永遠不會碰到釘子。
  • 蔣一談獲首屆「卡丘-沃倫詩歌獎」殊榮
    他的詩歌典雅,急促的節奏中常常折射出感傷和憂鬱,表現了人的孤獨和異化感,揭示了一個善惡並存的世界。「設立卡丘·沃倫詩歌獎,也是為了表達對沃倫這位大詩人的深切敬意!我熱愛沃倫。」周瑟瑟說。他的寫作和日常生活態度,有沃倫詩歌裡的寂靜精神,並且回答了沃倫提出的命題:在人的一生中,你最「確信」和「懷念」的到底是什麼?蔣一談以簡潔、樸素的詩歌語言和自然、率真的自我啟蒙,寫出了近在眼前、觸手可及的詩歌,寫出了普通人的人間滋味,並將詩歌引向了明澈、清晰、有溫度且達觀的現代詩意想像空間,為現在和未來的年輕詩人樹立了一個榜樣。鑑於此,特將首屆卡丘·沃倫詩歌獎授予蔣一談先生。
  • 《我們的父輩》德國反戰片,揭露了戰爭時期人性的惡、善、厭、偽
    該部影片分為三季,第一季講述了德國人進攻蘇聯,第二季講述了德國人在戰爭中撤退,第三季講述了德國柏林淪陷的過程。本部影片有五位主角在戰爭中在不同時期演繹不同角色,從五位主角中揭露出來當時戰爭時期人性的惡、善、厭、偽。
  •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1942年,河南災難,到處都是飢腸轆轆的人物。這部電影正在展開它的故事,就像生化危機中的病毒一樣,飢餓可以使人變成行屍走肉並且具有攻擊性。但與殭屍不同,飢餓的人們充滿了無助的、禮貌的、幽默的對話。
  • 關於二戰納粹的好看電影推薦,人性與戰爭
    本片又是由小說《死亡城市》改編,《鋼琴師》中男主的原型就是《死亡城市》的作者。看完本片,感覺男主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主要講男主逃脫納粹黨的殺戮,電影表達出人性與戰爭的關係,波蘭斯基保證了這電影的真。每處都如此。
  • 史蒂芬·茨威格:在悲劇與痛苦中發掘高尚的人性
    1926年11月9日,高爾基在給茨威格的信中寫道:「您小說中的人物所以能打動人,是因為您使他們比我耳聞目睹的那些活人更加高尚,更有人性。」的確,茨威格在文學創作中,一直熱切地探索著人性問題,他的小說充滿了追求生存、愛情生活與犧牲精神的思想基調。
  • 「沃倫議案」對中國個人破產立法的啟示
    與此同時,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的探索、構建與實施也在穩步推進中。《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以下簡稱為「深圳條例」)的通過意味著我國個人破產制度在地方上的首次確立,是我國個人破產立法的首次嘗試,也是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破產制度的起點。為構建個人破產制度並促進我國《企業破產法》修訂工作的科學性,對域外立法經驗與實踐的參考與借鑑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就包括對美國個人破產制度的研究。
  • 阿根廷92歲女詩人獲得卡丘·沃倫詩歌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徐亞平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第五屆慄山詩會日前在湖南湘陰縣舉辦,活動由湖南省詩歌學會、湖南理工學院中文學院、湖南湘陰縣文聯主辦,中國詩歌田野調查小組、湘陰縣詩歌散文學會、《卡丘》詩刊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