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49.7億RMB,躋身中國影視票房第二,《哪吒之魔童降世》雖與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失之交臂,但卻被眾多網友推崇至「國漫崛起」的地位,幕後80後導演餃子也被眾人所知。不為人知的是導演餃子於十二年前自編自導一部驚為天人的原創動畫,它就是《打,打個大西瓜》。今天本文從多角度解析導演餃子處女作《打,打個大西瓜》的獨特魅力。 @影影曰曰
《打,打個大西瓜》英文名為《See Through》由導演餃子、真名楊宇所自編自導的一部風靡網絡的動畫片,雖然僅僅只有短短16分鐘,但畫面卻十分震撼,天馬行空的想像、寓意深刻的鏡頭、宏偉的海陸空戰爭場面、精彩的劇情,無不衝擊著觀眾內心。
《打,打個大西瓜》被眾多網友譽為「國產動畫最優秀的作品」、「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視頻資源分享網站VeryCD的站長給予極高的評價「這是我看過最牛的動畫短片了,沒有本年度,沒有之一,華人製作!」。影片於次年入圍「第2屆葡萄牙動畫影展」、入圍「第6屆廣州金龍獎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獎」等數十項國際國外大獎。
影片講述的是紅桃國與黑梅花國兩國首腦為一座小島歸屬問題產生歧義,因此爆發海陸空三線全面戰爭,在空戰中,兩架飛機在激戰中雙雙墜地,兩人意外被捆綁在同一個降落傘上,落到荒島才得以逃生。兩人在爭鬥一番後,化幹戈為玉帛,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地活著,突然一天海面上爆發海戰,但兩人看透了戰爭的實質,他能選擇了逃避……
很難想像這部十二年前風靡網絡的「神作」,竟是一名當時只有28歲的動畫愛好者自學三年而執導出來的,也正是導演餃子的出色才能,才導演出《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創新之作。餃子出品,必是精品,無論是2019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是十二年前的《打,打個大西瓜》都是國產動畫的制高點。今天本文以視聽語言、象徵意義、電影主題三方面,解析這部十二年前的「最牛原創動畫」的獨特魅力。
視聽語言:多重鏡頭語言與戰爭中特有的聲音的恰到好處的運用,展現出畫面的宏偉與戰爭的殘酷象徵意義:紙牌、紅十字頭盔、蜘蛛網等物象都極具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層次思考電影主題:戰爭的背後,是對人性的詰問與探討,反思戰爭與追求「真我」是影片主旨所在。視聽語言:多重鏡頭語言與戰爭中特有的聲音的恰到好處的運用,展現出畫面的宏偉與戰爭的殘酷
中國戲劇作家、電影運動的開拓者夏衍說過:「鏡頭代表著眼睛,但它代表著兩種眼睛,一種是觀眾的眼睛,一種是劇中人的眼睛。」作為電影中最基本的元素,鏡頭的運用對影片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景別則是基本鏡頭語言之一。
在電影中運用不同的景別構圖,能夠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之深受感染;但就單個景別來論,它又限定了觀眾的視線,帶有某種強制性。因此,電影導演通過運用不同的景別使觀眾達到一種生理和藝術滿足。
全景鏡頭:展現戰爭場面的恢宏與震撼,給予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作為一部僅有16分鐘的動畫短片,戰爭場面足足佔有10分鐘,追逐的空戰、恢宏的海戰、千軍萬馬的陸戰,場面壯觀、氣勢宏大,而這些都是通過全景鏡頭所呈現出來的。如,雙方激烈的空戰,雙方戰機不斷穿梭在雲層之中,你來我往、炮火連天,無數的戰機所發射的炮彈將天空染成火紅色,可見戰鬥之激烈
再如,海戰時,導演運用全景鏡頭將雙方戰略部署、海軍數量,都概列在觀眾眼前;再如,陸戰時,雙方士兵拼得「伏屍數萬人、血流成河」的慘狀。無論是激烈的空戰,還是龐大的艦隊,亦或是千軍萬馬的步兵,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是極其強烈的。
特寫鏡頭:將人物動作放大化、人物表情細膩化,由此外放人物內心活動,塑造出人物突出的特徵。《打,打個大西瓜》中手的特寫鏡頭出現多次,第一次是兩國首腦的握手,看似友好的握手,實則心中各懷鬼胎,推動著劇情發展;第二次是戰爭伊始一隻緩緩舉起的手,這隻手就是發動戰爭的幕後推手,它掌控著戰爭的局勢,左右著劇情的走向;第三次是首腦將士兵玩弄於股掌中的手,形象鮮明地表達了人們為止付出生命的戰爭卻只不過是幕後黑手的一場遊戲。
在描寫敵對雙方的兩名士兵時,影片同樣採用了特寫:一個是眼珠突出、充滿血絲、口吐白沫;一個是血管暴突、滿臉通紅。誇張的特寫鏡頭將士兵欲將對方置於死地的決心鮮明地展現出來。
無論是全景鏡頭將人物與周圍環境的融合、還是特寫鏡頭塑造出獨特的人物特徵,都給予觀眾強有力的視覺衝擊和刺激感,強制拉近觀眾與人物的距離,讓觀眾去感受人物的內心。
象徵意義:紙牌、蜘蛛網、菸頭等物象都極具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層次思考
象徵作為一種常見的文學藝術手法,旨在藉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來表達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或寄寓藝術家某種思考,在象徵手法被應用到影視作品中後,成為影視創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打,打個大西瓜》中導演多處運用了象徵手法,隱澀而不隱晦地將本體從喻體中表達出來。
①紙牌的象徵意義:操縱於股掌中的棋子。導演餃子在接受採訪時說:「之所以選擇紙牌,一是這種表現形式少,對我來說是獨特的創新;二是契合主題」。玩過紙牌的人都知道,紙牌從重洗到發牌再到出牌都操縱在幕後人的手裡,士兵紙牌都操縱在國家首腦手中,紙牌的重洗象徵著領土的重新劃分、發牌戰爭著戰爭的部署、出牌象徵著戰爭的爆發。
影片中的紙牌士兵與《紙牌屋》的遊戲規則是驚人的相似,前者是任人擺布的棋子,後者是高層政治玩弄權術,二者都是危險遊戲。
②蜘蛛網的象徵意義:被戰爭束縛的人生。在影片開頭,導演以快閃的鏡頭,將一張張被蜘蛛網黏住的紙牌展現在畫面之中,殷紅的畫面、暗黑的線條、灰暗的紙牌共同構成一幅副詭異而又絕望的畫面,象徵著紙牌士兵被戰爭束縛,甚至淪為炮灰的悲慘結局。
在影片最後,流落孤單的兩人在滿天炮火中淡定地下棋,身後的蜘蛛網被炮火擊中,遠處的炮火連天,而二人此時的畫面卻是明媚而又靜謐的,破碎的蜘蛛網象徵著二人脫離戰爭的苦海,成為與世無爭的局外人。
③菸頭的象徵意義:被布包裹的菸頭,象徵著戰爭在二人心中徹底消散。在二人躲過海軍的搜查後,兩人吸了一口煙,同時吐出煙霧,同呼吸共命運,二人的命運更加緊密。掐滅菸頭後,二人將菸頭包裹在一塊破布裡,這象徵著戰爭在二人的心中徹底煙消雲散,二人的命運在這一刻永久地交織在一起。
影片通過象徵手法的巧妙運用,賦予影視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使目的若隱若現,從而增強了影片的神秘魅力,也加強了觀眾對影片的思考與想像的空間。
電影主題:戰爭的背後,是對人性的詰問與追求,反思戰爭與追求「真我」是影片
在這部短片中,導演呈現的主旨不僅僅是反思戰爭,還呈現出追求「真我」的另一主旨。
①反思戰爭:戰爭的實質是政治博弈
有人說「人類最殘酷的發明就是戰爭」,因為總是粉飾著某種目的,是讓少數人得利、多數人流血的危險遊戲。
影片中,雙方的士兵在幕後首腦的操縱下,猶豫提線木偶,不顧一切開打,哪怕血流成河,他們也不後退。在士兵看來替國家、為人民去戰鬥,是無比榮耀的。
正如西塞羅所說「要進行戰爭只有一個藉口,即通過戰爭我們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壞的和平環境中」。
在第26屆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在頒獎詞中稱:「這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影片,它擁有獨一無二的視覺風格,其利用現代流行文化與幽默元素將作者對人類生活環境、和平與戰爭的看法傳達出來,整部電影非常好笑,和平與戰爭主題表現」
戰爭是少數人的遊戲,卻是大多數人的痛苦。
②追求釋家思想中的「真我」,是導演呈現的另一主旨
《打,打個大西瓜》這部短片標題具有深意,周《鹿鼎記》中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在於反派決戰於東郊黃陵,大戰三百回合,震塌地面,驚現滿清入關時所藏寶藏,兩人為一個財字,拼死相搏,於是乎,周星馳有感而發:「還打,打個大西瓜啊」 影片中兩國交戰的目的為的是一座無名小島,為自身利益而大動幹戈,失去了「真我」。
「真我」,佛教語。與「妄我」相對,謂出離生死煩惱的自在之我。真我,意思是真正的我。
導演餃子在接受採訪時說:「有時候真的需要一些感悟、頓悟、超脫,跳出塵網的束縛,沒有欲望、沒有喜好、沒有悲喜、沒有成見、沒有立場實現思想的裸奔,做一做真正原始的自己。《打,打個大西瓜》是一個關於小人物在大戰爭中由於一個偶然事件,逐漸覺醒,逐漸找到自我,由漸悟到頓悟,不再隨波逐流充當獨裁者的打手和政治狂潮的犧牲品的故事。」
」
片頭片尾以及海報上都使用了蜘蛛網元素,其實是暗指我們現實生活環境,現實社會如同一張大網,讓人文環境、自然環境都與我們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在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冗雜之中,我們漸漸迷失,就如同影片中的士兵們,宛如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淪為他人的工具。
有趣的是,在《打,打個大西瓜》的結尾,列出一系列不是劇中演員的名單:李安、黑澤明、餘秋雨、李連杰、馬雲、周星馳等知名人士赫然在列,問及原因時,楊宇說,「好像有點調侃或者惡搞的味道吧,但也不完全是,更準確的原因是作品的人都有話要說,我也藉此機會表明我所推崇的人,這也是表明我的世界觀、價值觀」。我想這也是導演自身對「真我」的追求吧。
結語:
作為「最牛華人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整個故事以獨具創行的形式,撲克牌的形式展開,給人在輕鬆的氛圍中留下一個深深的思考,很值得細細思量與品味一番。短片以輕鬆詼諧而又兼具深刻的畫面,呈現出對戰爭的反思、對「真我」的追求,這就是這部短片的獨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