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化療後血小板減少怎麼辦?一文讀懂

2021-01-12 網易新聞

化療後血小板減少?這「三劍客」了解一下。

作者丨李萬禎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前段時間,界哥推出「如何預防性使用升白針?這些高風險化療方案尤其要注意!」後,好學的小夥伴們紛紛在後臺@我們「續杯」,希望了解關於腫瘤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的知識。當然,界哥很樂意滿足大家的要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化療後血小板降低怎麼辦?

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CIT)是常見的化療藥物劑量限制性毒性反應,容易導致化療藥物劑量降低或化療時間延遲,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事件發生。

事實上,CIT的處理比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棘手得多。我們知道,化療後中性粒細胞減少,打上三五天「升白針」,白細胞數很快就回到正常水平,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然而化療後血小板減少,處理起來就沒那麼輕鬆了,耗你一兩個星期治療再正常不過的。

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怎麼定義和分級?

何為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

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就是指抗腫瘤化療藥物對骨髓產生抑制作用,尤其是對巨核細胞,導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100×109/L。

精闢的定義背後隱藏著很多要點:

第一:外周血中血小板<100×109/L。(必備條件)

第二:抗腫瘤化療藥應用後,才出現的血小板減少。(原因不能含糊)

第三:排除了其他可導致血小板減少症的原因,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脾功能亢進等疾病。(診斷需明確,做好排它性)

第四:排除非化療藥物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如磺胺類藥物等。(多留個心眼)

第五:患者伴有出血傾向,如皮膚上有瘀點、紫癜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現,甚至出現更加嚴重的內臟出血跡象,當然也可以不伴有的。(增加說服力的證據)

第六:停止化療藥後,血小板減少可逐步恢復,或者再次使用時,血小板又出現減少。(誘因明確)

血小板減小,後果可輕可重的,須謹慎

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程度分級(摘自2014年CIT診療中國專家共識)

如上圖,根據我國專家共識,血小板減少程度可分為Ⅰ-Ⅴ度,嚴重者可致死亡。


哪些化療藥物易引起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的正常生存期是8~10天。因此,血小板的變化一般從化療後第7天開始下降,並且在第14天達到最低值,而又自然回升到正常水平需要28~35天。每程化療間隔時間一般為7天,14天,21天和28天,當出現血小板減少症時,單純靠自然恢復,很可能會導到下一程化療延後,影響總體療效。

研究表明20%~30%的化療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血小板減少症,常見於含有鉑類、紫杉醇 類、蒽環類、吉西他濱等化療方案中。單藥卡鉑化療引起的CIT最多見,發生率高達81.8%,聯合卡鉑、吉西他濱或紫杉醇化療時CIT發生率分別為58.2%、64.4%和59.3%。

CIT治療,離不開「三劍客」

CIT治療主要包括兩大方向,一種是「缺啥補啥」,即輸注血小板,實時補充,但目前來源緊缺;另一種是促血小板生長因子,目前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使用的有重組人白介素-11(rhIL-11)和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這個種藥物的治療效果相當,rhTPO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價格昂貴。

1. 輸注血小板

指南指出對於成人白血病和多數實體瘤患者,當血小板≤10×109/L時,需預防性輸注血小板。特別是有出血危險的腫瘤,如白血病、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婦科腫瘤和結直腸腫瘤等,當患者的血小板≤20×109/L時,應考慮輸注血小板。實體瘤患者血小板在10×109/L~50×109/L時,根據臨床出血情況,可考慮輸注血小板。

輸注血小板能快速提升血小板數量,但只是暫時性的效果,不能解決根源性問題。特別強調的是,預防性輸注不可濫用,防止產生同種免疫反應導致輸注無效。

2. 重組人白介素-11(rhIL-11)

是最早出現的促血小板生長因子,可直接刺激造血幹細胞和巨核系祖細胞,誘導巨核細胞成熟分化,促進血小板的生成。

rhIL-11推薦劑量為25~50ug/kg,皮下注射,1次/天,至少連用7~10天,至化療抑制作用消失或達到停藥標準。在下一個周期化療開始前2天及化療中不得用藥。

注意腎功能不良、體液瀦留、充血性心力衰竭、房性心律不齊或冠狀動脈疾病史者及蒽環類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患者,應用慎用rhIL-11。

3.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是另一種造血因子,調控巨核細胞分化、成熟的全過程,從而促進血小板的生成。rhTPO推薦劑量為300 U/kg,1次/天,連續應用14天。對於上一個化療周期發生過3度以上CIT的患者或出血風險較大的患者,建議更早使用。

血小板生長因子停藥指徵:血小板≥100×109/L或至血小板較用藥前升高50×109/L。

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治療流程(摘自2014年CIT診療中國專家共識)

哪些情況需要預防性用藥?

對於出血風險高的患者,為預防下一個化療周期再發生嚴重的血小板減少,可預防性應用血小板生長因子,以保證化療的順利如期進行。

CIT出血的高風險因素:

(1)既往有出血史;

(2)化療前血小板<75×109/L;

(3)接受含鉑類、吉西他濱、阿糖胞苷、蒽環類等藥物的化療;

(4)腫瘤細胞骨髓浸潤所造成的血小板減少;

(5)體能評分>12分;

(6)既往接受過放療,特別是長骨、扁骨(如骨盆、胸骨等)接受過放療。

患者有出血高風險因素:化療結束後6~24 h內開始使用rhTPO和(或)rhIL-11。

患者無出血高風險因素:血小板<75×109/L時開始使用rhTPO和(或)rhlL-11。

一個疑點:專家共識與說明書不一致?

2014年CIT專家共識建議,當患者出現II~IV度血小板減少症時,即血小板<75×109/L,即開始使用rhTPO和(或)rhIL-11,而產品說明書則提到rhIL-11和rhTPO適用於III、IV度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即血小板<50×109/L

這裡就存在一個矛盾,究竟II度血小板減少症需不需使用血小板生長因子?

針對這一矛盾,有學者回顧性分析了患者的恢復情況,發現II度血小板減少症患者使用或不使用血小板生長因子,血小板的恢復率和恢復時間上均沒有顯著性差異。不過目前仍然沒有絕對的定論,需要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支持。

對抗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贏在細節!

1. 定期監測血象

監測PLT水平,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 掌握好藥物適用症

對於既往有體液瀦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齊或冠狀動脈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推薦使用rhIL-11。

3. 避免出血意外

4. 注意飲食及生活

注意避免肢體的碰撞或外傷。應用軟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籤剔牙。避免吃硬的水果和食物,預防消化道出血。 嚴禁摳挖鼻子,防止鼻腔出血,鼻腔乾燥者可用油劑保護鼻腔黏膜。

鼓勵進食易於消化的軟食或半流質,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不可過於用力,以免腹壓驟增而誘發內臟出血,尤其顱內出血。便秘者可使用藥物促進排便,避免痔瘡出血。

總之,腫瘤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可輕可重,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 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14版). 中華腫瘤雜誌,2014,36 (11) :876-879.

[2] 李煥,劉洪悅,張志聖,等. 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藥物選擇[J]. 中國藥學雜誌,2018(06):467-471.

[3] 孫國強,孫立春.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治療的研究進展. 實用腫瘤學雜誌,2016,30 (2) :184-188.

[4] Ten B M, van den Bemt P M, Shantakumar S, et al. Thrombocytopenia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 results from a ret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cohort study[J]. Drug Saf,2011,34(12):1151-1160.

[5] Nahirniak S, Slichter SJ, Tanael S,et al. Guidance on Platelet Trans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ypoproliferative Thrombocytopenia. Transfusion Medicine Reviews,2015 , 29 (1) :3-13.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掌握這7點,輕鬆應對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
    腫瘤化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症(CIT)是指抗腫瘤化療藥物對骨髓巨核細胞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低於100×109/L。 一、容易導致CIT的藥物 CIT發生與化療藥物種類、是否為聯合治療及腫瘤類型等有關。
  • 一個患者化療後血小板降到病危,一查發現是血液病,如何鑑別兩者
    在化療六周期結束後,病人出現血小板下降,連續三個月,不斷的輸血小板,打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仍然處於很低的水平,維持在(13-15)*10^9。 化療後由於骨髓抑制會引起血小板下降,但絕大多數病人血小板會在化療結束後20天逐漸恢復正常,即便沒有達正常水平,一般也會在50*10^9以上,這個病人治療結束後三個月,血小板仍重度低下
  • 化療後白細胞和血小板低怎麼辦?吃什麼好用
    白細胞低的原因  1、白細胞減少症常見為血液病,發病年齡為任何年齡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別。  臨床上可以分為原因不明性和繼續性兩種情況,但是一般第一種為多見,第二種為化學因素,物流因素等藥物導致。  比如腫瘤化療後,多種血液病。中醫學裡認為,白細胞的減少症與患者的心、肝、脾、腎臟都有關係。  裡面跟脾臟,腎臟尤其為關係密切。
  • 一文讀懂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除化療外導致獲得性血小板減少的最常見病因,大部分患者,包括慢性ITP患者,經傳統治療後預後良好,但有一小部分患者對治療反應差,表現為難治性ITP。
  • 肝癌晚期患者牙齦出血怎麼辦?
    當化療藥物使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低於100×109個/L,我們就認為患者此時並發了腫瘤化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症。早期血小板降低時患者多無明顯症狀,當血小板持續降低、低於50×109個/L時,患者就會出現一定的症狀,如皮膚、黏膜出血,包括皮下瘀斑瘀點、牙齦出血等。牙齦出血如不引起重視,則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如果牙齦出血繼續下去,會發生什麼?
  • MDS連續化療6個療程,血象低下怎麼辦?
    近期一位病友提出疑問:確診MDS之後一共化療了六個療程,血象還是低下怎麼辦?對此——下文進行相關解析。 MDS連續化療6個療程,血象低下怎麼辦?
  • 重症患者血小板減少處理共識
    嚴重創傷患者可在入院後2小時出現血小板計數下降,如果在隨後的22h內以1×109/L/h的速度持續下降,患者的出血事件和死亡率也會隨之增加[19]。內科膿毒症患者在入ICU後3天內血小板計數降至150×109/L以下者可達40%,5天內血小板計數降至150×109/L以下者達到90%。
  • 中醫藥調理可貫穿腫瘤治療的全過程,可對放化療減毒增效並改善患者...
    N海都記者 林寶珍 日前,福州的老李再次前往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複診,並和以前一樣帶回了一大包中藥。去年老李被確診為胃癌並伴有肝轉移,在省人民醫院進行了規範的化療治療。與此同時,老李配合中藥湯調理,化療進展順利,沒有太多不適,檢查也顯示腫塊已明顯縮小。
  • 血小板第四因子能抑制腫瘤生長
    據新華社天津1月15日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韓忠朝教授等人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血小板第四因子(人體趨化因子PF4)具有抑制腫瘤生長、調節造血幹細胞增殖等功能,可在治療腫瘤和白血病化療後誘發的骨髓抑制、控制腫瘤的生長轉移中發揮非常有效的作用。
  • 錢花了罪受了,為什麼一化療就人沒了?腫瘤專家揭開化療真相
    化療,顧名思義,即用化學藥物進行治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化療,就是平常所說的通過口服和注射化療藥物,對癌細胞進行消滅、抑制增長和繁殖;而廣義上的化療還包括內分泌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等一系列化學藥物的抗腫瘤治療。
  • 化療後白細胞低怎麼辦
    腎癌是最常見的腎實質惡性腫瘤,在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發病率僅次於膀胱癌。近年來,腎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偶發腎癌的檢出率逐年提高。那腎癌到底能活多久呢?臨床對1325例病人進行調查,所得出的生存率統計結果如下:1092例患者仍存活,128例患者死亡,161例患者發生轉移。全組患者的1年總生存率為96.1%, 3年總生存率為91.2%,5年總生存率為86.8%,7年總生存率82.7%;化療病人白細胞低怎麼辦?凡是癌症病人接受化療的,那麼絕大部分患者都會面臨這個問題。
  • 化療後白細胞低的原因是什麼,應該注意什麼?
    化療是目前醫院普遍採取的治療癌症和腫瘤的方法,但是化療的破壞性非常高,不僅帶來噁心、嘔吐、嚴重脫髮頭暈、食慾減退等多種副作用。關鍵是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好細胞,導致白細胞嚴重減少,患者身體極度虛弱,嚴重者出現併發症,危及生命。那麼化療後白細胞低應怎麼防治呢?
  • 化療後能活多久?化療後吃什麼補品對癌症好
    化療的痛苦想必沒有人不知道。化療周期長,主要是因為患者在化療後毒副反應較大,化療患者本身身體虛弱,在化療過程中耐藥承受力較弱,身體反應較大,導致身體的基本健康指標持續上不去,無法繼續下一療程的化療。化療初期(1-2療程)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甚至是發燒都是化療的常見症狀。
  • 血小板為什麼會減少?血小板減少意味什麼
    物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出血症狀發生前有潛伏期,短者可於服藥後數小時內發病,長者可以數月後發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等。  其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患者表現全身皮膚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經過多,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尿色加深。
  • 首款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上市 針對血小板減少症
    諾華腫瘤(中國)近日宣布,國內首個非肽類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TPO-RA)瑞弗蘭(通用名: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正式在中國上市,將用於治療經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無效或脾切除術後慢性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減少。
  • 中醫藥治療放化療後骨髓抑制致血小板減少病例分享
    現代醫學針對癌症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或放化療為主。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放化療後最常見的副反作用為脫髮、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今天,筆者為大家分享放化療的另一種多發毒副反應,即放化療後骨髓抑制。什麼是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細胞前體的活性下降。血流裡的紅細胞和白細胞都源於骨髓中的幹細胞。血流裡的血細胞壽命短,常常需要不斷補充。
  • 一文讀懂:乳腺癌靶向藥及其副作用總結
    無數乳腺癌患者期盼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除了治療效果,很多癌症患者也非常關心這些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如何。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究竟都有哪些副作用?畢竟知彼知此,才能百戰不殆。
  • 醫生提示:血小板減少症的病因較為複雜,治療需要對因對症進行
    導語:血小板屬於血液當中比較小的細胞,對於人體起的作用非常大,當我們受到外傷的時候,傷口可以結痂止血,就是因為有血小板的存在。因此當大家的體內存在著血小板減少現象的時候,大家的身體就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害,所以對於該問題的出現,大家一定要及時地解決,血小板減少該怎麼辦呢?
  • 全球首個FDA批准用於治療CLD相關血小板減少症的口服TPO-RA類藥物...
    阿伐曲泊帕是目前全球首個FDA批准用於CLD相關血小板減少症的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TPO-RA)。此次在中國的上市,填補了國內CLD相關血小板減少症治療領域的用藥空白,並為中國CLD相關血小板減少症患者引入了全球領先的「強效持久、安全方便」的診療新方案。
  • 花生衣可以提升化療病人血小板?作用可忽略不計
    她的主治醫師秦佳寧安慰她說,很多接受化療的患者都有一定的畏懼感,如果合理飲食,保持良好休息,也可以將化療帶來的不適降到最低。    音樂美食可減輕不適    秦醫師介紹說,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阻止癌細胞的增殖、浸潤、轉移,直至最終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它和手術、放療一起,並稱為癌症的3大治療手段,使用面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