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名校畢業生天天窩在家打遊戲,前途一片迷茫,父母直言養廢了

2020-12-16 育兒小叮噹

導語: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迷茫的時候,不知道該做什麼?做這些有沒有意義?這樣的疑問總會出現在腦海中。如果找不到答案,那麼就有可能陷入迷茫期。心理學家講:迷茫就是缺少獎勵刺激,就是你的行為沒有得到獎勵,就會迷茫。而大多數人陷入迷茫期的原因非常簡單,無非就是事業不順,感情不順,沒有目標!對於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人來說,是最容易陷入迷茫期了,對工作、對未來、對感情都處於看不見摸不著的他們,對於迷茫期一定要有所警惕!不然很容易陷入頹廢,對生活失去興趣!

24歲男青年天天窩在家打遊戲,一年出門不到10次,父母:養廢了!

一對農村夫婦含辛茹苦的供兒子讀完名牌大學,畢業後的他卻整天窩在家裡打遊戲,已經一年多了。父母多次訓斥卻無濟於事,兒子依然不是玩手遊,就是玩電腦!當親朋好友詢問自己孩子的時候,夫婦都不好意思回答,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真是養廢了!

一個遠離社會的名牌大學生的自白

剛畢業的他對社會有著很美好的憧憬,有著優秀的學歷才華,在面試了5家公司後,很快就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工作,為此一家人還搞了「慶功宴」。但沒成想,3個月後,兒子竟然提出了辭職,理由是領導事太多了,自己那麼努力,工資卻不漲。就這樣第一份工作遺憾收場。後來又面試了十來家,要麼自己看不上,就是對方看不上。儘管去了兩家公司,結果都是沒待下1周就離職了父親也曾託人介紹一家大公司,兒子又因專業不對口拒絕了。

他說:「自己也很想上班,但是自己中意的工作,人家嫌他沒工作經驗;隨便找工作,專業又不對口,隔行如隔山;想自己創業,既沒有目標,又沒有經濟基礎。」現在的他心理也變得自卑,不願與人交往,更不願碰到熟人,所以就乾脆在家打遊戲,打遊戲會讓自己忘掉一切。但是一想到工作、未來,心裡就會很慌張。

這名大學生就是典型的陷入了迷茫期,工作的不順利讓了他陷入了頹廢的困境。我認為是他的心態出了問題,名牌大學生有種優越感,但是剛出校門的他們缺乏經驗,有的企業不願培養,有的企業怕留不住,這都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另外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碰壁時,多數感覺是社會拋棄了他們,而實質是他們逃避了社會,他們沒有從自身找原因。

剛入社會的大學生一旦陷入迷茫區,該如何度過呢?

1先要想你有什麼,而不是你想要什麼?

剛畢業的你在人才市場,如同一個待宰的羔羊,工作能力、工作經驗都沒有的你,只有滿腔熱血和書本上的知識。所以你得有張進入職場的入場券!必須先找到自己夠格的工作來做立身之本。

2.先穩定就業,再求發展

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後,先穩定下來,千萬不要著急辭職,跳槽。這樣才可以鍛鍊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處於不斷學習的狀態,另一方面可以積累經驗,為以後尋找更好的工作做準備。

對於迷茫期,你還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本文由育兒小叮噹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37歲博士待業在家啃老,「學霸廢人」正入侵國內家庭,父母需反省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案例:37歲博士待業在家啃老小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37歲的他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成績優異,雖然來自貧困的農村家庭這對一直以來省吃儉用供兒子讀書的李父來說,實在是既無奈又痛苦,他稱自己還打過110,但兒子絲毫不收斂,如今父母已經年老體弱,村裡也只剩他們家還是幾十年前的破屋子,而小李卻只窩在家裡看書,吃飯還要家裡做好才願意吃。
  • 已經「泛濫成災」的3個專業,剛畢業找工作很難,前途一片迷茫!
    畢竟對於「泛濫成災」的專業,每年畢業生扎堆,就業競爭非常大。以下是已經「泛濫成災」的3個專業,剛畢業找工作很難,前途一片迷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現在不單單本科學校開設這個專業,連很多專科學校都開設了這個專業,每年畢業生數量龐大,可以說已經「泛濫成災」了,就業競爭很大。
  • 兩代4口人「宅家」啃老,說起這些,78歲的王勝老淚縱橫——我養廢了...
    「我養廢了兩個兒子,還帶偏了孫子……」採訪中,王勝多次重複這句話,與此同時老淚縱橫。 王勝和老伴同歲,老兩口都是退休幹部,每月退休金過萬元。理論上,老兩口應該過著幸福富庶的生活。可是現實恰恰相反,老兩口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王興今年50歲,技校畢業,和媳婦都沒有工作,靠老兩口養活;二兒子王洪48歲,知名大學的畢業生,一直獨身,如今也宅在家裡;唯一的一個孫子,原本是老兩口的全部希望,誰料研究生畢業後痴迷遊戲,不僅花錢向爺爺奶奶要,就連基本生活都要爺爺奶奶負責…… 「眼看快80歲了,我和老伴不知道還能活多少年。如今,我們老兩口渾身都是病。
  • 24歲啃老族,在上海租房又不想工作,宅家玩遊戲,就想嫁有錢人
    不知道大家看過這樣的新聞沒有,江西衛視的一檔調節類的節目,調節地是父母與女兒之間的關係,這個節目在播放的時候,彈幕上罵聲一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讓我們來一起看看。1、不喜歡父母託關係給自己找的工作,頻頻跳槽這個女子姓李,江西南昌人,年僅24歲。本來,這個年齡正是步入職場的時候,可李姓女子畢業後只在父母託關係給他找的工作中幹了一年就辭職了,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不喜歡。
  • 父母最承擔不起的後果就是把孩子養廢
    生大兒子時魏阿姨年輕還不知道怎麼疼孩子,所以老大正常長大了,等到她三十多歲生小兒子時,已經很知道怎麼疼孩子了,把小兒子照顧得萬分周全。魏阿姨對小兒子更多的付出和疼愛並沒有帶來好的結果,小兒子在她的溺愛和縱容下,養得好吃懶做,吃不得一點苦,擔不起半分責任,三十多歲了沒有一份正經工作,就在家裡啃老。
  • 孩子"富養"還是"窮養"?聰明的父母懂得拿捏
    其實很能理解父母的心裡,本來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到最後卻把孩子養廢。其實這就是孩子的虛榮心,習慣了伸手就來,所以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也根本就不在乎父母的感受。這種孩子只知道一味的索取,沒有感恩的心,這樣的富養,何嘗不是一種悲哀。作家劉墉說過:孩子不懂得珍惜,因為他已變成了籠子裡的小鳥,天天等你喂。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餵他。
  • 985畢業十年未出家門,萬一他一直不去工作,這人不是廢了嗎
    985名牌大學畢業生,畢業後一直呆在家裡啃老,且一呆就是十年。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手機打遊戲。看他安之若素的樣子,大有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的趨勢。父母心急如焚,焦躁不安,卻又無可奈何,這樣下去,孩子一輩子就廢了。我想說的是,面對這種情況,父母首先必須得調整自己的心態,你不知道的是,孩子有今天其實是值得我們同情的。人來到這個世上是最可悲的是什麼?
  • 「天天待在家」和「每天溜去玩」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很明顯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快又要放假了,有的媽媽抱怨自家的孩子總是一整天不著家,作業不寫、家務不做,問幾句孩子就嫌煩;也有的寶媽煩惱自家的孩子一放假就窩在房間裡,不是玩手機就是打遊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擔心孩子是不是太孤僻了。兩種媽媽的擔心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6歲之後,這兩種孩子的差距會很明顯。
  • 女,24歲啃老族,上海租房不想工作,宅家玩遊戲,就想嫁個有錢人
    一、父母託關係找的工作不喜歡做,頻繁跳槽 妹子姓李,文中我們就稱呼她為小李,來自南昌,今年24歲。 從此後小李就宅在家裡天天打遊戲,讓父母養著,啥也不做,就這樣理所當然地混著日子。
  • 大學開學遙遙無期,天天「宅在家」,很「迷茫」怎麼辦?
    大學生為什麼會「迷茫」?「學長,最近也不開學,一直在家宅著,今年才上大一,我感覺好迷茫」!每隔幾天就會在後臺收到來自同學們的這種留言,並且留言內容又出奇的一致。翻來覆去都是「自己是大x的學生,對於專業也不是很喜歡,室友們每天都在打遊戲,自己很迷茫,每天不知道應該幹嘛,巴拉巴拉……」。
  • 48歲海歸碩士啃82歲尿毒症老母: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後都害了誰......
    6年前他回國後,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苟活。而他老媽丁阿婆已經82歲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退休金,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 養兒子養廢了,父母后半輩子都難熬,媽媽養兒子一定要知道這些
    「養女兒養廢了,禍害的是別人家,養兒子養廢了,避不可避,後半輩子都遭罪」,最近劉阿姨每每提起兒子,都氣的血壓飆升,心口直痛。二十四歲的兒子已到該結婚的年紀,卻一事無成,不思賺錢,只知道伸手問劉阿姨要錢,出去揮金如土一通瀟灑,錢花光了回家往床上一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還整天埋怨劉阿姨賺錢賺得少,沒給自己買車買房,嫌棄自己父母土氣,從不允許劉阿姨出現在他的交際圈。
  • 名校法學碩士沒過司考!前途一片渺茫?
    不過事到如今,他也沒有任何選擇餘地,他很擔心,一個沒「司考證」的法學碩士,前途是不是一片渺茫?學法的人都清楚,法學專業大學生若能通過司考,絕對會讓自己更具競爭力,但司考難度很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那些通過司考的大學生,除了百分百的奮鬥,還有運氣成分。
  • 為何有些大學畢業生寧願在家啃老,也不願意去工作?真相有點心酸
    明明還很年輕,但是寧願待在家裡打遊戲或者是荒廢時光,也不願意去找工作。儘管父母在家多次苦口婆心地勸說,但是仍然改變不了他們的心意。 但是他從畢業後就一直在家裡,每天都在電腦面前打遊戲。到今年也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前一段時間終於被父母叫出去找工作了,但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就業環境複雜。大把的待崗人員找工作,所以找工作的過程並不順利。最後也沒能如願找到一份工作,仍然恢復了之前在家打遊戲的狀態。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個別的狀態,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後不找工作的情況呢?
  • 22歲大專畢業生,進工廠做模具設計工作,感覺前途迷茫,怎麼辦?
    一位朋友現在22歲,廣告大專畢業,進了工廠做模具設計的工作,也許是跟理想中的工作相差有點距離,進了工廠之後卻感覺自己前途迷茫,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很多人說,現在才22歲,有著極強的競爭能力,一般是剛離開大學,真正的生活才開始,也可以講是在煉鋼爐裡剛練出來的鋼,可塑性極強,方方面面皆有前途,堪稱事業的黃金髮展期,唯獨思維還沒有定式,大部分人沒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和胸懷,潛意識裡全是花花世界,美女,豪車,享受,攀比和金錢。空白的像藍天。所以確定世界觀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鍛造,歷練。
  • 電影畢業生,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在迷茫中成長
    關於青春的電影有很多,從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開始,國內就打開了青春電影的市場,接連湧現了《誰的青春不迷茫》、《同桌的你》等一系列青春電影,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青春片陷入一個怪圈,仿佛沒有戀愛過的青春就不叫青春了,這些青春片雖然也在講迷茫,也在講青春期的無措,但是往往沒有什麼代入感
  • 孩子養廢了,父母掙再多的錢有什麼用?
    第二節課,小男孩沒有再糾結血型,卻開始和老師談論遊戲。「你來上課,就不應該拿著平板。你是來學習,還是來打遊戲?」老師輕聲說。「來打遊戲,哈哈~~~我來上課時,專門把平板裝到書包裡。」「你媽不管你?」「我媽和我爸天不亮就走了,她想管也管不著。」「唉~~好了,我們把下面的題講完。」老師長嘆了一口氣。
  • 香港中大畢業生前途如何?​網友回答扎心了!
    前幾日,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大)畢業生在校內「貢獻」一出「港獨」鬧劇後,有人為這群中大畢業生的出路犯了愁!  11月22日,有網友在香港討論區內發帖詢問,「中大畢業前途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條帖文的留言區內,香港網友的反應幾乎是「唱衰」聲一片!  據該發帖的網友透露,「今年幾個世侄中大畢業,他們聲稱自己只是『和理非』(指非暴力的示威者),今年畢業找工作有影響嘛?」
  • 家長追捧的校長媽媽,卻親手將一雙兒女養廢: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孩子們都很優秀,哥哥成績全國排名100以內,很大機會讀名校,妹妹就讀女子高中,成績也很好。這是別人眼中幸福的家庭,兒女優秀,父母也有能力。突然有一天,正讀高三的哥哥突然宣布自己無法去學校了,要求先休學一段時間,父母如何反對都不奏效,哥哥遲到早退、找藉口逃避補習班與作業。更讓父母崩潰的是,妹妹在某一天也發表退學宣言:那麼優秀的哥哥都不去學校了,沒那麼優秀的我為何還要去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