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海歸碩士啃82歲尿毒症老母: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後都害了誰......

2021-02-19 健康之路

前言:我們都希望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都希望儘可能多地幫他們,儘可能久地陪他們,可是我們忘了,孩子,其實是那個當我們走了,還要獨自生活很久很久的人.

前幾天又被一則新聞刷了三觀。

今年48歲的大衛,上海人,從小學霸,大學讀的是同濟,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算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了。

但是。

6年前他回國後,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苟活。

而他老媽丁阿婆已經82歲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

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退休金,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

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準備去法院告兒子,讓他出贍養費,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師後發現,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丁阿婆無奈撤訴。

對於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真是讓人心酸。

養兒一場不易,把兒子培養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結果竟是這麼個結果。

兒子自身當然有很大問題。但作為家長,我們更該深思這種巨嬰的成因。

丁阿婆那句「他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長沙也曾有個類似的新聞。一個29歲的男人,小學輟學,無所事事N年後,跟著父親去做苦力。

因為活太重,他沒做幾天就放棄了,轉而去學理髮。理髮學了半個月,他又走了,原因是「總被師父刁難。」

後來他在酒店當了上菜員,待遇還算不錯,但因為「沒力氣幹活,老闆總說侮辱的話,受不了」,又走了。

他還去玩具廠、製衣廠打過工,都沒幹多久,因為「總被認為是小偷,被人打」……

後來他就回了家。大夏天的,患糖尿病的父親出去搬磚,他就在家裡玩手機,飯也不做。

父親不能忍,把他趕出了家門。

他不解,也不服:「我沒有能力,父母有能力,他們為什麼不能養我?」

於是氣惱地去找律師,想狀告父母不養之罪。

鄰居們看著都生氣。但還是說:也怪他娘,從小不讓他做事,弄得現在不肯做事了。

——和那個海歸碩士一樣,也是被「從小樣樣現成的」害了的。

每個父母在樣樣替孩子包辦的時候,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在養一個巨嬰。

但事實上,「成年而不自立」已經是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未來,「巨嬰啃老」將極大困擾中國父母。

只是大部分家長還沒意識到「教孩子獨立」有多重要,還在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一切,還傻傻地說「別的不用管,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還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獨立了」……

我表姐就是這種。她是全職媽媽,又很疼孩子,所以什麼都幫孩子做了。

女兒五歲,吃飯還靠她一勺勺喂。女兒上一年級,每天都是她幫忙裝書包。

女兒四年級還不會繫鞋帶,有天在學校鞋帶開了,自己亂七八糟打了十幾個死結。

每次學校要求孩子回家做手工,表姐都全權代勞,女兒拿到學校總受表揚。

有次她幫女兒做了太陽花摺紙,得意地跟我展示,說「肯定是她們班最好的。」

我說學校明明要求孩子自己做,你管太多了。

她不在乎:我做得又快又好,何樂而不為?有這時間她學習學習多好。

我送她倆字:傻媽。

她不服:我閨女說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媽。

唉。

孩子懂什麼呢?她知道去日苦多、不練出一身硬本事不足以扛起這一生嗎?

她只知道你此刻讓我舒服快樂,你就是好人。

孩子不懂,大人再不懂,她如何學會自己撐起一片天?

楊絳的父親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的確,不獨立的孩子,再優秀也很難活得幸福自在。

偏偏家長最喜歡包辦一切。因為愛,也因為省事。

於是,我們就二話不說代勞了,並暗暗寬慰自己:沒關係,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會了。

這是個特別錯誤的認知。

8歲時你沒教他繫鞋帶,20歲時他的確學會了。但20歲明明已經該打工賺錢養自己了,他卻只學會了繫鞋帶。

人的能力是循序漸進的。

一個從來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絕不可能在大學畢業的第一天,就忽然可以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照顧好自己了。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業業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領導同事相處良好。

就像一個從沒讀過書的孩子,不可能在18歲那年走進高考考場,就輕輕鬆鬆考上了理想大學。

沒有一個孩子會一夜長大。

8歲時你不讓他自己整理書包,18歲時你不讓他獨自處理麻煩,28歲你還給他錢買名牌鞋,就難保他不會48歲依然在啃老。

其實那種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

就像一隻老鷹從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

養孩子這件事,過程錯了,結果一定錯。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必須要面對的麻煩和壓力,如果你非要代勞,那麼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後都可能變成他爬不出的坑。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啃老卻沒有羞恥感呢?

有個年輕人答:

父母如果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有錢養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後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開心?

多可怕。啃老啃出正義感了。

而這種心態,一定事出有因。

我兒子的老師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紅領巾髒了怪媽媽沒洗,沒穿校服怪媽媽沒提醒,沒帶水杯怪媽媽忘了給他裝。

你問他:「你自己會裝水杯嗎?」

他就特自然地說:「會,但一直都是我媽給我裝的啊。

老師也是沒轍。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經歷,其實都是在模擬未來的場景,他獨自面對、處理的事情越多,將來的適應能力自然越強。

當他的本事越來越多,對你的依賴越來越少,你就會越來越輕鬆,他也會越來越強大。

這是真正的雙贏。

最傻的媽媽,就是放棄自己,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什麼都替他做了,結果——說難聽點,一輩子辛辛苦苦,養出個廢物。

他痛苦,你更是。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簡單八個字,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他會在做事的過程中感知世界,了解自己,掌握生存技能,也慢慢地學會承受壓力,權衡利弊,與人合作,收拾殘局,逆境中迅速調整,迷茫時保持耐心。

有了這樣的獨立能力,他才不會在自己面對社會時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會遇到一次小失敗就一蹶不振,又逃回父母身邊求保護,求圈養。

巨嬰不是一天養成的,飛天的鳳凰更不是。

作者簡介:李月亮,高人氣專欄作家,新女性主義者,紮實寫字的手藝人。

相關焦點

  • 48歲碩士啃老,絕症母親無奈狀告!新教育改革,這故事不再上演
    現在很多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動手能力,讓孩子從小「兩手不沾陽春水,一心只讀聖賢書」。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少生活技能,社會實踐,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高分低能」!還記得《48歲海歸宅家啃老7年,老母親患重病無奈狀告兒子
  • 海歸碩士,宅家7年啃老引發思考
    48歲的名校海歸碩士大衛,讀書時是上海的學霸。同濟大學本科畢業,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 這樣一個學業有成的人,留學歸來沒有奮鬥在光宗耀祖的事業中,而是用長達七年的宅家啃老行為,讓82歲高齡、身患尿毒症、每月只有3500元退休金的母親與自己共同成了啃老事件中的名人。
  • 17歲天才被退學,48歲碩士啃老7年,缺少「養活教育」有多可怕?
    直到讀高中,都是母親給他餵飯。還有一個曾經轟動一時的新聞,上海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將48歲的海歸碩士兒子告上法庭。這個48歲的兒子是名校留學生,但是畢業後卻一直不願意出去找工作,每天就是在家玩電腦。80多歲的老母親只好每天照料他的生活,直到自己患上了尿毒症,才意識到無法照顧兒子一生,忍痛把兒子告上法庭,希望能「推」他出去工作。
  • 這件事最晚3歲一定要做了!否則把孩子養成「巨嬰」後悔都來不及
    有很多父母心疼孩子,什麼都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長大都還是什麼都不會。,孩子的一切都包辦,可越是這樣孩子越不理解父母,甚至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他是一名海歸碩士,同濟大學畢業後,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 民間故事:33歲兒子啃70歲父親的老,別罵,誰讓父親給他「丟臉」
    你啃過老嗎?你覺得啃老是可恥還是「光榮」,難道真如父親說的那樣「過了18歲,我就不管你死活。」父親到底能不能補貼或者幫助兒子。在想好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預見評論區或許被「噴」的很慘。不過,我還是要寫這篇文章,也請大家耐心看完這篇故事後,再想是否決定要噴。
  • 專家告誡:你替孩子走的路 最後都成了坑
    生活中,有的父母習慣為孩子打理一切,大到選擇學校和專業,小到準備學習用品,他們認為孩子只管學習就好,其他都不重要。然而這樣長大的孩子,常常在之後的人生裡遇到問題時不知所措。有網友調侃,「父母替孩子走的路,最後都成了坑」。你身邊這種包辦孩子個人事務的父母多嗎?
  • 優秀孩子的背後,藏著一個懶惰家長
    就好比你剛學會了打字,並不意味會敲代碼一樣。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憑空產生,並自我進化的。歲的海歸碩士在家啃老,被母親告上法庭。然而,大衛的母親已經82歲並患有尿毒症。因為經濟困難,一周只能擠公交透析三次。
  • 八歲男孩老尿床 一查已是尿毒症
    劉翠華趕緊跟著家長到孩子病床前,仔細詢問孩子情況。家長雙手合十說著感謝:「主任看了我們才放心。」這邊剛忙完,那邊又被一位孩子媽媽喊住:「謝謝主任,我們已經住進院了。」劉翠華記得這位家長,上午坐門診時,一家三口「闖」進診室,他們一早從外地趕來,也沒掛上號,要找劉翠華「救命」。孩子4歲,肚子疼、嘔吐。
  • 哈佛大學發現,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新聞主角48歲,頭頂無數讓人羨慕的光環:上海人,從小學霸,大學是同濟,211高等學府,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而被他啃老的母親,是一位82歲的尿毒症老人,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卻不得不在牙縫裡省出一些錢來周濟48歲的兒子。
  • 「東方神童」17歲考入中科院卻慘遭勸退,天才隕落究竟是誰之過
    最後因為學業達不到要求,錯失了讀博的機會。兩年前,一位同濟大學畢業、曾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留過學的48歲海歸學霸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他的一夜爆紅,不是因為作為優秀人才給國家做出了什麼貢獻,而是因為在回國後宅家「啃老」多年,讓80歲高齡的老母親操碎了心。
  • 為什麼你為孩子鋪好了路,他還是會走彎路?
    明明你為孩子鋪好了路,他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必是一條光明大道,為什麼他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彎路?要麼是你貪心,要麼是你的方式錯了,往往是後者。精闢至極,宋倩為英子準備好了幾套房產,選好了學校,每天做好可口的飯菜,但還是狀況不斷,英子最後差點得抑鬱症。其實,在孩子成長中,父母真不可能規劃得那麼周全,當你為孩子避免了一條彎路時,又會出現另一條彎路,你是繼續選擇替孩子走還是讓孩子走?
  • 4歲兒子發脾氣說「都是你害的!」:為什麼孩子老愛怪別人?
    看著倒下的積木,兒子大哭起來,生氣的大聲說:「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不由得想起,有一次也是這樣,事情明明是他自己沒有做好,卻生氣發脾氣的說:「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我就納悶了,在家裡,從來沒有人說過「都是你害的」這句話。為何4歲的兒子卻將它當做口頭禪一樣呢?
  • 要教育孩子,這三點一定要管住!孩子才能成大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教育的奠基者。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教育的觀念與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高度與方向,也影響了孩子人生的下半場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並不在於是給孩子提供多麼好的教育資源,其實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擁有,溫良的品性,正確的認知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難免犯錯,做錯了可以重來,但是對於孩子的三觀影響,與教育卻無法重來。
  • 46歲男子,頻頻尿血,查出尿毒症,親友感嘆:無良妻子害了他
    李大哥今年46歲了,兒子去年考上了重點大學,李大哥樂的合不攏嘴,逢人就說:兒子出息了,好日子快到了。可這話還沒說上一年呢,李大哥卻先躺進了醫院,能不能挺到兒子大學畢業都成了謎,親友前去探望,無不感嘆,李大哥的命不好。
  • 談教育:如果你這樣做,孩子將會被養成巨嬰或者一個廢物!
    之前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個25歲的男孩出國留學,花光了家中兩百萬的積蓄,都沒能畢業,甚至回國的時候,連外語都不怎麼會說。甚至有些父母吃過沒文化的苦,決心不讓孩子走他們的老路,所以把所有的心血都灌注到孩子的教育身上。 甚至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給孩子提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活脫脫地古代地主兒子般的生活。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名校的碩士宅在家裡啃老。 這位碩士,已然48歲! 他不願意工作,竟然依靠82歲的老母親來養活!
  • 「我連最後一眼都沒撈著看!」那君84歲老母失去兒子後,囑託孫子:好...
    這幾天全家人都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中。 13日是抗疫英雄走的第4天,家人回來看望那君84歲的老母親。這位英雄的母親,一遍遍地訴說著兒子的點滴。「我連最後一眼都沒撈著看……」擦乾眼淚,這位無比堅強的老人囑託孫子:好好跟你爸學!
  • 34歲海歸女碩士相親被嘲像郊區房:30+的女人怎麼了?
    在全國有名的相親角上海人民公園,一個海歸女碩士郭盈光來體驗,看到人山人海的父母和相親廣告,她決定做一個調研,舉著徵婚廣告為自己相親。你看她,長得還行,又沒結過婚,這個房型還可以。但是她年紀大了,所以她這個房子在郊區。」眾人如此扼腕嘆氣,只是因為郭盈光已經34歲了。即使她很優秀,學歷高、工作好、各方麵條件也還不錯,可是一提到年齡,所有人的臉瞬間都僵掉了。
  • 一天,82歲的楊振寧問28歲的翁帆:你願意嫁給我嗎?
    一天,82歲的楊振寧問28歲的翁帆:你願意嫁給我嗎?翁帆撒嬌說:哪有人求婚連玫瑰花都不送的嘛!楊振寧趕緊說:放心放心,我會補上。2004年,28歲,青春正當年的翁帆,嫁給了已經82歲,蒼蒼白髮的楊振寧,二人年齡差了54歲,典型的「爺孫戀」不是。如今已是2021年,期間有關他們的新聞,從未間斷過。
  • 海歸變「海待」:留學花費數十萬,月薪不到6k,到底是誰的鍋?
    可不曾料想,回來後就被面試官問道:26歲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嗎?後來找到的一份工作是底薪2000……再說到之前微博上爆紅的「牛蛙之爭」,迫於各種壓力,最後全家決定把孩子送出國讀書。但是出國讀書,真的是所謂的解決辦法嗎?不如先來看看海歸們咋樣了吧。
  • 這14種「作死」的父母,早晚會害了孩子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註定是沒有主見的。3、溺愛孩子慣子如殺子,將孩子看的比什麼都重,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給孩子定的目標過高,當他達不到時,會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從此不敢輕易嘗試。5、大包大辦還記得那個48歲海歸啃老的新聞嗎?從小就是被媽媽大包大辦慣了,後來就懶得出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