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碩士,宅家7年啃老引發思考

2020-09-05 德馨曉築

48歲的名校海歸碩士大衛,讀書時是上海的學霸。同濟大學本科畢業,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

這樣一個學業有成的人,留學歸來沒有奮鬥在光宗耀祖的事業中,而是用長達七年的宅家啃老行為,讓82歲高齡、身患尿毒症、每月只有3500元退休金的母親與自己共同成了啃老事件中的名人。

是什麼讓聰明的大衛成長為好逸惡勞的啃老族?

大衛的媽媽丁阿婆悔恨的說,都是自己的溺愛,造成了大衛的依賴。


原本用以成就孩子一生的母愛,被丁阿婆不恰當的過度消費。最終造就了大衛從小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懂生活之艱辛,不懂為人之孝道。

北宋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天下父母對子女皆有愛,缺失的是常常不懂如何教。教育的重點是教孩子如何成為一個獨立有擔當的個體。

慈母多敗兒的故事中,主人從小倍受母親溺愛,與人打架母親不批評他,偷東西,母親也不及時糾正。最終長大後成為無惡不作的強盜。被官府捉住,判了死刑。行刑前,母親上前抱著兒子痛哭,他卻一口咬下母親耳朵,說:「都是你的錯,小時候我做錯了許多事,你不教育我,才會使我落得今天的下場。」

溺愛的惡果,小則使之心中只有自我,不懂考慮他人感受,缺少生活獨立的能力。大則無法無天,至喪盡天良,成為社會上的渣滓和罪人。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結果顯示啃老已經成為了普遍的社會現象:城市中,「老養小」的現象佔比65%。

父母投入所有財力、人力培養出高端人才的同時,也為社會造就了一批巨嬰。最可怕的是,啃老巨嬰常常發出:我啃自己的父母,與你何幹?我家裡有錢,我啃得起。

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哲學習不好,但卻會討蘇母歡心。於是蘇母花錢為其找工作,賣房為其買婚房。蘇母去世後,父親蘇大強與好逸惡勞,從小家務不伸手的蘇明哲共同生活,每頓飯只能靠點外賣。後女兒蘇明玉為此與蘇明哲理論,不止蘇明哲不認為自身問題嚴重,還因此弄得家庭成員關係緊張。

社會變遷,高房價、高競爭的生活壓力之下,家庭成員之間一定限度內的互相幫襯無可厚非。畢竟,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是互相幫助。適度的伸出援助之手也是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發揚的和諧與友善。


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幫助的前提是條件允許,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並非一定要在金錢之上才能證明家人之間的友愛。

本人結婚整整15年,15年裡,沒拿過公婆錢財。不止我沒拿過,公婆四個兒女、5個孫子外孫女,也都沒拿過。是公婆貧寒拿不出錢嗎?不是,公婆住在鄉下,有退休金,手頭寬鬆。

八十年代,公婆為了讓四個子女完成學業,省吃儉用,上班之餘,除了精心侍弄幾畝薄田,院子裡分別養過雞、鵝、豬用於平衡家裡的開支。沒上過學的婆婆雖然沒讀過「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的聖賢古詩。但她深深懂得精打細算才能細水長流。每年歲尾年初,家裡便早早計劃好每一筆錢出自哪裡,再花至何處,甚至於精算至每一年每個孩子可以拍幾次照。孩子們放學回家除了寫好作業,還有一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家務,從田間到院內,力所能及的都要參與。

這樣自強勤勞的公婆教育出的子女們自然而然也有了一份自強自立的傲骨。兄弟姐妹四人畢業後,從找工作至各自在城裡安家落戶,沒有一個人伸手向家裡要過錢。

因為自強,所以懂得生活的不易,因為懂得不易,所以彼此間有更多的理解與感恩。這份理解與感恩之情在一次次家庭成員面臨巨大變故中更是舉足輕重。過去五年之中,家中公公與姐夫分別患腸癌、淋巴癌。期間每個家庭從財力到人力都做到盡力支持與幫助。

培養個體自強,樹立家庭成員之間正確的友愛互助方式,小到關乎家庭命運,大到關係國家發展。

做為個體家庭,我們也許沒有憂國憂民的能力,但我們要做到自強自律,要讓自己有能力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善。要懂得珍惜與感恩,在教育裡,愛與自強才是最該留給子孫後代的財富。

相關焦點

  • 48歲碩士啃老,絕症母親無奈狀告!新教育改革,這故事不再上演
    還記得《48歲海歸宅家啃老7年,老母親患重病無奈狀告兒子她48歲的大兒子有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學位,但2012年回國後就待在家裡不工作,而且認為自己不順心的狀況都是由於母親溺愛造成的。無奈之下丁阿婆狀告兒子不承擔贍養義務。別人眼中的海歸精英,竟然是啃老族!這種強烈的反差,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勞動教育的迫切性。
  • 如何看待海歸女碩士月薪1300元,辭職繼續考博
    今天在網上瀏覽新聞,突然看到一則消息說,山東濟南一個姑娘花了200多萬人民幣自費去澳大利亞念了本科和碩士,回國找工作很困難,月薪只有2000元,扣掉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到手的錢只有1300元。決定辭職專心考博,希望博士畢業可以留高校任教。
  • 海歸女碩士實習工資1300塊,不奇怪
    (1月4日《生活日報》)海歸女碩士回國後實習工資1300塊,這實在是件稀鬆正常的事,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海歸在就業市場不受待見,根本的原因是海歸學歷的含金量越來越低了。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教育的整體水平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國外人才培養的素質和知識結構也遠超國內,那時候自身不夠優秀,根本沒有機會留學海外。
  • 海歸金融碩士幫母親「彈棉花」,年銷售200多萬
    近日,一則海歸金融碩士幫母親「彈棉花」,年銷售200多萬的新聞,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於讀書的思考。海歸碩士「彈棉花」當事業據媒體近日報導,江蘇張家港的蔣曉棟,在美國拿到了金融學碩士學位後回國發展,負責一家光伏企業出口貿易業務的同時,也擔當起了母親「彈棉花」工藝的推廣者。
  • 留學歸來眼高手低 上海出現部分「海歸啃老族」
    李先生的表弟是同濟大學德語系2001年畢業的學生,2002年赴德留學,就讀於漢堡大學,攻讀信息管理工程專業。2007年李先生一家總算是歡天喜地盼回來了留洋歸來的高材生。但煩惱很快隨之而來。   2007年六月份歸來的曉濤,面試了20幾家單位,卻至今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2001年,曉濤完成了大學本科的學業。
  • 一年制海歸碩士就業緣何被低看一等
    實習生 王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馬富春「為完善我國的海外學歷評估體系,教育部將規定國外學位修業年限不能少於2年(碩士),一年碩士和半年碩士將不予承認」。近日,網上一條教育部新規讓一些一年碩士陷入恐慌。隨即,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現身闢謠,聲稱「沒有此規定」。
  • 海歸女碩士5天連偷7個快遞,原因令人無語
    家境殷實的乖乖女世界頂尖名校畢業生海歸碩士藝術教育公司白領……就是這樣一位年輕的90後姑娘女子亂報門牌號5天偷7個快遞 疫情期間,快遞配送人員無法進入小區,為了方便居民,許多小區都在門口設立了快遞存放點。
  • 17歲天才被退學,48歲碩士啃老7年,缺少「養活教育」有多可怕?
    我們絕大多數父母,都喜歡一種孩子,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幾年前,有一個叫 「魏永康」的人,曾轟轟烈烈地出現過人們的視野中,他就是典型的「別人家孩子」。從小智力超群,2歲能認識1000個漢字,4歲學完初中知識,8歲讀重點中學,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進入中科院。
  • 海歸碩士:回國被開價1600元!細數3個海歸優缺點!
    1.目前國內外差距日漸縮小,是海歸碩士在國內就業艱難的一個影響因素隨著中國科技水平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在教育資源的投入和發展上,國內和國外的差距在日漸縮小,所以我們現在很難看到像十年前一樣留學歸來的海龜遭企業哄搶的現象。
  • 海歸女碩士回農村撿垃圾稱:是水到渠成,自然發生的過程
    海歸女碩士陳立雯卻徒手翻垃圾桶、騎三輪車走街串巷,垃圾一撿就是10年!出生於河北滄州農村,碩士學歷的她曾經出國留學,有留校任教的機會,但在「看過世界」後,她選擇回到故鄉。在河北保定的南峪村,她倡導村民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和再利用,改善農村環境。碩士畢業後,她進入一家在北京註冊的環保組織。按她的說法,「當年就是覺得這個概念特別美好。」
  • 大學畢業不想上班看人臉色 宅家兩年玩遊戲
    可這些年,「畢業卻不就業,轉身宅家啃老」的畢業生卻多了起來。昨天,記者從寧波市工總會了解到,總工會近期做了一項關於寧波就業形勢的調研:到2013年末,寧波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92萬人,同比減少15.65%。大專及以上學歷失業人員佔總數的18.49%,比上年同期有比較明顯的上升。
  • 廣州近5年海歸中碩士佔比最高達六成:六成海歸月薪低於八千
    廣州近5年海歸中碩士佔比最高達六成:六成海歸月薪低於八千 林霞虹 粟華英/廣州日報 2018-09-26 11:39
  • 從教學崗位到行政崗位 碩士海歸求職高校放低身段
    從教學崗位到行政崗位 碩士海歸求職高校放低身段 2013年07月18日 09:2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顯示,2012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再創新高,逼近40萬人,其中自費出國留學人數約38萬人,自費留學的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修讀一年制碩士課程。
  • 100位海歸爆回國後真實薪資!內情竟然如此...
    08,美國4年回國1年,坐標瀋陽,我回來之後找了小半年才找到一個7.6k的。09,留美top50,國內一年,HR稅前10k,心塞。02,工作即將一年整,英國本科學的是會計金融,帝都做外企財物分析,剛入職月薪稅前5.5k,工作半年後加薪到7k,亂七八糟加起來一共估計10萬....就真的很普通了。03,英國7年土木本碩,回國7年,二線城市自己找的工作,年薪50,房地產行業。
  • 你不知道的海歸鄙視鏈!
    留學生回國最主要的還是從事工商管理和金融行業,排名第一,有14.8%的海歸期待回國後進入這個行業;排名第二的是網際網路行業,佔比11.2%;其次是文化教育行業,佔比7.7%,這是因為海歸的第二語言在留學的時候得到了提高。
  • 「海歸」主力是碩士「海鷗」成為新潮流
    隨著近年來上海對海歸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海鷗」這一代表跨越大洋兩邊跑的留學人員的新鮮詞彙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在日前舉行的第15屆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信息發布會上,專家透露,30歲以下的碩士成為「海龜」主力,而「海鷗」形態的存在已成為吸引海外人才歸來的一種重要方式。
  • 100位海歸爆料回國後真實薪資待遇!七成低於期望值!
    03,英國7年土木本碩,回國7年,二線城市自己找的工作,年薪50,房地產行業。05,國本英國碩士,回國在四大的二線所趴著,當時起薪7k多,每年漲30%,就這樣吧。>01,海歸碩士也要看本科學校的,but這不代表你本科學校很差還沒出國工資高的不行。
  • 父母哭死:中大碩士自殺引發的思考...
    ——由4月16日晚中大碩士自殺引發的思考...2014年4月16日,中山大學一碩士上吊自殺,遺書:論文、找工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經中大確認,死者為該校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男)。警方初步排除他殺, 死者遺書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層出不窮的類似事件,讓人扼腕嘆息之餘,不禁思考,我們的教育,到底該如何進行?
  • 2019年「最難」就業季?英國碩士回國都待業!網友:海歸又如何?
    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較快,最近20年來,大學的數量翻了好幾倍,現在已經有2000多所了,大家讀大學的目的,十有八九都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學歷越高,工作越好找是大家的共識。可是,目前我國就業市場形勢很嚴峻,一方面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另外一方面,我國不少企業都在裁人,用工量減少了,所以不少應屆畢業生覺得,2019年就業真的不容易,可能是最難的就業季了。確實,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確實困難,不僅國內普通本科生工作難找,就是在國外留學多年的海歸,工作都不好找。
  • 海歸碩士放棄高薪創業 主打中高檔飯店移動訂餐
    海歸碩士背景,在上海某金融公司任職,錫城小夥王漱旻曾有讓人羨慕的工作,他卻放棄高薪,轉而投向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創辦「外賣小飛俠」,專做錫城中高檔飯店外賣業務。  海歸碩士放棄高薪  投身移動網際網路創業  2012年,王漱旻從英國利茲大學碩士畢業,回國後,王漱旻在上海某金融公司從事分析師助理工作。2013年夏天,公司連續接到幾個大單,細心的王漱旻發現,這些單子都跟移動網際網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