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在滬揭牌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諾獎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日前在滬揭牌。該中心是隸屬於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旗下上海吳孟超聯合諾貝爾獎獲得者醫療科技創新中心(簡稱科創中心)的學術交流平臺。

  據了解,諾獎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旨在打造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國內外的尖端科研成果和頂級個人智慧在此交流碰撞,吸引更多的頂級科學家、諾獎獲得者前來探討、交流,逐漸形成一個國際先進的醫療技術交流對接平臺,共同推動精準醫療的創新和突破。

  基於此,在科技中心建立初期就與22位諾獎獲得者以互訪交流的形式開展了合作研發,凝聚了一批精準醫療領域內的國際頂尖級專家、學者和產業精英。主要研發方向為精準醫療創新技術的研發轉化,包括為尋找腫瘤治療的全新靶點、全新的免疫檢查點抗體研發、創新的檢驗技術研發以及精準醫療的創新技術四大方向,通過打造一流的公共研發平臺。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約納特教授共同為交流中心揭牌。阿達·約納特教授有以色列「居裡夫人」之稱,她在2009年因「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治國)

(責任編輯:何欣)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商學院—諾歐商學院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建梁)11月15日,南開大學商學院—諾歐商學院聯合研究中心在諾歐商學院巴黎校區籤約揭牌。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公使銜教育參贊楊進受邀證籤,並與法國諾歐商學院院長Delphine Manceau、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白長虹共同為中心揭牌,這標誌著兩院的合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為開展師生交流、合作研究、學術會議開闢新的途徑。  Delphine Manceau表示,國際化戰略是諾歐的重要發展戰略,十分高興與南開大學成為合作夥伴。
  • 諾獎「馬」醫生特需門診滬上開張 預約患者已超300人
    當天上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馬歇爾消化疾病國際診療中心」正式揭牌並開業,小王是揭牌後的首批患者之一。 「諾獎得主親自給我做胃鏡,這也太酷了吧!」小王立馬發了一個朋友圈表示嘚瑟。 然而,這位諾獎得主對這一成績並不滿意:「之前的治療受限於設備未到位,仍然屬於『經驗醫學』。」馬歇爾對記者說。 「馬歇爾消化疾病國際診療中心」的正式揭牌並投入運營,將為這位諾獎醫生打開「精準治療」的新大門。 與澳洲患者不同,前來問診的上海患者均有多次抗菌治療失敗經歷,有些患者甚至一治十幾年仍未得到根除。
  • 曠逸國際諾獎院士全球高峰論壇 為幹細胞抗衰搭建國際化的交流平臺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曠逸最新資訊 > 正文 曠逸國際諾獎院士全球高峰論壇 為幹細胞抗衰搭建國際化的交流平臺
  • 怎樣才能得諾獎?諾獎評選的學術與非學術因素
    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表彰他們為減輕全球貧困所做的實驗性方法」。  今年的經濟學諾獎不但難以預測,而且因為巴納吉和迪弗洛一道獲獎而創造了諸多很難複製的新紀錄。首先,巴納吉是迪弗洛的老師,因而創造了師生共折桂的紀錄。其次,迪弗洛是巴納吉的第二任太太,因而創造了夫妻共折桂的紀錄。
  • 蕭山國際人才服務中心揭牌
    蕭山國際人才服務中心揭牌 近日,浙江蕭山外國高端人才創新集聚區成立一周年活動上,蕭山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在錢江世紀城揭牌成立,中心聚焦全環節服務鏈,設立「綜合服務、創業服務、人才生活服務
  •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並做學術講座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作學術講座10月29日晚,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RobertC.Merton)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儀式及羅伯特·C·默頓教授學術講座在成龍校區龍湖劇場隆重舉行他表示,學校歷來高度重視繁榮和發展校園文化與學術文化,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邀請諾獎得主走進師大,是學校在新的發展時期堅持不懈繁榮和發展學術文化、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方略之一。此次邀請默頓教授來校講學並聘請默頓教授作為學校榮譽教授,是推進學校學科建設、提升學術水平的重要舉措,對加強學校國際交流,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帶動學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
  • 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開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5日訊(記者 沈慧)10月25日,作為「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首場活動,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主辦的「北京石墨烯論壇2018」在京舉行,這標誌著「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活動正式啟動。
  • 華中師大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揭牌
    2018年4月22日,華中師範大學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印尼人文交流學術研討會在華中師範大學逸夫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為適應新時代中國外交政策、國際戰略的需要,為中國的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同時培養通曉印尼的人才,服務社會發展;促進中印尼兩國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為中印尼人文交流機制提供政策諮詢,並參與中印尼人文交流機制會議的籌備工作,經教育部批准,成立華中師範大學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三亞學院—清華三亞國際數學論壇數學研究中心籤約揭牌
    該研究中心旨在通過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臺,開展數學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前沿研究,共建「三亞學院未來技術研究實驗室」等系列舉措,為海南打造數學與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新高地。清華大學副秘書長、清華三亞國際數學論壇管理中心主任高瑄,三亞學院校長陸丹,常務副校長劉開南等共同出席籤約揭牌儀式。
  • 「科創月」啟幕 語言文化及國際交流研究中心舉行籤約揭牌儀式
    啟動儀式結束後,語言文化及國際交流研究中心在涵英樓5-5107會議室舉行了校企合作籤約揭牌儀式,西安交大黨委副書記宮輝出席儀式並致辭。外國語學院院長陳向京代表語言文化及國際交流研究中心之後,依次舉行語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口筆譯實驗室揭牌及捐贈儀式。籤約環節結束後,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院校合作總監王麗萍、陝文投副總經理徐晉、RWS(如文思)中國公司副總經理鄭金鳳先後發言,紛紛表示創新港是一片富有創造力的土地,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新高地,希望今後能與語言文化及國際交流研究中心加強合作,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加大合作力度。
  • 國際博協與上海大學合作成立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
    12月10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學成立。國家文物局、國際博協總部、中國博物館協會、上海市文旅局、全國部分文博機構、開設文博專業高等院校以及東道主上海大學近二百位領導嘉賓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成立大會。
  • 聚焦絲路研創校園 新型智庫"國際戰略投資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中國網6月29日訊 2016年6月28日下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戰略投資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首期「一帶一路」戰略投資沙龍於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隆重舉行。,在外經貿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科研成果轉化和對外交流合作方面成績顯著,因此有責任、也有能力當好「一帶一路」戰略研究的排頭兵。
  • 上海數學中心揭牌奠基
    劉延東希望上海數學中心牢記使命、不負重託,立足上海、輻射全國,發揮自身優勢特色,遵循科學發展規律,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努力取得世界一流的原創性成果,匯聚和造就更多高水平數學人才,開闢和引領數學學科發展方向。
  • 新區獲批全省首批「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新區獲批全省首批「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2020-12-10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嶺南地方志文獻交流中心在陽江籤約揭牌
    廣東省政府地方志辦與陽江市,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在陽江建立應用型本科院校工作部署為契機,共建的嶺南地方志文獻交流中心,正式籤約揭牌。籤約揭牌儀式現場。嶺南地方志文獻交流中心揭牌。省地方志辦黨組書記、主任陳華康介紹,這次揭牌成立的嶺南地方志文獻交流中心,是全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省市合作共建的地方志文獻交流機構。
  • 諾獎得主見證 | 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正式發布
    本屆京領榜單發布會暨諾獎創新論壇上,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三位諾獎得主的見證下。京領重磅發布「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參與論壇的還有哈佛劍橋講席教授、百餘位北上廣深等知名國際學校校長等嘉賓,這已經是京領連續第三年發布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榜單,受到國際化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校長和管理者、學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
  • 2018諾獎物理學獎得主Donna到訪光峰科技
    10月7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加拿大科學家DonnaStrickland到訪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07.SH以下簡稱「光峰科技」),進行考察和技術交流。Donna獲得諾獎的成果,是她1989年在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of Rochester,簡稱UR)讀物理學(光學專業)博士學位期間,在導師GerardMourou指導下完成的論文。這次獲獎,也正是二人一起獲獎。其科研突破體現在為實現更短和更強的雷射脈衝打下基礎,他們發明的啁啾脈衝放大技術(CPA),已經成為高強度雷射的標準,應用於眾多領域。
  • 北航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在青島藍谷開工
    &nbsp&nbsp&nbsp&nbsp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今日(9月22日)上午,北航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開工儀式在青島藍谷舉行。&nbsp&nbsp&nbsp&nbsp北航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項目位於濱海大道以東、港中旅海泉灣以北,面朝大海,地理位置優越,緊鄰青島地鐵 11號線、濱海大道等,總佔地面積 1495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73438平方米,計劃投資 55473萬元,與6月22日奠基開工的教學科研區呈東西兩側軸帶布局,交相呼應,主要定位於打造世界領先的、現代功能設施完善的、開展國際學術及創新會議交流的重要場所
  •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ICOM-IMREC)成立大會在...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2月10日,作為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The International Museum Research and Exchange Centre of ICOM,以下簡稱ICOM-IMREC)成立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