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帶來好的人緣,於是去學心理學,去參加講座,甚至採取投機取巧的方式,以便一勞永逸。其實,生活總是在細節中蘊含真諦,好比這3個給人好印象的「小竅門」。
(1)迎合:掌握別人最迫切的需求
如果說有那麼一種方法,可以讓你如魚得水一般掌握他人,那這種方法就叫做——迎合他人最迫切的需求。
其實這不難理解,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可是無論你說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甚至還很叛逆,你以為這是代溝,其實不是,只不過是你不了解人性罷了。
啊嵐來找我的時候,就如同在沙漠裡遇見了綠洲:
「我可算找到你了,聽說你是學心理學的,你今天一定要幫我,我實在是沒轍了。」
原來,啊嵐的孩子自從上初中後,就很少和她說話,甚至對她有很強烈的戒備心。其中,啊嵐最反感的就是她的孩子迷上了一款叫做「某王者」的遊戲,每當啊嵐阻止孩子玩遊戲,孩子就鬧情緒。
記得我當時是這樣對啊嵐說的:
「你孩子玩的那款遊戲,我也在玩,你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也玩一下這款遊戲。」雖然很不情願,但是對於一位絕望的母親,任何不靠譜的方法在靠譜的人說出來後,也會願意一試。
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啊嵐聽了我的建議,並且在玩遊戲的時候,故意把音量放大,讓孩子聽到。而她的孩子,竟然主動跑過來教她玩,並且在拿了「人頭」後,母子都興奮地擊掌,在送了「人頭」後,彼此鼓勵。
在這款遊戲裡,啊嵐成為了一名學生,而她的孩子成為了老師,啊嵐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也有被教不好的時候。最主要的,通過這種方式,啊嵐成功地和自己的孩子打成了一片,並且有效地掌握了孩子玩遊戲的時間。
其實,我給啊嵐的方法,就是迎合孩子最迫切的需求,這樣也就等於把一個人掌握在手裡,能獲得別人的好印象。
(2)謙虛:故意放低自己的好品質、成就和貢獻
我們傳統的教育,就是要我們披荊斬棘,勇奪第一,進而光宗耀祖。其實,在人際交往中,最忌諱的就是過早地拔尖,人性使然。
關於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的爭論,至今都沒有結果,但我們大多數人,彼此間或多或少都有些成見,常受嫉妒、猜忌、憎恨影響,患難不會讓你失去友誼,而你的成就卻最有可能讓朋友嫉妒。
無論在哪種場合,沒多少人會像你的家人一樣,為你的成就而喝彩,更多的是由於成就的大小而導致隔閡,甚至是嫉恨,這就是人性。
因此,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一個好方法,就是時常保持謙虛,做到虛懷若谷,適當地放低自己的好品質、成就乃至貢獻。
(3)懇求:激發別人的同情心
俗話說「套路得人心」,不無道理,其實套路本身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因為懂套路的人,也懂人性。當然,本文所講的「套路」不是說真的要你如何耍手段,而是要適當地借用人性的力量,進而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無論在哪一起糾紛中,在真相沒有查明之前(哪怕真相已經昭然若揭),人們總是會不自覺地站在「弱者」「苦命者」的一方,原因也極其簡單——他們更可伶,更值得同情。
追求一個人的第一步,最好的方式不是主動去幫她的忙,而是想辦法讓她有機會幫你的忙。我們人性中,總是會不自覺地對自己幫助過的人,留有較深的印象。同樣的道理,我們也會同情別人不幸的遭遇,甚至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散播溫暖。
因此,想讓別人對你有好的印象,就是適當地表達自己的不足,併合理地去依賴他人,這樣做不是要從你的角度去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而是讓別人覺得他自己能給你溫暖。
當然,所有的「小竅門」都離不開真心這一前提條件,只有你是真心地付出,這些「小竅門」才能為你帶來裨益,如果你只是為了達到目的而耍手段,那麼任何「技巧」都無法為你獲得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