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家鄉縈繞夢中 阿富汗難民心急如焚難回家園

2020-12-19 搜狐網
  新華網白沙瓦12月13日電 「誰不想念自己的家鄉?在喀布爾,我有一個很漂亮的院子,都是花朵和綠樹。但現在我只能在夢裡見到它,夢到自己就躺在院子裡。我真想現在就回家去……」

  一聊起家,塞勒·穆罕默德老人似乎就有說不完的話題。他說,在喀布爾,他還有兩個妹妹、三個兄弟,他們現在生死未卜、音信全無,他每天都心急如焚,時常在半夜突然驚醒……

  說塞勒是老人,是因為他鬚髮皆白,走路顫顫巍巍,一副風燭殘年的模樣。但旁人後來介紹說,塞勤實際上只有50歲,是無盡的戰亂催白了他的鬚髮,催生了他無盡的鄉愁。

  在緊靠阿富汗的巴基斯坦邊境城市白沙瓦,記者採訪的難民來自阿富汗不同地區,屬於不同的民族,講不同的語言,但有一樣是共同的,那就是故土難離之情。家園雖破,但仍讓人魂牽夢縈;時光飄遠,但記憶卻歷久彌新。戰爭阻隔了他們回家的腳步,卻增添了他們對故土無盡的思念,那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牢牢鐫刻在他們的記憶深處,揮之不去,思之彌深。

  即使是一些孩子,對故鄉也有著深深的眷戀。在白沙瓦城外的塔吉阿巴德難民營,記者見到一個小女孩。小姑娘長得很漂亮,但衣著破爛,連雙鞋也沒有。一問才知道,她今年已12歲,但從來沒上過學。父親在戰亂中被亂槍打死,她現在和母親及一個比她稍大一點的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生活,她必須每天上街乞討。問她想不想家,小姑娘半晌無語,最後才幾乎有點哽咽地說,非常想家,想上學。問她為什麼,回答是在這裡都吃不飽肚子,而且她討厭上街乞討,遭別人白眼,但為了生活她又不得不這樣。

  在沙姆沙圖難民營,記者與在路邊賣木柴的瓦澤爾·穆罕默德聊了起來。在難民營,做飯燒水都使用柴火,因此木柴生意是一個很興隆的行當。55歲的瓦澤爾身材魁梧,是一個砍柴的好手,但當記者問他生意好不好時,他卻沒有回答,只是說他還是希望能儘快回到喀布爾。旁人告訴記者,瓦澤爾以前是汽車製造廠的工程師,現在卻淪落到以賣柴為生。其中的反差,也許正是他避而不答的原因。

  當初離家千辛萬苦,現在要回家也絕非易事。雖然阿富汗各派已就過渡政府的組成問題達成協議,而且在接受採訪時,許多難民也對記者表示,他們對新政府充滿希望,但幾十年的民族矛盾、冤讎卻非一時能夠解開。另外,如何回去,也是一個難題。阿富汗冬天已至,許多地方都已是大雪紛飛,道路也隨之變得極度兇險。大批難民返鄉在交通上就難以得到保障。相比於自然環境,更難預測的是人為因素。阿富汗東部戰事仍在繼續,衝突遠未停止。不僅難民,就連聯合國官員的生命安全都難以得到保證。

  新世紀的第一個寒冬,對絕大多數阿富汗人來說是苦澀的。寒冬過後,一部分難民也許會踏上歸途,但大多數難民還不得不經受漫長的等待。因為難民遣返牽涉到安置、救援、重建等一系列問題,如果讓難民回去依然面臨死亡,也就失去了遣返的意義。但這種等待,對許多年長的難民來說,已近乎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

  在沙姆沙圖難民營,67歲的穆罕默德·塔合爾老人告訴記者,他來難民營已近10年,年年盼回家,但年年都回不了家,他現在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可能再也熬不到回家的日子。說話之間,他長久無語,悵然望著遠方……

  (記者劉洪)


相關焦點

  • 英媒:阿富汗鄰國擔心美國撤軍後會出現難民危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路透社1月1日報導,一些外交官表示,美國計劃從阿富汗撤軍的報導正在讓阿富汗的鄰國感到緊張。這些國家已經開始為撤軍可能導致大批難民越境逃離做準備。一名白宮發言人上星期說,美國總統川普沒有向五角大樓下達從阿富汗撤軍的命令。但是川普政府也沒有否認有關美國計劃從目前部署的1.4萬軍人中撤出近一半的報導。這些報導發表也正值阿富汗的和平談判正在加緊進行之際。美國特使哈利勒扎德上個月會見了塔利班代表,討論了有關未來撤軍以及停火建議的問題。
  • 德媒評論:歐盟各國分歧依舊 難民分配難達共識
    德媒評論:歐盟各國分歧依舊 難民分配難達共識 2015-11-10 09:33:44在冬季來臨之際,這些難民不得不尋找下一個安身之處。斯洛維尼亞總理日前表示,歐盟各國在解決日益突出的難民危機問題上很難達成一致,嚴重的情況下有可能導致歐盟瓦解。這一消息促使數萬的難民沿巴爾幹半島朝西歐進發。
  • 泉州美麗鄉村遊 過年回家拍家鄉仙境
    新告村九品蓮花  閩南網1月30日訊 過年回家,拍美麗家鄉贏千元大獎,本報昨日發起活動後,得到強烈反響,不少讀者紛紛報名。市民劉小姐還發郵件推薦她的老家——安溪縣祥華鄉珍山村,她說每當下雨過後,老家就像仙境般美麗,這個年她要回家拍個夠。  與此同時,網友還推薦大家到泉港塗嶺樟腳村去拍油菜花。沒錯,只要在泉州境內拍攝於今年2月1日至2月24日、反映泉州美麗鄉村景觀和人文,或是家鄉的年味年俗的照片,就有機會贏得千元大獎。
  • 敘利亞難民呼喚和平 渴望早日回家
    我們何時才能回家?」在敘利亞危機爆發5周年之際,逃難至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賈瓦娜傷感又無力地問道。  賈瓦娜最小的兒子今年5歲,與危機同齡,從出生起就生活在戰亂之中。她告訴記者,3年前,她和家人為躲避戰火逃難來到黎巴嫩,受盡了苦難與屈辱,但最受委屈的莫過於孩子。說到這裡,她的淚水奪眶而出,「他們不僅要和我們挨餓受凍,而且到了上學年齡還不能進入學校讀書,會成為文盲」。
  • 風景如畫的老寨山,仿佛在魂牽縈繞的夢中,飄縹緲麗!
    從老寨山上看到興坪碼頭的船隻一遊蕩在灕江之中,曾幾何時,灕江,就在我魂牽縈繞的夢中,縹緲美麗。黃昏的時候可以看到連綿山巒在夕照中的一片微紅,微紅中透出點點綠意,這也是著名畫家徐悲鴻盛讚的「興坪夕照」。站在高處,環顧四周,群山眾領,連綿起伏的山一座接著一座,仿佛置身於一幅幅油畫中,人在畫中遊一般。
  • 德國「難民學歷」:土耳其伊朗最高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哪個國家的難民素質最高?」德國《西部日報》15日稱,為了在龐大的難民群體中發現高素質人才,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局近日對去年湧入德國的難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來自土耳其和伊朗的難民素質最高,奈及利亞的難民素質偏低。
  • 阿富汗難民持刀砍人一死八傷,法國政黨抨擊政府移民政策過松
    據法國《巴黎競賽畫報》9月1日報導,8月31日發生在裡昂市近郊的惡性持刀襲擊事件引發媒體關注,由於嫌犯的外國難民身份,不少法國右翼政黨代表紛紛藉此事件抨擊政府現行移民政策過於寬鬆和天真。《費加羅報》稱,嫌犯身上沒有證件,開始想隱瞞自己身份,但警方後續公布信息顯示他是一名提交了避難申請的阿富汗籍難民,在法國並無犯罪前科。該嫌犯現已被警方以「謀殺及蓄意謀殺」為由逮捕。襲擊案發生後,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內表示密切關注調查進展,並向死者家屬表示慰問。
  • 留學中國的阿富汗青年,死在了澳大利亞難民營
    【文/觀察者網 徐蕾】這位曾在中國學醫的阿富汗青年,本來夢想著治病救人,但最終,卻在絕望中死去。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12月24日報導,賽義德·米爾瓦伊斯·魯哈尼(Sayed Mirwais Rohani)是一位年輕的阿富汗醫生,曾在中國求學。他本想逃離塔利班,卻不料被困在澳大利亞的離岸移民拘留機構中。
  • 【德國生活】弗萊堡女大學生被姦殺案,兇手難民被判終身監禁
    被害19歲女生生前照片幾天後,警方抓到了兇手——一名自稱年僅17歲的來自阿富汗的難民!!此案震驚了全德國,對使得民眾反對移民入境的聲浪再起,對該難民真實年齡也充滿懷疑。後來根據一份官方材料,兇手竟然出生於1984年,犯案時已32歲!
  • 南廣學院校友隻身一人拍攝難民營 與難民同吃同住
    這個1988年出生的小夥子,畢業後成為一名圖書編輯,每年一個月的帶薪休假,他選擇只身前往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等地,拍攝難民生活。 用鏡頭捕捉難民生活 李亞楠習慣邊走邊看。2014年10月29日,他來到伊朗邊境的阿瓦士,不期而遇的一群女孩,被他定格在鏡頭中。
  • 美軍放寬在阿富汗交戰規則:阿富汗平民死亡率激增三倍多
    軍士兵把設備搬運到運輸機上平民苦針對這份報告,駐阿富汗美軍發言人桑尼·萊格特8日辯稱,美軍空襲造成的阿富汗平民傷亡自今年2月29日以來「幾乎全部停止」。2月29日,美國和塔利班籤署了旨在結束阿富汗戰爭的和平協議。但事實並非如此。
  • 牡丹江市教育三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旅發大會之美麗家鄉系列...
    為積極貫徹落實《牡丹江市教育系統籌備第四屆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責任感、榮譽感,牡丹江市教育三園結合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了美麗家鄉系列活動「周末喜相逢 玩轉三道觀」主題活動。
  • 寒冷天氣阻難民步伐 部分難民絕食要求入境歐洲
    瑞典也已實施臨時邊境管控,應對難民湧入。加瓦拉斯稱:「我們同時還安置了5個難民家庭,他們在與律師所研究尋求庇護的可能性。」11月18日晚起,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和馬其頓開始放行爆發戰亂國家的難民: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其他人被確認為經濟難民,他們無權通過「巴爾幹線路」進入西歐國家。希臘不接受抽選方式,所有難民和移民都一律進入該國。
  • 聯合國最新報告:去年全球難民近7000萬,土耳其接收最多難民
    報告稱,去年年底難民的數字比前年增加近300萬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計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淪為難民。其中,85%的難民居住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國家。對此,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格蘭迪稱,「有些人認為,難民危機發生在富裕國家,事實不是這樣的。」他呼籲富裕國家擔負起人道主義責任。
  • 六一前夕《追風箏的人》作者新作《海的祈禱》面世,關注難民兒童
    《海的祈禱》【美】卡勒德·胡賽尼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這是他第一部為兒童寫的作品,主題是他所擅長的家人之間的情感牽絆,其主要內容是一位父親寫給兒子的信,描述了他們在渡海去往歐洲的夜晚,父親注視著沉睡中的兒子,對他講述家鄉昔日的美景以及海上漂泊的兇險。
  • 老照片 阿富汗遊擊隊的高射炮 小孩的玩具
    阿富汗的小孩,隨意地擺弄著高射炮。這些殺人的武器,就這麼成為了他們的玩具。    1979年12月末,蘇聯悍然入侵阿富汗,這是蘇修霸權主義對另外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蹂躪。    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導致了一場長達十年之久的戰爭,這就是阿富汗戰爭。蘇軍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 巴黎富人區抗議市政府安置難民:我們沒有得到任何通知
    之前完全沒有正式通知,這些難民中有不少壓根不符合庇護條件。」據法國「新觀察家」網站20日報導,因不滿市政府在未進行事先商議的情況下就安置難民,巴黎15區區長菲利普·古永上周末公開表示抗議。報導稱,法國警方日前將來自阿富汗、索馬利亞和蘇丹的近2500名難民從剛剛被取締的巴黎北部夏貝爾門難民營撤離,分別安置到巴黎及其郊區的18個體育館內,其中449人被臨時安置在被稱為「富人區」的巴黎15區。身為該區區長的共和黨人古永就此認為,政府擅自處理難民、無節制地攤派難民配額不僅是對基層官員的無視,也剝奪了當地居民的知情權,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 回家的鑰匙:巴勒斯坦難民問題與埃達難民營行紀
    而被登記的難民,後代仍然被認定為難民,也就是說,「難民」成了很多巴勒斯坦人與生俱來的身份之一——就如同我們的姓氏、性別和祖籍。而這恐怕也影響著許多難民後裔對自身、生活以及政治議題的看法。埃達難民營中的塗鴉將難民身份屬性、回歸意識等話題藝術化。
  • 思念,縈繞著夢裡江南!
    這是我魂牽夢繞,揮之不去,鑲嵌在靈魂深處的家鄉印記。夢裡江南,是一首,韻味深蘊的詩,寫在,晨曦蔥鬱中的鶯啼裡,寫在,淺黛迷濛下的樓臺裡,寫在,楓葉飄飄,層林盡染的金秋中。 夢中的江南,是一幅柔美的水墨畫,淡淡的淺山黛影,飄飄的岸邊垂柳,蕩漾的煙波魚兒嘻,悠悠的漁船水漿蕩。 緩緩走進魂牽夢繞的江南。
  • 瑞典北極圈附近安置難民 寒冬極夜恐難熬
    摘要:【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26日報導,難民人數激增導致難民安置成為難題,抵達瑞典的部分難民就被暫時安置在拉普蘭德的一家旅館。今年10月,瑞典移民局決定將600多名難民安置在北極圈外的一處滑雪勝地,這裡每年冬季都會因極夜現象停止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