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逆反心理產生的四個原因
從心理髮育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但對父母親來說,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兒童的自我意識地發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展,他會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親的教育觀點就會產生衝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後。從心理髮育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但對父母親來說,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
-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怎麼辦?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做「逆反心理」,這是一種心理特點,不必奇怪。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當,可能加劇逆反心理的現象。2.嘮叨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喜歡整天對孩子嘮嘮叨叨,這個要這麼做,那個要那麼做;這也不對那也不是,總是沒完沒了地嘀咕,這種「敲木魚」式的教育最終導致孩子厭煩而產生逆反心理。
-
青少年逆反心理測試
這裡的答案無正確、錯誤之分,回答每一個問題時不必用太多時間去思考,但回答必須是最符合通常感受的。對下列題目做「是」或「否」問答。此測驗可由父母作答也可以由青少年自答。開始答題:l.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事。( )2.是否認為絕大多數規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
-
家庭環境與兒童的心理素質
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 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
-
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大河網特聯合鄭州市教育局開展「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報導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宣傳好的經驗和做法,營造積極、健康、共贏的家校共育氛圍,引導家庭、學校、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
-
兒童心理健康納入家庭教育指導
行動方案指出,到2022年底,實現《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指標的階段目標,基本建成有利於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媒體、醫療衛生機構等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行動方案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設立心理服務平臺或依託校醫等人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託育機構要配備經過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培訓的保育人員。
-
中職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預防
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就是有強烈的牴觸情緒。自然發展的規律和教育的失當是中職逆反心理存在的兩個主要原因。中職學生剛好處於人生的叛逆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學校沒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會出現學生厭倦學習、心理扭曲、與家庭關係緊張的情況,最終走上錯誤的道路。所以家長和老師應該對此多加重視。本文對產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叛逆的表現、預防叛逆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更好地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
-
【教育雜談】小學高年級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與對策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發展中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今後心理個性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小學教育中學生的逆反心理也是必然要面對的,這種心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
-
對症下藥,提升兒童心理健康水平
當今社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嚴重性認識不夠,認為心理健康有問題的往往是成人,殊不知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年齡正逐年下移,嚴重威脅到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應試教育。毋庸諱言,應試教育嚴重壓縮了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時間與空間,本應立德樹人的教育被窄化為工具屬性的應試,兒童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兒童的心理健康更容易被嚴重忽視。應試教育導致兒童承受過高的壓力。
-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忽視孩子的心理衛生,那麼,孩子成人後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則來訓練孩子。
-
兒童心理健康小知識
兒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現1、多動:兒童的心理行為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為上,有些兒童出現「多動症」。7、語言表達較差:據專家所作的統計,佔8成以上的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較差。他們或表現為口吃,或表述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彙貧乏等等。8、惡劣的人際關係:兒童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什麼是心理健康?如何讓心理有彈性?
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大家分析「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都非常友善,人格也很健全,籠統說來就是大好人,特別有吸引力。但是不同年齡段也有不同標準。說起來心理不健康,很多人就蒙了。不健康也很寬泛,但是說起來又好像有幾種典型:抑鬱、焦慮、被害妄想、反社會人格……,還有一些非常誇張的指責,罵一個人也是「你神經病啊」,到底是神經病,還是精神病?心理不健康,到底是什麼樣呢?
-
《如何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此時他的生理髮育逐漸成熟,出現第二性徵,在心理上則處於斷乳期,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增強。如果這種需求無法滿足,自然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對抗大人的要求與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頻繁發怒、怨恨他人等,這些行為在家裡和學校表現尤為明顯。 其實,逆反心理並非異常現象,它是由於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
-
世界兒童日-TFBOYS王源和你一起關注國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世界兒童日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為6%-22%,保守估計,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兒童是全人類的未來和希望,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我們呼籲社會各方將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到如何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上面
-
市北區關注兒童心理健康搭建心理服務平臺
青島新聞網12月4日訊 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行為特徵,市北婦幼兒保科新開設兒童心理門診,開展兒童心理行為發育評估,及時掌握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行為發育水平,科學促進兒童健康發展。早期發現、及時幹預、消除影響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的生物、心理和社會不利因素,早期識別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偏異,有針對性地開展隨訪、幹預和健康管理。
-
緩解「逆反心理」這樣做
表面看來,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可是如果家長們研究一下其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心理學也稱之為:逆反心理。什麼是兒童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就是:孩子贊同的行為,卻被家長要求採取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行為。
-
父母陪伴孩子與孩子的逆反心理
換句話說,父母與兒童的陪伴對兒童一生的影響十分重要。那麼父母的陪伴能夠給孩子什麼?但他們依然有自我掌控的自主性心理需求,或者是自我獨立的心理需求,而且非常強烈。儘管他們不可能脫離家庭,實現真正的獨立,但他們希望學校、社會、同伴能夠接納認同他們獨立的人格,認同他的能力水準。在同伴中,他們不希望被人家「看扁啦!」在家庭,他們不希望大人把他們當作小孩。所以,這個時期,特別容易發生逆反心理。
-
兒童心理健康方法簡單學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個體在這種狀態下能很好地適應環境、發展自我、充分體現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身心功能與潛能。兒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多動兒童的心理行為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為上兒童心理健康方法簡單學
-
兒童之家 | 天府街道開展「趣味心理 快樂生活」心理健康主題活動
為了讓未成年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保持健康的心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快樂、幸福的人。2020年10月24日下午,天府街道在天府家園社區兒童之家開展了「趣味心理 快樂生活」心理健康主題活動,讓小朋友及其家長在遊戲中體驗趣味心理。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020年6月,國家健康委發布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