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2020-12-20 大河網

編者按:家庭教育有「心法」,學校教育有「招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大河網特聯合鄭州市教育局開展「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報導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宣傳好的經驗和做法,營造積極、健康、共贏的家校共育氛圍,引導家庭、學校、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 實習生 劉鵬飛)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常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逆反心理。初中時期,孩子逐漸擺脫了父母的管教,其叛逆心理往往是比較突出的。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12月16日,鄭州外國語中學教師魏曉敏和學生家長劉貴清受邀做客大河網直播間,開啟了一節關於「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家校育人課堂。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逆反心理?

「12~15歲是孩子快速生長的時期,身體發育較快,第二性特徵成熟,但心理又依賴感強,即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依賴之間存在矛盾。」魏曉敏認為,該階段的孩子思維上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同時自我意識增強,但經驗不足,常常以自己的主觀臆斷看待問題,以偏概全、片面甚至極端,當家長和老師的建議要求與其主觀意識不一致時,就會對抗,即「逆反」。

與此同時,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家長包辦一切,物質上給予得太多,教育和成績上要求過高。在溝通方法上,居高臨下、簡單粗暴、命令式的語言較多,不給孩子自主空間。「在學校教育層面上,教育者威信不高,處理事務不夠公平,以及教育方法不當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都易引起逆反。」魏曉敏說。

對於青春期孩子而言,逆反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孩子在成長中必須經歷的階段,是自我意識和獨立精神的外在表現,它既有消極的影響,也不乏積極意義,教育者一定要因勢利導,盡最大可能縮短孩子這段逆反期;如不及時引導或者引導方式不當,則會出現自卑、抑鬱、自殘、犯罪甚至自殺。

出現逆反心理的信號是什麼?

孩子出現逆反現象時是有表現的,魏曉敏認為,當出現這些情況時,必須引起注意。例如:孩子突然強詞奪理、頂撞,一向聽話的孩子進入初中後,某個時段突然出現大人說啥啥不聽,愛收拾打扮,甚至穿奇裝異服。「比如男孩每天早上都要洗洗頭、照鏡子,女生開始對化妝品感興趣,甚至想通過自己的打扮吸引同伴的注意力。」

此外,孩子迷戀網路遊戲、小說等,或者出現學習效率突然下降的情況,產生敏感、焦慮、自卑的情緒,都是很重要的信號。

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時,與父母的關係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劉貴清說:「初中階段的孩子,增長的不只是年齡和身高,孩子的心智也慢慢成熟起來。和小學階段相比,具有不同的心理和思維特點。而父母是成年人,具有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會按照原則辦事,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守規矩,因此雙方就會產生隔閡。」

在父母與孩子進行關係協調時,要注意多交流,多肯定,多鼓勵,給予理解、接納、尊重和信任,同時也要持續提高自身素質,更新觀念,正確處理與孩子的關係。

家校攜手為孩子化解逆反心理

作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老師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呢?魏曉敏建議,老師要及時捕捉、發現孩子逆反的信號,採取合適的方式疏導,防止惡化,同時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特別向學生學習,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一般比較敏感,對老師有戒備心理,同時也渴望老師的理解和信任,要想解除孩子的顧慮,化解孩子心中的戒備,最好的方法是關愛孩子。」

老師要學會傾聽,與學生共情,當孩子難過時,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並真誠地幫助孩子,做好孩子的拐杖,這樣,孩子會越來越有信心,在班集體裡會越來越幸福。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攜手,家長要「做老師和孩子的神助攻,不做豬隊友」。劉貴清認為,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真的很重要,家長要多和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同時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狀況,家長真正尊重老師,老師的教育教導才能發揮作用,養育孩子,靜待花開,一定是在做好一切準備之後的安靜等待。

相關焦點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 實習生 劉鵬飛)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常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逆反心理。初中時期,孩子逐漸擺脫了父母的管教,其叛逆心理往往是比較突出的。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 《如何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來源《閩西日報 》作者:張利全 孩子到了青春期,逆反心理最重如果這種需求無法滿足,自然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對抗大人的要求與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頻繁發怒、怨恨他人等,這些行為在家裡和學校表現尤為明顯。 其實,逆反心理並非異常現象,它是由於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
  • 怎樣面對和解決孩子學生時期的逆反心理?
    怎樣面對中學生的逆反心理?中學階段正處於心理變化時期的學生,出現一些逆反心理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因勢利導,在學習生活中多講究一些策略,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逆反心理就終將會得到克服。在針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往好的積極的方面,可以及時發現並改正不良風氣和行為,是防範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的滋生、擴大。
  • 家庭教育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從小學進入中學對孩子是一個飛躍。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麼,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難怪此時,許多家長常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整天不想回家,不願與家長說心裡話,交換想法,做事比較任性。而許多孩子卻說,父母一天到晚嘮嘮叨叨,煩死人了!規定這不許,那不準,真討厭!顯然,家長和子女在「對著幹」。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呢?1.給孩子平等的發言權。
  • 禁果效應丨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是人類的天性
    禁果效應丨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是人類的天性青春期教育:早戀與性是家庭教育最難處理的兩個問題好奇心是人們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或事件產生的心理狀態,而逆反心理則來源於人們渴望自由、拒絕束縛的天性。對於被禁止的事物或事件,人們往往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興趣並充滿探究的欲望,並因此而導致「禁而不止、愈禁愈多」的後果。這就是心理學的「禁果效應」,也叫「亞當與夏娃效應」。
  • 父母陪伴孩子與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此基礎上,父母陪伴孩子,會引導孩子如何尊老愛幼,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愛護公物、如何遵守公共道德、維護公共秩序等。讓孩子做一個真誠善良的小朋友。三是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信任感。所以,這個時期,特別容易發生逆反心理。
  • 如何利用逆反心理,說服個性倔強的人
    當別人告訴你「不準看」時,你卻偏偏要看,這就是一種「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態度的一種心理活動。在生活中,常會有「不受教」、「不聽話」,與別人對著幹的事情發生。人們常常通過這種與常理背道相馳的行為,來顯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來抗拒和擺脫某種約束,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佔有欲。
  • 人為什麼會產生逆反心理
    到底什麼是逆反心理呢?從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逆反心理就是指和客觀要求相對立的情緒。為何會產生這種情緒狀態呢?有的逆反心理是因為客觀的要求和自己的興趣、願望以及信念等相牴觸,產生了逆反心理。比如個別的人下班的時候去做小買賣,工廠任何活動或者加班等,他都沒有趣,對於工廠的任何業餘活動都具有逆反心理。
  • 淺談如何引導初中生走出焦慮的心理誤區
    初中生正處於半幼稚、半成熟階段。在這一階段,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發展不平衡。一方面,他們的生理正處於第二個發展高峰,身高體重明顯增長,精力旺盛且性意識覺醒,出現了成人感和獨立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他們的心理雖有較大發展,但畢竟還很不成熟。
  • 家長必讀:揭秘初中生的心理「需要」
    (一)初中生的「弱點」  學生知識的實有水準不能與新知識的起點合榫,或教與學彼此摸不著思路。  (二)初中生的「需要」  1、愛和成人關心的需要。對於「心理上的斷奶期」的初中生,要從依賴成人撫養教育為主轉變為獨立從事各項活動的成年人,需要成人(教師、家長)的關愛和關心,得不到成人的愛就會使學生產生自卑感,擔心失去成人的愛時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  2、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3、自主和獨立的需要。
  • 初中生如何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家長該如何引導?看完你會受到啟發
    我們還如何讓初中階段的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成績得到提升呢?影響初中生學習的因素初中生的自制能力弱初中初中階段的學生還在處於成長和發育階段,沒有足夠的自制能力。他們可能會和家長和老師的想法背道而馳,家長和老師希望他們在學習的上有所提升,有時會給孩子一定的壓力,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學習成績。學習的方法有個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很重要,我們都知道方法的重要性,好的方法真的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教育中如何規避孩子逆反心理?
    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孩子容易對喜歡的事物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不是只針對不喜歡的事物,比如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本來孩子本著一種對於知識的渴望而去有感情朗讀一篇文章,但是如果老師是要求學生周而復始的去研讀一篇文章,那麼對於孩子本身而言,自然而然就會有心理副作用,這種副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對於學習知識本身的強烈逆反作用
  • 家長應如何應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好奇心,二是對立情緒,三是心理上的需要。  所以一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在充分了解了孩子所思所想之後,父母可以對孩子一些不正確的想法和判斷進行修正,但在否定孩子的同時,父母也有必要表達出對他的充分理解。孩子如果感覺父母的態度是和藹可親的,對自己是能夠理解的,他自然也會樂於考慮父母的意見,而不會不假思索地與父母對著幹了。
  • 中職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預防
    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就是有強烈的牴觸情緒。自然發展的規律和教育的失當是中職逆反心理存在的兩個主要原因。中職學生剛好處於人生的叛逆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學校沒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會出現學生厭倦學習、心理扭曲、與家庭關係緊張的情況,最終走上錯誤的道路。所以家長和老師應該對此多加重視。本文對產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叛逆的表現、預防叛逆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更好地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
  • 逆反心理:父母不要總想著主宰孩子的一切,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青少年學生行為出現上述不可理喻的現象,其實根本問題是很簡單的,這完全源於青少年學生的逆反心理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調適,進而愈演愈烈,發展成與家長、教師、教育者之間的矛盾,當矛盾無法得到妥善化解的時候,會逐步上升,最終釀成悲劇。
  • 成年人的逆反心理說來就來
    一提到逆反心理,腦海中首先閃現出的是青少年。其實逆反心理不分年齡段,每個人都有逆反的一面。成年人的逆反有時候來得莫名其妙,事後自己回想都不明白當初自己怎麼想的。已經決定好了十分鐘後去洗澡,只要有人催促,馬上決定我就不去。
  • 生氣就自殘的孩子,真的只是逆反心理嗎?這可能是情感饑渴在作祟
    文/蘭媽談育兒前幾天,偶遇兒時朋友的育兒求助,她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家2歲丫丫,這段時間經常不高興就摳自己,有的時候還揪自己頭髮,難道是孩子逆反心理在作祟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生氣出現自殘的表現還真不是奇葩教育幼小的孩子,還真不能拿成年人的思想去看待孩子,面對孩子不開心就自殘的意外行為,也不單單是逆反心理那樣簡單
  •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怎麼辦?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做「逆反心理」,這是一種心理特點,不必奇怪。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當,可能加劇逆反心理的現象。2.嘮叨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喜歡整天對孩子嘮嘮叨叨,這個要這麼做,那個要那麼做;這也不對那也不是,總是沒完沒了地嘀咕,這種「敲木魚」式的教育最終導致孩子厭煩而產生逆反心理。
  • 初中生該如何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這也是個最特殊的時期,上篇文章我們分享了初中生成長的特點,現在我們就有針對性的對初中生進行教育。對家庭教育,每個孩子脾氣秉性都不一樣,老大和老二性格可能完全相反,所以教育也要因人而異,但大體的方法和準則是差不多的。  第一條原則:父母以身作則。
  • 逆反心理並不可怕,掌握方法一招搞定——垃圾桶理論
    作為家長、老師和管理者,逆反心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麼什麼是逆反心理?如何儘量去避免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教育和管理更加和諧、有效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何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社會心理現象之一,指客觀環境要求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所產生的一種強烈的反抗心態。主要有兩種表現:一是普通社會成員反抗權威、反抗現實的心理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