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怎麼辦?

2020-10-13 開心醫生六哥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年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因此常常表現出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但不這樣,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開始「鬧獨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做「逆反心理」,這是一種心理特點,不必奇怪。

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當,可能加劇逆反心理的現象。

1.家長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管教孩子時往往是不許這樣不許那樣;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要孩子學這學那,如果孩子不感興趣,不想學,父母就擺出一副長輩的架勢,於是容易產生與孩子情緒上的對立。

2.嘮叨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喜歡整天對孩子嘮嘮叨叨,這個要這麼做,那個要那麼做;這也不對那也不是,總是沒完沒了地嘀咕,這種「敲木魚」式的教育最終導致孩子厭煩而產生逆反心理。

3.漠不關心的教育方式:

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強,什麼都要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裡摸摸那裡碰碰,有時電插座、煤氣開關也是他們探究的對象,一點不懂其危險性,有時好好的玩具也要拆開來看看,甚至會損壞貴重的家用電器。如果此時父母僅是簡單、粗暴地說不許或不予理睬,就會引起孩子的不滿而產生逆反心理。

做父母的應尊重幼兒心理髮育的規律,掌握幼兒心理學知識,改進自己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和態度。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把他當作朋友平等對待,如果不是嘮叨就是打罵,孩子必然把你的話當耳旁風,心理上也會產生反感。

其次要冷靜分析原因

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應注意改進,成人應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無理取鬧,則可採取冷處理的方法,對其逆反行為不予理睬,事後再進行教育、誘導,說明利害關係,千萬不要「犟過孩子頭」而火上澆油,把事情搞得更糟。還可利用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使孩子服從正確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動卻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這麼對他講:「你看那邊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會比他差吧?」孩子為了表示自己能幹,就會自己走路了。這種方法用得得當,不亞於正面說教。

最後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例如孩子好奇、好問、愛動腦筋,家長要因勢利導,講一些孩子聽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盤否定。當然,發現孩子的行為具有危險性時,應及時制止,並講明道理。總之,我們要認真研究幼兒逆反心理這一現象,並耐心地教育、誘導,從而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會蒼白而無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母親都應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規律」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並趨利避害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從而科學地引導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龍、人中之鳳!


相關焦點

  • 《如何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最重,此時他的生理髮育逐漸成熟,出現第二性徵,在心理上則處於斷乳期,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增強。如果這種需求無法滿足,自然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對抗大人的要求與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頻繁發怒、怨恨他人等,這些行為在家裡和學校表現尤為明顯。 其實,逆反心理並非異常現象,它是由於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
  • 家庭教育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從小學進入中學對孩子是一個飛躍。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完全恰當地理解自尊,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無微不至的「關懷」,口羅口羅嗦嗦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其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就會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麼,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 孩子逆反心理產生的四個原因
    逆反心理產生的四個原因不切實際地期望許多的父母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往往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學這學那,硬讓他們去做他們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因為忽視了孩子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並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 這三個因素是叛逆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道理講過了,罵也沒有用,打又不想再打,畢竟從小都是以講道理,基本沒有動過手,實在是沒有辦法,不知道該拿孩子怎麼辦。其實,這種情況基本上在每個家庭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指的是青少年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對要求採取的相反的態度和言行一致的一種心理狀態)。
  • 怎樣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兒童知識經驗增長、個性和獨立性發展的必然表現,每個兒童都不同程度、 不同方式地表現出逆反心理。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應持冷靜、民主的態度。"  孩子同意了,抱著瓜就走。一會兒就滿身大汗累 得抱不動了。一路歇了好幾次才把大西瓜抱回家。
  • 怎樣面對和解決孩子學生時期的逆反心理?
    怎樣面對中學生的逆反心理?中學階段正處於心理變化時期的學生,出現一些逆反心理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因勢利導,在學習生活中多講究一些策略,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逆反心理就終將會得到克服。在針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往好的積極的方面,可以及時發現並改正不良風氣和行為,是防範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的滋生、擴大。
  • 父母陪伴孩子與孩子的逆反心理
    讓家長普遍感到頭痛的是,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這個時期,特別容易發生逆反心理。或者說,沒有做好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心理準備。在這個時期,父母往往不能真正把孩子當做一個相對成熟獨立的人。他們更習慣於把青少年當做一個孩子。他們還是以家長身份和過去對待童年的撫養模式、教育方法和行為習慣來對待青春期的孩子。這往往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孩子與家長形成了嚴重的對立、對抗情緒。一旦與孩子發生對立情緒,父母又不能及時反思、改變,就可能導致長期的心理隔閡。
  • 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 實習生 劉鵬飛)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常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逆反心理。初中時期,孩子逐漸擺脫了父母的管教,其叛逆心理往往是比較突出的。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 中職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預防
    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就是有強烈的牴觸情緒。自然發展的規律和教育的失當是中職逆反心理存在的兩個主要原因。中職學生剛好處於人生的叛逆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學校沒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會出現學生厭倦學習、心理扭曲、與家庭關係緊張的情況,最終走上錯誤的道路。所以家長和老師應該對此多加重視。本文對產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叛逆的表現、預防叛逆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更好地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 實習生 劉鵬飛)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常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逆反心理。初中時期,孩子逐漸擺脫了父母的管教,其叛逆心理往往是比較突出的。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 逆反心理:父母不要總想著主宰孩子的一切,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青少年學生行為出現上述不可理喻的現象,其實根本問題是很簡單的,這完全源於青少年學生的逆反心理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調適,進而愈演愈烈,發展成與家長、教師、教育者之間的矛盾,當矛盾無法得到妥善化解的時候,會逐步上升,最終釀成悲劇。
  • 教育中如何規避孩子逆反心理?
    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孩子容易對喜歡的事物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不是只針對不喜歡的事物,比如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本來孩子本著一種對於知識的渴望而去有感情朗讀一篇文章,但是如果老師是要求學生周而復始的去研讀一篇文章,那麼對於孩子本身而言,自然而然就會有心理副作用,這種副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對於學習知識本身的強烈逆反作用
  • 【微分享】正確對待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孩子與孩子和孩子與長輩是不一樣的,孩子與孩子是平等的,不受約束,有自由,即便是打時鬧,不高興就哭,高興就跳舞,真情流露,平視的、尊重的感覺,放開又開心。同齡人相互傾訴,共同的遊戲和愛好……,這一切都是父母不能給予和替代的。大人的愛護,有時對他們來講就像籠子一樣,很不舒服。因此對於孩子在同伴間人際關係方面出現的困擾要予以高度重視。
  •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及逆反心理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有過猶豫,因為類似的題材和觀點有很多教育專家、心理專家以及相關方面的學者在以前不同的時期都有提到過不好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不能罵孩子、不能指責批評孩子、不能嘲諷孩子,要多鼓勵孩子。
  • 人為什麼會產生逆反心理
    【每天一點小知識】——正在鬧脾氣的孩子,你越打他,他就越不服氣。這時不管你對他講什麼道理,不管你怎麼表白是為了他好,他不但聽不進去,還會引起反感。在生活中,這種事情很多。比如,學校禁止學生抽菸,卻有一些學生必須要嘗嘗不可。理由就是大人可以抽菸,我們為何不可以抽呢!
  • 孩子為什麼會在青春期出現逆反心理?這3點或可解釋
    由此看來,童年過得如何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而父母無疑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當然,父母與孩子的影響都是相互的,特點最突出的莫過於孩子的青春期。在這個階段,因為孩子叛逆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會顯得十分頭疼。如果沒有好的溝通方式和解決辦法,雙方甚至會產生難以緩解的矛盾。然而,大部分人卻並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在青春期出現逆反心理,親貝網小編通過下面三點來解釋這個現象。
  • 生氣就自殘的孩子,真的只是逆反心理嗎?這可能是情感饑渴在作祟
    每一個熊孩子在發完脾氣又出現自殘表現的時候,很多父母不是更焦躁就是擔心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問題,畢竟正常的人哪有不高興就掐自己、拿自己出氣呢?,面對孩子不開心就自殘的意外行為,也不單單是逆反心理那樣簡單,更多的時候是屬於孩子的情感出現了饑渴。
  • 你越是不讓孩子做,孩子越要做?緩解「逆反心理」這樣做
    表面看來,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可是如果家長們研究一下其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心理學也稱之為:逆反心理。什麼是兒童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就是:孩子贊同的行為,卻被家長要求採取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行為。
  • 批評孩子,這幾點要注意,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不僅是要教育孩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還要讓孩子能夠愉快的接受父母對他的批評教育這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一個特別高的要求。那到底有沒有一種方法或者是捷徑?讓父母們既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能消除孩子因為自己的批評而引起的逆反心理呢。孩子犯錯父母注意自己的批評方式,下面這幾點儘量注意。
  • 不讓我幹我偏幹,這是"白熊效應",還是逆反心理
    當然了,當孩子出現錯誤執行指令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單純地認為孩子只是受&34;的影響,因為孩子不聽話也有可能是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反心理的表現和白熊效應的表現看起來是十分相似的,家長很容易混淆。如果孩子抗拒家長的指令,然後又錯誤地執行那麼也有可能是一種逆反心理在作怪。這個時候,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重新審視問題,分析孩子逆反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