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這幾點要注意,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020-08-25 媽咪小馬

人無完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沒有哪個人是不會犯錯誤的。特別是對孩子來說,在家長們的心裡,孩子總是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孩子只要一犯錯誤,就免不了家長的一頓訓斥和責罵,或許這樣也是讓孩子難以接受的。但其實孩子犯了錯誤並不是無藥可救,反而孩子會在不斷犯錯誤和改錯的過程中成長。噢,就是這種。有人說,批評孩子不是隨便斥責兩句那麼簡單,這是一件很有學問的事。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不僅是要教育孩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還要讓孩子能夠愉快的接受父母對他的批評教育這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一個特別高的要求。

那到底有沒有一種方法或者是捷徑?讓父母們既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能消除孩子因為自己的批評而引起的逆反心理呢。孩子犯錯父母注意自己的批評方式,下面這幾點儘量注意。

一不當眾批評孩子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教育孩子最忌諱的方式就是在有外人在場的時候。其實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父母犯了錯,別人在外人面前教育自己的時候一個大人的自尊心都會感到受挫,甚至會說別人是針對自己。更何況這是對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呢。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你當著別人外人的面批評他孩子自尊心,就會遭受到打擊,甚至會覺得自己沒有面子。甚至說父母當眾批評孩子的時間長了,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想法,孩子也不會去狡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樣就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人前不教子」這句話就是說批評孩子要分場合不分不管孩子大小,都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去批評孩子。孩子有錯時要進行批評進行教育,這是父母的責任。但是被教育孩子批評孩子還是要講究場合的,講究時機的。「吃飯不訓子」,孩子吃飯的時候,孩子沮喪的時候儘量不要去批評孩子,這些場合換來的結果要麼是孩子對父母的置之不理,要麼就是大肆反駁。

二不翻舊帳,對事不對人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堅持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去翻孩子的舊帳。很多父母總是愛抓著孩子的小辮子不放,孩子只要一犯錯誤就要把孩子以前犯的錯誤再翻出來說一遍。父母的意見裡可能就是想強化孩子的建議,防止孩子再犯類似的錯誤,但是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的。因為這樣,因為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並且會激起孩子對父母的厭惡感。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抹掉自己在父母心中曾經的汙點。所以說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對孩子的成年舊帳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沒了。特別是對孩子已經改正過來的錯誤,就不要再提了。才就是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沒有立即的執政批評,但是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不要因為一件事的錯誤就去否定孩子。是對孩子做錯的這件事情做出批評,而不是去批評孩子本身,學會就事論事,只要考慮當下的事情就行了。過多的否定孩子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自信。

三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要上來就斥責打罵。問不清事情緣由,分不清青紅皂白,就大發脾氣的去責怪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畏懼,你以後也不願意再和你交流。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問清事情的原因,讓孩子說出來為什麼會犯錯?然後心平氣和的去指導孩子。心平氣和的和孩子去溝通,然後順帶講一些人為處事的道理,孩子也會心甘情願的接受。所以說面對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會淡定。

四別沒完沒了,要適可而止

我們可以看到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犯了錯,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就像專家講座一樣,滔滔不絕講起來沒完沒了。從一開始的批評責罵到後來的講大道理頭頭是道。可是這種批評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不耐煩或者是逆反心理。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只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就可以了。千萬不要長篇大論似的說教,要學會適可而止。而且在一天當中批評孩子的次數不要太多,就算孩子這一天中會犯很多的錯誤,父母只要抓住孩子犯的最大的錯誤就行了,父母要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去反省自己的錯誤,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們能夠及時的改正。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想發脾氣,而是看到孩子犯了錯誤,一時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去教育孩子。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批評和指責並不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孩子犯錯的時候,批評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特別強調這幾點。

1批評孩子注意場合,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孩子,批評孩子之前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

2抓住合適的時機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錯,父母一定要教育,但是教育的早不如教育的強,要懂得抓住時機。比方說孩子早上犯了錯,父母可以緩一緩的教育孩子,因為早上的時候孩子大多數有不好的情緒,如果父母的情緒再不好的話,才會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3批評孩子的時候注意說話方式。孩子犯了錯父母都會生氣,但是不要口不擇言的用髒話去批評孩子。粗暴的方式會讓孩子更加不好接受。要學會平和,學會淡定,學會自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們正確的批評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同時,還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走出叛逆期。世界上沒有天生就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你覺得在平常教育孩子的時候還要注意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育兒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及逆反心理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有過猶豫,因為類似的題材和觀點有很多教育專家、心理專家以及相關方面的學者在以前不同的時期都有提到過不好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不能罵孩子、不能指責批評孩子、不能嘲諷孩子,要多鼓勵孩子。
  • 如何讓孩子樂於接受批評,批評孩子時要注意什麼?
    很多家長經常抱怨道:「我們可沒有慣著孩子,他一有什麼錯誤,我們都會批評他,告訴他一定要改正,可是孩子就跟沒聽見一樣。」或者說:「他倒是當時不吭聲,可下回還是犯同樣的錯誤,他怎麼就是不長記性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種時候父母往往會批評孩子,可是有的孩子不願意接受批評,反而越批評越厲害,這是為什麼呢?可能與父母的批評方式有關,所以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樂於接受批評。
  • 家庭教育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完全恰當地理解自尊,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無微不至的「關懷」,口羅口羅嗦嗦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其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就會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麼,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 孩子逆反心理產生的四個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後。從心理髮育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但對父母親來說,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
  • 青春期孩子一受到批評就逆反心理特別強,3招技巧實現正面管教
    如果家長清楚青春期孩子心理特點的話,你在對他們進行教育時,就必須要時刻注意要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發作。而很多青春期孩子家長恰好忽略這些,結果總是用教育幾歲兒童的方式去批評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試想,方法用錯了,焉能起到好的教育結果。
  • 想培養一個「武亦姝」,孩子卻不領情?教孩子詩詞要注意這幾點
    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長就對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待,畢竟是自己的孩子,想要孩子更優秀是很多家長的常態。最近鄰居一直在煩惱,自己的孩子在學齡前明明教了孩子很多古詩詞,也都背下來了,但是孩子總是沒記性,過一段時間以後又忘了。現在孩子上課背不下來,總是被老師批評。
  • 批評孩子有講究
    批評孩子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批評前。家長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原由,尋求恰當的批評方法。這樣做只能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家庭成員間要形成對問題的統一看法,避免有一個人對孩子批評,另外的人唱反調,這樣批評容易使孩子無所適從,混淆是非標準,甚至養成看風使舵,,鑽空子的壞習慣。對問題形成了統一看法,這一步做好了,批評教育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批評時。應針對孩子小承受批評能力弱這一特點家長應謹慎行事。不要隔長時間去批評,要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
  • 批評孩子要注意挑時間,家長注意規避這3個點,再生氣也要忍耐
    批評孩子要注意挑時間,家長注意規避這3個點,再生氣也要忍耐許多熊孩子就是不會讓爸媽省心,一次次挑戰家長的耐心,讓家長脾氣日漸增長。有時候批評孩子確實是必要的,因為小時候自己不批評,孩子大了,社會就會替你好好教育。有些氣早生不是壞事,就看家長怎麼引導了。
  • 《如何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最重,此時他的生理髮育逐漸成熟,出現第二性徵,在心理上則處於斷乳期,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增強。如果這種需求無法滿足,自然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對抗大人的要求與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頻繁發怒、怨恨他人等,這些行為在家裡和學校表現尤為明顯。 其實,逆反心理並非異常現象,它是由於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
  • 【微分享】正確對待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優點是推動人的社會化進程;極端是他可發展到因為與家長、教師、同學關係緊張,不跟看不起他的人說話,有意不學習,以求報復。  一般地說人有情緒、情感、理智和習慣行為四個決策系統,而情緒決策系統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逆反心理受心氣左右,心氣不順,就要找平衡。由於心智不成熟,思維的偏激性很大,一事當前,感情用事。
  •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年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因此常常表現出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但不這樣,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開始「鬧獨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做「逆反心理」,這是一種心理特點,不必奇怪。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當,可能加劇逆反心理的現象。
  • 你越是不讓孩子做,孩子越要做?緩解「逆反心理」這樣做
    這種情況下,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會採取叛逆、反對的言行或行為,甚至衝著父母發脾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理?1、家長要反思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是否對孩子過分嚴厲。如果家長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很少與孩子進行情感溝通,反而嚴加指責。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多半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 這三個因素是叛逆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而且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提倡文明的,不會打孩子,也會和孩子講道理。但是,孩子就突然像變了一個人,父母特別疑惑,生活上照顧的很好,學習上也沒有太高要求,不知道孩子一下子就反差這麼多。另外,大多數父母和孩子的矛盾都是——「學習不認真」,在做家庭作業的過程中還會玩手機、聊天。
  • 生氣就自殘的孩子,真的只是逆反心理嗎?這可能是情感饑渴在作祟
    ,有的時候還揪自己頭髮,難道是孩子逆反心理在作祟?,面對孩子不開心就自殘的意外行為,也不單單是逆反心理那樣簡單,更多的時候是屬於孩子的情感出現了饑渴。所謂的情感饑渴指的是孩子情緒上不被理解,從而產生缺愛、渴望的被理解感情需求。
  • 人為什麼會產生逆反心理
    【每天一點小知識】——正在鬧脾氣的孩子,你越打他,他就越不服氣。這時不管你對他講什麼道理,不管你怎麼表白是為了他好,他不但聽不進去,還會引起反感。在生活中,這種事情很多。比如,學校禁止學生抽菸,卻有一些學生必須要嘗嘗不可。理由就是大人可以抽菸,我們為何不可以抽呢!
  •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注意以下幾點
    當發現幼兒有拔小草或揪小花的行為時,要對孩子進行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總之,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應該滲透在生活中,只有堅持不懈,才能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儘快形成。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要注意以下幾點。
  • 如何恰當批評孩子?這幾個原則家長要掌握,錯誤的方式會傷害孩子
    是不是每次孩子犯錯誤,父母都要把之前犯過的類似錯誤全部羅列出來,然後去批評孩子呢,父母也許自認為不斷的批評就能強化孩子的記憶,但實際上,這會讓孩子更加討厭父母,說不定還會給孩子的內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 孩子不想吃飯,可能是因為這幾點,家長要注意
    孩子不想吃飯,可能是因為這幾點,家長要注意家長帶孩子的過程中,估計吃飯這一環節讓家長很是頭疼,相信這一難題是媽媽們共同的心酸史因為孩子常常會表現出不想吃,沒有吃飯的意願。即使家長連哄帶騙,孩子也只吃下去一點點飯,餵一頓飯要花上一兩個小時。折騰得家長也是夠累,連連發出感嘆,為什麼餵孩子吃個飯也這麼辛苦,真是太難了!
  • 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正確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因為每個人都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當某種事物被強行禁止的時候,就很容易引起人們強烈的求知慾。而這種逆反心理發生率最高的人群就是自制能力有所欠缺的青少年。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孩子不僅「不受教」、「不聽話」,而且還會和自己「對著幹」。
  • 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家長應該如何應對,這幾點都了解清楚吧
    我弟弟今年初二,仿佛是突然之間長大了,很多時候我媽媽說的話會當耳旁風,甚至會根本不當回事,我媽經常因為這些事情很無奈,後來我在西瓜視頻創作人「坦白生平」的視頻裡看到,如何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我弟弟身上試了一下,覺得很有用,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