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2020-10-11 上海樹元教育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從小學進入中學對孩子是一個飛躍。他們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完全恰當地理解自尊,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無微不至的「關懷」,口羅口羅嗦嗦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其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就會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麼,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難怪此時,許多家長常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整天不想回家,不願與家長說心裡話,交換想法,做事比較任性。而許多孩子卻說,父母一天到晚嘮嘮叨叨,煩死人了!規定這不許,那不準,真討厭!顯然,家長和子女在「對著幹」。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1.給孩子平等的發言權。

當父母讓孩子發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耐心傾聽。無論孩子講什麼,家長一定要耐心傾聽,這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對症下藥,解決矛盾的一個途徑。(2)不隨意指責或草率評論。家長應克制自己的情緒衝動,讓孩子把話講完,避免隨意的指責引起雙方的不快。(3)作出積極反應。當孩子充分表達意見後,家長應作出積極的姿態:「你這個想法不錯,要是再加一點或再改一點就更完善。」家長的積極反應可以讓孩子心情愉快,充滿成就感,有利於雙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2.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

明智的家長應懂得如何熟練地運用批評藝術:(1)分清場合和措辭。當著親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評孩子,孩子會感到難堪和不滿,也聽不進家長的批評。(2)批評措辭要適當,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麼不如某某學習好」、「你真笨」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3)對事不對人。真正懂得批評的家長,著眼點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孩子改正缺點上,而不是揪著缺點不放。即就事論事,不翻舊帳。(4)適當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衝動的時候,家長乾脆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息衝動後再作批評。

3.讓孩子學會將心比心。

家長過問、幹涉孩子的行動,應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心。比如,處理孩子放學晚歸這種事情,有的家長是等孩子回家後,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勒令以後不準晚歸。這種處理方式過於急躁,孩子不但沒有體會到家長的愛心,反而對家長產生了牴觸情緒,認為小題大做,管得太寬。而有的家長則會儘量壓住怒氣,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並說明因為不知道你為什麼晚歸,心裡很著急、很擔心、希望你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體會家長的愛心和不易,以後早點回來。相信懂事的孩子聽了這一番話後,會為自己的晚歸給家長帶來不安而感到內疚自責,對家長的幹涉行為也不會產生反事情與牴觸。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年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因此常常表現出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但不這樣,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開始「鬧獨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做「逆反心理」,這是一種心理特點,不必奇怪。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當,可能加劇逆反心理的現象。
  • 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編者按:家庭教育有「心法」,學校教育有「招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 父母陪伴孩子與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此基礎上,父母陪伴孩子,會引導孩子如何尊老愛幼,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愛護公物、如何遵守公共道德、維護公共秩序等。讓孩子做一個真誠善良的小朋友。三是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信任感。所以,這個時期,特別容易發生逆反心理。
  • 【微分享】正確對待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優點是推動人的社會化進程;極端是他可發展到因為與家長、教師、同學關係緊張,不跟看不起他的人說話,有意不學習,以求報復。  一般地說人有情緒、情感、理智和習慣行為四個決策系統,而情緒決策系統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逆反心理受心氣左右,心氣不順,就要找平衡。由於心智不成熟,思維的偏激性很大,一事當前,感情用事。
  • 中職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預防
    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理念從根本上影響著學生,據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都是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家庭教育會影響學生的認知、行為、情緒、為人處世的態度。如果家長把自己的想法強力加給孩子,而忽略了學生的意願,會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首先,學生自身不願意接受教育。當學生出現問題老師和家長了解情況時,學生不願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者學生拒絕與其溝通。
  • 《如何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最重,此時他的生理髮育逐漸成熟,出現第二性徵,在心理上則處於斷乳期,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增強。如果這種需求無法滿足,自然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對抗大人的要求與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頻繁發怒、怨恨他人等,這些行為在家裡和學校表現尤為明顯。 其實,逆反心理並非異常現象,它是由於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編者按:家庭教育有「心法」,學校教育有「招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 【教育雜談】小學高年級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與對策
    一、小學高年級逆反心理的成因1.在學校方面的成因在小學高年級的生活環境中學校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極大的影響,而在學校教育中由於不適當的教學方法,就很有可能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總是以應付差事的想法進行教育,沒有認真對學生進行教育和交流,使得課堂教學中枯燥乏味,就很有可能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還有的教師對待學生過於粗暴,平常教育中經常對學生進行訓斥和批評
  • 中國美國家庭教育差異,他們對待孩子有什麼不同
    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就能發現,兩個國家不僅有著語言、文化、美食上的差異,中國美國家庭教育差異也是很大的。那中國美國對待孩子教育上有什麼不同呢?>身邊有不少美國父母,他們對待孩子是真的很有耐心,而且非常平等,和孩子像朋友一樣,他們永遠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 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家長應該如何應對,這幾點都了解清楚吧
    我弟弟今年初二,仿佛是突然之間長大了,很多時候我媽媽說的話會當耳旁風,甚至會根本不當回事,我媽經常因為這些事情很無奈,後來我在西瓜視頻創作人「坦白生平」的視頻裡看到,如何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我弟弟身上試了一下,覺得很有用,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 教育中如何規避孩子逆反心理?
    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孩子容易對喜歡的事物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不是只針對不喜歡的事物,比如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本來孩子本著一種對於知識的渴望而去有感情朗讀一篇文章,但是如果老師是要求學生周而復始的去研讀一篇文章,那麼對於孩子本身而言,自然而然就會有心理副作用,這種副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對於學習知識本身的強烈逆反作用
  • 不讓我幹我偏幹,這是"白熊效應",還是逆反心理
    二、如何利用白熊效應教育孩子?小孩子對於一些虛詞的敏感度其實不是很好,當你告訴孩子&34;時,這句話轉化到孩子的腦海裡就變成了&34;,因為孩子在接受語言信息時自動將虛詞&34;給過濾掉了。逆反心理的表現和白熊效應的表現看起來是十分相似的,家長很容易混淆。如果孩子抗拒家長的指令,然後又錯誤地執行那麼也有可能是一種逆反心理在作怪。這個時候,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重新審視問題,分析孩子逆反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 你越是不讓孩子做,孩子越要做?緩解「逆反心理」這樣做
    表面看來,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可是如果家長們研究一下其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心理學也稱之為:逆反心理。什麼是兒童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就是:孩子贊同的行為,卻被家長要求採取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行為。
  • 美國家庭教育,從言語尊重做起,教育孩子不能說什麼?
    #美國人的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被尊重、被理解。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他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履行他們的義務、擁有權力。對待孩子就像對待朋友一樣,這是美國家庭認為的一種教育方式。美國的家長通常很尊重孩子的勞動,為了使孩子理解生活的艱辛,通常情況下,孩子的零用錢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的,而家長會在孩子勞動之後,給予其一定的勞動「報酬」,除此之外,家長很少會白給孩子零用錢。
  • 禁果效應丨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是人類的天性
    禁果效應丨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是人類的天性青春期教育:早戀與性是家庭教育最難處理的兩個問題好奇心是人們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或事件產生的心理狀態,而逆反心理則來源於人們渴望自由、拒絕束縛的天性。對於被禁止的事物或事件,人們往往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興趣並充滿探究的欲望,並因此而導致「禁而不止、愈禁愈多」的後果。這就是心理學的「禁果效應」,也叫「亞當與夏娃效應」。
  • 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孩子悻悻地走開。再忙,也不要這樣對待孩子的問題,否則你不僅打擊了孩子的好奇心、興趣,還把孩子的心推遠了。 NO.07 辱罵式衝突 ——「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回答,簡直是笨豬!」
  • 對待家庭、孩子學習及家庭教育的思維方式積極與消極對比表
    思維決定命運,思維決定心態,思維決定教育方式,思維影響孩子的前途。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繼承和薰陶的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積極思維的人容易培育出積極思維的孩子,消極思維的人,容易造就消極思維的孩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消極的人和積極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有何不同?
  • 怎樣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兒童知識經驗增長、個性和獨立性發展的必然表現,每個兒童都不同程度、 不同方式地表現出逆反心理。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應持冷靜、民主的態度。"  孩子同意了,抱著瓜就走。一會兒就滿身大汗累 得抱不動了。一路歇了好幾次才把大西瓜抱回家。
  • 這三個因素是叛逆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指的是青少年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對要求採取的相反的態度和言行一致的一種心理狀態)。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逆反心理呢?以下三個原因是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一、好奇心的驅使。青少年多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
  • 你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如何對待世界
    寫在前面:這是我在頭條上連載我的新書的第一篇,新書的名字《生活即教育》,是關於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如果認同,歡迎關注,歡迎留言,也歡迎批評。古往今來,人們往往樂於歌頌母愛和父愛的偉大,卻忽視他們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