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傷大腦?科學驗證為真!這樣教育才能促進大腦發育

2020-08-26 閆小蝸的育兒空間



前些天,老師給所有家長發了一封教委公開信。信的內容大致為倡導良好的親子關係,提倡學習生活相結合,並強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公開信一發出,家長群立刻開始了熱鬧的刷屏。有人說,孩子在家裡每天都要吼,不然就真的不會動;有人說,這長假放的,什麼親子關係,都快變仇人了;有人說,家裡是典型的不說學習母慈子孝,一說學習雞飛狗跳。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抱怨不斷。。。。。。



的確,孩子各有不同的天性,家長也有各種性格特點,兩者碰撞,自然會出現各種管教方式。然而,在中國非常有傳統的&34;,&34;,除了可以讓父母的管教成果立竿見影,其實,還有很大的&34;,是父母們所不知道的,那就是&34;。


這並非聳人聽聞,腦科學可以很好的給予解釋。

大腦最在意的是安全,其次才是學習。【讓孩子的大腦自由——美 約翰.梅迪納】

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生命體,每個人的大腦最在意的就是作為生命體是否可以延續生存。

當家長教育孩子採取打罵吼叫的方式,大腦就會把這種刺激理解為生命體受到了威脅,在這種狀態下,孩子的生存本能會讓他採取兩種應對方式,一種是情緒激動的反抗,而另一種是順從逃避威脅。(生命體戰逃反應)


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方式非常奏效,因為這是大腦最在意的部分,但由此帶來的麻煩是:


第1, 這些看似順從的逃避反應通常沒有經過大腦的額葉皮層處理,也就是說,孩子所做的聽從行為並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不是想明白了道理才去做的,只是一個機械化的反應而已。就好像,用力敲一下膝蓋,會有膝跳反射一樣。


正因為如此,所以這種教育對於孩子的長遠發展,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第2, 這種教育方式帶給孩子大腦基於生存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如果長期處於因教育而引起的高壓環境下,孩子就會分泌壓力激素——皮質醇


如果壓力持續存在,皮質醇的濃度會不斷上升,從而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程度,造成學習障礙,甚至焦慮抑鬱等問題。


同時,長期壓力也會使孩子大腦中的長期記憶中心海馬體的細胞快速死亡,海馬體萎縮,並加速衰老。



我們通過腦科學了解了打罵教育的弊端,那麼,作為被中國傳統教育方式陪伴長大的父母,我們需要格外增加哪些一些新的有利於孩子大腦發育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科學教育呢?


下面這些方法,可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促進他的大腦認識和社會情感發育:


1. 在6歲以下小齡寶寶哭鬧時,給予必要的安撫。由於孩子的大腦額葉皮層發育會非常緩慢,所以小年齡段的寶寶沒有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如果不及時安撫,任由孩子哭鬧,就會讓孩子的大腦產生不必要的壓力。

2. 對於年齡相對較大的兒童,可以用一定的懲罰措施。在不進行打罵,並且家長和孩子都心平氣和的前提下,可以取消他的一些福利和特權,比如遊戲時間,零花錢等,並告訴孩子如何做可以讓自己收回這些懲罰。

3. 用溫暖的擁抱培養勇敢的小勇士。與我們通常的認知不同,科學家通過研究表明,哺乳動物的父母給予他們的寶寶越多肢體接觸,寶寶就會成長的越勇敢,恐懼心裡越少,這種效果可以持續終身。人類也同樣。

4. 恰當的共情可以快速舒緩孩子的不良情緒,緩解壓力。同時,共情式的溝通,也是給孩子示範如何與他人良好相處,對孩子人際關係的處理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這些只是很多新育兒方式中的一小部分,好學的爸爸媽媽們可以先試試看吧!



有一個要點,大家一定重點記住,那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保持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良好情緒。


這一點要做到可不容易。但是,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保持教育過程中的良好情緒,不但可以引導孩子情緒向平穩的趨勢過度,還可以很大程度上讓自己保持在大腦的理智控制下教育孩子。

相關焦點

  • 大腦也有發育敏感期,父母這樣做,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嘟嘟還差三個月就滿三周歲了,這個活潑的小男孩纏著我玩假扮遊戲,還喋喋不休告訴我,他腿上那塊傷是跑得快摔到磕到的。看著眼前這個小人兒,讓人感慨生命的神奇,從一個只知道睡覺和吃奶的小嬰兒,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和大人實現無障礙的溝通,孩子的成長讓人驚喜又感動。
  • 寶寶一哭,家長就抱起來哄,真能促進大腦發育?專家:有科學依據
    導讀:寶寶一哭,家長就抱起來哄,真能促進大腦發育?專家:有科學依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一哭,家長就抱起來哄,真能促進大腦發育?專家:有科學依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遵循大腦發育規律,如何科學發展3-14歲孩子的大腦?
    研究表明,教育實際上就是在建構人的大腦。隨著腦科學的發展,我們對大腦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教育很多根源問題都能從對大腦的研究中找尋到答案。 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大腦的發育特點不同,如果能夠按照大腦的發育規律給孩子以合適的教育,我們或將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楊志博士致力於大腦研究,他基於大腦的發育規律,結合理論和實際案例給我們提供了一條科學的培育3-14歲孩子的路徑。
  • 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3個方法,家長要早點知道
    說到孩子大腦發育一直都是一個神秘的話題,所以對大腦發育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有的人覺得孩子的大腦發育3歲就停止了,有人說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有人認為孩子能做到這幾件事就說明,做不到就是笨。但愛因斯坦曾說過: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認定自己是個笨蛋。
  • 春恬花花託育怎麼促進孩子小孩大腦發育 幫助孩子大腦發育的方法
    怎麼促進孩子小孩大腦發育 幫助孩子大腦發育的方法導讀: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要抓住黃金階段,0-3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可以通過一些親子遊戲,聽音樂繪本等方式幫助孩子,那麼,怎麼促進小孩大腦發育?下面八寶網小編就來說說。怎麼促進小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要抓住黃金階段,0-3歲是大腦的重要時期。
  • 美國兒科協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已經達成一致:要想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家長就一定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通過早教助力養出聰明寶寶。在這種「早教風潮」下,閱讀繪本也甚至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早教材料。
  • 「吼睡」危害孩子大腦發育,聰明的父母巧用4招,讓孩子笑著入睡
    這時,就有家長出主意了,孩子是需要教訓一下的,不對著其大聲喊幾嗓子,還真是鎮不住這些小不點兒,這個方法立刻得到了多數家長認同,熊孩子們就得靠「吼」,才能讓他們知道家長的底線。對於家長們來說,睡覺前對孩子「吼」一嗓子,的確是非常簡單的方式,家長本來是不想對孩子發火的,但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講話,孩子真還不樂意聽,就不如大聲呵斥一下孩子,既簡單,又有效,可是,卻是有美國的神經專家經過研究發現,家長若是經常「吼睡」,會對孩子帶來許多危害。
  • 最新研究: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最新研究: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不是死氣沉沉的閱讀 閱讀能刺激大腦發育,這似乎已經成為許多人都認同的觀點。 這一點在後續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研究人員在對這152個寶寶的家庭進行走訪調查後發現,這些寶寶共同的習慣就是愛玩玩具和遊戲。這一點似乎和傳統認識中,閱讀更有利於大腦發育的觀點截然相反。
  • 神經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閱讀可以刺激大腦發育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家長們的共識。為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有的家長從懷孕起就給孩子讀繪本,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閱讀並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無獨有偶,神經學家、幼兒大腦開發專家寶拉·斯賓塞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遊戲對幫助大腦運作和學習至關重要。
  • 最新研究: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這一點在後續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研究人員在對這152個寶寶的家庭進行走訪調查後發現,這些寶寶共同的習慣就是愛玩玩具和遊戲。這一點似乎和傳統認識中,閱讀更有利於大腦發育的觀點截然相反。隨即研究人員在某學術報上公布了自己研究結論,或許父母陷入了認識的錯誤誤區:單純的閱讀對大腦發育的影響微乎其微,反而是一直被父母禁止的遊戲能起到更好地促進腦發育的效果。
  • 哺乳期媽媽的飲食這樣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寶寶更聰明!
    導語: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而孩子發育也是有時限性的,特別是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媽媽關係特別大,胎兒期所有的營養都靠媽媽來提供,而嬰兒期建議純母乳餵養,6個月前所有的營養來自於媽媽的母乳,6個月到1歲大部分的營養也都和母乳有關。做為一個媽媽任重而道遠,我們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必須給孩子足夠的營養。
  • 全腦教育中大腦發育的奧秘
    現在很多的人會選擇給自己的孩子做全腦教育,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能提高孩子的腦力還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但是這也要求我們需要了解全腦教育中大腦發育的奧秘,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孩子是否健康在生命的萌芽期就已經決定了。3歲前是生命發育的關鍵窗口期。在此1000天裡,營養不良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 莫扎特音樂真能促進大腦發育嗎?科學家進行實驗,智商稅交多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強。很多嬰兒還在子宮的時候,就接受了很多胎前教育,父母認為這樣可以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很多胎教音樂應運而生。說起音樂,很多人會想到莫扎特蕭邦這樣的音樂大師,曾經有科學家就提出,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促進大腦發育,這是真的嗎?
  • 想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哪些需要做?哪些坑要避開?(上篇)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要想孩子擁有聰明的大腦,那麼,如何才能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呢?讓我們來聽聽李瑛專家是怎麼說的。[1] 《音樂教育研究》雜誌編輯普萊斯表示,長期的音樂學習,特別是從小開始的音樂訓練,可以促進大腦發育。 [1] 可以鼓勵孩子多嘗試不同的樂器和伴奏工具,例如通過拍地板、敲擊物體、使用沙錘等。適當的體育運動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不僅能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身體機能,還能影響和促進大腦發育。
  • 蒙特梭利教育:抓住孩子感官敏感期,促進大腦發育,養出聰明寶寶
    感官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爭議的部分。蒙特梭利博士提出:感官教育就是經由視覺、聽覺、味覺等產生的外界刺激傳遞給大腦訊息,再經由大腦傳遞給感官,從而促進孩子智力發育。因為,感官教育能夠提升孩子的智力,所以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 蒙特梭利教育:抓住孩子感官敏感期,促進大腦發育,養出聰明寶寶
    感官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爭議的部分。蒙特梭利博士提出:感官教育就是經由視覺、聽覺、味覺等產生的外界刺激傳遞給大腦訊息,再經由大腦傳遞給感官,從而促進孩子智力發育。例如,給孩子準備一桶積木,讓孩子在觀察積木的顏色、形狀的同時,可以用手拿起來感知一下積木的紋理和重量。這樣不僅能夠訓練孩子的視覺,還能加深孩子對事物的認識,並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並非取決於「閱讀」
    ,書籍的意義仍停留在表面的的階段,所以企圖希望通過「閱讀」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大腦發育,其實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為年幼的孩子無法理解過於深奧的書籍。;孩子大腦發育的程度,取決於和父母的「聊天」中獲取了什麼。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媽媽大吼大叫的模樣,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以下事情
    真正可以促進大腦發育的是「在孩子3歲前,要用外界環境刺激腦細胞」,這樣,大腦各個區域之間的聯繫才會增強,刺激腦細胞有以下5種方法,假如父母可以長期堅持,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會很快。一、運動腦神經學家發現:「孩子從小就有足夠的運動量,大腦認知能力更好,協調動作、處理信息與反應決策的腦區發育的也會更好」。讓孩子堅持運動,不僅能為大腦輸送更多的血液與氧氣,促進神經元相互的連接,也能鍛鍊身體、提高智力。
  • 《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從腦科學角度解讀,什麼才是更好的教育
    ,家裡又有一個真學霸,我一直很留心觀察學霸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對兒童大腦開發的話題也很感興趣。這個國慶,朋友推薦給我一本專業講述孩子大腦發育的書籍《0-5歲 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讓我對腦科學又有了一次更加專業的研究。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神經生物學家莉絲•埃利奧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