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淇淇媽為大家分享下嬰幼兒輔食的添加。
1.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原則·順序12個字: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細到粗。
2. 建議6個月(5個半月,出生時體重偏大,出牙偏早,純母乳·奶粉不能滿足日常所需,可以提前添加。)
1—3天大米湯 (寶寶輔食第一口大米:溫性,補中益氣,最不容易過敏)
4—6天小米湯 (涼性,清熱去火,小米粥黃色米油可除煩)
9—12天二米湯
注意:寶寶喝的粥不添加:小蘇打等任何添加劑,破壞維生素b族。
量:每次只給寶寶幾勺(寶寶的勺子不是成人的湯勺)
所有新增加的輔食,都建議中午那頓奶前添加,白天容易吸收,如有過敏能及時發現。
3. 米湯適應一周可以加菜汁:菠菜,白菜,油麥菜,山藥。。。選擇沒有特殊味道的蔬菜,適應後+胡蘿蔔,南瓜,味道甜的蔬菜。
4. 米湯適應後可+米粉:米粉衝好靜置幾分鐘,待水分完全吸收,再餵寶寶。反之,水分沒完全吸收,會發現米粉越餵越幹。容易積食!
5. 米粉怎麼選? 建議選原味(市場上很多各種口味米粉,輔食期間味道重,孩子吃飯時容易挑食。)
6. 米粉可以用輔食機在家製作麼? 不可以,不易於吸收,造成消化不良。
7. 菜泥製作:順序借鑑菜汁順序,味道淡--濃。 可以藉助輔食機,我一般都是徒手製作。
8. 蔬菜添加幾天,就可以+水果了:首選 蘋果(平性易消化)一次幾勺,不建議多。吃完水果,給寶寶幾勺溫水,養成漱口習慣。
9. 便秘的寶寶可以吃香蕉(涼性 大便不成型少吃)
10. 涼性水果:獼猴桃,火龍果,山竹,瓜類,柚子,梨。 上午,中午吃。
11. 雞蛋黃:考慮父母有無過敏史,開始從四分之一添加,蛋黃灰色膜導致過敏。
12. 十個月左右加肉:豬--雞--牛--羊 先加肉,後加魚。 魚類:三文魚,金槍魚,銀鱈魚。深海魚類,沒有刺安全,營養價值高。
13. 動物肝臟:自製肝泥。補充鐵,鋅,維生素A D B2
14. 小餛飩,小包子,湯麵加各種蔬菜肉類,保證每天營養均衡。
15. 強烈推薦薏米,山藥,茯苓。山藥可以每天都吃。
16. 一歲以內寶寶,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避免造成腎臟負擔。
17. 一歲寶寶:飯爛一點,菜軟一點都可以吃了。
總結:(1)寶寶的餐食,六歲以內都要單獨做,包括炊具。
(2)不建議給寶寶吃「零食」(某某寶媽私廚肉鬆,磨牙餅乾,各種輔食。非正規企業,沒有衛生許可,不了解家庭衛生習慣,大廠家有嚴格把控!)
(3)餐桌文化,輔食一餐要跟大家共同進餐,首選餐椅。
(4)儘量給寶寶做應季水果,蔬菜。
(5)三歲以內:少糖,少油,少鹽! 不要擔寶寶的輔食沒有味道,輔食是奶到正餐的一個過渡。
(6)給寶寶一個小勺子,由被動吃,變自己主動吃提起吃飯的興趣。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親們的閱讀,有問題的寶媽可以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