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輔食的添加,我之前寫過很多文章,但隨著公眾號用戶的增加,不斷有新手父母諮詢寶寶輔食相關問題,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篇文章。
由於育兒知識需要不斷迭代更新,很多以前適用的輔食知識,放到現在可能已經不適用了。我看到網上依然有很多錯誤的育兒知識在誤導大家。為了讓大家學習最新最實用的寶寶輔食知識,下面為大家分享最新最全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大家做好筆記。
為什麼要給寶寶添加輔食?
給寶寶添加輔食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
1、添加輔食能為寶寶提供額外的營養
寶寶到了一定月齡(一般是6個月),單純的母乳和配方奶已無法滿足寶寶的能量及營養元素的需求,輔食能為寶寶提供額外的營養,保證寶寶營養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輔食」是相對來說的,6~12個月的寶寶,主食是奶,輔食是除奶以外的各種固體食物。寶寶1歲以後,輔食逐漸取代奶的地位,等到寶寶能和大人一樣吃飯了,這時輔食就成為寶寶的主食,而奶成了「輔食」。
2、添加輔食有助於寶寶多重能力的發展
輔食不僅關乎寶寶營養的攝入,還關乎寶寶多重能力的發展,比如: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語言能力、消化能力等。
輔食在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輔食的添加標誌著寶寶進食的食物由液體向固體過渡,輔食是奠定寶寶一生健康的根基。
寶寶輔食添加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兒科學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營養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最新的輔食添加建議中,都一致推薦:寶寶滿6個月(180天)添加輔食。
如果寶寶是早產兒,那麼則需要根據寶寶的矯正月齡來計算輔食添加的時間。
矯正月齡的計算公式:矯正後的月齡=出生後實際月齡-[(40周-出生時孕周)/4]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輔食添加時間是建議,並不是硬性要求。寶寶具體多大添加輔食,一方面我們要參考「6個月」這個月齡建議,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參考寶寶身體(神經)發育的成熟度以及寶寶的營養狀況。
身體(神經)發育的成熟度參考指標有:寶寶挺舌反射是否消失,寶寶是否能夠自己獨立維持坐姿,寶寶是否對大人的食物產生興趣。營養狀況參考指標主要是觀察寶寶的生長曲線。
如果寶寶挺舌發射消失,能夠獨坐,出現模仿大人吃飯,看到大人吃飯流口水,且在母乳/配方奶正常餵養的情況下,寶寶的生長曲線增長出現緩慢的跡象,那麼說明寶寶該添加輔食了。
如果要早於6個月給寶寶添加輔食,務必要先諮詢醫生,待醫生評估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及營養狀態後,再決定是否添加輔食。
謹記:輔食添加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早於4個月或晚於8個月添加輔食,均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推薦閱讀:輔食一定要在六個月添加?答案超乎你的想像!
寶寶輔食添加總體原則
1、寶寶第一口輔食添加富含鐵的食物
2、寶寶最初添加的輔食選擇不容易過敏、好消化的食物
3、輔食性狀由稀到稠、量由少到多、顆粒由細到粗、種類由單一到多種
4、加入新食物後,要連續觀察3-5天,如果出現過敏,就暫時迴避。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家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可以先從一種富含鐵的高能量食物開始,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給寶寶更豐富的營養。
《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建議:穀物類因其容易消化和不易引起過敏反應,是嬰幼兒進行輔食添加時的首選。
常見的富含鐵的食物有強化鐵米粉和肉泥。儘管從理論上來說,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吃嬰兒米粉還是吃肉泥沒有多大區別,但從中國傳統飲食習慣和寶寶的接受度來講,國內權威機構和育兒專家推薦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選擇強化鐵的穀類食物,如強化鐵米粉。
寶寶輔食添加順序
關於寶寶輔食添加順序,網上流傳著各種參考建議,比如「先加米粉,然後加蔬菜泥,再加水果泥,最後加肉泥。一些育兒書籍將輔食添加順序寫得更為詳細,比如:蔬菜水→五穀→根莖類蔬菜→莖葉類蔬菜→肉類→水果→蛋黃→魚蝦類。
其實,寶寶輔食的添加並沒有固定的順序標準,很多國家的嬰兒餵養指南中,既沒有輔食添加順序的建議,也沒有輔食添加食物種類(數目)的建議,僅僅只有「以富含鐵食物作為最初的輔食」的建議。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提到:
並沒有醫學證據顯示,按照特定的順序餵輔食對孩子有特殊的好處。
通過研究發現,晚引進容易致敏的食物並不會降低過敏風險,相反反而容易提高寶寶過敏風險和養成挑食習慣。
儘管很多醫生建議,要先餵孩子蔬菜,然後再餵水果,但是也同樣沒有醫學證據顯示,如果先餵孩子水果,孩子會不喜歡蔬菜或者對蔬菜過敏。
推薦閱讀:寶寶輔食必須按照特定的順序添加?答案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寶寶輔食添加進程
我們一般把寶寶輔食添加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6個月、7~9個月、10~12個月以及13~24個月。
不同階段寶寶輔食的添加,大家可以參考《嬰幼兒餵養與營養指南》的建議:
寶寶輔食餵養時間安排
添加輔食後寶寶每天的餵養時間安排如下:
6個月
6個月寶寶要吃泥糊狀輔食,第一口輔食建議吃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輔食餵養時間儘量選擇在白天,因為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一旦寶寶出現過敏方便及時就醫。
剛開始添加輔食,添加的量可以控制在1勺,寶寶適應後,慢慢增加到2勺或者更多。寶寶適應米粉後,可嘗試添加蔬菜泥、水果泥,添加的量和米粉類似,每次只添加一種,注意觀察嬰兒添加輔食後的反應,觀察3~5天無不良反應後再添加另一種輔食。隨著時間推移,輔食餐次從1天1小餐逐漸增加到1天2小餐。
添加輔食的勺子和碗參考規格如下:
註:1勺=10ml;1碗=250ml
溫馨提醒:添加輔食後,可以先吃輔食再吃奶,如果寶寶比較愛吃輔食而不愛吃奶,為了保證一天的奶量,可以先吃奶再吃輔食。
7~9個月
7~9個月寶寶的輔食逐漸從泥糊狀過渡到碎末狀,每天吃2餐輔食,每次吃2/3碗。輔食餵養時間安排如下:
早上7點:母乳/配方奶;
早上10點:母乳/配方奶;
中午12點:各種泥糊狀的輔食,如嬰兒米粉、稠厚的粥、蔬菜泥、水果泥、肉泥等;
下午3點:母乳/配方奶;
晚上6點:各種泥糊狀的輔食;
晚上9點及夜間:母乳/配方奶。
10~12個月
10~12個月寶寶的輔食逐漸從碎末狀過渡到碎塊狀、手指狀,每天吃2~3餐輔食,每次吃3/4碗。輔食餵養時間安排如下:
早上7點:母乳/配方奶,加嬰兒米粉或其他輔食。以吃奶為主,需要時再加輔食;
早上10點:母乳/配方奶;
中午12點:各種泥糊狀或小顆粒狀輔食,可以嘗試軟飯、肉末、碎菜等;
下午3點:母乳/配方奶,加水果泥或其他輔食。以吃奶為主,需要時再加輔食;
晚上6點:各種厚糊狀或顆粒狀輔食;
晚上9點:母乳/配方奶。
13~24個月
13~24個月寶寶的輔食逐漸從碎塊狀、手指狀過渡到條塊狀、球塊狀,每天吃3餐輔食,每次吃1碗。輔食餵養時間安排如下:
早上7點:母乳/配方奶,加嬰兒米粉或其他輔食,嘗試家庭早餐;
早上10點:母乳/配方奶,加水果或其他點心;
中午12點:各種輔食,鼓勵孩子自己進食;
下午3點:母乳/配方奶,加水果或其他點心;
晚上6點:各種輔食,鼓勵孩子自己進食;
晚上9點:母乳/配方奶。
推薦閱讀:【精華】6-24個月寶寶輔食添加時間表,內含輔食添加順序及餵養時間表
添加輔食的過程中寶寶過敏怎麼辦?
如果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 ,寶寶出現過敏(如:起疹子、嘔吐、腹痛、腹瀉、流鼻涕、咳嗽、哮喘等),家長可以暫停添加該食物,用其它食物代替。
根據過敏程度的不同,建議間隔3~6 個月後再添加之前過敏的食物。如果暫停3~6個月後再吃仍然過敏,就需要再間隔3~6 個月。如果寶寶曾經對某些食物發生過嚴重的過敏反應,那麼再次嘗試這種食物之前,一定要先諮詢醫生。
推薦閱讀:晚一點添加輔食能夠避免寶寶過敏?答案真不是你想的這樣!
寶寶輔食添加常見問題答疑
問:可以用自己做的米粉代替強化鐵米粉嗎?
答:不要這樣做!因為自製米粉含鐵非常少,營養價值完全不如強化鐵米粉,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而且自製米粉還存在重金屬汙染的風險。
問:米粉用什麼衝調,用水還是用奶?
答: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權威指南的建議。
《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建議:
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可選擇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用母乳、配方奶或水衝調成稍稀的泥糊狀(能用小勺舀起不會很快滴落)。
《嬰幼兒餵養與營養指南》建議:
米粉可用乳汁或溫水調製成泥糊狀,避免過稀過稠
由此可見,母乳、配方奶、水都可以衝調。
問:每天什麼時候給寶寶添加輔食?
答:6個月的時候,只要是家長方便的時間就可以,很多家長選擇上午,因為這個時間很方便,寶寶也精力充沛,萬一出現過敏症狀也容易被及時發現。7個月之後,要讓寶寶有和成人一起進餐的機會。到了10個月以後,儘量選擇在一日三餐的時間跟寶寶共餐。
問:過敏(溼疹)寶寶添加輔食要注意什麼?
答:過敏(溼疹)寶寶首先要明確過敏原,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海鮮、小麥、大豆、花生、堅果、部分水果(芒果、菠蘿、獼猴桃等)。對於已經確定對某種食物過敏的寶寶,可以迴避過敏原3~6個月的時間,然後再次嘗試添加這種食物。
問:寶寶不喜歡吃輔食怎麼辦?
答:在添加輔食的初期,如果寶寶不愛吃某一種或某幾種輔食,家長不要強求,可以暫時不吃,過幾天換一種烹調方法再試試,也可以混合米粉、蔬菜泥、肉泥等食物一起吃,實在不愛吃就換其它食物。
如果輔食添加一段時間了,寶寶出現偏食、挑食的情況,家長可以把新的食物和寶寶喜歡吃的食物混在一起,這能提高寶寶對新食物的接受率。還可以利用大人在寶寶面前吃東西這種方法,吸引寶寶吃輔食。
推薦閱讀:寶寶不愛吃飯,偏食、挑食怎麼辦?這篇文章一定可以幫到你!
問:添加輔食後,寶寶能吃油、鹽及其它調味品嗎?
答:寶寶添加輔食後(一般滿6個月),就可以吃油了,但需要分2種情況:
如果寶寶是以穀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應該額外添加適量油;
如果寶寶能攝入足量肉類、魚類、蛋類等動物性食物,那麼不需要刻意添加油。
6~12個月寶寶每日推薦油量:0~10g,1~2歲寶寶每日推薦油量:5~15g。
6~12個月寶寶輔食中不需要放鹽、糖、醬油、醋等調味品,寶寶1歲後可以適量吃鹽,儘量少放其它調味品。
1~2歲寶寶,每日鈉的適宜攝入量:700mg,相當於食用鹽1.78g。
推薦閱讀:
【值得收藏】0~5歲寶寶吃油指南,一篇弄懂所有吃油問題
寶寶多大可以吃鹽,寶寶到底每天吃多少鹽?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寶寶多大可以吃調味品,寶寶輔食能加調料嗎 ?一文弄懂
問:果汁和蔬菜汁能給寶寶喝嗎?
答:不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喝果汁,不推薦寶寶喝蔬菜汁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不要喝果汁,因為果汁的營養成分遠不如水果泥,果汁容易造成寶寶肥胖和齲齒,而且寶寶喝慣了果汁就很容易拒絕白開水。寶寶1歲以後可以偶爾少量喝一點果汁,但建議將果汁稀釋後給寶寶喝。
水果、蔬菜被加工成果汁、蔬菜汁後,其中的纖維素遭到破壞,纖維素攝入不足,容易導致寶寶便秘。
建議家長直接給寶寶吃水果(泥)、蔬菜(泥)。
問:寶寶的輔食食材要「特殊優待」嗎?
答:完全沒必要!食材沒有高級、低級之分,只有加工方式的不同,每一種食材都有其獨特的營養。
如果從一開始就給孩子吃與家庭飲食習慣不相符的食物,將來孩子長大後和家長共同進餐的體驗會很差。
所以,寶寶吃的食材應該跟家庭中大人吃的一樣,只不過加工的性狀和方式不同。
問:自己做的輔食好還是購買的輔食好?
答:自製輔食和市售輔食各有優缺點,有時自己做的輔食不一定比買的好,比如嬰兒米粉,市售的強化鐵米粉是優於自製米粉的。
最好的做法就是自製輔食與市售輔食相互彌補不足,像蔬菜泥、水果泥、肉絨、肉鬆類輔食建議選擇自製;像米粉、麵條類建議購買;像肉泥、肝泥、魚泥等動物性輔食,可以自制(前提是能從正規途徑買到合格新鮮的食材),也可以選擇購買。
推薦閱讀:自己做的輔食一定比買的好?真不一定!這幾種輔食不宜自製!
附錄——家庭輔食的製作,摘錄自《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
食材選擇應富含能量、蛋白質、鐵、鋅、鈣、維生素A等多種營養素,以當地生產的肉、魚、禽、蛋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為主;烹飪時儘量保持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和原有口味,不添加鹽、糖以及其他刺激性調味品;食物質地適合嬰幼兒的進食能力;生吃的水果和蔬菜必須用清潔水徹底洗淨;水果和蔬菜應去掉外皮、內核和籽。具體的輔食選擇及製備方法見下表: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穫呢?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寶寶輔食乾貨知識,請戳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