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宣告滅絕,標本就拍到20萬元,這種形似屎殼郎的昆蟲又增多

2020-12-10 騰訊網

有一種看上去烏黑髮亮的甲殼類昆蟲,見者大多都會認為是屎殼郎,但是卻有著一對長長的前足,其背部肩部等常有彩色光澤或斑點,如下圖,這種昆蟲其實並非屎殼郎,而是彩臂金龜。

不要小看這種蟲子呀,遇見它可是你的幸運,因為這種蟲子數量非常稀少,1982年曾經被宣告滅絕。而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這種昆蟲還沉浸在我國南方某些地區,曾有昆蟲學家在四川峨眉山以8個銀元的價格收購它,當時一個銀元可以購糧一擔(100~120斤),八擔糧(現在的糧食價格合千元以上,但在上世紀30年代,價格要翻上好幾倍)才能換一隻彩臂金龜,可見這種昆蟲曾經有多麼珍貴。

不過上述的時期還並非金龜子最為珍貴的時候,2001年時,在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僅僅是一隻彩色金龜的標本,就被拍到20萬元。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價格,也是因為當時彩色金龜早已經被宣布為滅絕狀態。

然而後來這一物種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又有所發現。就在8月13日,《封面新聞》報導四川青城山一家燒烤店的老闆在店門口撿到一隻從未見過的金龜子,不知道是什麼昆蟲,就把它送到了青城山腳下的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鑑定後認為是一隻陽彩臂金龜。

而就在早前幾天的8月10日時,江西馬頭山自然保護區發現陽彩臂金龜,是繼2018年之後的第2次發現。

其實近20年來,關於彩臂金龜的發現,通常都會被作為新聞事件報導,如:

2004年,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發現彩臂金龜種群。

2008年,重慶市進行生物物種普查時發現陽彩臂金龜。

2010年7月29日,有人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戴雲山發現彩臂金龜。

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發現陽彩臂金龜並放生。

2018年7月,浙江金華發現彩臂金龜。

2019年9月20日,貴州省遵義市放生一隻陽彩臂金龜。

雖然38年前曾經被宣布滅絕,但從近些年來的發現頻率和地點來看,彩臂金龜不但沒有滅絕,而且有數量增多的趨勢,不過目前它仍然屬於稀有生物物種,還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呢。彩臂金龜體長在4~8釐米之間,寬度在2~4釐米之間,算上前足的長度,這種蟲子體長甚至可達15釐米,體重在5~20克左右,屬於一種大型昆蟲。

彩臂金龜之所以和屎殼郎非常相似,是因為它們都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金龜總科,體型和習性都很相近,另外還有獨角仙和鐵甲等也都同屬一科,這類昆蟲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力量很大,據說獨角仙能舉起相當於自身體重200倍的物體,被認為是昆蟲中的「大力士」。

參考資料:

《封面新聞》8月13日文章《成都又現陽彩臂金龜 「江湖」數年一見 這次是只「斷臂大俠」》

相關焦點

  • 山西教授收藏昆蟲標本40年:標本有價 科研無價
    韋亮 攝中新網太原10月31日電 題:山西教授收藏昆蟲標本四十年:標本有價 科研無價作者 高瑞峰「昆蟲不能以「益蟲」和「害蟲」簡單劃分。」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曹天文收集昆蟲標本近40年,他說,在不同階段、環境,益、害不同。
  • 太原這所高校教授收藏10萬餘昆蟲標本 建標本館普及科學
    1961出生的曹天文曾就讀於山西大學生物系昆蟲專業,由於受大學老師展出昆蟲標本的影響,在大學二年級期間他便迷上了昆蟲世界。【解說】1981年暑假,曹天文騎自行車進行第一次野外標本採集活動。他從太原啟程,出娘子關,途經河北、北京,經雁門關回到太原。一個月時間裡,共採集到100多種節肢動物標本,包括40多種蝴蝶標本。這次採集令他終生難忘。
  • 這種昆蟲到底有多牛:汽車壓完沒事,想製成標本只能使用電鑽
    我們知道在大自然中,相較於人類,昆蟲在力量方面常常要優秀許多,例如螞蟻可以舉起幾百倍的物體,跳蚤可以跳躍到自身長度100倍的高空,屎殼郎可以推動相當於自身體重1141倍的物體,如果切葉蟻有人類一樣的體型,它們可以叼走一輛幾頓重的大卡車,犀牛甲蟲可以駝起相當於自身重量850倍的物體,
  • 科學家:屎殼郎為世上力量最大的昆蟲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英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本周三稱,全世界力量最大的昆蟲是一種雄性屎殼郎,這種屎殼郎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在動物糞便中與雌性屎殼郎交配。屎殼郎可拖動相當於其身體重量1141倍的物體,這相當於一個體重70公斤(154磅)的人能舉起重達80噸的六輛雙層巴士。
  • 他捕獲世界最大蚊子,收藏70萬件標本,只想告訴大家昆蟲不可怕
    (王迪 攝)   他6歲第一次做昆蟲標本。高一的時候辦了第一場個人的動物標本展。眼下,46歲的趙力正在忙著為他的70萬件昆蟲標本找一個新家——建世界上展出面積最大的昆蟲博物館。「路邊飛來的,家裡看到的,人們總是對昆蟲充滿敵意和攻擊性。」趙力說。   這種過度的敵意有時反而讓我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比如,人們見到馬蜂第一反應往往是驅趕,或者一巴掌拍死,結果引來了蜂群圍攻。「一旦馬蜂被打死,它仍然會在空氣中釋放出傳遞信息的激素,讓同類馳援。一個過敏體質的人,如果被50隻馬蜂叮了就足以致命。
  • 中國昆蟲第一次上榜吉尼斯:這也太大了!
    這也是中國昆蟲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青城後山出現巨型「怪蟲」2014年7月,一種長牙且形似巨型蜻蜓的怪蟲,被四川省青城後山的村民發現。當時正在青城後山考察的趙力鑑定後發現,這是一種叫越中巨齒蛉的水生昆蟲。
  • 從飛禽走獸到昆蟲植物,自然博物館399件生物標本展現「生命之美」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動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態的生物共用著一片家園,也共同展示著自然界的美麗。「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自然博物館精選399件生物標本領銜亮相展廳,讓觀眾在目不暇接中,驚嘆「生命之美」。
  • 昆蟲標本製作|鱗翅&鞘翅
    昆蟲標本能夠真實的展現昆蟲的形態和構造,製作完成後能夠長期收藏、保存,在昆蟲分類、進化等科學領域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昆蟲標本的製作方法大致可以分為針插標本、浸漬標本以及玻片標本等,接下來我們以鱗翅目的蝴蝶、鞘翅目的吉丁蟲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針插標本的製作方法。昆蟲針是一頭鈍一頭尖銳的不鏽鋼針,長38.6mm,從細到粗一共分為六種型號(0~5號)。我們一般用到的是3號針。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 大家爭相向本報推薦自己感興趣的博物館,希望能成為幸運讀者加入到此次體驗之旅當中。在大家的推薦中,都江堰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和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成為昨日「好奇率」最高的兩大博物館。今日,不妨讓我們提前進入這兩個新奇博物館中,看一看它們有啥稀奇。  昆蟲博物館裡的神奇世界  小昆蟲,大世界。
  • 蟋蟀、爬叉、屎殼郎,小時候吃過的昆蟲還真不少
    我就說說我曾經吃過的昆蟲佳餚吧。第一個常吃的昆蟲是蟋蟀。秋天,天黃地黃雲彩黃,風裡燻滿遍野莊稼熟透的氣息。無論走到哪,你聽,草叢中,土溝裡,玉米地,大豆秧棵子下,到處都是秋蟲「嘁嘁嘁嘁」的叫聲。抬腳隨便踢起哪片草,都會驚起滿地黑不溜秋的蟋蟀亂蹦。俯下身子捉唄!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圖)
    昆蟲博物館昨日,本報將與市文化局聯合推出「成都博物館新奇之旅」活動,引起博物館愛好者廣泛關注。大家爭相向本報推薦自己感興趣的博物館,希望能成為幸運讀者加入到此次體驗之旅當中。你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蝴蝶、蜻蜓、甲蟲、螳螂、蟬、蜘蛛等昆蟲標本,蝴蝶中不僅有像枯葉的、像貓頭鷹的,還有像人臉的。世界最長、最重、最大、最漂亮的蟲子們也都在這裡「聚會」。這個位於都江堰的博物館,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展廳有4000平方米,展出近20000件昆蟲標本,涉及昆蟲種類6000多種,來自40多個國家。
  • 如何製作非展翅昆蟲標本
    鑑於此我把昆蟲標本製作收藏的事情這裡介紹一下,大家可以參考。歡迎大家轉載,也可下載做教材使用,希望更多喜歡昆蟲的孩子學到。只要不去我圖片水印就行,都是我自己版權的圖片。在提標本製作之前,我先說說昆蟲標本採集的問題。有些朋友可能厭惡殺生或者是環保或動物保護者。對於此,我想說的是對於鳥類,獸類等繁殖力小的動物我是堅決反對濫捕濫殺,尤其是吃野味。
  • 20多年收藏了5萬餘枚昆蟲標本!凱裡「蝴蝶爺爺」:全部捐給博物館
    7月4日上午,今年86歲的凱裡「蝴蝶爺爺」冉啟堂正式將自己收藏了20多年的5萬餘枚昆蟲標本捐贈給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一行親自從上海趕赴凱裡,為冉老頒發了榮譽證書。
  • 20多年收藏5萬枚昆蟲標本!凱裡「蝴蝶爺爺」:全部捐給博物館
    7月4日上午,今年86歲的凱裡「蝴蝶爺爺」冉啟堂正式將自己收藏了20多年的5萬餘枚昆蟲標本捐贈給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一行從上海趕赴凱裡,向冉老頒發了榮譽證書。就這樣,冉啟堂為了收集這些昆蟲標本,多年來足跡遍布雷公山、月亮山等人跡罕至的山區,採集的昆蟲標本在全國巡展,指導的學生也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大獎。因為他收集的昆蟲標本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標本量在西南地區個人收集者中首屈一指,大家都稱他為"蝴蝶爺爺"。
  • 滅絕了一個世紀,人類憑什麼說這種「掉色」的斑馬能復活?
    而在幾年前,這種斑驢早已在野外滅絕了。1870年倫敦動物園內,這是人類拍到的唯一活著的斑驢斑驢,可以說是最獨樹一幟的斑馬了,反而是以消失的黑白條紋為世人所知。而因為一半像斑馬,一半像馬,它們亦被稱為擬斑馬、半身馬。
  • 因為過於肥宅,這種生物終於把自己整滅絕了-虎嗅網
    今年3月,手魚家族中的光滑手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官宣滅絕了,而人類手上僅有一條光滑手魚的標本,它還是200多年前撈上來的,後來大家再也沒見過這種魚了。湊巧的是,光滑手魚也是澳洲記錄的第一批魚種,發現它的是19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弗朗索瓦·佩龍。
  • 常見昆蟲 也面臨滅絕威脅
    據新華社報導,最近幾十年全球昆蟲數量呈持續減少趨勢。人們一直認為只有一些對棲息地要求高的珍稀昆蟲瀕臨滅絕,但新研究發現即便一些常見昆蟲也面臨巨大威脅。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新一期英國《生物保存》雜誌上發表報告說,對棲息地要求不高的昆蟲往往依賴不同種群間的基因交換,與生活在特定棲息地的昆蟲相比,分布廣泛的昆蟲擁有更加多樣化的種內基因庫。這類昆蟲一旦由於棲息地碎片化,失去通過交換維持基因多樣性的機會,那麼未來就可能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
  • 昆蟲館大探秘|千奇百怪的昆蟲,這裡應有盡有,還能製作標本帶回家
    ······昆蟲愛好者們想一睹它們的風採不用等到春年花開現在就跟著科普遊子的老師來昆蟲館360°了解昆蟲的「前世今生」專業的昆蟲講解有趣的標本製作一定會讓你收穫滿滿館內收藏了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昆蟲標本有昆蟲領域的
  • 昆蟲滅絕,蝴蝶和蜻蜓或將在本世紀消失?不會!
    消息是關於昆蟲滅絕的,說雪梨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如果地球上的昆蟲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下去,將在短短幾十年內滅絕。也就是說,到本世紀末,可能就再也看不到蜜蜂、蝴蝶或蜻蜓等等昆蟲了,而這對地球生態造成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 海南有間昆蟲博物館「蟲窩窩」探奇
    三年前謀劃時,這個博物館最初的設想是打造成昆蟲標本陳列館,走專業路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植保研究室主任閆偉博士告訴記者,到了2017年實施階段,龍翊嵐的加入,為這個館融入了很多與旅遊、研學、科普相關的元素,科普與專業的融合,讓昆蟲博物館靈動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