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帶你從不同角度看家庭教育!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就是母親,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擔當的一直是偶爾客串的配角。
根據前幾年的數據統計,其實在中國社會家庭中,只有22.2%的家庭裡,是由父親擔當教育的主角;50%是由母親擔當教育的主角;12%的家庭是父母共同擔當教育主角;剩下的15.8%是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來「充當」教育主角。
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確實缺少了一些陪伴。其實不但從數據中可以看到這個現象,我們在平時生活的圈子內外也能感受到,很多孩子和父親的關係並不是非常親密,甚至自己和自己的父親關係也不如和母親的關係好。
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來和大家深度分析一下!
隨著當代人們的社會觀念隨著現代化的發展而增高,父親對孩子家庭教育的參與數量也在呈現上升趨勢,但是佔主導地位的依舊是母親教育孩子。
為什麼龐大的男性群體,但是父親卻屢屢缺席孩子的成長教育呢?
1、大部分父親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才是最理想的婚後生活,工作和育兒不可一同進行。
2、部分父親認為「父親角色應該是家庭權威的象徵」,長時間的和孩子玩耍會降低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力。
3、父親對教育觀念認知落伍,與教育有關的再學習水平薄弱。
……
除了以上三種原因,還有其他原因使得父親沒能參與家庭教育,成為了孩子童年教育中的一塊缺失。
不得不說,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這些影響力可不是母親能夠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積極影響有以下這些:
1、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男孩子長時間被母親、奶奶、姐姐等女性角色包圍著,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也會變得靦腆害羞起來,然而父親的出現正好可以彌補母親不能發揮的作用。女孩子長期在父親教育的環境下,也會形成特有的安全感和被保護感,在和同齡的男孩子交往起來也會更加坦然和有分寸。
2、培養孩子形成積極的品格。大多數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採用的是溫和的以摟抱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父親作為男性角色,更多的時候會以肢體方式和孩子們進行活力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勇敢、冒險、堅強等好的品格。
3、大大提高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和速度。根據美國耶魯大學的一份統計:被父親帶大的孩子,雙商會更高一些,不僅在學校,而且在社會上也能夠比較不錯的成績。因為從母親這裡,能學到的是一些情感、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等認知,在父親那裡可以學到更多豐富且廣闊的知識,並且動手能力也會跟隨父親有所提高。
不管看這篇文章有沒有身為人父的朋友們,但是父親要作為孩子成長的參與者依舊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要如何使父親更好的參與孩子的教育中呢?
1、從宏觀角度來調控,通過一些社區活動等等,讓更多的父親加入親子教育中。
2、母親要作為「煽風點火」者,通過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提供父親和孩子共同合作的機會。
3、父親本身也需要轉變自己的育兒觀念,把「父親育兒」當做自己婚後的光榮使命。
4、把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都用來陪伴孩子,很多父親因為自己工作太累,一到家就想要休息,把和孩子玩的事情推到「明天」,於是每次都會錯過和孩子的玩耍機會。一轉眼的時間,孩子就長大了。
5、充分發揮自己的男性角色,在和孩子的玩耍過程中,帶入一些男性角色特有的好品質,讓孩子邊玩邊被感染父親獨特魅力。
以上就是今天帶給大家的家庭育兒乾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