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5歲的工程師胡新宇不幸因病去世,這一事件再度引發人們對白領人士的工作、生存特別是健康狀況的關注。與此同時,對胡新宇的死因網上也有諸多傳聞。那麼,這件事的真相到底如何?年輕白領的事業與健康應該如何平衡?
胡新宇事件引發白領健康之憂
1,醫療專家:
不明疾病擊倒IT青年
本報記者葉志衛 吳向陽
作為華為公司健康指導中心的負責人,沈醫生全程參與了胡新宇患病就診的全過程。
其間,胡新宇兩次轉院,以及多次北京、廣州以及深圳醫院專家的會診,她都作為公司的醫療協調代表做了大量工作。由於是全程陪同,關於胡新宇的整個治療過程以及期間病情發展,沈醫生所掌握的資料無疑是全面的。沈醫生認為,從醫學角度來看,胡新宇的死亡是由於「患病不治」,而並非傳說中的「過勞死」。在胡新宇的門診就診記錄中清楚地記載著:從4月中旬起,胡新宇身上開始出現「皮疹」,但胡新宇沒有太在意。約兩周後,胡新宇開始疲勞,有類似感冒的症狀。4月27日胡新宇到公司的社康中心就診,根據胡的自述,社康中心的醫生將胡的病當作感冒處理。
然而,胡新宇的「感冒」在吃藥後一再反覆。5月1日,胡新宇病情惡化,發燒38.5度以上。當天,胡新宇被轉送至北大中心醫院。X光片顯示胡新宇的肺部有感染,被懷疑患有細菌性肺炎。5月2日,胡新宇正式入住北大醫院呼吸科住院部,原因是「右下肺感染」。
讓醫護人員困惑的情況發生了——在進行了針對性的抗細菌性肺炎的治療後,胡新宇的病情沒有緩解,還在加重。到5月5日和6日,胡新宇繼續發燒,並出現一些神經系統感染以及血液病的症狀。但在進行骨髓穿刺並對「嗜酸性粒細胞」進行檢測後,排除了白血病的可能。
北大醫院的接診醫生在回憶胡新宇入院就診時清楚地記得,在入院手續籤字時,病人的手一直在發抖,這種神經系統的症狀從一開始就引起了呼吸科的重視。在治療期間,呼吸科曾多次與神經科以及傳染科對胡的病情進行會診,但神經科和傳染科的專家在檢查後均未發現異常,只能建議觀察。
5月8日,院方發現胡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將其轉入神經科進行治療。院方懷疑胡新宇是病毒感染,進行了抗炎、抗病毒的治療。但胡新宇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出現下肢癱瘓、小便失禁等神經系統病症。
5月12日,腦積液檢查的結果提示,胡新宇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進一步加重。隨即,中心醫院和華為公司請來深圳東湖醫院結核性腦膜炎治療專家蔡主任,以及北京301醫院神經外科負責人於主任一起對胡新宇的病情進行會診。令專家們感到困惑的是,在胡新宇的每次檢查中,均無法找到病原體。病毒檢查和結核菌檢查均呈陰性,也就是說已排除上述可能,在對於寄生蟲感染、黴菌性感染等腦膜感染的可能一一排除後,專家們最終決定進行抗病毒、抗結核等結合的「四聯性抗結核治療」。
5月14日,胡新宇的病情更加惡化,出現暈迷。在中心醫院院方的建議下,華為公司緊急聯繫廣州市中山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並將胡新宇轉至這所在中國具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最高水準的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
為胡新宇詳細檢查後,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專家們決定依然採用抗結核治療。然而一周後,從治療效果上看,專家們判斷胡新宇結核性腦膜炎的可能性不大。從5月23日起,治療方案轉為抗病毒治療,但令人遺憾的是,此時,胡新宇的心、肺、腎等器官開始相繼出現功能衰竭。5月25日,胡新宇突發急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後搶救過來。5月28日晚11點半,25歲的胡新宇停止了呼吸。
曾參與會診的北京301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於教授向本報記者表示,胡新宇的患病原因一直不明,在治療過程中現有醫學手段也無法有效分離出致病的病毒,所以胡新宇的治療只能依據醫生的臨床判斷。常規的可能性被一一排除後,想弄清胡新宇是什麼病只有進行遺體解剖。但胡新宇的家屬不願意對遺體進行解剖。
採訪中,眾多醫療專家對於胡新宇是否「過勞死」普遍持保留態度。於教授認為,勞累只是誘因,病原體才是致命因素,「過勞死」的說法很誇張。華為健康指導中心的沈醫生指出,人在疲勞、精神壓力過大的情況下,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會下降,容易患病。具體到胡新宇的個案上,工作上的壓力以及加班的疲勞可能會影響他的身體狀況,乘虛而入的疾病才是奪去他年輕生命的罪魁禍首。
2,胡新宇的雙親:
沉浸在悲傷中
前天,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胡新宇的父母,他們當時由於辦理胡新宇遺體火化暫時停留在深圳,已於昨天返回四川老家。電話裡,他的父親胡躍龍聲音嘶啞,他表示自己現在心情很差,自從獨子故去以後,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不太方便和記者見面。
從一個月前胡新宇的病情逐漸惡化開始,兩位老人就從老家四川宜賓趕到廣州,一直陪在兒子的身邊,寢食難安,在擔心的煎熬中度過了近一個月。6月1日那天是胡新宇的母親的生日,老人是在悲傷中過了生日的。胡躍龍說:「新宇很孝順,以前我們做父母的過生日時,他不管在哪裡都會及時打電話回家。」
「自從我們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他就一直處於一種半昏迷的狀態當中,我們之間幾乎沒有說過話。有時候我還聽見他在昏迷中自言自語,好像在說著工作上的事情,」胡躍龍說。據胡躍龍介紹,胡新宇從小到大都很乖巧,學習成績優秀,一直是家人的驕傲,親朋好友經常提起他,把他當作後輩的榜樣。胡新宇的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怎麼說話,但是做事情非常負責,「孩子經常打電話給我們,除了向我們問安之外,就是常說起工作,說自己在工作上要如何努力。」胡新宇給老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是一個很勤奮、要強的人,對工作負責、敬業。
發生這樣的悲劇,當然是兩位老人不願意看到的。胡躍龍說,經過那麼長時間的治療和搶救,胡新宇去世了,自己心裡頭最後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對華為公司在善後的處理上,老人表示認同:「從住院開始,公司就一直很負責積極對待我孩子的病情,我也看到,公司上下一直在全力以赴處理這個事情,請來北京的專家教授會診,並且完全保證了他的醫療費用,希望能挽回新宇的生命。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挽救,我們兩個老人也就認了這個命了。新宇去世以後,公司對我們也非常關心,專門派人來照顧我們的生活,領導也幾次來看望安慰我們,最後善後的結果以及撫恤,我們也認同。」
對孩子的死亡,胡躍龍說這是一個無奈的結果:「他是為自己的事業做出貢獻。如果可以回頭,我會告誡我的孩子,新宇你做事要注意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3,華為方面:
網友誤解了「床墊文化」
接受記者採訪時,華為公司新聞發言人傅軍沉痛地說:「胡新宇是一名很優秀的員工,他在工作、生活中都表現很出色,深受同事們的喜愛。他發病之後,公司的領導一直非常關注,指示要保證他的治療費用,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還從北京請來專家進行會診。他住院期間,很多同事都去探望並自發捐款希望能留住他,公司上下都為他的不幸去世感到痛心,為新宇的父母失去這樣優秀的兒子感到惋惜,對胡爸爸和胡媽媽致以真誠的慰問,在與家屬溝通協商後,公司給家屬一定數額的撫恤金。」
傅軍說:「雖然專家診斷的結論是,胡新宇的去世跟加班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加班所造成的疲勞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給了病毒可乘之機。所以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公司再一次重申了有關加班的規定:第一是加班至晚上10點以後,要領導批准;第二是嚴禁在公司過夜。」他又說,IT行業競爭很激烈,甚至很殘酷,在華為面向全球的拓展中,有一些客戶的要求需快速滿足。因此一些團隊和小組短期內加班來快速響應,這不僅僅在華為,在IT業界都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即使需要加班,在加完班之後,按公司規定,加班的員工可以隨後進行調休,公司也給員工發了溫馨提示,希望大家關注身體健康,做到勞逸結合,」傅軍說。對網絡上爭論比較激烈的華為「床墊文化」,傅軍認為不少網友有誤解,他說,「床墊文化」是公司早期創業者留下的,一直激勵著華為人,「當年公司第一代創業者就像當年美國矽谷的創業者們一樣,經常挑燈夜戰,甚至在公司過夜,這對當時處於創業期的華為來說是必要的。但創業期和發展期不一樣。1996年之後,用床墊在公司過夜的情況非常少了。雖然幾乎每個員工都有床墊,但那是用來午休的,不是用來在公司加班過夜的。」
傅軍表示,公司給員工提供很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和條件。在華為公司百草園宿舍區,記者看到各類球館球場建設標準相當不錯,如羽毛球館、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遊泳池等都比較齊備,供員工鍛鍊身體之用。記者同時也看到設在宿舍區的北大醫院華為社康中心,傅軍告訴記者,如果員工有不舒服的症狀,幾分鐘內就可以找到醫生。醫療保障方面,除了執行國家的規定之外,公司還設立醫療協助管理規定,為需要支付比較高額的醫療費的員工提供幫助。傅軍說公司還有健康指導中心,關注員工健康狀況,「不少新人剛進公司時責任心強,自恃年輕身體好,常常加班,甚至帶病工作,耽誤了治療機會,健康指導中心則會常常提醒這類員工注意自身的健康情況,教給大家一些醫療保健知識。」
4,朋友與網友:
哀悼與期望
胡新宇生病之後,華為員工盧小姐被公司派到醫院負責照顧他。胡新宇住院期間處於半昏迷狀態,她難得跟胡新宇說上幾句話。對這位同事的離開,她表現得很悲傷,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了幾句話之後就開始抽泣。她表示:「胡新宇在生病期間表現得很堅強,對他的離開,我和所有的華為員工一樣非常難過。」
葉小姐是胡新宇同一個項目組的華為員工,她比胡新宇先進入華為公司,回憶起這位同事時她說:「他是個很適合這個行業的人,認真勤奮,愛鑽研,性格和大家也很相處得來。」她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在5月1日,葉小姐和幾個同事一起去醫院看望他,「我們當時都以為他很快就能出院,祝他早日康復,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所有的同事都很悲傷,不願看到這樣的結果。」
而在網絡上,胡新宇的死引發了激烈討論,也引起不少人對白領階層健康產生憂慮,特別是對IT行業的人。有網友在紀念胡新宇的論壇上說,加班是無奈的,但不管是在哪個行業、哪個地區,加班恐怕都不可避免。有網友呼籲,企業制定加班制度時應該儘量人性化。更多的網友則表示要吸取教訓,注意勞逸結合,在打拼的同時別把身體搞垮。
連結
給IT人士的保健建議
醫學專家認為,IT人士長期接觸電腦,很容易帶來肥胖、下肢靜脈曲張、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神經衰弱等疾病。激烈的就業競爭使他們長期超負荷地勞心勞力,精神總是處於緊張狀態。有專家建議,IT人士保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定期體檢: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體檢項目包括頸椎正側位拍片、腰椎正側位拍片、眼科檢查、顱頸都卜勒、心功能檢查等。
2、強制休息:面對電腦兩小時,至少休息10分鐘,可起身活動頭頸、四肢,目視遠方。
3、調整坐姿:眼睛與顯示器中心點應呈10到15度下視角,保持同一坐姿的時間不宜太長。
4、飲食調節:飲食結構應以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不飽和脂肪酸、高碘食物為主,多飲茶,上午一杯綠茶,下午一杯菊花茶,疲勞時一杯枸杞茶,夜間一杯決明茶。
5、運動調節:經常活動手腕、頭頸部、腰部,每周至少一次戶外運動。
|
(責任編輯: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