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活動進行到現在,已經進入了結尾階段,很多的同學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教學課程,在這段時光裡,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著。
沒有進行線下支教如果說是一件遺憾,那麼進行線上支教的過程也是一場新的旅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了怎樣運用公眾號來進行線上教授,同時線上的形式也要求我們更加要保證支教內容的優秀,幾次三番地琢磨教學內容,讓教學視頻地形式更加的多樣,在教導小朋友的時候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充實、利於孩子們去理解,也要注意語氣。其實這一個過程中我們都在不斷的挑戰自己,在一遍一遍的錄課當中改進錄課的形式,拍攝的技術,將做微信的整個過程變得更加的高質量高速度。
線上支教之前,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拿不準,因為誰都沒有過線上教學的經驗,不知道怎樣去教小朋友。在本次支教之前,我們也都是剛剛從高中畢業一年的學生,突然之間,身份轉換成了教師,況且這個教師還是「線上」的教師。沒有經驗,也沒有外援,只能做好萬全的準備迎接課程的開始。但令人慶幸的是,第一次錄課圓滿成功。
在這成功的背後,也是整個支教隊共同的努力。支教隊員們提前1天就開始準備課堂所用的PPT,還有各種資料,錄下教學視頻,細心解說教學過程,在視頻錄完之後,還需要調整時長,進行視頻的後期製作,在這之後再登錄微信公眾號製作微信。這裡面哪一項出了錯都無法繼續進行,甚至會前功盡棄,但是大家都堅持了下來。從製作第一次線上教學時的經驗不足,為完成課程熬到半夜。到後來慢慢熟練,這一切都是大家一同努力的結果。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位成員缺過課,每一場都是努力備課錄課換來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其它成員的努力也帶給我們力量,能夠與成員們一起努力,互相團結協作,共同進行社會實踐是我的幸運。
這場線上社會實踐看似是一個人在努力,但是沒有成員之間的協作不會有今天的豐碩成果。比如每天負責寫稿件的同學把稿件傳給負責上傳稿件的同學,由負責上傳稿件的同學來幫忙修改格式進行發表。這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力,兩個人也是在互相交流中相互磨合,相互體諒,發稿件的過程中從未遲到。
還有一部分很重要的人我們需要感謝。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甚至不能被組織在一起,是他們的出現讓我們從一盤散沙變成了如今的律行逐光支教隊。他們就是我們的學長學姐。那些我們熬過的夜,他們一起熬過。我們不懂的東西去問他們,他們一定第一時間回復解答,其實線上支教的經歷他們也沒有,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第一次,但是他們為了讓我們更好理解完成支教過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答,哪怕是他們自己也不明白,也會第一時間回復我們然後再向各方求助。我們的教案,學長學姐一點點的幫我們檢查,我們的微信,學長學姐一點點的教導我們,給我們寫建議。無論多晚去找他們,他們都會回覆你,深夜了,會是一句暖心的問候還有一些讓你變得更好,讓支教隊變得更好的建議。正是他們讓我們真正的融入了支教隊這個集體。我相信,這樣的精神將會通過我們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煙臺大學律行逐光普法支教隊
20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