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峰解讀「失敗」觀:那些失敗者無比可愛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上一次採訪李霄峰是2008年,因為他主演並參與編劇了張元導演的電影《達達》,那篇訪談的標題是《不想當導演的編劇不是好演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當時的身份與未來規劃。之後的兩年裡,他持續為《新京報》和《名匯Famous》雜誌撰寫名為「給L的信」以及「失敗者之歌」專欄,其中大部分篇章收錄到了他最近出版的新書《失敗者之歌》裡。

  在賈樟柯眼裡,李霄峰是一個「想砸爛舊世界的革命家」,朱文評價李霄峰稱「作者的才華策劃了故事,讓人耳目為之一新」。早在十來年前,筆名還是「Liar」時,李霄峰就已經俘獲了很多讀者,但至今也有人認為,難以理解他筆下的「失敗者」們,無法進入到他寫的故事裡。李霄峰說,每個人的經歷和回憶都不一樣,這不能強求,「我也不喜歡解釋」。時隔四年再度受訪,李霄峰如同他的文字一樣變得更加內斂、低調,他不再具體提及未來規劃,或許,這正是夢想即將實現前的屏息靜氣。本版採寫/本報記者 鄭瀟瀟

  新書 專欄結束才想到出版

  新京報:你為《新京報》和《名匯Famous》寫了很長時間的專欄,書裡部分內容也來自專欄。大概是什麼時候開始考慮結集出版的?

  李霄峰:一開始沒想過要出版,而且我也是寫了十幾篇之後才找到感覺,因為太久沒在媒體上寫東西。到《名匯Famous》階段後,更自由了一些。寫完最後一篇後我曾經想過,但沒有出版社找過我,我也不認識什麼出版界的人,直到書評人喬納森,還有三聯書店的彭毅文發現我博客上的專欄。

  新京報:你有沒有去了解自己的讀者是怎樣的群體?

  李霄峰:有些接觸,都是精神上很自立,不用別人的腦子思考的人,也不會用我的腦子思考,這一點令我感到愉快。而且他們也都有各自的人生閱歷,是正常生活在社會上的人,不會因為一兩篇文字就神魂顛倒,也不會因為某個作家寫得好就成了粉絲,換句話說,也符合我對讀者與作者關係的理念:都是平等的,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

  新京報:我接觸到的人看到你的文字後兩極分化比較嚴重,要麼深感觸動,要麼表示「這我無法理解」。你遇到過後者嗎?會對他們作一些闡述和解釋嗎?

  李霄峰:這個事兒吧,我肯定是遇到過,但我覺得很正常:每個人帶著自己的經歷、回憶、情緒、當時的狀態在閱讀,而每個人是那麼的不一樣,這不能強求,我也不喜歡解釋。喜歡的讀者呢,我要感謝他們,因為剛開始寫的時候我完全沒預料到還真有人會喜歡,很高興。

  新京報:如果向並不了解你的人聊起這本書和作品風格,你會怎麼介紹?

  李霄峰:一本小書,短文和短的故事。

  創作 從沒有想過要「宣洩」

  新京報:據說書裡很多人物都有生活中的原型?

  李霄峰:是的,幾乎每篇都有。

  新京報:每次落筆前,你在心理上更偏重於「宣洩個人情緒,排解苦悶」,還是「講一個故事,與人分享」?

  李霄峰:我更專注於找到屬於這篇文字的調子和它本身,從沒有想過宣洩或一定要說點兒特牛逼的什麼的。想與人談談心的感覺倒是有,但基本是在網上。如果心裡有苦,想排解,我可能會用喝酒來解決。

  新京報:這些故事的基調都比較悲,你把它們寫出來,是希望傳遞出什麼?

  李霄峰:我在書裡寫過,就是這些人帶著曾經遭遇過的傷害在趕路,但他們沒有倒下,甚至他們所扮作的堅強也是必須的,文明非常重要的特質就是偽裝,或者說是一種正面的虛偽,虛偽這個詞在我這裡是中性的,沒有褒貶,它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性質。坦白講,這些人無論真實還是虛偽,在我看來都是無比可愛的。

  新京報:你是否認為讀懂這本書的人需要門檻?比如,需要一定的閱歷、情感經歷,以及一顆敏感的心。

  李霄峰:書裡有篇《稅務員》,是個真事兒,一個稅務員會看伯格曼的電影,平時我們能想像嗎?我是覺得,別把人分得太仔細,都是人,能看懂就看,看不懂拉倒,沒什麼關係,影響不了生活,也影響不了愛情。閱歷可能是需要的,但敏感的心就強求不了了,情事麼,更沒法要求。這都屬於緣分問題。

  婚姻 要敢於面對它的磨礪

  新京報:你對婚姻的看法是怎樣的?從書中看來,你對婚姻似乎比較悲觀?

  李霄峰:愛情是情感的選擇,而婚姻是社會的選擇。婚姻的社會屬性是一個底色,你想想,長到二十多歲都不認識的兩個人,為什麼要結婚,還要住在一起生活下去?在根本上是伴侶,但伴侶之間的感情更厚重,更複雜,也更有意思。我對婚姻不悲觀,而且我也鼓勵相愛的人結婚,並且要有勇氣面對婚姻生活帶來的磨礪,也最好別離婚。

  新京報: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悶騷」的人嗎?

  李霄峰:小時候我完全是個明騷的人,惹了不少麻煩,從初中到高中都處於被打壓的狀態,學會了如何與世界周旋,後來就改悶騷了。

  新京報:如果時機合適,你還會再做演員嗎?

  李霄峰:不想做了,主要是胖了,不願示人……

  新京報:你目前的本職是做什麼?接下來的規劃是怎樣的?

  李霄峰:本職是一家小文化公司的法人代表。未來最大的個人目標就是要個孩子,辦場婚禮。

  作者解讀

  關於失敗 關於情感

  《失敗者之歌》的扉頁上印著一句「真正的失敗來自情感」,因為這句話從語法、語義上可以產生多種解讀,讀者在網絡上探討時頻頻提及,而這也幾乎是每一個採訪者都會向李霄峰拋出的問題。

  我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是忽然之間蹦出來的,每個人都帶著失敗感在趕路,我舉個例子吧,只能當作感受來講,不是解釋這句話:一個人很富有,或很有名譽,人們就特別希望看到他生活裡是不是那麼幸福,或真有那麼成功,若有一天他出了事,我相信會有人幸災樂禍:看,總算出事了。也就是說,這時的語境,人對成與敗的理解是外在的。但我理解的失敗是無處不在的,一片葉子落下來,有敗落感,你不知道它曾經過怎樣的風和雨。一個人朝你走過來,他兜裡的家門鑰匙能打開一扇門,但門裡面可能只有他一個人住。失敗這兩個字,失,失去了,敗,敗落了,敗壞了,這是一個感受,潛藏在人內部的一個感受,它屬於現代生活。我也許是描述了這個感受,但我不知道是否讀者也能感覺得到。

相關焦點

  • 導演李霄峰說,很多時候就是雞蛋構成了高牆 | 訪談錄⑩
    10 年後,賈樟柯為李霄峰的的新書《失敗者之歌》作序,描述自己初次見到他的印象:「我總覺得他像上世紀二十年代剛從蘇聯回來的革命家:年輕、有理想、單純、想砸爛舊世界卻不知道祖國電影圈的水有多深,於是也容易對事情失望。」2017 年的李霄峰是個導演。還是在賈樟柯辦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上,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追·蹤》首映。初冬的深夜,映後交流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影廳裡,1/5 的觀眾都舉起了手。
  • 下面的插畫解讀了,失敗者與成功者的不同,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失敗和成功的認識,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要想取得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很多因素的完美配合,才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而那些失敗者與成功者有什麼樣的不同,在下面的這些插畫當中,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找到相應的解釋。
  • 偉大的失敗者
    歡迎關注「陽光先森」::陽光先森::與其學習怎樣成功,還不如先學好如何做一個微笑的失敗者。《偉大的失敗者》這本書告訴你失敗者也可以很偉大。 書中介紹了歷史上很多「失敗者」的故事,他們明明很有才華,而且為自己的事業付出了艱辛努力,但也許運氣不夠好,也許競爭太殘酷,總之最後還是失敗了。坦白講,看完這本書,你會覺得這裡面的一些人恐怕還算不上是失敗者,倘若那種失敗也叫失敗,就真是雖敗猶榮了。 隆美爾就是一位很威風的失敗者。
  • 什麼是失敗者的憤怒?
    網絡截圖:嫉妒的貓人們常常嫉妒的,往往不是那些陌生人的飛黃騰達,而是身邊的人飛黃騰達這就是所謂的「失敗者的憤怒」。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源於自己在失敗的時候遭受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與恐慌。在越親近的關係中,表現得越是明顯。因為人在潛意識裡面,認為你和身邊人的能力、思維格局,都是處在一個層次的。大家智力、能力、情商等,都是差不多的。現實中,你比我過得好,只是你的運氣比較好而已。但是你永遠看不到,別人是有多努力才成功。
  • 美國日裔作家發文,稱參加抗議的人是失敗者!曾與川普一起寫書
    當地時間12日,清崎在社交媒體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們為什麼要崇拜這些重罪犯、失敗者、怪人、和這些沒有權力的,無法取得成功的人?我們為什麼要攻擊那些保護我們免受這些失敗者傷害的警察呢?為什麼我們的那些沒膽量的領導人會親那些失敗者的屁股?警察應該休息一個月,讓那些失敗者和領導者們互相親吻吧。
  • 住在豆瓣的失敗者聯盟
    但在大學裡,部分985、211學子卻不可避免地「失敗」了,許多人無法達到當年的預期,有的人失學,有的人失業。在以成功為標準的當代社會,失敗者的立足之地是逼仄的。對於985、211的失敗者來說,「985廢物引進計劃」像一個安全的樹洞。更吸引他們的是,這個樹洞的那頭,連接著許多同樣的失敗者。
  • ...導演李霄峰、製片人頓河:我們對九十年代的記錄和表達還遠遠不夠
    2018年,李霄峰完成了劇本,2019年開始拍攝。現實生活中,替考事件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這部電影中最初也是因為保送名額被替換,一對父子的命運從此改變。《風平浪靜》中有李霄峰在過往作品中有所表達的主題。他出生在1978年,成長於90年代,看到了時代流轉帶來的變化。
  • 失敗者聯盟
    今年創了一個新詞,失敗者聯盟。你發現成功有特質。失敗也是有特質的。
  • 「失敗者」聯盟
    他說:「創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絕大多數創業者都將面臨失敗,這些人集聚一起,本質上就是失敗者聯盟,為失敗者聯盟做服務實在太難了。」雖然當時初心會也有在為一些不錯的大企業以及上市公司在服務,但是確實我的內心確實特別希望能夠聚焦在一些中小企業上,因為我知道他們實在太難了,而且很多創業者也沒有一定的創業方法論甚至基礎的商業素養。
  • 作家二美:失敗者的人生,還有希望嗎?
    畢竟那些可以稱得上小美女的女孩們,哪個不擁有洋娃娃一般的天使面孔和苗條身材?奧利芙的舅舅弗蘭克,情場職場皆失意。他自認為是美國第一名的普魯斯特研究專家,他愛上他的一個男研究生,可是那個男孩愛上了別人。但是自殺也失敗了。奧利芙的爺爺,在養老院吸毒,被趕了出來。回到兒子家裡,還滿口髒話,抱怨雞肉難吃。
  • 你不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
    你要記著,你不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況且,沒有任何一個人是永遠的失敗者。那些真正的、徹底的失敗者,是因為他們在心底相信了自己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他們認為失敗者便是他們的宿命。生而為人,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慶幸我們不是一隻貓,一隻狗,或者其它的什麼動物。
  • 什麼樣的人是失敗者
    我失敗,我無能,我卑微,我又沒辦法改變,那咋辦?想辦法把其他人解釋得和我一樣,不就行了嗎?只要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一樣的失敗、無能和卑微,只要能找到體制制度的不公、社會風氣的敗壞等客觀理由,我的問題就被否定掉了啊。一旦找到別人的問題,心裡馬上就有一種釋然的感覺,快感誕生了。然後不自覺加大劑量,尋找更強的快感先來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算是失敗者?
  • 《敗者為王》:中國也應該多拍拍偉大失敗者的電影
    十幾年來,李宗偉作為中國隊最努力的對手,一再與林丹對戰到底,成為中國媒體的常駐者,他的失敗更為突出。常昊和李宗偉,可能是我旁觀亞洲體育界最為熟悉的兩個「著名的敗者」。他們不可謂不優秀,然而既生瑜何生亮,在他們的時代卻有更為出色的大賽型選手,經常在重要關口擋住他們的登頂之路。99.9999999%的人都不是李宗偉和常昊的對手,我們絕對應該向李宗偉致敬。
  • 川普侄女發聲:失敗者就是這個樣子
    原標題:川普侄女發聲:失敗者就是這個樣子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5日發表講話指控民主黨陣營在大選中「舞弊」後,川普的侄女瑪麗·川普當晚發推特,直言「失敗者(loser)失敗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 川普不喜歡的人是失敗者盧瑟 結果自己活成了盧瑟
    中國小康網11月30日訊 老馬 「他首先會稱那些虧待過他的人是失敗者,」1980年代曾為川普在大西洋城經營一家賭場的傑克·奧唐納(Jack O』Donnell)說。「這是他主要的攻擊用語。在他的世界裡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成為失敗者。為了不被稱為失敗者,他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說。」
  • 《陽光小美女》——論失敗的終極意義
    爸爸平生看不起失敗者,整日販賣他的成功學九步曲,指望與人合作賺錢,前景卻不容樂觀。媽媽忙得焦頭爛額,心力交瘁;爺爺因為吸毒被養老院趕回家;哥哥痴迷尼採,發下啞誓不考上飛行學校就不說話;身為大學教授小有名氣的舅舅,本已功成名就,卻愛上自己的男學生,遭拒後被學校開除,失戀又失業,對生活失去信心,自殺未果後搬來家裡同住,給原本就雪上加霜的奧莉芙一家,增添著新的混亂。
  • 心理學家馬斯洛:失敗者各有各的失敗,成功者卻都如此相似
    心理學家馬斯洛:失敗者各有各的失敗,成功者卻都如此相似佛心路 |2016年08月02日 11:29評論() 【編者按】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
  • 為什麼毒液說他在自己的星球是失敗者?是什麼讓他這樣認為?
    在去年漫威推出了一位新的超級英雄的獨立大電影,不過這位英雄稍微有點另類,他和死侍的感覺其實差不多,和那些聖母英雄不同,他雖然是正義的,但是做事的方式是相當暴躁的,他就是——毒液。毒液小編在前一段看到很多觀眾都在討論毒液在他們星球是個失敗者到底是什麼意思?關於這個失敗者小編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今天就來和各位讀者討論一下。
  • 一部鼓舞人心的電影,講述了一群失敗者的故事
    雖然這部電影是一部鼓舞人心的電影,但它實際上講述了一群失敗者的故事。這個人的兒子把高考看成比天還大的事情,但他在戰鬥中不小心輸了。他選擇自殺來結束痛苦,但他並沒有真的死。看著偏癱兒子的痛苦,這名男子決定用自己的故事鼓勵兒子。他上高中的時候,為了撕下「失敗者」的標籤,他和一群好朋友與所謂的好學生進行了鬥爭。一群人最終沒有贏得比賽,但他們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 失敗是清醒劑,成功是迷魂湯
    失敗的滋味很苦,而那些最渴望成功的人品嘗到的是最苦的滋味。但是,在在失敗的痛苦中,你可以體味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東西。失敗的人不能怕成功者的譏笑,對譏笑你的人最好的回應就是努力去成功。成功者不應驕傲自滿,失敗者不可灰心喪氣。成功的涵義並不在於百戰百勝,而在於以失敗為師,屢敗屢戰,不屈不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