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是失敗者

2020-12-13 同花順財經

「loser」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否定問題。我失敗,我無能,我卑微,我又沒辦法改變,那咋辦?想辦法把其他人解釋得和我一樣,不就行了嗎?只要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一樣的失敗、無能和卑微,只要能找到體制制度的不公、社會風氣的敗壞等客觀理由,我的問題就被否定掉了啊。一旦找到別人的問題,心裡馬上就有一種釋然的感覺,快感誕生了。然後不自覺加大劑量,尋找更強的快感

先來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算是失敗者?「失敗者」,用中文表達好像很一般,並沒有持續失敗永遠沒有翻身機會的意思,用英文表達出來是「loser」,很扎心。因為那是持續的失敗,一眼看不到頭的,掙扎不出來的失敗狀態。尤其是在美國文化裡,「loser」幾乎是最狠的罵人話。

據說,美國政府曾經委託奧美公司製作一條公益廣告,想要告訴人們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剛開始,奧美公司設計出的廣告是告訴大家吸毒有多可怕、多邪惡。但廣告播出之後,效果並不好。不吸毒的人覺得,這跟我有什麼關係?這是說教。跟毒品有接觸的人,反而覺得,毒品很邪惡、很酷。正應了王爾德說的那句話:「所有的邪惡,都是有魅力的。」

好在王爾德那句話還有下半句:「所有的邪惡,都是有魅力的。但是,只有當它被認為是庸俗、低能和失敗的時候,這種邪惡才不流行。」所以,奧美又拍了一條廣告。這一次,廣告把吸毒和失敗、失敗者——也就是他們經常說的「loser」聯繫在一起,吸毒者等於「loser」。廣告播出以後,立刻引起非常大的反響。「loser」這個詞幾乎觸到了所有人的神經。

那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是「loser」呢?如果你說失敗,幾乎每個人都失敗過。還有人雖敗猶榮,還有人屢敗屢戰,都不丟人啊。拿破崙不是說過嗎?在一場爭鬥當中,所謂的勝利,不過就是比對方晚失敗五分鐘。所以,顯然不能說誰遭遇過失敗,誰就是「loser」。只要是生命還沒有終止,你就不能斷言這個人沒有勝利的機會。甚至一敗再敗絕對沒有勝過的人,都不見得符合「loser」的特點。

所以,我們所說的loser,不僅外在表現是個失敗者,而且他的內心也是一個失敗者。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是:什麼才是失敗者的心理邏輯?什麼樣的心智模式導致一個人永遠也不可能成功?

每個人在面對壓力和挫敗的時候,內心都難免焦慮。問題在於你怎麼處理這些焦慮?一部分人的辦法是,提高自己的水平,把壓力克服掉就是了。看起來簡單吧?但如果面對每一次挫敗,我們都需要回到自己內心尋找勇氣和耐力,都要損耗心理能量的,真能每次都這麼做這麼想的人,其實非常了不起。

還有一種人正相反,其思維方式簡單概括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否定問題。我失敗,我無能,我卑微,我又沒辦法改變,那咋辦?想辦法把其他人解釋得和我一樣,不就行了嗎?只要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一樣的失敗、無能和卑微,只要能找到體制制度的不公、社會風氣的敗壞等客觀理由,我的問題就被否定掉了啊。找到別人的問題當然很容易,甚至可以瞎編亂猜。一旦找到,心裡馬上就有一種釋然的感覺。小小的快感誕生了。有了快感,你就會不自覺加大劑量,尋找更強的快感。

剛開始是否定別人、抱怨社會。大家喜歡那個人,是因為他善於拍馬屁。那個人有錢,肯定是因為通過不正當手段。那個人長得好看,嗯,一定是頭腦淺薄……那再加大劑量呢?就是攻擊別人。比如網絡上形形色色的鍵盤俠。在網絡的虛擬環境,會讓人進入一個幻覺,就是不用面臨任何危險、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在《魔鬼詞典》裡,對勇氣有一個定義:勇氣是男人們在沒有危險的時候,最願意表現的精神氣質。還有一句俏皮話說的是,一隻老鼠敢於挑戰貓,一定是因為它背後有一個洞。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網上惡狠狠地攻擊他人,不管他攻擊的是誰,也不論他講的是不是有幾分道理,只要他的用詞是激烈的、情緒是亢奮的、使用感嘆號是頻繁的,那很可能這就是一個典型的「loser」。為啥呢?因為這個情緒本身,就是他在不用負責任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那個「快感增強迴路」轟隆隆轉動出來的狀態。他生來不見得是壞人,但是因為長期享受快感,不斷增大劑量,最終無力擺脫。他既然用這種方法解決自己的焦慮,他還能有什麼力氣通過改善自己,獲得成功,正面應對自己的焦慮呢?

你可能會說,情緒這個東西誰都有,誰都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不要說得那麼嚴重。還真不能這樣簡單地說。舉個例子就明白了。一個母親,輔導孩子作業,孩子很笨,母親氣急敗壞對他大吼大叫。這個很常見吧?你能說這個母親對孩子有什麼惡意嗎?當然不是,多數人會覺得這就是情緒失控。其實不然。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班主任突然給這個母親打來一個電話,母親接電話的時候還會繼續情緒失控嗎?大概率不會。她會立刻重整心情,換一個笑臉,儘可能給班主任一個好印象。這怎麼能說情緒不受控制呢?

想明白這一點,其實有助於我們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生活中對弱勢的人,在網絡上對陌生人任意攻擊,真的是在傷害別人嗎?不是。最直接的效用,其實是給自己製造了一點點快感,解脫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點點責任,更重要的是,啟動了一個不斷強化的惡性循環。越來越靠這種快感,來紓解焦慮,心理重歸平衡,當劑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解脫不出來了。那個時候,我們就只能承認,自己從裡到外都是一個「loser」了。

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好脾氣的人,而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對壞的惡性循環有警惕的人。

有一位女士向印度的聖雄甘地求助:「現在有一個男子向我求婚,他們家很有錢,他也對我窮追不捨,我現在猶豫該不該接受他的求婚。」甘地說:「這很簡單。如果他邀請你到他們家裡或者請你吃飯的時候,你要特別留意,他怎麼對待他們家的僕人,或者他在餐廳裡是如何對待服務員的。因為這些人在他面前是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人。如果他還是彬彬有禮,他對他們還是很尊重的話,你就嫁給他;反之,你就不要嫁給他。今天,他對你很尊重,他對你窮追不捨,是因為你的美貌,是因為他有求於你。」這個例子其實揭開了人性的秘密。要觀察一個人的心智模式,要看他在面對和目標無關的、尤其是弱勢者的時候的表現。

來源: 濟南日報

相關焦點

  • 曾稱陣亡將士是「失敗者」和「笨蛋」?川普憤怒否認:得是什麼樣...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什麼樣的畜生才能說得出這種話?」當地時間3日晚,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採訪時,否認自己曾稱陣亡將士是「失敗者」和「笨蛋」,並大罵報導此事的《大西洋月刊》是在編造假新聞,企圖影響2020年大選。
  • 失敗者聯盟
    今年創了一個新詞,失敗者聯盟。你發現成功有特質。失敗也是有特質的。
  • 一個社會怎能讓多數人都是失敗者?
    不是天賦非常高的人,幹嘛要讓初中以後的時光那麼枯燥?高中、大學不應該這樣嗎?但是做不到。職業中學可以做到。這樣,一邊是艱苦地學習,做精英,一邊是培養普通工作者,職校期間非常愉快。重慶有個企業家借腹懷胎的三本學院,就是這種思路。會生活,有基本的職業能力,夠了。職校要搞出風格來,從這兒打個楔子進去,改變教育格局。現在的職業教育沒有吸引力,學生進入是因為考高中失敗,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 下面的插畫解讀了,失敗者與成功者的不同,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而那些失敗者與成功者有什麼樣的不同,在下面的這些插畫當中,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找到相應的解釋。 一、心猿意馬和心無旁騖 相信大家都知道,成功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是像小貓釣魚那樣三心二意。
  • 「失敗者」聯盟
    他說:「創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絕大多數創業者都將面臨失敗,這些人集聚一起,本質上就是失敗者聯盟,為失敗者聯盟做服務實在太難了。」雖然當時初心會也有在為一些不錯的大企業以及上市公司在服務,但是確實我的內心確實特別希望能夠聚焦在一些中小企業上,因為我知道他們實在太難了,而且很多創業者也沒有一定的創業方法論甚至基礎的商業素養。
  • 住在豆瓣的失敗者聯盟
    但在大學裡,部分985、211學子卻不可避免地「失敗」了,許多人無法達到當年的預期,有的人失學,有的人失業。在以成功為標準的當代社會,失敗者的立足之地是逼仄的。對於985、211的失敗者來說,「985廢物引進計劃」像一個安全的樹洞。更吸引他們的是,這個樹洞的那頭,連接著許多同樣的失敗者。
  • 什麼是失敗者的憤怒?
    >網絡截圖:嫉妒的貓人們常常嫉妒的,往往不是那些陌生人的飛黃騰達,而是身邊的人飛黃騰達這就是所謂的「失敗者的憤怒」。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源於自己在失敗的時候遭受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與恐慌。在越親近的關係中,表現得越是明顯。因為人在潛意識裡面,認為你和身邊人的能力、思維格局,都是處在一個層次的。大家智力、能力、情商等,都是差不多的。現實中,你比我過得好,只是你的運氣比較好而已。但是你永遠看不到,別人是有多努力才成功。
  • 大部分「人生導師」,其實都是失敗者!
    1.大部分的「人生導師」,其實都是失敗者!人生導師,是一種隨處可見的生物,相信這樣說,沒有人會有反對意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身邊的大部分人都曾經扮演過這樣的一個角色,即使是路邊掃垃圾的大爺、大媽在和年輕人聊天嘮嗑的時候,也總是喜歡以「人生導師」的身份自居,然後用一個過來人的口吻,給你提出各種人生建議,甚至告訴如何才能夠成功,如何才能夠出人頭地等等。
  • 偉大的失敗者
    書中介紹了歷史上很多「失敗者」的故事,他們明明很有才華,而且為自己的事業付出了艱辛努力,但也許運氣不夠好,也許競爭太殘酷,總之最後還是失敗了。坦白講,看完這本書,你會覺得這裡面的一些人恐怕還算不上是失敗者,倘若那種失敗也叫失敗,就真是雖敗猶榮了。 隆美爾就是一位很威風的失敗者。他是二戰期間享譽全世界的德國名將,做過納粹陸軍軍團的元帥,綽號「沙漠之狐」。
  • 美國日裔作家發文,稱參加抗議的人是失敗者!曾與川普一起寫書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更多有趣有料的國際事件,等您閱覽據MSN新聞網6月18日報導,《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篇帖子,文中影射參加的人是"重罪犯",是"失敗者",該帖子發出後不久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強烈抗議。
  • 川普不喜歡的人是失敗者盧瑟 結果自己活成了盧瑟
    中國小康網11月30日訊 老馬 「他首先會稱那些虧待過他的人是失敗者,」1980年代曾為川普在大西洋城經營一家賭場的傑克·奧唐納(Jack O』Donnell)說。「這是他主要的攻擊用語。在他的世界裡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成為失敗者。為了不被稱為失敗者,他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說。」
  • 川普侄女發聲:失敗者就是這個樣子
    原標題:川普侄女發聲:失敗者就是這個樣子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5日發表講話指控民主黨陣營在大選中「舞弊」後,川普的侄女瑪麗·川普當晚發推特,直言「失敗者(loser)失敗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 作家二美:失敗者的人生,還有希望嗎?
    這個故事,和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很相似:苦苦掙扎,仍然是一個平凡的人,仍然不能獲得社會認可,甚至還會被嘲笑、被鄙夷。作為一個「失敗者」,我們應該怎麼辦?當奧利芙擔憂自己會失敗時,爺爺告訴她:真正失敗的人,是那些連試都不敢試的人。爺爺還是很有人生智慧的。
  • 《敗者為王》:中國也應該多拍拍偉大失敗者的電影
    99.9999999%的人都不是李宗偉和常昊的對手,我們絕對應該向李宗偉致敬。馬來西亞羽毛球選手李宗偉,相信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過去十幾年經常看到的那位對抗者,他一再成為林丹的背景,但是我們並不知道李宗偉的心路歷程和人生軌跡。李宗偉經常輸,輸了沒問題,下次再打,也許還會輸,但也許就能贏,這就是偉大失敗者的不屈服的奮鬥。
  • 微信之父張小龍,自嘲是社交失敗者,背後有幾個有趣故事
    內容摘要:微信之父張小龍,自嘲是社交失敗者,背後有幾個有趣故事聽過張小龍的人,或許都聽過這麼一個事情。那就是,張小龍不喜歡開會。曾經,馬化騰問他為什麼不參加例會,他回答說「睡著了,起不來」。馬化騰說「我讓秘書提前給你打電話」,他則回答「路上堵,來不及」。
  • 看清一個殘酷的事實:學習的失敗者正在教人如何學習
    但是,對於教師,我們必須看清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學習的失敗者正在教人如何學習。那麼,問題來了,學習的失敗者,能夠很好地教人如何學習嗎?在一般人的看法中,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這個說法,也無大錯。但是,事實也是殘酷的,一般來說,教師是學習的失敗者。現在是這樣,其實,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我們先來看被譽之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孔子分明就是一個學習的失敗者。
  • 不要總向失敗者討教成功
    我無語,說:「老弟,報志願是大事,多問點上過大學的人。」以前中關村美嘉影院門口有一哥們,一邊要飯一邊講成功學。有次我跟哥們路過看見這哥面對一幫人侃侃而談:「成功呢,主要看的是心態。」我說:「這傢伙心態可真好,都混得要飯了還教人成功。這幫聽的人是不是閒的?」哥們說:「咱倆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聽過多少沒有過任何成功經驗的人高談闊論講成功人生。」
  • 阿里左臂換新紋身,將「失敗者」改成「愛人」
    在阿里的左手臂上原本有個藍色的紋身單詞「LOSER(失敗者)」,而今該紋身中的字母「S」上覆蓋增加了一個紅色的字母「V」,原本的紋身單詞「LOSER(失敗者)」便變成了「LOVER(愛人)」。上周在熱刺同曼聯的比賽,阿里因在疫情期間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不當言論而被禁賽一場,本場比賽他解禁復出。主帥穆裡尼奧曾表示說,對阿里的處罰決定「並不公平」。
  • 你不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
    他們認為失敗者便是他們的宿命。生而為人,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慶幸我們不是一隻貓,一隻狗,或者其它的什麼動物。我們是人,有思想、有激情、有目標的人,只要心態積極,我們永遠都是一個年青人。既然是人,我們的人生總會有一段成長期,從我們出生算起,我們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每個人的發展時間段是不同的。
  • 李霄峰解讀「失敗」觀:那些失敗者無比可愛
    之後的兩年裡,他持續為《新京報》和《名匯Famous》雜誌撰寫名為「給L的信」以及「失敗者之歌」專欄,其中大部分篇章收錄到了他最近出版的新書《失敗者之歌》裡。  在賈樟柯眼裡,李霄峰是一個「想砸爛舊世界的革命家」,朱文評價李霄峰稱「作者的才華策劃了故事,讓人耳目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