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培養!寶寶3歲前應具備的4項能力

2020-10-03 親子教育凌老師

培養寶寶自理能力

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寶寶今後的生活也有幫助。比如讓他們學會用勺子吃飯、用水杯喝水;獨立的上廁所;自己穿外套和鞋子等。

寶寶是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模仿、萌發自我意識,所以爸爸媽媽要不停的給寶寶示範學習這些能力的過程,並指導他們如何做得更好。不用要求寶寶把事情做得有多完美,而是給予寶寶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意識,自我意識的覺醒,才是提高寶寶能力的關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培養寶寶語言表達能力

2歲後,寶寶不僅明白你對他講的大部分內容,詞彙量也在飛速擴充,爸爸媽媽應留心觀察他們如何用語言描述想法和信息,來表達他的身體或情感需求和欲望。

這個年齡的寶寶會通過聆聽和時間掌握很多基本語法規則。爸爸媽媽可以通過每天為寶寶讀書講故事來豐富他們的詞彙量,也可以通過下述的三要素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1)讓寶寶試著講述自己的生活

寶寶會學著模仿說任何他們聽到的東西,所以當你的寶寶還根本聽不懂你說什麼的時候,就應該抓住各種機會跟他說話。

例如幫寶寶穿褲子時,你可以向他講述你在做的事情:「媽媽現在要給你穿褲子了,先把左腿伸進來,然後再把你的右腿伸進來噢。」

當寶寶長大一些後,這樣的解說詞可以更豐富一些。要知道,你不僅僅是在教孩子如何說話,更重要的是:你做出的這個榜樣告訴了寶寶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多重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學會仔細地傾聽

作為父母,在你努力向寶寶表達的同時,你也要認真聽寶寶的各種話語。這樣做,你將會讓寶寶明白:當你或者其他人說話的時候,他也應該仔細聽才對。

3)和寶寶講話應保持語句的簡短

如果你想讓寶寶迅速集中注意力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簡短。簡短的話通常更有影響力,寶寶越小,你的句子就應該越短。

例如「寶寶,吃飯咯」,「寶寶,要洗澡啦」「寶寶,該睡覺了」等等。


培養規律作息的能力

培養寶寶的作息規律有助於他們健康的成長,更有利於爸爸媽媽安排和打理家庭生活。爸爸媽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幫助寶寶從小學會有規律的作息。

1)吃飯的規律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輔食的量、次數都會慢慢增加,幫寶寶固定吃飯時間。除此之外,還可以為寶寶選擇一款科學添加DHA的配方奶粉。DHA影響寶寶腦部發育,益生元組合改善寶寶腸道,讓寶寶活力無限。

美贊臣鉑睿3段配方奶(按奶粉罐上的哺餵表進行衝調),可為1-3歲寶寶提供75mg的DHA。

2)遊戲的規律

對於寶寶而言,每天的遊戲時間是必不可少,這正是他們吸收外界知識的好機會。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發育能力來安排遊戲的時間和內容。

3)睡覺的規律

幫助寶寶區分白天午覺和晚上睡覺,幫他們養成真正的睡眠習慣,並固定睡覺的時間和次數;其次,就是刻意將睡前準備工作都固定在一個時間段,讓寶寶有意識的知道睡覺的時間到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培養恰當表達情緒的能力

1)教他一些表達情緒的詞彙

跟寶寶講話的時候,多用一些表達情緒的詞語。寶寶聽多了,就自然的會這些詞語了。例如:喜歡,不喜歡,想要,不想要,開心,不開心,生氣等。

2)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

通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寶寶今天開不開心?」「這個玩具寶寶喜歡嗎?「「小朋友搶了你的玩具,你是不是很生氣丫?」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寶寶說出自己的情緒。

相關焦點

  • 寶寶3歲前應具備的4項能力,寶爸寶媽趁早培養
    ·培養寶寶自理能力  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寶寶今後的生活也有幫助。  比如讓他們學會用勺子吃飯、用水杯喝水;獨立的上廁所;自己穿外套和鞋子等。  寶寶是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模仿、萌發自我意識,所以爸爸媽媽要不停的給寶寶示範學習這些能力的過程。
  • 寶寶3歲前應培養的好習慣 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
    原標題:寶寶3歲前應培養的好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好習慣培養要趁早,寶寶在三歲前父母就要幫他建立3個好習慣。  首先,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  作息是否有規律,不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 5歲寶寶應具備的數學能力(圖)
    很多人認為3歲寶寶會從「1」數到「4」、4歲幼兒會從「10」數到「15」就很聰明了。不過,寶寶究竟是真的明了數字的概念,抑或是隨口念叨而已呢?父母只要讓寶寶算出「這些加起來一共多少」,就不難知道了。我們來請專家說說不同年齡的寶寶對數字和時間的興趣吧!寶寶就背誦能力而言,5歲寶寶大概可以從「1」數到「20」或「30」,但如果談到對數字的概念把握,這時候的寶寶大概只對10以內的數字心中有數。而至於加減問題,這時候的寶寶應付10以內的加減似乎還相當困難,但5以內的加減運算,他們已經相當能行了。
  • 0-3歲寶貝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應怎樣培養
    0-3歲的幼兒,雖然他們年齡不大,但也會主動表現出照顧自己的情形,比如:伸手扶奶瓶、自己拿湯勺進食、喝水、主動表達尿布溼了或想上廁所等自理能力就是指憑自己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的事,當寶貝表現出一定的自理意願時,父母應及時協助,引導寶貝做好,更快地培養出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 寶寶1歲前得具備這2項技能,你家都學會了嗎?
    寶寶還小時,很多家長更注重寶寶營養方面,忽視了能力方面的訓練,認為寶寶大一點再學也不遲。如果你也這麼認為就錯啦~在寶寶1歲前,有2項技能很重要。作為家長的我們,可要主動訓練寶寶,否則一旦錯過了訓練的黃金時期,日後想要彌補也難了。
  • 寶媽經驗談,3歲寶寶應該培養哪些自理能力
    總之,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筆終生受益的人生財富。而俗話說三歲看老,在寶寶3歲前一些生活習慣和個性都是隱約形成時期,同時3歲開始,寶寶開始上幼兒園,也代表著寶貝部分獨立生活的起點,因此在寶貝三歲前,父母應有意識的去培養寶貝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具體應該培育哪些能力呢?經驗媽媽現在告訴你。
  • 4歲孩子的8項生理和心理特點:培養4歲寶寶,父母重點關注3點
    4歲寶寶正處於幼兒園的中班,已經知曉了規則的重要性,並能夠遵守規則,脫離了分離焦慮,開始邁向獨立了,那麼,4歲寶寶有哪些特別之處呢?四、認知能力大幅增加4歲寶寶處於幼兒園的中班,經過了一年的幼兒園生涯的培育,已經脫離了3歲初入學時與父母的分離焦慮,能夠接受規則,同時願意交朋友,開始走向社會化,社交圈子也在逐步擴大。
  • 6歲前培養寶寶「同伴關係」,逐漸增強社交能力,避免入學被孤立
    6歲前培養寶寶「同伴關係」,讓孩子不懼人際交往,更受歡迎幼兒到成長離不開學習和模仿,與這兩種關係是不可分割的。一種是在家裡的親子關係,另外一種就是和同齡人的同伴關係。家長一定要在6歲前培養好孩子的「同伴關係」,免得上學後被人孤立。
  • 0-3歲寶寶如廁,進餐,穿衣戴帽等自理能力培養早教建議
    但一般來說,18個月前的嬰兒通常在褲子尿溼後才會告訴大人。18-24個月,寶寶感知能力增強,這時他們能夠更清楚地感覺到自己是否想排便,並且排便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語言能力發展的成熟使他們能夠更清楚地表達排便的意願,此階段的寶寶在白天會控制大小便,排尿前常會告訴成人。
  • 1歲寶寶發育合格「評估指標」,4項能力缺一不可,你家娃達標沒
    一些專家也給出了一周歲寶寶的生長評估指標,這些指標可以科學地幫助家長評估孩子成長還存在哪些問題,4向指標缺一不可,一起來看看你娃達標沒。這個時期的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可能會對不熟悉的人表現出害怕或者好奇等;能夠分辨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積木怎麼搭才不會倒等等。
  • 如何培養有能力的孩子,《正面管教》七項重要能力給了最好的答案
    文|袋鼠媽媽(個人原創)當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當父母的一定想著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現實是養孩子不是養植物,長大就行。我們不僅要求成長還要求成才,因此難免會遇到各種頭疼的育兒問題。在小袋鼠出生的一歲內,我基本所有的空閒時間都是在和育兒的各種難題做鬥爭。從如何照顧嬰兒,買各種嬰兒用品到如何高質量陪孩子玩耍再到現在如何給孩子培養核心價值能力。
  • 孩子有沒有富貴命,從小就能看出來,具備4項能力,爸媽就有福了
    但大多數父母卻常常忽略了,那些真正改變了命運改寫了人生的孩子,不是因為他們「命好」,而是在童年時期就具備了4項能力,並且不斷發揚光大。而這些能力與學習成績,並無太大關係。,巴菲特就開始挨家挨戶向鄰居推銷口香糖,每盒只賺2美分,後來改賣檸檬汁,6歲時,每晚放學後還要兜售批發來的可樂,10歲時,他把鄰居都動員起來,去撿別人打丟的高爾夫球,收購回來轉手賣出,還在球賽觀眾席中賣過花生和爆米花,13歲時開始送報紙,建立了5條送報路線,14歲應買下了一塊農場,直到上高中,跟朋友合夥成立了第一家公司……可見,
  • 身高還沒正式發育的男生,才會具備的3項特徵,趁早衝刺184!
    身高還沒正式發育的男生,才會具備的3項特徵,趁早衝刺184!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發育情況不同,對於一些身高還沒有正式發育的男生,身上才會具備的三項特徵都有哪些呢?趁早衝刺184!
  • 2-3歲寶寶的認知能力培養攻略
    2-3歲嬰幼兒認知能力培養1、觀察能力的培養【動作一】比較形狀、認識形狀、給形狀分類遊戲準備:不同形狀的積木或者卡紙、形狀認知書、洞洞書等。3、思維能力的培養(1)學會數數並理解數量的概念。(2)培養幼兒對因果關係的認識。
  • 寶寶1歲3-4個月如何開發能力?父母帶好頭,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文/可馨育兒寶寶1歲3-4個月如何開發能力?父母帶好頭,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1、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寶寶成長到了這個階段,對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個終點。除了自己洗漱、穿衣、脫衣等訓練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小便自理的能力訓練。此時是寶寶接受大小便自理訓練的最佳時期。
  • 0-3歲是培養寶寶社會能力的最佳時期
    0-3歲的寶寶也要發展社會能力嗎?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的語言、動作、智力、好奇心、情感發展等在這個年齡段是培養社會能力的最佳時期。方法如下:一、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0-3歲需要給足孩子愛和關心,尤其是寶寶8個月前,迅速回應寶寶的需求,給足愛和關心,避免情緒化、愛哭鬧的狀況發生。
  • 6歲前孩子應具備5種能力 選對幼兒園很重要!
    「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中國諺語跟西方現代心理學的理論類似,都認為兒童的早期心理特點和性格是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幼年時期的經歷將影響人的一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學前教育對孩子今後成長的重要性,孩子剛出生就報名參加早教班,竭盡所能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並早早學習各種特長……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上各種早教課嗎?
  • 3歲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同時在1-3歲的年齡段裡,寶寶社交發展會有一些關鍵期,在這些關鍵期,寶寶能夠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感,並開始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社交能力會有一些顯著的變化,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早了解。一、1歲寶寶的社交培養1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指」和發聲來表達他們的意圖。
  • 幼兒園老師坦言:入園前,寶寶不具備這個能力,最好還是別來了
    幼兒園老師坦言:入園前,寶寶不具備這個能力,最好還是別來了成績不是決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關鍵因素,但是在當今社會成績是最公平的,只有拿出成績才能讓別人認可你的實力。所以不少家長在娃小的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十分的關注。
  • 在孩子具備這幾項能力之前,千萬別送他去幼兒園
    為什麼有的孩子3歲入園,都能夠很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自己的孩子已經4歲了,卻還是讓人操碎了心呢?雖然教育專家一般認為孩子上幼兒園的最佳年齡是2歲半到3歲,但主要還是看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如果孩子沒有具備這幾項能力,就千萬別著急送他去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