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寶貝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應怎樣培養

2020-12-25 火星咿咿呀呀研究所

0-3歲的幼兒,雖然他們年齡不大,但也會主動表現出照顧自己的情形,比如:伸手扶奶瓶、自己拿湯勺進食、喝水、主動表達尿布溼了或想上廁所等

自理能力就是指憑自己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的事,當寶貝表現出一定的自理意願時,父母應及時協助,引導寶貝做好,更快地培養出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今天我們就系統的聊一下0-3歲寶貝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應怎樣培養

0-3個月寶貝一:吸吮能力

對寶寶而言,吸吮能力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寶寶天生會吃奶,但是也需要媽媽的輔助,比如寶寶與乳頭銜接不好,也是會出現乳暈皸裂,給媽媽帶來痛苦,所以寶寶要有正確的銜乳姿勢,臉與乳頭對準,身體完全側過來,嘴含住大部分乳暈,下頜緊貼乳房,下方的乳暈含的比上方多(因為乳汁是依靠嬰兒下頜擠壓乳暈而泌出的)下嘴唇完全翻過來貼在下頜

那怎麼樣培養寶貝正確的吃奶方式呢

1.寶貝姿勢要正確,頭枕在媽媽前臂或者肘窩,前臂拖住寶寶的背,手託住屁股或腿

2.另一隻手握住乳房,拇指在上方,另外四指捧住下方,形成一個「c」字

3.注意手指要離開乳暈一段距離,方便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

4.開始用乳頭在寶寶臉上輕劃一下,吸引寶寶過來吃奶,當寶貝張嘴時摟緊他,讓他含住乳房,注意寶貝鼻尖這時應碰到你的乳房,才不會影響呼吸

6-24個月 二:伸手抓握奶瓶的能力

請不要小看寶貝伸手抓握奶瓶的意義,在生理上,這不僅表示他已具有「吸吮」與「雙手可碰在一起」的能力,在心理上更有助於培養注意力,當寶貝會伸手幫忙拿奶瓶時,可以說是正式踏出自我照顧的第一步

那怎麼來培養寶貝這項能力呢

首先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每當寶貝要喝奶時,不要急著把奶瓶塞在寶貝口中,可先拿著奶瓶讓他看幾秒。同時對他說:「喝奶的時間到了,看,這就是你的奶瓶。」

然後把奶瓶移到寶貝臉邊,讓他可以感覺到,此時只要寶貝出現看奶瓶的動作,就可以開始餵食啦。

剛開始,寶貝可能無法抓住奶瓶,此時媽媽可以幫他把手放在奶瓶上,為日後自己扶奶瓶做好準備。奶瓶要有溫溫的感覺,寶貝才會願意把手放上去

在餵奶時不要把寶貝的雙手擋住,這樣他才能將一隻手或雙手放在奶瓶上,如果寶貝能把手放到奶瓶上,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練習,大人只握住奶瓶底部,留下中間位置讓寶寶去抓握,再視狀況調整奶瓶角度

有時寶寶拒絕去抓握奶瓶,表示還存在依賴心理,父母可以適當幫忙扶住奶瓶,讓寶寶有被支持的感覺,如果寶貝一直不喜歡抓握奶瓶,可以給奶瓶套上小襪子或者運動用的護手圈,吸引寶寶想要觸摸的欲望,同時增加不同的觸摸體驗

三:接受用湯匙餵食的能力

相比天生的吸吮能力來說,吞咽能力必須依靠後天的學習而獲得,吞咽能力不僅影響到營養攝取以及口腔發育,也關係到腸胃消化功能和說話能力,因此,在寶貝能夠添加輔食的時候(一般從4個月大起)就可以開始練習用湯匙餵食

首先要準備嬰兒專用的餐具、果泥、米粉,安靜的環境,父母與寶寶面對面,讓盛有果泥的湯匙出現在寶寶面前,最好是嘴邊,同時要跟寶寶交流,可以說:「寶貝吃果泥了,好好吃哦」家長也要配合做出誇張的表情,比如:長大嘴巴,這樣激發寶貝模仿的興趣

在餵食的時候,先把湯匙平放在寶貝舌頭上輕輕按一下,再拿出來,此時鼓勵寶貝做出閉嘴的動作,這樣就可以把勺裡面的食物抿下來,一開始寶貝可能會用舌頭推出來小勺或者吸小勺中的食物,父母一定要有耐心,陪寶貝多練習

那如何做到順利進食呢?

家長可以利用寶貝平時喜歡的玩具來逗寶貝進食,用誇張的表情和聲音示範吞入食物的動作,如果寶貝口腔感覺比較敏感,可以先給寶寶喝點溫水,或者按摩一下臉部

如果寶貝上下嘴唇合併不好,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請壓其上下唇,來幫助寶貝合攏嘴巴

12-37個月寶貝 四:自己拿住奶瓶進食的能力

原本只是像配角一樣扶住奶瓶的寶貝,現在已經能夠像主角一樣,依靠自己的力量拿住奶瓶了,甚至能主動調整奶瓶的傾斜度,當然如果沒有大人的陪同,寶貝喝奶時難免會有嗆奶的意外,在12個月以後如果寶貝還不能自己拿奶瓶的話我們家長就要來幫助寶貝學習這項能力了

1.在餵奶時,父母先幫忙扶住奶瓶,順便拉著寶貝的手扶住奶瓶,再慢慢移開自己的手至奶瓶底部

2.注意寶貝喝奶的姿勢,避免嗆奶或感染中耳炎,可以在寶貝頭部或背部放一個枕頭或者軟墊,這樣寶貝頭部保持直立

3.可以用比較輕的奶瓶,比如ppsu材質的,最好帶把手,這樣寶寶便於抓握

五:吞咽糊狀輔食的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湯匙的餵養,相信大多數寶寶已經能用自己的小舌頭移動嘴裡的食物了。還可以吞下比較粘稠的食品。這時家長要給寶寶提供一些煮爛一點的粥,搗碎的香蕉、蘋果等粘稠度高的食物,這樣可以鍛鍊寶寶的吞咽能力,鼓勵寶寶用嘴唇跟舌頭做出主動進食的動作

家長還可以把食物從不同方向的嘴邊送入,讓寶寶用石頭練習「舔」的動作,如果寶貝吞咽動作一直不熟悉那怎麼辦呢

1.寶貝一直用舌頭送出食物時,家長可以用小勺輕按寶貝舌頭中間部分,並用手指幫寶貝把下唇輕輕合上,讓他吞下食物

2.如果寶貝舌頭移動有困難,可以用手指或者壓舌板在寶貝口腔內朝各邊輕推,幫助寶貝練習

3.大人用舌頭做出誇張的動作,並故意讓寶寶看到,激發模仿興趣

4.可鼓勵寶寶吃手或玩具,請放心,1歲之內吃手可以幫助口腔動作有更好的發展,不必擔憂養成壞習慣

六:自己拿食物吃的能力

隨著寶寶大小肌肉的發展以及手眼協調能力的日益成熟,自己已經可以拿著固體食物送入嘴中。這表示寶寶開始學習用牙齦咬固體食物了,這時寶寶不需要牙齒,只利用舌頭把食物頂到嘴巴上方,再通過顎部做出上下咬合的動作

這一連串的動作有助於日後發展出比較成熟的咀嚼動作,為了讓寶寶儘快擁有自己拿食物吃的能力,家長朋友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麵包片,磨牙棒,煮的比較爛的胡蘿蔔條

不要給寶寶堅硬的,小碎狀的食物,比如:花生,糖果,爆米花等,這些容易嗆到寶寶。另外在寶寶哭鬧或者躺著的時候不要給寶寶這些食物。不要怕寶寶自己拿著吃弄的髒,要給寶寶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帶上肚兜或者防水罩衣,寶貝在吃的時候不可催促,就算吃的滿地都是,也要鼓勵寶貝

七:拉下頭上的帽子

在練習穿脫衣服之時,脫是一個很重要的動作,當寶貝自己可以拉下帽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參與的意願,不再是被動的由爸爸媽媽來脫衣服了,這樣家長就要及時的鍛鍊寶貝的這項技能,可以抱著寶貝在鏡子前面給寶寶做示範,把寶貝頭上的帽子摘下來,一邊摘一邊說「寶貝摘帽子」,在幫寶貝戴上,並說:「寶貝戴帽子」

這樣反覆做,並引導寶貝自己拉下帽子,只要有這樣的意識,寶貝就算簡單掌握了這項技能

今天呢就先講這7項能力,明晚繼續,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一下明晚的那20項能力是什麼哦,明晚見。

相關焦點

  • 寶媽經驗談,3歲寶寶應該培養哪些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孩子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動作的協調性,手眼協調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從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不僅如此,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還有助於孩子責任感、自信心的建立。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生活自理能力簡單來說呢,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需要逐漸掌握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在幫助下穿脫衣服、鞋襪、獨立進餐、自己洗手、收拾玩具等等,甚至是嘗試簡單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等。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入園後生活有哪些好處?
    作者:寶寶知道 任淑一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就是如何在幼兒期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說到自理能力,各位家長一定都明白,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獨立完成的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專家也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怎麼培養呢
    要想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有資料顯示,首先,就從最讓大人頭疼的孩子的吃飯問題開始。二、孩子學會自己吃飯,是走出了生活自理的第一步孩子1歲以後,就可以嘗試讓他自己吃飯了。三、除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外,孩子的自理能力怎樣培養呢?1、適當地對孩子放手現在很多家裡都只有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起就有6個大人圍在身邊。
  •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自理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孩子融入社會、集體,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3歲左右,孩子就有了「我」的概念,這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關鍵時期是什麼?如何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
    相關研究顯示:「2~4歲是兒童初步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年齡越小的孩子思維越單純,可塑性越強,也越容易接受環境影響和家長的教育。因此,這時加強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更容易成功。要想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開學第一天,寧波一小學為學生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每個學生的餐盤裡都盛有三隻肥美的大蝦。然而,很多孩子看到蝦竟「無動於衷」——原來,有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只能在臉上寫滿「明明很想吃」表情,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 書單推薦丨想讓孩子幼兒園拔尖,0-3歲前自理能力早培養
    我朋友在幼兒園當老師,她告訴我:在幼兒園各方面能力拔尖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自理能力特別強自理能力有了,才會有底氣、有自信,進入陌生環境也能快速適應。所以,我建議寶寶3歲入園前,自理能力趕緊抓。下面這5套書,都是培養寶寶生活好習慣的經典繪本,每家至少應該有一套,快給你的寶寶收藏吧~01.
  • 你家寶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這麼做
    對於1~3歲的寶貝來說,生活自理不僅僅是掌握最基本的吃飯穿衣等技巧,更是遊戲、學習和社會交往中自我決策、自我調整和自己解決困難等綜合能力的體現。一個能夠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寶貝,不僅具備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必定是一個有著自信心、責任感,善於迎接挑戰、處理問題的聰明寶貝。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一.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家長愛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愛孩子,不要溺愛。
  • 怎樣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夠獨立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的一個環節。  不能做到生活獨立自理,孩子就會一直依賴父母。這樣的孩子並不具有競爭力,一旦脫離了父母的扶持,孩子將驚慌失措,不能將生活正常進行下去。
  • 寶寶的成長從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開始
    一、什麼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擔或料理自己的生活,使日常生活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按照正常的發展規律,滿3歲的孩子吃喝拉撒睡已經能夠自理,但由於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帶孩子的方式問題,導致如今很多孩子的自理能力發展嚴重滯後。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做不到,別人能做到?
  • 培養幼兒受益終身的自理能力
    對於孩子的將來,家長們都有自己美好的設想,所以先把「根」的事業做好,「花」將來才能開得繁茂。孩子的自理能力,體現在動手和動腦,自理能力能促進孩子左右大腦的開發,協調肢體動作。3至6歲孩子的腦容量已經達到70%左右,動手動腦可以促進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增長,動手能力加強,使幼兒在智力上有所發展,又可以減少孩子的依賴性,增強其自信心。
  • 武漢兒保中心:培養優質寶寶,關鍵抓住0-3歲大腦發展黃金期
    培養優質寶寶,關鍵抓住0-3歲大腦發展黃金期 「同是一起長大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早期教育與培養是不能忽視的,那麼早教究竟對我們的寶貝有哪些好處呢?
  • 掌握5個技巧,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將來是優秀的「社會人」
    以勤勞著稱的中國人,在子女這一代卻變了樣,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得驚人。曾經看過一檔留學生的紀錄片,遠在美國的留學生想要吃一盤土豆片炒辣椒,食材準備好了卻不知如何下手。他馬上提起電話給尚在睡夢中的媽媽打了個電話。你覺得這位媽媽會怎樣應對?普通的媽媽哈欠連天,然後告訴他先放啥,撂下電話繼續睡。
  •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需要從哪幾方面入手?
    「三歲看大,七歲知老」,人的行為習慣就是從小養成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在於早期的培養。那麼,我們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這是我們作為家長值得探討的問題。1、 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
  •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從學習獨立穿衣服做起
    家長要注意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否則讓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久下來對孩子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可先從生活中的自主穿衣做起。 當寶寶逐漸長大,手眼協調能力增強之後,就可以逐步訓練寶寶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能夠自己吃飯、上廁所以外,還可以訓練寶寶自己穿衣服,這也是幫助他邁向獨立的一個重要課程1.寶寶都是先學會脫衣服的,剛開始不熟練,可能會以拉扯的方式脫下自己身上的衣物鞋襪。
  •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3-6歲是幼兒性格養成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幼兒教師承擔著對幼兒的性格養成的啟蒙和引導作用。在幼兒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考試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經常出現的一類面試考題。下面中公專家將為廣大考生詳細介紹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以便有效幫助考生在結構化面試中應對這一類問題。
  • 0——3歲嬰幼兒智能發展六大能力分類表,新手寶媽們看過來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貝成長的聰聰明明的,那麼你們知道應該從那六大能力培養讓寶貝更聰明嗎?? 幫你們總結出來了,寶爸寶媽們依照下面的六大能力分類表來培養寶貝們吧。一、大動作能力:⭕0——1歲:俯臥抬頭、翻身、坐穩、打滾、匍行到爬行、站穩等;⭕1——3歲:獨走、跑、跳、拋球、踢球等。
  • 【幼兒園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有助於孩子形成獨立意識,並順暢融入集體生活。在幼兒園,孩子需要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方面家長鞭長莫及,孩子只能學會自己解決。事實上,孩子在3歲左右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並不需要家長和老師過多介入。培養自理能力能夠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