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為何受到康雍乾三帝的青睞,僅僅是畫畫得好嗎?

2020-12-23 左都御史

清代宮廷有兩位著名的洋人,一位是被順治帝稱為「爺爺」的湯若望,另一位則是歷經康雍乾三朝的畫師郎世寧。說起郎世寧,確實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留下的作品在今天的拍賣市場非常活躍。

郎世寧,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爾,生於米蘭,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師,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在宮廷從事繪畫長達50多年。

郎世寧在清朝康雍乾盛世時期,活躍在清朝宮廷之中,與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關係密切。那麼這個洋人為何會得到三帝帝王的青睞?其實倒不是他畫畫得好,而是他研究透了中國的體制和皇帝的需要。

康熙帝第一次召見郎世寧的時候,道出了他容留郎世寧的理由:「西方的教義違反中國正統思想,只因為傳教士懂得數學基本原理,國家才予以聘用。」我們知道,康熙帝喜歡自然科學,曾用他的妃子們的年齡做數學題,也與中國的數學家有過接觸,所以,在康熙帝眼中,郎世寧的繪畫功底不是主要的,看重的是他的數學功底。

雍正帝是一個嚴厲,苛刻,有時還有點不近人情,不太容易相處。可是,恰恰是在雍正朝,郎世寧奠定了他在清宮中的地位,他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遊刃有餘。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四個字——投其所好。可以舉兩個例子:

郎世寧喜歡與雍正喜歡的人交往,他和怡親王允祥,以及果親王允禮等關係很近,郎世寧看得準,這些人是與皇帝關係最密切,不是政敵的關係。所以,郎世寧多與他們交往,而那些雍正討厭的兄弟,如允禩、允禟等則沒有交往的記錄。這說明郎世寧具有極為敏感的政治頭腦,不然以雍正的個性,他是很難在宮中立足的。

此外是畫雍正喜歡的內容,作於雍正元年(1723)的《聚瑞圖》軸、雍正二年(1724)的《松獻英芝圖》軸都反映出郎世寧迎合雍正帝喜歡祥瑞的心理需求。

尤其是創作與雍正初年的《瑞谷圖》,雍正帝非常喜歡,他於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下令頒示《瑞谷圖》,並降旨:「今蒙上天特賜嘉穀,養育百姓,實堅實好,確有明證。朕祇承之下,感激歡慶,著繪圖頒示各省督撫。朕非誇張,以為祥瑞也。」

乾隆帝是對郎世寧感情最深的皇帝,這主要是因為他自己雅好詩文,喜歡繪畫,也喜歡收藏繪畫,是著名的文化帝王。所以郎世寧最容易與他相處。但是,從繪畫的角度分析郎世寧在乾隆朝得寵的原因,還是他的畫作進了乾隆帝的內心深處,其中有兩幅畫最打動乾隆帝。

一幅是《乾隆大閱圖》。這幅畫作中,乾隆帝頂盔貫甲,威風凜凜騎在高頭大馬上,颯爽英姿,令人望而生畏,是一件非常打動人心的畫作,乾隆帝當然也非常得意,也非常滿意。難怪這幅畫在2011年3月26日法國的拍賣會上傳下了2.42億的高價。

另一幅就是乾隆的全家福,乾隆帝自己命名為《心寫治平》。這幅畫作,是郎世寧和弟子們的精心之作,創作於乾隆中葉以前,裡面收進了乾隆帝在內的13個人物,都是乾隆帝喜歡寵愛的妃子,至於失寵的皇后那拉氏則不再畫面上出現。這幅畫作,乾隆帝很喜歡,只供他自己欣賞,別人不能看。目前,這幅畫收藏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博物館。

當然,郎世寧的作品很多,最為著名的還有《十駿犬圖》《百駿圖》《花鳥圖》《百子圖》《仙萼長春圖冊》等,風格上強調將西方繪畫手法與傳統中國筆墨相融合,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郎世寧也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1766年7月16日),郎世寧在他78歲生日的前三天,病逝於北京。乾隆帝下旨,嘉其功,哀其死,給予侍郎銜,並賜銀三百兩以治喪事。葬於京西阜城門外,並為他立碑勒文,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相關焦點

  • 精品鑑賞:金玉滿堂郎世寧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6日),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義大利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
  • 『中西合璧 獨放異彩』郎世寧的畫
    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經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主要作品有《十駿犬圖》《百駿圖》《乾隆大閱圖》《瑞谷圖》《花鳥圖》《百子圖》等。1688年郎世寧生於義大利米蘭市,19歲入熱那亞耶穌會。不久即運用他的藝術才華為該市修道院內小教堂繪了兩幅宗教畫。
  • 乾隆的真容,讓義大利郎世寧給畫下來了,畫中的乾隆長什麼樣的呢
    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受到了許多人的好奇,乾隆作為清朝名帝,他的形象也為非常多後人所關注,在影視作品中帝王往往是偉岸挺拔的。
  • 朱三太子有何實力可以攪得大清康雍乾三代帝王都不得安寧?
    想反清就得有號召力有領頭人,這時候大家就開始思念前明政權,而前明政權最有號召力的就是崇禎的第三子朱三太子。因此來說朱三太子在當時就是一塊金字招牌,不代表他有著多強的實力,更多的是號召力。下面就來詳細的說一說關於朱三太子的號召力有多麼大。
  • 畫師郎世寧告訴你,和普通人差不多
    因此,對那些尋常百姓而言,如果能夠有幸見得皇帝一面,那絕對源於祖上三代積下的陰德。可是能有幸見得龍顏的又有幾個?那些外省的官員都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曾見皇帝一面,更何況是尋常百姓呢。就和有史官記載皇帝的一言一行,讓皇帝能夠流傳千古一樣,為了能讓皇帝的龍眼也得以流傳,在皇宮裡便有了畫師這個職業。
  • 古書畫:清 郎世寧 畫作賞析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 康雍乾三帝眼中西洋鐘錶——從高精密計時工具到奢侈的皇家藝術品
    雍正二年三月,雍正帝賞給正在西北的年羹堯送去了一座自鳴鐘,年羹堯寫了一封奏摺給雍正謝恩。雍正是一個惜時的帝王,可惜生命給予他的時間不多,他在位十三年,這十三年之中他無時無刻不在擔憂國務,在匆忙和操勞之中英年早逝。宮中的時鐘見證了這位帝王的勤政,時鐘對他來說就像一位老友一樣。
  • 身為宮廷畫師,郎世寧為何要偷偷畫乾隆的側身像?跟一次懲罰有關
    這些人員被統稱為宮廷畫師,清朝時期較為出名的一位宮廷畫師,名字叫郎世寧。 他之所以較為出名,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頗得乾隆皇帝寵信;二則是因為他本身並非是中國人。而我們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就主要跟他與他偷偷畫的一幅乾隆的側身像有關。那麼,身為宮廷畫師,郎世寧為何要偷偷畫乾隆的側身像呢?
  • 教會音樂向學校教育的變遷,德國為何要大力推行學校音樂教育?
    在康雍乾三帝皇位的繼承上,迷霧叢叢,其中之一便是乾隆的生辰八字對康熙胸中帝位傳承方案的最終形成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這一年,乾隆虛歲十二,身份是雍親王第四子、康熙百數十個皇孫之一,奉命批八字的星相術士只能據命理而論,哪裡知道這小孩就是第三代皇帝呢?批語中&34;;、&34;云云都是星相家術語,言其壬寅歲流年大吉,四季祥順。正是這年春年,乾隆以皇孫首次謁見康熙,乾隆的生辰八字亦當在這次由康熙攜回。現存&34;的批語即當在三月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所批。
  • 一門五傑是康家
    1987年,「五康」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五康書畫展」,左起:康默如、康雍、康殷、康寧、康莊他父親是獨生子,也寫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長小楷。康殷從小受家庭影響,四五歲就開始學習篆刻和繪畫。十幾歲時,他迷上了石鼓、商周金文和甲骨文,篆書也有了一定水平,曾獲得東北中學生書法比賽第一名。那時他的書法譽滿全縣,頗有名氣。1944年,他來到北平,找了一份小學教員的工作,平時教書,閒時畫畫。他省吃儉用攢學費,在徐悲鴻先生的幫助下,曾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旁聽。
  • 郎世寧所畫的乾隆12個妃子中,哪一個是最好看的?令妃最有前途
    我們看外國人,其實總覺得他們長得都一個樣,基本靠髮型和鬍子來區分。其實外國人看我們也是一樣的,比如說這位郎世寧老兄。郎世寧是義大利米蘭人,這哥們特別喜歡畫畫。從康熙時期進入清朝,一直在清朝呆了50多年,歷經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
  • 晚清時期的龔自珍 為何說清朝「萬馬齊喑究可哀」?
    龔自珍為何在那個時候留下了這四句詩,而這首詩又為何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鳴,以致廣為傳頌,還流傳至今呢?這首詩是龔自珍罷官南歸,路過鎮江時所寫的。龔自珍在詩後自注,「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詞萬數。道士乞撰青詞。」說明這還是一首應景之作的青詞,並非特意為之。龔自珍當年在京之時負有才名,每作一首新詩,京中士子便競相傳閱,引為談資。
  • 郎世寧畫的「乾隆12妃」,為何看起來一模一樣?網友的回答很給力
    郎世寧在康熙年間來到中國傳教,後成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曾經參與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郎世寧曾經為乾隆和乾隆的12妃畫過人物像,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乾隆妃子們的畫像看起來都一模一樣?對此,網友的回答很給力。
  • 臺灣新竹屏東兩地推出「郎世寧·到此藝遊」特展
    中國臺灣網11月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新竹市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動「郎世寧·到此藝遊」巡迴展,該展於新竹241藝術空間設置六大主題展區,讓民眾通過視、聽、嗅、觸覺等感官體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