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和理智

2020-09-10 賦文

人們最先習得的是情緒,孩子們不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了觀察大人神態的各種變化。這種觀察的結果作為信息被孩子接納-可以稱之為情緒輸入。需要對外界做出反應的時候就輸出情緒。既然最開始都是用情緒化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那麼,理智是怎麼來的?理智是當情緒化的表達遇到挫折的時候-比如有人不吃這一套,或者事情變得更糟糕-那些知道反思的人,開始尋找原因和解決的途徑,逐漸的生出來理智。當然,總有一些人習慣了情緒化,並且常常忽視反思的作用,就會成長為「巨嬰」。 想想也真是,情緒都是人們發出來的,但人們卻不是情緒的主人;或者說,人本來應該是情緒的主人,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人類常常是情緒的奴隸。歷史上劉備為了給他的結拜兄弟報仇,怒而興兵,結果被火燒連營。鴻門宴上的項羽,不但不聽謀士範曾的建議,還把劉邦軍中「己方的間諜」告知了劉邦-這不害死了人家嗎!

有一個鄰居,在他的家門口看到他的一個朋友拿一個鐵榔頭和人家吵架,似乎要用鐵榔頭敲人家。鄰居怕他闖禍,走上前去勸。結果這個人是「人來瘋」,不聽勸,說「誰勸也不頂事,非得教訓教訓他」。亂揮亂打,結果不小心打到了鄰居脖頸處,血流的到處都是,直接送到醫院搶救。對待這些暴躁情緒的人,還真的得講究策略。好的辦法就是把大家勸到一邊,讓他發洩一通。找不到較勁的對象,自然慢慢的就冷靜下來。

情緒化對一般的人際關係的影響很大,比如說普通鄰裡之間。如果平時說話的時候不注意,總是帶著情緒的話,很容易把鄰裡之間的關係搞得糟糕,乃至形同陌路。同事之間也是如此,我曾經見到兩個同事-平時關係還不錯-說話時不注意,一方帶出了對對方的抱怨情緒。同事立刻變陌路。本來是工作中的好搭檔,最後變成了互相拆臺的對手。在親情之間表現的更加明顯,因為情緒化的原因,親朋之間發生了矛盾,對這種親情關係的破壞就更加徹底。他們會這樣想:特親近的人竟然這樣對我-情緒之下他們彼此的怨恨程度也更大。

一般的,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情緒化的反應。如果用情緒能夠解決的問題,他都不會訴諸於理智。這很接近人們常說的叢林法則。兩個人迎面走獨木橋的話,一個是強壯的,一個是軟弱的,軟弱的一方自然會讓路-拼情緒鬥不過,只好理智的退讓。

情緒可以說是人的原始本能,喜怒哀樂莫不是情緒在漫長的演化當中給人類打下的印記。情緒反應常常在理智反應之前。因為情緒反應是不過大腦就做出了反應,而理智反應是必須經過大腦之後才能做出的選擇。情緒是突發的,是不假思索的;理智是社會化的,為了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是思考的結果。情緒化常常把事情變得更壞,而理智至少可以讓事情不至於惡化。然後通過思考,找到更好的解決的途徑。情緒不考慮事實,只考慮自己的心情是不是爽。理智就可以從自己的情緒當中解脫出來,根據現實的狀況作出選擇。情緒上來了,管他呢-一時耍情緒爽一時,後悔的時間反而更長久。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一個理智的人呢?我的第一個方法是,學會將情緒化反應轉化為「做選擇題」。做選擇題的時候,肯定要讀完選項,總要把題搞明白了,然後才好選擇。這樣的情況下,你就已經走到了理智的一端。第二種方法就是,學會停頓。當你想要說出那些傷人的話的時候,最好能夠停頓幾秒鐘。即使這幾秒鐘,就可以澆滅「狂熱情緒」的火苗。第三種方法就是,多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格局。常常是你原來憤憤不平的事情,過了一段時間,你再看的話,發現也不過如此,根本就不值得大動肝火。

相關焦點

  • 情緒怎樣影響你的生活?學會理智對待情緒
    人每天都會產生各種情緒。心理學將情緒分為喜、怒、哀、懼(即喜悅、憤怒、悲傷、恐懼)四種基本情緒。情緒的好壞影響你的思維意識,控制你的行為,從而影響你的生活。因此當情緒產生時,我們要學會理智對待情緒。憤怒吞噬人理智憤怒會吞噬人的理智,做出過激的反應,造成無法預估的後果,令人事後後悔。《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不能忍一時之氣,吐血而亡,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遺憾。
  • 與情緒「過招」,在理智斷線的情況下,言行也就失控了
    如果,你常在跟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被情緒絆住,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些情緒通常是怎麼來的?一般而言,情緒會被挑起,無非是孩子的言行,踩到了你的某些底線,比如:出言不遜、不守規矩、做事拖拉……等。當這些情境呈現在眼前時,情緒就會像一陣助燃的狂風,即刻在內心形成燎原的野火。面對內在的混亂,表現於外的應對也因此失了準頭,在理智斷線的情況下,言行也就失控了。
  • 「人性九省」 篇三:情緒,理智的天敵
    樂所得、患所失、憂所處、怒所遇……情緒是人在情感上的一種真實反應。有情感、有思考的地方就會有各種情緒的產生,乃至不限於喜怒哀樂。 情緒更進一步的反應則是對理智的屏蔽。其實,幾乎所有負面情緒的問題,都是一樣的解決方式。 叛逆,則和自我證明有關,之後會有專文提及。
  • 高考情緒崩潰,撕掉別人的答題卡,自己更喪失了理智
    一名考生在考場情緒崩潰後,撕爛了自己和其他三名同學的答題卡。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這名同學定然會受到處罰,高考面前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卸責任。撕掉人的答題卡,崩潰的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喪失的卻是我們的理智和做人的底線,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
  • 一個情緒化的家長—慢慢學會用理智對抗情緒
    本能的逃避困難和貪圖享受,情緒不穩定就是小孩子的天性,相對於本能腦和情緒腦來說,我們的理智腦僅僅是剛出生的嬰兒,況且對於成人來說,理智尚需要很強的意志力才能戰勝情緒和本能,何況情緒和理智都發育不成熟的孩子呢。
  • 別怪孩子不懂事,是情緒腦比理智腦發育得快
    而控制情緒主要是由理智腦來完成的,情緒腦主要負責對外界事物做出最真實的反應,而理智腦則可以調節外界刺激給人的反應,相當於過濾和監管機制。成年人發洩情緒時會有理智的把關來考慮後果,比如當受到上司的責罵時為了保住工作只能克制情緒的發作。
  • 你知道愛情和理智是相反的詞嗎?
    今天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情感的反義詞居然是理智,而且是唯一性的、如果感情是更接近情緒化的體現,那麼理智就是掌控情緒的主意識,那麼愛情是怎麼產生的呢?產生感情的唯一對手居然不是愛恨情仇,而是理智。我相信這個問題之前不會有多少人去理會,可是下圖的展示會讓你深思。
  • 非暴力溝通:充分表達憤怒,不要失去理智讓情緒失控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教會我們表達方憤怒的4個步驟是: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一般生氣的時候就會情緒激動,聲音高昂,企圖以憤怒的方式讓對方屈服。但是實際上,除了讓自己喉嚨沙啞,情緒激動以外,並沒有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憤怒。
  • 《極簡父母法則》父母的好情緒,是最好的家風,保持理智3個方法
    孩子更需要冷靜理智的父母只有保持理智,控制好我們的情緒,我們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為人父母,都希望養育出品行兼優的孩子,無時無刻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孩子,這需我們以身作則。為了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為了讓親子關係更和諧,家庭更幸福, 面對熊孩子的一切問題,我們要學習保持理智,才能在你忍不住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保持克制。
  • 《理智與情感》:不成熟的情緒,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知乎上曾有一句話引發熱議: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知名演員楊冪早年在接受採訪時坦言道:我是一個對自己挺狠的人。而「被狠掉」的第一條,是情緒。她說:「我早把情緒戒掉了。」好的情緒可以提高生活的質量,而壞的情緒可能毀掉人的一生。
  • Dr.魏"堅持這三步,搞定發脾氣的娃"幫助孩子認識情緒發展理智
    但是理智腦的發育是需要情緒腦支持的。我們理智腦的記憶、邏輯、推理等能力其實都和我們的情緒腦相關。也就是說我們的理智腦需要情緒腦才能理智起來。Dr.魏列舉理智與情緒相連接的真實醫學案例:針對的是情緒腦受損的人,這個人不管是對獎勵還是懲罰,都沒有多大情緒反應,就像一個非常超脫的人。
  • 我們的理智與情感
    你可能理解對方的好意,但你的情緒卻無法馬上好轉,這樣可能會讓你新增一個憂慮,「我是不是不應該這樣子」,「我是不是太不理智了",「我是不是太不堅強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我們的理智與情感」,更貼近地了解自己。心靈故事情感被理解後的「壞」學生心理輔導老師楊老師坐在羅文旁邊輕聲說。羅文並不理會,仍舊雙手抱頭。
  • 《道德經》: 以理智衝破情緒, 避開主觀意識偏見
    如有不同聲音,請私信或者評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謝謝大家!情緒,只適合作為人性之中錦上添花的存在,它可以推波助瀾,感受人間是非冷暖,但是卻不能讓它成為主觀意識的關鍵力量。
  • 我們的理智,能戰勝情感嗎?
    人類的理智、情感、行為都是由大腦控制,人類文明的成就都離不開我們大腦的思考。根據「三位一體的大腦」假說,人腦也有自己的三層結構:一,爬行腦二,情緒腦三,理性腦爬行腦廣泛存在於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之間,它決定的,是動物進食、繁衍、打架的原始欲望。
  • 三步解決愛哭鬧和愛發脾氣的孩子,讓孩子回歸理智的科學方法
    這也就說明人一定是先發展情緒,然後才能建立理智。相比於孩子,成年人在處理情緒的過程中,要理智很多,當我們成年人遇到生氣的事情時,會判斷這件事情值不值得生氣,或者會思考,別人惹自己生氣有可能是無意的,又或者會思考,如果自己現在發脾氣,可能會有更大的後果,然後壓制住自己的脾氣。
  • 理智是真理智,情感能有多少——簡奧斯汀和《理智與情感》
    《理智與情感》英文版理智是真理智,情感能有多少——簡奧斯汀和《理智與情感》1794年,簡奧斯汀寫成了《理智與情感》一書,但是直到1811年才有機會出版。在《理智與情感》中,姐姐埃莉諾理智、穩重,妹妹瑪麗安則率性而為。理智的,因為過於克制而差點錯過自己的幸福;無視社會規範而任性追求所愛的,不用說,撞得頭破血流。然而,道路是曲折的,方向是明確的,最後作者安排她們殊途同歸,都嫁給了有錢人,終身有靠。在我看來,這樣的結尾就是個敗筆,誠然,作者寫的其實是自己和類似自己的女性的命運,自然希望她們有一個皆大歡喜結局。
  • 如何讓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持理智?
    理智是指沉著不感情用事的狀態,通過概念,我們發現了理智與否的關鍵點在於情緒。2.為什麼會不理智?我們為什麼常常會失去理智?每當我們遇見困難時,伴隨而來的會有興奮、恐懼、緊張、憤怒等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刺激我們分泌一種名為腎上腺素的激素,它不僅會增加我們機體的活力,同時也會擴張我們的血管,讓我們心跳加速,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失去理智時會臉紅脖子粗。
  • 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目前我的諮詢培訓還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方向,就是按部就班地把一個成熟的諮詢師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一進行學習和練習。但我有一個預感,也許創傷治療會成為我想要長期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領域。因為創傷理論竟然可以把每一個經典的心理問題都詮釋得嚴絲合縫的同時,還能帶來靈光一現的頓悟感和通透感。比如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問題,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 理智,情緒的狗腿子!2個技巧幫你奪回行動力,擺脫拖延症
    說到了拖延症,我想起之前和一位朋友聊天時聊到的話題,具體是這樣的。我的這位朋友叫小張,年齡跟我差不多,目前在一家小公司裡工作兩年。理智的奴性就像休謨所說:理智永遠是情緒的奴隸。一旦情緒出場,理智要不就是退場,要不就做了情緒的狗腿子。
  • 理智與情感相互促進會讓孩子朝著積極方向發展
    當我們面對一些事情時,大腦中的理智與情感總是在交鋒,哪個佔上峰,取決於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和思維邏輯的判斷力。對情緒的把控能力會影響思維的判斷,而思維判斷力則會約束情感,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從而讓孩子朝著積極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