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王德賽)夫妻雙方忙於工作,沒空帶娃,請一位保姆來幫忙代管孩子,漸漸成為當前許多家庭的選擇。然而,昨日有一位寶媽讀者撥打晨報熱線0592-8080000爆料,稱自家聘請的阿姨「冷漠式」帶娃,孩子哭鬧也不理睬,讓她心驚膽戰。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寶媽很生氣:
孩子玩髒鞋,保姆全不管
曾女士和老公平日裡工作繁忙,少有時間帶孩子。他們從某家政服務公司聘請了一位袁姓保姆,來照管1歲6個月大的女兒。
據曾女士介紹,首次見面,夫妻倆與袁阿姨便遇到了一場尷尬———曾女士提出要看袁阿姨的身份證,卻遭到拒絕,袁阿姨只出示了健康證,曾女士沒有深究。
一周之後,曾女士到北京出差,無意間翻看家中的監控錄像,發現袁阿姨對女兒的態度有些問題。監控顯示,孩子吃飯時拿起鞋子玩,但袁阿姨非但沒有制止,反而在孩子將鞋丟掉時,重新把鞋塞回孩子手中。其實出差臨走時,曾女士還對袁阿姨千叮嚀萬囑咐,告知她女兒有玩鞋的習慣,但別讓女兒在吃飯時玩鞋,要講究衛生。
此外,曾女士告訴記者,她還發現,有一次孩子在客廳哭鬧著走來走去,袁阿姨在廚房也沒有任何反應。幾分鐘過後,袁阿姨才走出來,斜眼看了孩子一眼,但並未上前安慰。
「平時我們把女兒當心肝寶貝一樣呵護,買各種消毒殺菌紙巾、棉柔巾給女兒專用。可她(指袁阿姨)是怎麼對我女兒的?」看到女兒被這樣對待,曾女士很生氣。前日,曾女士迅速從北京趕回,將袁阿姨辭退。
保姆稱心累:
孩子老哭鬧,讓人很心煩
記者與保姆袁阿姨取得了聯繫。袁阿姨現也已被某家政服務公司辭退。她對記者說:「這件事讓我心累,以後不想再幹這一行了。」袁阿姨自稱曾在上一位僱主家中照顧小孩4年,帶娃經驗豐富。
對於曾女士的不滿,袁阿姨解釋,未能向曾女士出示身份證,是因為沒帶;至於帶娃,她覺得曾女士的女兒哭鬧過於頻繁,讓她心煩。孩子喜歡擺弄東西,一拿東西便安靜下來,袁阿姨便「順水推舟」不去幹涉。玩鞋在曾女士看來是不衛生的壞習慣,但袁阿姨認為無關緊要,她將自己與曾女士的不和歸結為生活習慣的差異,她說自己文化素質低,不太講究生活細節。
至於孩子哭鬧不止卻不去安撫,袁阿姨則解釋稱那是因為自己在做家務,沒有過多關注孩子的動態。
家政公司表歉意:
保姆未培訓,目前已辭退
對於曾女士與袁阿姨的矛盾,作為中介的某家政服務公司也作出了回應。該公司葉老闆向曾女士表示了歉意,並辭退了袁阿姨。
記者了解到,袁阿姨是該公司的新員工,曾女士是袁阿姨到崗後的第一位僱主。葉老闆稱,面試時覺得袁阿姨看上去老實,且有熟人介紹,因此放心讓她上崗。
葉老闆坦承,目前廈門家政服務行業存在一些不規範之處。她表示,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且多來自外地農村,素質良莠不齊。不少從業人員都認為,家政服務是低技術性工種,憑藉日常的生活經驗就可勝任,即使公司要求參加培訓,他們也不願意花時間參加。
曾女士告訴記者,她正打算找律師起訴袁阿姨,目的就是為孩子「索要一個說法」。袁阿姨也對記者說,由於前幾日的不愉快,她不打算同曾女士再進行溝通。截至發稿時,兩人尚未達成和解。
律師來支招:
是否「虐童」要看實際後果
曾女士認為,在美國,袁阿姨這樣的「冷漠」行為可以算作「虐童」行為。那麼在我國,這樣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否算是「虐童」呢?福建金海灣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志寧解釋稱,這要看行為人是否對孩子造成了實際的損害後果。
鄭志寧建議,如發現自家保姆有虐童行為,監護人可立即報警。情節嚴重的,警方會按刑事犯罪處理;情節較輕的,警方也會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法規對侵害人實行處罰。如果僅想要徵求道歉或索取賠償,可以走民事訴訟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