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見到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給孩子餵飯。那麼,為什麼家長都喜歡給一個能自己吃飯的孩子餵飯呢?
理由無非是覺得孩子還小,等她自己慢慢吃完,飯菜都涼了,吃冷的對身體不好;要麼就是嫌孩子自己吃飯會弄得一團糟;再者就是覺得孩子自己吃的不多,怕營養會跟不上,所以多餵點好。
而在國外,家長也會關心孩子的飲食,但跟中國的家長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他們從不會硬逼孩子多吃飯,從孩子能夠拿得動勺子那一天起,就讓孩子自己吃飯,即便弄得滿臉滿身,家長也不會去管。
桌上擺幾樣菜,孩子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都由自己決定,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說吃飽了,就可以離桌,不會再三跟孩子確定是否吃飽,更不會連哄帶騙地讓孩子再多吃幾口。而且,有的寶寶一歲半後就能獨立吃飯,而有的寶寶三四歲了都要父母追著喂。
實際上,給寶寶餵飯有很多危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 致使寶寶四肢不協調
教寶寶使用勺子,學會自己拿碗,能有效地鍛鍊寶寶的肢體協調能力,寶媽們不能害怕寶寶將碗打翻,吃不飽飯,只有經過不斷的訓練,他們才能學會控制動作的發生,學會自己吃飯。
二、 阻礙寶寶感知力的形成
經常讓父母餵飯的孩子更是很難形成自己對身體的感知力,對於寒冷、飢餓也沒有準確的概念。因此,媽媽們需要讓寶寶更早學會自己吃飯,自己滿足自身的生理需要。
三、 導致寶寶說話緩慢
一些學會說話比較慢的寶寶,多半是因為媽媽長時間餵飯導致的。寶寶開口說話需要下顎和頜骨得到鍛鍊,自己吃飯咀嚼的寶寶能更好地掌握說話的發聲動作,發聲也更清晰。
經常餵飯的寶寶發育較為遲鈍,面部肌肉得不到鍛鍊,往往發生較慢,學會說話的時間也就更長一些,甚至會出現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