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體健康無疑是家長最為在乎的一件大事,畢竟只有吃的健康了,孩子才能吸收更多的營養,身體也會棒棒的。
但是關於孩子吃飯的事情,很多家庭中都無形暗藏著玄機,甚至為此引發家庭矛盾的也不在少數。
一些老人帶娃的家庭裡最常見的就是給孩子餵飯,但通常都會遭到年輕寶媽的反對,雙方又都是為了孩子好,只不過有時因為溝通的問題會產生分歧。
蕾蕾是一名職場媽媽,兒子出生後,她休完了產假便把孩子交給了婆婆照顧,自己返回到了工作崗位。
坐月子時就是婆婆照顧的蕾蕾,雖然婆婆一些做法讓蕾蕾覺得很守舊,但是老人也不容易,照顧蕾蕾和孩子都很盡心盡力,所以蕾蕾還是對婆婆很感恩的。
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蕾蕾就跟婆婆溝通過希望能鍛鍊孩子自己吃飯,但是遭到了婆婆的反對。
婆婆認為孩子那麼小,自己吃不好,又總會弄髒衣服,還不如大人喂,吃的多了,還省心;可是蕾蕾認為雖然寶寶剛開始吃不好,但是鍛鍊一段時間就能吃好了,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好處。
不過為了不惹婆婆生氣,所以蕾蕾說了幾次看沒效果之後便也就沒再堅持。就這樣奶奶一直餵孫子吃飯直到孩子三歲,馬上要上幼兒園了。
孩子被送到幼兒園沒幾天就被老師找了家長,當老師聽孩子的奶奶說還在追著孩子餵飯時,才告訴老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不利於孩子養成自理的能力,奶奶對自己的行為後悔不已。
關於該不該給孩子餵飯這件事,相信不少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像上文中的奶奶一樣追著餵飯的,看似愛孩子的行為,實際上最後往往是害了孩子。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自己吃飯了,小的時候喂喂飯也沒什麼大不了,卻不知道很多好的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1.弱化咀嚼功能
家長總是主動給孩子餵飯的話,孩子口裡含著飯通常嚼不了幾口就會咽下去,食物在口腔內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咀嚼。
而孩子在小的時候,咀嚼其實是有很多個功能的,比如促進寶寶長牙,保護牙齒,訓練咬肌等等。
而孩子在自己進食的過程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咀嚼口中的食物來品嘗滋味,所以咀嚼的次數也會變多,咀嚼功能也能得到鍛鍊。
2.容易讓孩子變得肥胖
即使很多成年人,也忘不了小的時候家長逼自己「再吃一口」的噩夢,明明已經吃飽了,卻總是被認為沒有吃飽,所以會無形當中多吃了很多。
家長餵飯的時候就是如此,總是會擔心孩子沒有吃飽,這樣一來就變成了填鴨式餵飯,最終反而讓孩子吃得過飽,造成過度肥胖。
而孩子過於肥胖,也會增加成年後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所以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
3.不利於孩子鍛鍊肢體協調性
當家長餵飯的時候,孩子往往只需要張開嘴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就不利於鍛鍊孩子的肢體協調性和靈活性。
而孩子如果自己吃飯的話,通過眼睛看食物,手利用工具抓取食物,精準地放進嘴裡,這些過程都是需要肢體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的。
經常被家長餵飯的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往往會更容易出現做活動時身體跟不上節奏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慢半拍」,其實這都是肢體協調性沒有得到鍛鍊的結果。
貼心寄語:
孩子終有一天要長大,要獨自去面對這個社會,所以如果家長真的愛孩子,就要及早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具備更高的自立性。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