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筆錄與庭前供述是一回事嗎?

2021-01-09 黎智鵬法律評論

口供為王,即在刑事案件當中,辦案機關更多地是依靠言詞證據來定案,即使存在一些客觀證據,但這些客觀證據也是作為言詞證據的輔助。案件的事實是要證據是建構的,法律事實概念的提出,指的就是,我們很難去追求客觀事實,因為過去發生的事實已經無法重現了,因此,我們只能通過證據建構法律意義上的事實,去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觀事實。

可見,也正是因為這種事實的人為建構性,法律事實在一定程度在具有主觀性特點。雖然口供作為刑事訴訟的證據類型之一,但是,這種證據類型的主觀性最強,口供者或者誇大其詞,或者模糊不清,或者實事求是。三人成虎這個成語就表明,人多,不代表他們說的就是真相。

口供的審查,自然就是刑事案件的重要的一節。在冤假錯案當中,這甚至是決定性的。有的口供出現過有罪供述,但此後又翻供。這或許涉及刑訊逼供問題。而辦案人員一旦看到有罪供述,就很高興,終於有了被告人供認不諱的證據,在證據印證規則之下,就有了定罪的證據了。當然,通過刑訊逼供這種非法方法獲取的供述,即便這是出自當事人之口,因其是通過違背意願的方式獲取,不具備證據能力,即沒有證據資格,遑論證明力問題。

按照階段不同,供述,可以分為庭前供述和當庭供述。這兩種供述都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只要他們是被告人自願說出來的。刑事訴訟法也規定,即便翻供,只要有合理解釋,翻供也會被採納。如果不合理,那就看哪一份供述能夠與其他證據形成印證了。按照直接言詞原則,當庭供述應該優先。這也是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的應有之義。雖然強調了這一點,但是在司法實務當中,或許庭前供述還是具有優先性。

庭前供述,是以一份份的偵查筆錄形式體現出來。在這裡,就要提出偵查筆錄與供述這兩種事務的區別,二者是不能劃等號的。這是我在一個講座中聽到的,此後,在我自己的質證意見中,我會說某某人的偵查筆錄什麼內容,而不會說某某人的供述。

這是因為,庭前供述與偵查筆錄之間,還存在偵查人員這個主體。偵查筆錄是偵查人員製作的,是對庭前供述的記錄。但是,偵查人員加入了自己的意思,一方面,偵查人員可能不會如實記錄,另一方面,即使如實記錄,偵查人員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

也許有的觀點會認為,偵查筆錄最後會被當事人進行核對籤字。這是沒有問題的規定。問題是,偵查人員讓當事人來不及核對或根本沒核對,就籤字了,這也是存在的,就造成偵查筆錄沒有如實記錄當事人的庭前供述。被告人在庭上都覺得很奇怪,自己明明沒有說過那樣的話,這甚至是偵查人員進行誘供的結果,偵查筆錄卻記錄了。被告人當庭供述與筆錄不一樣,這談不上翻供,因為筆錄上的內容都不是他的庭前供述,又怎麼談得上翻供?翻供,至少要確保筆錄的內容是自己說過的話吧。

偵查筆錄,是辦案人員按照自己的想法建構了一個犯罪故事。且不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至少,要扣一個莫須有的事實、罪名,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比如,被告人否認自己受賄,也的確沒收錢,但是兩個證人筆錄都說行賄人給你送現金了,那麼,這就是證據印證,足以定案了。

我自己辦理的案件中,如安徽蚌埠吳統禮詐騙案,主犯的確在一直欺騙吳統禮,吳統禮是被害人,被作為詐騙罪的幫助犯起訴,證據之一是吳統禮的筆錄出現「我明知道主犯的身份是假的,我還跟他幹,就是為了把錢要回來」。這句話是明顯不成立,也不可能得到吳統禮始終被詐騙、欺騙的事實的印證。吳統禮無論在會見,還是在開庭時,都說這是偵查人員的誘供,即偵查人員說,你跟他幹,就是為了把錢要回來。

可惜的是,在審查起訴時,檢察院不質疑偵查筆錄本身的如實記錄問題,以為多人都提到了,那就是事實。在又沒去跟證人核實的情況下,事實很容易就被掩蓋了。這種不如實記錄的情形很隱蔽,很難發現,又不是刑訊逼供。這時候,訊問錄音錄像其實是最能證明筆錄有無如實記錄問題。本來先調取錄音錄像,然後看完這些視頻,才能確定有無不如實記錄情形,但是,有的辦案人員直接拒絕調取錄音錄像的請求,認為這本身就是不啟動排除非法證據的組成部分。

其實,按照排除非法證據的規定,該錄音錄像而沒有錄音錄像,也應當進行排除相應的筆錄,簡單的偵查說明不能證明偵查的合法性,公訴機關沒有完成舉證責任,法庭應該排除相應的證據。法院考慮的問題或許是,一旦不如實記錄的情況披露出來,那會引出來偵查行為違法的問題,而不是簡單的證據審查問題。這也是偵查中心主義下,審判機關較少宣告偵查行為違法的體現。

因此,當偵查筆錄與庭前供述不是那麼一回事,偵查筆錄的內容有時候會阻礙事實真相的發現,這是要引起警惕的。

作者:黎智鵬律師

相關焦點

  • 庭前做足「功課」 不怕一波三折
    被告人張某的代理律師認為,偵查人員對張某非法取證,推翻張某所有有罪供述,主張張某無罪。  張某涉嫌受賄案辦理經過看似簡單:漯河市檢察院於2015年7月2日指定我院管轄,我院當天對其立案偵查,2016年4月22日提起公訴,但訴訟過程卻一波三折:張某在偵查階段先供後翻,之後一直不供。在第一次庭審中,他堅稱偵查人員對他打罵。庭審持續了一天,過程極其艱難。
  • 審判階段如何有效排除非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二、庭前會議如何使得審判人員相信供述系非法取得或者懷疑供述系非法取得的遞交《非法證據排除申請》和提供相關的線索或者材料後,人民法院對於供述的取得的合法性有疑問的,一般會召開庭前會議進行非法證據排除程序。
  • 檢律雙方火爆交手 法官裁定庭訊結束(附實錄)
    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臺灣TVBS報導,陳水扁弊案準備程序庭進行到第三天,上午陳水扁一開始就對法官表示,由於前一晚庭訊時間太晚,加上一連三天的出庭,讓他的精神、體力已經不堪負荷,對此,法官裁定早上的庭訊暫停,一直到下午2點半再繼續進行,但根據了解,陳水扁在候審室中,因為心情鬱卒,不吃、不喝、不休息,這是否會讓下午的庭訊又產生什麼變量!
  • 村官被控黑社會案開庭,律師要求控方出具偵查筆錄對應錄音錄像
    法庭上,潘海文的辯護律師為被告人做無罪辯護,稱存在多項程序違法和存疑證據,堅持要求控方出具偵查筆錄對應的錄音錄像,庭審雙方激辯。潘海文的辯護律師認為存在多項程序違法,如四個證人連續兩天在法庭外等候傳喚出庭作證,合議庭拒絕證人出庭作證違法,拒絕辯護律師申請調取關鍵證據違法,法庭未通知當事人(被害人)出庭違法,拒絕給辯護律師複製偵查筆錄對應的錄音錄像違法。辯護律師堅持要求控方提供偵查筆錄相對應的錄音錄像證據。
  • 被告人供述的印證和補強規則
    被告人翻供,有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庭前辯解無罪,庭審中供述有罪的;二是庭審前供述有罪,庭審中翻供辯解無罪的;三是庭前供述存在反覆,一時供述有罪一時辯解無罪,庭審中辯解無罪的。被告人庭審中翻供,但不能合理說明翻供原因或者其辯解與全案證據矛盾,而其庭前供述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的,可以採信其庭前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辯解存在反覆,但庭審中供認,且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的,可以採信其庭審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辯解存在反覆,庭審中不供認,且無其他證據與庭前供述印證的,不得採信其庭前供述。」
  • 村官被控涉黑開庭 律師要求控方出具偵查筆錄對應錄音錄像
    法庭上,潘海文的辯護律師王發旭為其做無罪辯護,稱該案存在多項程序違法和存疑證據,堅持要求控方出具偵查筆錄對應的錄音錄像,庭審雙方激辯。村委會主任被控涉黑律師稱案件存在多項程序違法潘海文是海南省萬寧市萬城鎮永範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任該職務十餘年,現因涉黑被提起公訴。
  • 有些人好面子,不核對筆錄就籤,是否要排除?
    如何發現訊問筆錄與錄音錄像不一致?辯護人如何查閱訊問錄音錄像?本文不涉及刑訊逼供情形下審查同步錄音錄像證明取證合法性的問題,僅探討在訊問筆錄客觀性存疑的情況下,對訊問筆錄與錄音錄像的審查與判斷。一、應讓犯罪嫌疑人如何供述和辯解做筆錄,看似是「偵查人員問,嫌疑人答,偵查人員記錄」,但實際上並非「有聞必錄」那麼簡單。
  • {緊急提醒}訊問筆錄沒有經被調查人核對確認的,不得作為定案依據!
    證人當庭作出的證言與其庭前證言矛盾,證人能夠作出合理解釋,並有其他證據印證的,應當採信其庭審證言;不能作出合理解釋,而其庭前證言有其他證據印證的,可以採信其庭前證言。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法庭對其證言的真實性無法確認的,該證人證言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 雲南錢仁風案:警方啟動偵查真兇,三名代籤筆錄辦案人已升職
    7月13日,巧家縣公安局對朱明華發出詢問通知,這表明警方已對當年的投毒案重新啟動偵查。此外曾有報導稱,雲南省政法部門已成立調查組,調查錢仁風無罪案中偵查、批捕、公訴、審判的問題。但半年多時間過去了,官方仍未公布調查進展。澎湃新聞獲得的相關複查材料顯示, 巧家縣公安局當初代替錢仁鳳籤認罪筆錄的偵查人員,都已升職。重新偵查能否找出真兇?
  • 「套路貸」案件的庭前會議,律師應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辯護?
    金翰明:詐騙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上周在某省參加當事人被控詐騙罪、敲詐勒索罪案件的庭前會議,從罪名就不難看出,可能和「套路貸」案件有關。先說背景,庭前會議之前法院已經電話通知律師,這個案件開完庭前會議就會退回補充偵查,庭前會議的目的是要聽取公訴人、辯護律師對案件證據的意見。
  • 直擊少年沉屍公廁案再審:左德剛仍否認殺人,偵查人員出庭
    11月25日,安徽高院在阜陽中院開庭審理左德剛故意殺人再審一案。 澎湃新聞記者 王鑫 圖11月25日,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左德剛故意殺人再審一案。左德剛仍堅稱自己無罪(註:本文指的「罪」均為故意殺人罪),自己遭受偵查機關的刑訊逼供作了有罪供述。其辯護律師徐昕、襲祥棟向法庭提出了異地管轄、非法證據排除等訴求。被害人周楊母親楊中芬委託的代理人廉波、鄭強提出,偵查機關對左德剛所作的訊問筆錄與同步錄音錄像存在差異,筆錄遺漏了有關本案定罪的關鍵證據,如左德剛親口承認用繩子勒周楊的脖子等。法庭表示將於庭後核實該問題。
  • 筆錄製作的缺陷、技巧、樣式!(筆錄實務)
    對犯罪嫌疑人個人基本情況未問清查實,筆錄籤名有時與身份證上姓名不一致,對犯罪嫌疑人稱呼,包括小名、綽號、曾用名等記錄不到位在訊問筆錄第一頁中都有對犯罪嫌疑人姓名、出生年月日、戶籍地、現住地、身份證號碼等個人基本信息的填項,偵查員常常在記錄完以上填項之後,就不再單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個人基本情況,其實偵查員記錄的填項只是偵查員自己的查證,對於查證是否屬實則需要與犯罪嫌疑人供述相互映證
  • 刑事偵查中的常見問題
    (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1.連續訊問的問題在個別案件中,偵查人員對犯罪嫌疑人連續訊問。從筆錄記載的時間上看,有的一次訊問時間過長;有的多份訊問筆錄,上次訊問與下次訊問間隔的時間很短,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連續起來訊問的時間有的超過24小時。結果在法庭上被告人辯稱公安人員不讓他睡覺,對他逼供;或者說公安不給他飯吃,不讓他上廁所。
  • 張熙懷 張瑋心:臺灣警詢筆錄製作的理論與實務
    同條第2項規定,「筆錄內所載之被告陳述與錄音或錄像之內容不符者,除有前項但書情形外,其不符之部分,不得作為證據。」立法者為擔保前項規定之法律上效果,即強調其證據能力之優越性,乃規定筆錄內所載之被告供述與錄音或錄像之內容不符者,除有前項但書情形外,其不符之部分,不得作為證據。
  • 刑事法官眼中的偵查常見問題
    (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1.連續訊問的問題在個別案件中,偵查人員對犯罪嫌疑人連續訊問。從筆錄記載的時間上看,有的一次訊問時間過長;有的多份訊問筆錄,上次訊問與下次訊問間隔的時間很短,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連續起來訊問的時間有的超過24小時。結果在法庭上被告人辯稱公安人員不讓他睡覺,對他逼供;或者說公安不給他飯吃,不讓他上廁所。
  • 萬毅:論庭前證據調查準備
    由於法官對在案證據和事實已經瞭然於胸,因此,庭審中的法庭調查被要求儘量簡化,主要是宣讀各類書面筆錄包括人證筆錄和偵查取證筆錄,人證不必出庭,實物證據也不需要全面、規範地舉示。顯然,在這種辦案模式下,認定案件事實、決定案件結果的關鍵階段已經不是庭審而是庭前。換言之,尚未開庭,甚至在偵查階段,案件結果實際上已經確定,而庭審則完全喪失了其應有的功能和價值。
  • 如何在庭前會議中展示證據
    司法實踐中,在適用《規程》關於在庭前會議中展示證據的規定時,應當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展示證據的範圍。首先,庭前會議中可以展示的證據應當是控辯雙方決定在法庭中出示的證據,對於控辯雙方雖已掌握但決定不在法庭出示的證據不需要在庭前會議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