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大家好!
對於這個筆法課程,大致的思路是:橫法,豎法,原點,轉折,前面都講完了。接下來,筆者想就書友提出的「書寫性」做一個解答。
所謂「書寫性」,應有兩點:
一是單字中的「書寫性」,這個「書寫性」存在於一個一個的點畫之中,也存在於一個一個點畫互相銜接的連續書寫之中。比如橫畫,只有代入了筆法「橫法」與手腕發力「原點」,才會形成一種良好的「書寫性」。這一點,課件中典型如米芾「一」字,學會了那種「書寫」其實是很爽的。
二是一段語句多個字的連續「書寫性」,比如王獻之「一筆書」即為典型。宋人米芾,於此得法,我們從他的墨跡中將會抓出典型,來提取米芾「一筆書」的演變過程。由此,形成一個獨特的、純粹的連續筆法訓練。
以筆者的經驗而言,這是行之有效的非常純粹的連續書寫訓練。它的功效,有兩點:
1、在連續快速書寫中,如何保持筆法的正確運用?
2、在訓練「書寫性」的同時,我們將逐漸懂得如何控制墨色。
南宗筆法,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此:既是筆法的訓練,又是墨法的訓練。
這種訓練,在於不斷專注於自己書寫出來的線條的線質的考察,來逐漸懂得筆法運用的正確與否、筆法運用的能力高低,以筆判高下,建立起明確的書法判斷標準,這就是「筆力」與「眼力」的雙重提升。
同時,南宗獨特的「起紗筆」線質要求,讓我們逐漸懂得,墨色來自於何處,墨色將真正通過什麼手法來控制。不是溼筆才能潤,不是幹筆就必然枯。墨色的變化,不僅僅是上一字與下一字不同,也可以是上一筆與下一筆不同,更能清晰的看到,一筆之中的墨色更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這種看似簡單的筆法訓練,才是南宗筆法既可適用於書法,又可適用於繪畫的關鍵所在。
放眼看看當今書壇,各種書法培訓班多如牛毛,能將之所謂的「筆法」同時實戰於書法與繪畫的,筆者六年來還沒發現過,而南宗可以。六年中,交往了很多書友,很多固守當代「筆法」多方參加培訓學習,然而卻並不能達至良好的「書寫性」,亦不能以「筆法」入畫,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書友的問題】:
1、轉折寫不好的原因?
2、轉與折的區別是什麼?
3、蘸一次墨寫多少字,如何寫好連綿大草?
對於這些問題,思考了一下,不做坊間那些解釋,仍然按照南宗的思路,在本節來進行以下解答:
1、筆者從一個典型字例中,摘出典型筆法;
2、用這個筆法,進行拓展練筆訓練的示範;
3、從法帖中選出這種筆法的具體運用實例;
4、筆法純熟之後,折與轉是如何自然演化;
5、用一個例子,來判斷一件作品的寫手是誰。
【下面開講「一筆書」筆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