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然死亡》是我看的第一部日劇。我是從韓劇轉向日劇的。看韓劇最多的時候是在高中,15-18歲的年紀,正是少女懵懂的時間。韓劇裡的爛漫滿足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少女的心。這種感覺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你一眼就看到了平凡的我,從此開始了兩個人的邂逅。漸漸地,覺得這種感覺實在不真實,於是我開始追起了日劇。因為《非自然死亡》真的太火了,於是從它開始,我入了日劇的坑,出不來的那種(捂臉)。
日劇的感覺就是平凡的人們,平凡的工作,平凡的愛情。但就在平凡的生活裡總是有很多我們可能深受感觸的道理。
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非自然死亡》裡的社會科學。
1、填充絕望的最好藥方是美食和睡覺。
女主三澄美琴是被三澄家收養的孩子,她原來的媽媽想帶著一家人自殺,點上煤炭,哄她吃下安眠藥。小女孩因為藥實在太難吃了就吐出來。因為點上煤炭的客廳很熱,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當她再次睜眼的時候,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被自己的媽媽得狠心地殺死,三澄美琴絕望嗎?
有時間絕望,不如去吃美食然後睡個覺。她沒有辦法問媽媽當時為什麼要帶著自己自殺,所以只好接受。接受是放下的開始。
美琴在三澄家成長得很好,性格陽光,善良,愛打抱不平,就像身邊人的小太陽。那件事也讓她對生活、對人生、對人類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但她也有遺憾,有生存者的愧疚感,所以她想幫助中唐醫生、鈴木先生,更好地面對未來。
2、中堂系——生存者的負罪感
中堂系是UDI研究所裡性格孤僻還毒舌的法醫。《非自然死亡》裡很多驚心動魄的金句都出自他的口。
例如這個
又比如這個
在中堂醫生遇到同樣失去愛人的鈴木先生時,他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直困在沒有答案的迷宮裡出不來,一直想要尋找答案也遲遲無果,這樣實在太痛苦了。
3、恐嚇信——究竟是誰做了虧心事?
UDI辦公室莫名出現了一張恐嚇信:你的所做所為不會消失,接受制裁吧。這個「你」把辦公室裡的幾個人弄得有點心虛。
臨床藥劑師東海林想起了之前交往了五年的男朋友,男方一直隱瞞他已婚的事實,後來他的妻子找到東海林的公司。看到這各恐嚇信就立刻想到自己的虧心事。臭雞蛋仍在在身上的恐懼感現在想起來都瑟瑟發抖。
UDI所長以為是勞厚省的死對頭寫給他的。
美琴也想到了自己在被殺女主播那次庭審事件中的事,以為有人故意找她茬,讓她難堪。
其實這與人的自我歸因心理有關,也可能源自人做了壞事之後的愧疚感,看到恐嚇信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身上,我又沒有做過虧心事呢?是不是寫給我的呢?
4、同事還是朋友?
三澄美琴和東海林兩人是UDI研究所的同事,平時交往很融洽。但是偶爾也有吵嘴的時候,也能只是一件小事就會讓關係變得很尷尬。
我們是同事,但你有沒有把我當朋友呢?也許是很多職場人的共同疑問。不過看到後來她們兩個人又釋懷,重歸於好。我才知道,其實同事是一種職場身份,一群人組在一起是為了能完成工作,朋友則是真的交心。若一個同事能成為交心的好友,該是多大的幸運啊。
5、女性的穿著不該成為性侵的理由
6、制裁惡人的是法律
《非自然死亡》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驚喜,除了上面小編列出的以外,還包括工作的意義,父子關係,過勞死,校園欺凌等社會話題。有機會再給大家分享啦,希望小夥伴們喜歡哦~